第230章 道德綁架
重生萬曆:打造最強大明 作者:道心悠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聽完鄭陽那低沉卻意味深長的話語,朱翊鈞的眉頭緊鎖,沉默片刻後,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長的笑。
“改革嘛,就像是捅了馬蜂窩,就是不知道哪隻馬蜂最疼。”
他輕描淡寫地說著,眼神卻銳利如刀,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
“邵方?哼...”朱翊鈞輕哼一聲,隨即話鋒一轉,“鄭陽,你好好給我查查,看看到底是誰在背後給他撐腰,東廠的手段,你應該清楚。”
鄭陽聞言,腰板一挺,眼中閃過一絲狠厲,恭敬地答道:“老奴明白,定當不辱使命,讓那些宵小知道,動了皇上的奶酪,下場隻有一個——死!”
隨著東廠的大規模行動,京城仿佛一夜之間換了副麵孔,那些街頭巷尾的閑言碎語如同被寒風吹散的煙霧,消失得無影無蹤。
百姓們噤若寒蟬,生怕一不小心就成了下一個目標。
“聽說了嗎?張大人那可是鐵血手腕,抓人殺人,眼睛都不眨一下。”茶館裏,有人壓低聲音,卻難掩興奮之色,仿佛在說著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戲。
“嘿,這故事,簡直比話本還刺激,寫成小說說不定能火遍大江南北呢!”旁邊的人接話,語氣中帶著幾分調侃,幾分無奈。
而這一切的喧囂,都隨著大朝會的臨近而漸漸平息。
眾人的心思,此刻全集中在了即將上演的“廷杖大戲”上。
五君子,這個名字在京城裏悄然傳開,成為了眾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八十杖啊,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弄不好就得見閻王。”有人搖頭歎息,眼中滿是對五君子的同情。
“可不是嘛,但咱們也不能坐視不理,得想辦法救救他們。”另一人緊握雙拳,眼中閃爍著堅決。
這時,張居正的名字再次被提起,眾人紛紛議論,認為他或許能成為五君子的救命稻草。
“張大人,您可得發發慈悲,救救這五個愣頭青啊!”有人甚至在張居正府邸前高呼,引得周圍人一陣哄笑。
當秋雨如細針般密密落下,朱翊鈞孤零零地站在文華殿的窗前,
任由那冰涼的雨絲勾起心中的煩躁,麵無表情的臉龐上,
雙眼卻如同被雨水打濕的火石,閃爍著不甘與憤怒。
雨滴砸在青石板上,啪啪作響,仿佛是大自然對這世間虛偽的嘲諷。
“皇爺,這天兒是越來越涼了,您還是把窗戶關上,別凍壞了龍體。”
鄭陽輕手輕腳地靠近,聲音裏滿是小心與擔憂,似乎早已洞察了朱翊鈞心中的不快。
朱翊鈞沒有回頭,隻是冷冷地問:“那些人,還在張府門口演著他們的忠義大戲?”
鄭陽點了點頭,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回皇爺,都察院的禦使、給事中、各科道的言官,還有翰林院的那些才子們,加起來得有三十多號人。
張閣老那邊已經派人傳了兩次話了,說是正在居喪期間,不便見客,可這幫人就跟沒聽見似的。”
“嗬,真是好一個‘不便見客’!”
朱翊鈞冷笑一聲,眼中閃過一抹怒意,“他們倒是會找借口,前腳剛把張居正罵得體無完膚,後腳就跑去求情,這不是明擺著的道德綁架嗎?
孔夫子說的‘以德報怨’,我看他們是隻學會了前半句,後半句的‘以直報怨’怕是早就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鄭陽聞言,心中暗自點頭,卻不敢多言,隻靜靜地候在一旁。
朱翊鈞突然轉過身,目光如炬,對鄭陽吩咐道:“你去,把那些人都給朕趕走!要是有哪個不長眼的賴著不走,直接拖進昭獄,不是說想挨廷杖嗎?
朕成全他們!在朕這裏刷聲望,他們還真是想瞎了心了!”
鄭陽連忙躬身應諾,正要離去,卻被朱翊鈞叫住:“記得,告訴他們,朕的耐心可不是用來給他們消耗的。
張居正為了大明,忍了多少委屈,他們心裏沒點數嗎?朕今天就要讓他們看看,什麽是真正的‘以直報怨’!”
說完,朱翊鈞親手將窗戶關上,隔絕了外界的喧囂,隻留下室內的一片沉寂。
他望著窗外的秋雨,心中五味雜陳。
張居正的苦悶、憋屈,他何嚐不知?這場秋雨,似乎也在為這位改革者的遭遇而哭泣。
漫步回到龍書案前,朱翊鈞提起筆,力透紙背地寫下了一個“忍”字。他歎了口氣,自嘲道:“忍字頭上一把刀,這刀啊,可不是誰都能扛得住的。
張居正能忍,是因為他心中有溝壑,有抱負。
可朕呢?朕也得忍,為了這大明的江山,為了那些不懂事的臣子,朕也得把這把刀,硬生生地吞下去。”
放下筆,朱翊鈞凝視著那個“忍”字,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緒。
不久之後,
鄭陽大步流星,一副“皇上使者,走路帶風”的架勢,踏上了張府那雕龍畫鳳的台階,清了清嗓子,中氣十足地喊道:“皇上有旨!”
下麵一群官員,瞬間膝蓋比腦子反應還快,“撲通撲通”跪得那叫一個整齊劃一,場麵十分壯觀。
“皇上口諭,張閣老孝感天地,爾等就別在這兒添堵了,自行散去!”鄭陽說完,眼神犀利地掃視一圈,最後模仿太監的腔調來了句:“欽此!”
“臣等遵旨!”眾人異口同聲,起身卻不著急走,一個個跟脖子裝了彈簧似的,齊刷刷望向站在最前頭的王錫爵——這位可是翰林院的扛把子,未來的六部尚書預備役,甚至內閣新星的熱門人選。
王錫爵感受到了來自四麵八方的注視,麵上卻從容不迫,微笑道:“既然皇命難違,咱們就先回。”說完,他話鋒一轉,看向鄭陽:“不過,我想給張閣老的父親上柱香,不過分吧?”
鄭陽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心想:“這王錫爵,還挺會玩套路。”嘴上卻客氣道:“當然,咱倆正好搭個伴兒。”
王錫爵心領神會,沒再多言,畢竟能和皇上身邊的紅人同行,也算是給足了麵子。
張居正這次沒再拒絕,兩人一前一後進了張府,那氣氛,比高考查分還緊張。
進了靈堂,隻見張居正一身孝服,跪得筆直,麵前的火盆裏紙錢燃燒,煙霧繚繞,長明燈搖曳,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子“古老而又嗆人”的儀式感。
鄭陽和王錫爵規規矩矩上了香,燒了紙,正當鄭陽以為王錫爵會識趣閉嘴時,王錫爵卻開腔了,一臉為難卻仍堅持:“首輔大人,我今天來,其實是想為那幾位求情的,您大人有大量,就饒了他們,免了那頓板子吧!”
張居正抬頭,眼神冷得能凍住冰棍,淡淡道:“奪情起複,廷杖處罰,都是皇上的意思,與我何幹?我現在隻想安心守孝,其他事,恕不奉陪。”
王錫爵急了,一激動,手指差點戳到張居正臉上:“聖怒還不是因為你!”
張居正猛地抬頭,眼眶泛紅,像是要噴火,起身走到門口,從侍衛腰間抽出刀,走回原位,“撲通”一聲又跪下了,把刀往王錫爵手裏一塞,吼道:“你殺了我吧!”這一嗓子,直接把氣氛推向了高潮。
王錫爵愣住了,看看手中的刀,再看看麵前這位首輔,無奈一笑,把刀一扔,轉身就走。
鄭陽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心想:“這也太刺激了!”連忙對著張居正行了個禮,腳底抹油,溜之大吉,回宮複命去了。
“改革嘛,就像是捅了馬蜂窩,就是不知道哪隻馬蜂最疼。”
他輕描淡寫地說著,眼神卻銳利如刀,掃過在場的每一個人。
“邵方?哼...”朱翊鈞輕哼一聲,隨即話鋒一轉,“鄭陽,你好好給我查查,看看到底是誰在背後給他撐腰,東廠的手段,你應該清楚。”
鄭陽聞言,腰板一挺,眼中閃過一絲狠厲,恭敬地答道:“老奴明白,定當不辱使命,讓那些宵小知道,動了皇上的奶酪,下場隻有一個——死!”
隨著東廠的大規模行動,京城仿佛一夜之間換了副麵孔,那些街頭巷尾的閑言碎語如同被寒風吹散的煙霧,消失得無影無蹤。
百姓們噤若寒蟬,生怕一不小心就成了下一個目標。
“聽說了嗎?張大人那可是鐵血手腕,抓人殺人,眼睛都不眨一下。”茶館裏,有人壓低聲音,卻難掩興奮之色,仿佛在說著一場驚心動魄的大戲。
“嘿,這故事,簡直比話本還刺激,寫成小說說不定能火遍大江南北呢!”旁邊的人接話,語氣中帶著幾分調侃,幾分無奈。
而這一切的喧囂,都隨著大朝會的臨近而漸漸平息。
眾人的心思,此刻全集中在了即將上演的“廷杖大戲”上。
五君子,這個名字在京城裏悄然傳開,成為了眾人茶餘飯後的談資。
“八十杖啊,這可不是鬧著玩的,弄不好就得見閻王。”有人搖頭歎息,眼中滿是對五君子的同情。
“可不是嘛,但咱們也不能坐視不理,得想辦法救救他們。”另一人緊握雙拳,眼中閃爍著堅決。
這時,張居正的名字再次被提起,眾人紛紛議論,認為他或許能成為五君子的救命稻草。
“張大人,您可得發發慈悲,救救這五個愣頭青啊!”有人甚至在張居正府邸前高呼,引得周圍人一陣哄笑。
當秋雨如細針般密密落下,朱翊鈞孤零零地站在文華殿的窗前,
任由那冰涼的雨絲勾起心中的煩躁,麵無表情的臉龐上,
雙眼卻如同被雨水打濕的火石,閃爍著不甘與憤怒。
雨滴砸在青石板上,啪啪作響,仿佛是大自然對這世間虛偽的嘲諷。
“皇爺,這天兒是越來越涼了,您還是把窗戶關上,別凍壞了龍體。”
鄭陽輕手輕腳地靠近,聲音裏滿是小心與擔憂,似乎早已洞察了朱翊鈞心中的不快。
朱翊鈞沒有回頭,隻是冷冷地問:“那些人,還在張府門口演著他們的忠義大戲?”
鄭陽點了點頭,語氣中帶著幾分無奈:“回皇爺,都察院的禦使、給事中、各科道的言官,還有翰林院的那些才子們,加起來得有三十多號人。
張閣老那邊已經派人傳了兩次話了,說是正在居喪期間,不便見客,可這幫人就跟沒聽見似的。”
“嗬,真是好一個‘不便見客’!”
朱翊鈞冷笑一聲,眼中閃過一抹怒意,“他們倒是會找借口,前腳剛把張居正罵得體無完膚,後腳就跑去求情,這不是明擺著的道德綁架嗎?
孔夫子說的‘以德報怨’,我看他們是隻學會了前半句,後半句的‘以直報怨’怕是早就拋到九霄雲外去了。”
鄭陽聞言,心中暗自點頭,卻不敢多言,隻靜靜地候在一旁。
朱翊鈞突然轉過身,目光如炬,對鄭陽吩咐道:“你去,把那些人都給朕趕走!要是有哪個不長眼的賴著不走,直接拖進昭獄,不是說想挨廷杖嗎?
朕成全他們!在朕這裏刷聲望,他們還真是想瞎了心了!”
鄭陽連忙躬身應諾,正要離去,卻被朱翊鈞叫住:“記得,告訴他們,朕的耐心可不是用來給他們消耗的。
張居正為了大明,忍了多少委屈,他們心裏沒點數嗎?朕今天就要讓他們看看,什麽是真正的‘以直報怨’!”
說完,朱翊鈞親手將窗戶關上,隔絕了外界的喧囂,隻留下室內的一片沉寂。
他望著窗外的秋雨,心中五味雜陳。
張居正的苦悶、憋屈,他何嚐不知?這場秋雨,似乎也在為這位改革者的遭遇而哭泣。
漫步回到龍書案前,朱翊鈞提起筆,力透紙背地寫下了一個“忍”字。他歎了口氣,自嘲道:“忍字頭上一把刀,這刀啊,可不是誰都能扛得住的。
張居正能忍,是因為他心中有溝壑,有抱負。
可朕呢?朕也得忍,為了這大明的江山,為了那些不懂事的臣子,朕也得把這把刀,硬生生地吞下去。”
放下筆,朱翊鈞凝視著那個“忍”字,心中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複雜情緒。
不久之後,
鄭陽大步流星,一副“皇上使者,走路帶風”的架勢,踏上了張府那雕龍畫鳳的台階,清了清嗓子,中氣十足地喊道:“皇上有旨!”
下麵一群官員,瞬間膝蓋比腦子反應還快,“撲通撲通”跪得那叫一個整齊劃一,場麵十分壯觀。
“皇上口諭,張閣老孝感天地,爾等就別在這兒添堵了,自行散去!”鄭陽說完,眼神犀利地掃視一圈,最後模仿太監的腔調來了句:“欽此!”
“臣等遵旨!”眾人異口同聲,起身卻不著急走,一個個跟脖子裝了彈簧似的,齊刷刷望向站在最前頭的王錫爵——這位可是翰林院的扛把子,未來的六部尚書預備役,甚至內閣新星的熱門人選。
王錫爵感受到了來自四麵八方的注視,麵上卻從容不迫,微笑道:“既然皇命難違,咱們就先回。”說完,他話鋒一轉,看向鄭陽:“不過,我想給張閣老的父親上柱香,不過分吧?”
鄭陽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心想:“這王錫爵,還挺會玩套路。”嘴上卻客氣道:“當然,咱倆正好搭個伴兒。”
王錫爵心領神會,沒再多言,畢竟能和皇上身邊的紅人同行,也算是給足了麵子。
張居正這次沒再拒絕,兩人一前一後進了張府,那氣氛,比高考查分還緊張。
進了靈堂,隻見張居正一身孝服,跪得筆直,麵前的火盆裏紙錢燃燒,煙霧繚繞,長明燈搖曳,空氣中彌漫著一股子“古老而又嗆人”的儀式感。
鄭陽和王錫爵規規矩矩上了香,燒了紙,正當鄭陽以為王錫爵會識趣閉嘴時,王錫爵卻開腔了,一臉為難卻仍堅持:“首輔大人,我今天來,其實是想為那幾位求情的,您大人有大量,就饒了他們,免了那頓板子吧!”
張居正抬頭,眼神冷得能凍住冰棍,淡淡道:“奪情起複,廷杖處罰,都是皇上的意思,與我何幹?我現在隻想安心守孝,其他事,恕不奉陪。”
王錫爵急了,一激動,手指差點戳到張居正臉上:“聖怒還不是因為你!”
張居正猛地抬頭,眼眶泛紅,像是要噴火,起身走到門口,從侍衛腰間抽出刀,走回原位,“撲通”一聲又跪下了,把刀往王錫爵手裏一塞,吼道:“你殺了我吧!”這一嗓子,直接把氣氛推向了高潮。
王錫爵愣住了,看看手中的刀,再看看麵前這位首輔,無奈一笑,把刀一扔,轉身就走。
鄭陽在一旁看得目瞪口呆,心想:“這也太刺激了!”連忙對著張居正行了個禮,腳底抹油,溜之大吉,回宮複命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