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正常的流程,廷推由內閣首輔大學士主持,內閣首輔大學士張居正不在,次輔馬自強抱病在家休養,主持的重任自然就落到呂調陽的身上了。


    呂調陽起身領旨,隨即坐下,清了清嗓子,緩緩開口:“兵部王尚書已致仕,皇上恩準,現需廷推新任兵部尚書。”


    此言一出,會場內氣氛微妙。


    內閣中,呂調陽與張四維皆是張居正的鐵杆支持者,舉薦之人自然不出所料,皆是張居正一派。


    吏部尚書之位空缺,自宋纁致仕後,張居正便親自兼任。


    吏部左侍郎申時行,心中雖有不甘,卻也隻能暗自咬牙,不敢輕舉妄動。


    戶部尚書王國光,同樣是張居正的得力幹將,戶部侍郎李幼孜更是張居正奪情事件的首倡者,二人對張居正忠心耿耿。


    兵部尚書王崇古,雖支持張居正改革,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準備致仕回家,樂得清閑。


    工部尚書曾省吾,人稱江陵一係寵臣,對張居正言聽計從,從不參與朝中爭鬥。


    刑部尚書吳百朋,雖性情剛烈,卻因嘉靖年間抗倭有功,與張居正相得益彰,算是張居正的支持者之一。


    六部之中,張居正的勢力根深蒂固,尚書、侍郎皆是他的心腹。


    都察院左都禦史陳瓚,雖三朝元老,資曆深厚,卻從不輕易涉足朝中爭鬥,今日也隻是眯眼旁觀,不發一言。


    朱翊鈞一一審視著眾人,心中暗自盤算。


    在這大明王朝的權力巔峰,紫禁城的深處,張居正的觸角已悄無聲息地延伸至每一個角落。


    朱翊鈞,這位年輕的帝王,坐在金碧輝煌的龍椅之上,心中卻泛起了層層漣漪。


    他深知,張居正在朝中的勢力龐大,甚至地方督撫一級也多有他的親信。


    這“權傾天下”四字,用在張居正身上,竟仿佛是為他量身定做。


    朱翊鈞心中暗歎,他明白,這大殿之內,看似平靜如水,實則暗流湧動。


    每個人背後都代表著不同的利益集團,一場無形的風暴正在悄然醞釀。


    平衡,才是皇權的關鍵。


    朕要的是大明江山的穩固,而非一人之獨大。


    曆史上唐高宗李治,便是個中高手,他以後黨平衡長孫無忌為首的外戚和世家門閥,效果顯著。朕,也要做這樣的皇帝。


    朱翊鈞看向大殿內的眾人,心中暗自思量:要讓這些人聽話,按照自己的想法辦事,才是真正的政治手腕。


    今兒個,呂調陽一開腔,拋出方逢時、吳兌、張學顏這三位候選人,就像往熱油鍋裏丟了三顆石子,炸得眾臣心裏劈裏啪啦直響。


    “嘿,說到底,還不是張閣老手底下那幫子人?”一位侍郎低聲嘀咕,眼神卻不住往龍椅上的朱翊鈞瞟,心裏盤算著自家主子的小九九。


    呂調陽清了清嗓子,故作鎮定:“內閣初步定了三位,方逢時、吳兌、張學顏,諸位有啥高見,都別憋著,說出來聽聽!”


    話音剛落,場麵靜得連根針掉地上都能聽見。


    這時,刑部尚書吳百朋率先打破沉默,聲音洪亮:“要我說,方逢時那是最合適不過!


    邊務也熟,打起仗來也是英勇,兵法也嫻熟!”


    戶部尚書王國光一聽,嘴角勾起一抹笑,慢悠悠地接話:“吳尚書此言差矣,照您這說法,吳兌在薊遼那可是戰功赫赫,土蠻、韃子見了他都得繞道走,地方安寧,軍隊穩定,我看他也挺合適嘛。”


    工部尚書曾省吾見狀,也不甘示弱,插話道:“哎,你們別忘了張學顏,那遼東土蠻可是他一手平定的,這可是實打實的大功一件!”


    幾個侍郎隨後也加入了這場“口水戰”,一個個跟說相聲似的,捧哏逗哏輪番上陣,表麵上客氣,實則暗流湧動,刀光劍影。


    朱翊鈞坐在龍椅上,心裏跟明鏡似的,看著下麵這群大臣明爭暗鬥,心裏暗自好笑:“這廷推,還真是比唱戲還熱鬧。”


    正當眾人爭論不休,張學顏那邊漸漸顯得有些力不從心,畢竟新晉官員,根基尚淺。


    王國光和吳百朋兩位老狐狸,開始聯手發難,專挑張學顏在現任職位上的“短板”。


    “軍功是硬,但升官得看現在幹得咋樣,張學顏嘛,侍郎還沒坐熱乎呢,有啥成績可言?”王國光一番話,直接戳中了張學顏的痛處。


    張學顏臉色微變,卻也隻能暗暗咬牙,心想:“這官場,真是步步驚心。”


    就在這時,場麵突然反轉,王國光和吳百朋兩派竟因利益分配不均,瞬間撕破臉,開始了一場更為激烈的“口水大戰”。


    “你那邊的人,除了會打仗,還會啥?”


    “哼,總比你們那邊,隻會動嘴皮子強!”


    兩人你來我往,句句紮心,卻又不失風度,畢竟都是朝中老狐狸,麵上還得過得去。


    朱翊鈞看得津津有味,心想:“這朝堂之上,還真是沒有永遠的盟友,隻有永遠的利益。”


    “行了,各位大人,咱們也別跟那菜市場似的吵個不停了!”呂調陽一揮手,仿佛是給這場無休止的爭論按下了暫停鍵,臉上帶著幾分無奈的笑意,


    自嘲道,“咱們這廷推,推來推去,倒是推出了一桌子的火藥味兒,不知道的還以為咱們在爭著誰先上戰場呢!”


    眾人聞言,不禁輕笑,緊張的氣氛瞬間緩和了幾分。


    呂調陽趁機俯身與張四維耳語幾句,眼神中透露出一絲狡黠,仿佛是在密謀什麽大計。


    隨後,他站起身,對著龍椅上的朱翊鈞深深一揖,正色道:“陛下,內閣與眾臣意見紛紜,臣等鬥膽,恭請皇上聖裁!”


    朱翊鈞聞言,眼神微眯,嘴角勾起一抹玩味的笑,心中暗道:“這幫老狐狸,倒是會給我出難題。”他故意沉吟片刻,目光掃過在場眾人。


    “嗯,廷推嘛,推的是人才。”


    朱翊鈞緩緩開口:“薊遼邊境,烽火連天,吳兌功不可沒,但遼東未靖,他還得繼續守著遼東。


    至於方逢時,山西陝西安定,他的功勞朕心裏有數,讓他進京,朕另有重用。”


    呂調陽聞言,連忙應承:“臣即刻擬旨,不敢有誤。”


    下方眾人聽後,神色各異,心中暗自盤算。


    有人心中暗喜,有人則眉頭緊鎖,卻都明白,這皇上的每一句話,都藏著深意,不可小覷。


    “至於山西總督一職,”朱翊鈞故意拉長了聲音,眼神在眾人臉上流轉,似乎在尋找什麽,


    “這位置,可是個香餑餑,不少人盯著呢。


    不過嘛,朕看重的是實績,是能為朕分憂解難的人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萬曆:打造最強大明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道心悠悠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道心悠悠並收藏重生萬曆:打造最強大明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