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3章 達成一致
重生萬曆:打造最強大明 作者:道心悠悠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這時,王國光,這位曆經滄桑的老臣,率先打破了沉默:
“叔大啊,又要推行新政?如今國庫充盈,銀兩足夠支撐數年之用,何必再行變革,何不留給後來者一些建功立業的機會呢?
況且,官邸已立,考成法因海瑞之功,嚴明無比,貪吏庸臣無所遁形,我們何不愁將來無人才可用?
你我還是該考慮清丈田畝之後,悠然林下,享受天倫之樂啊。”
張四維聞言,連忙附和道:“元輔大人乃公忠體國之士,若真有宿弊需革,我等自然願為元輔驅使,以報皇恩浩蕩。”
王國光轉頭望向張四維,似笑非笑地問道:“子維,你就不渴望執掌國柄?”
張四維瞥了王國光一眼,急切地回答道:
“汝觀此言差矣!
我雖有繼承前賢之誌,但自知在治國理政上,無人能及元輔之萬一。
若元輔能一直主持朝政,我隨時都願意辭官歸隱,含飴弄孫,樂享天年。”
張居正輕輕擺了擺手,打斷了二人的爭論:“不必再議,新政是否推行,尚未有定論,今日隻是初步商議。”
言罷,張四維與王國光皆默然不語,隻是相互對視了一眼,便各自散開,去尋其他公卿交談。
不多時,一行人已至內閣首輔官邸的議事公堂,依次落座。
張居正端坐主席,
方逢時陪侍右側,
張四維、王國光、馬自強、申時行等則分坐兩側,
氣氛凝重而肅穆。
張居正目光炯炯,先向馬自強與申時行問道:“兩位閣老巡視地方歸來,必有所見所聞,請談談對當前朝政的看法,以及若要繼續推行新政,當如何著手,又需革除哪些宿弊?”
馬自強起身,謙遜地道:“那我就先拋磚引玉,談談我巡視地方後的感悟。
在我看來,由於天子勤政,元輔輔佐得力,如今國家已是海晏河清,百姓安居樂業。
然而,耕農雖不饑饉,但尚未豐足;商賈雖興,但尚未富裕。
因此,若要繼續改製,我認為應取消官紳的優免特權,令天下官紳一體納糧當差,甚至包括宗室在賜田之外的額外購田,也應繳納田賦丁銀。”
馬自強言畢,諸公卿皆陷入沉思,無人輕易表態,隻將目光投向申時行。
申時行遂接口道:“我與馬公意見一致,改製當以取消優免為要,使官紳與百姓同擔稅賦。
攤丁入畝與加征商稅,在當前時局下均不宜推行,前者會苦了北地小民,後者會苦了南地小民。
唯有官紳一體納糧當差,方能既不苦北地,也不苦南地,隻苦官紳與宗室,或許能為將來奠定堅實基礎。”
王國光聞言,不禁插話道:“為何要苦官紳,苦宗室?是國庫又空虛了,還是小民已難以生存?”
申時行解釋道:“自然是為了將來考慮。”
王國光反駁道:“將來的事難道不能留給將來人去做?為何一定要現在就做,讓現在的官紳、宗室受苦?就算讓牛馬幹活,也得讓它們歇口氣吧?”
王國光說完,環視在場諸公卿,卻無人表態,隻都盯著張居正。
張居正心知肚明,卻不露聲色,隻緩緩說道:“既然兩位閣老巡視地方後都認為應取消優免,那接下來若要繼續改製,或許隻能推行此政。
不過,陛下目前還不知兩位閣老的提議,我也並非定要奏請陛下繼續改製。
還需先聽聽諸位的意見,如果諸位認為不必推行,那改製就不必再進行,我也該是時候還政於天子。
但若諸位認為可以推行,我自然少不了要與諸公再辛苦一二,為陛下、為社稷蒼生,再讓天下宗室、官紳苦一苦。”
王國光聞言,仍堅持己見道:“那我不必再說了,我已經表明了態度,就看其他人了。”
說著,他看向張四維:“公是次輔,不表個態嗎?”
張四維兩眼放光,瞅了王國光一眼,堅決地道:“我唯元輔之命是從!”
其他人也紛紛站起,齊聲表態:“唯元輔之命是從!”
張居正望著眾人,心中五味雜陳,
而王國光則感歎道:
“難不成就我一人沒良心,隻知道為宗室士紳說話?”
王國光的此言一出,使得諸公卿皆陷入了一片深邃的沉默。
片刻之後,申時行打破了這份壓抑,嘴角勾起一抹淡笑,
言道:“良心自當常存,但作為士大夫,心中更需時刻裝著君父與社稷蒼生。
在宗室官紳與君父社稷之間,我等寧可委屈前者,亦不可讓後者有絲毫之屈。”
張四維緊隨其後,聲音堅定而誠摯:“元輔所言極是,吾輩皆應以元輔為榜樣,時刻將君父與社稷掛念於心,不敢或忘。”
方逢時聞聽此言,更是激動不已,他猛然起身,對著張居正深深一揖,慷慨陳詞:
“叔大!古人雲:‘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我等皆讀聖賢之書,行聖賢之道,豈能為區區利弊所困,而忘卻大義?
即便是汝觀,也不過是一時之念,絕不會因新政而顛倒是非,不顧善惡!”
他的話語擲地有聲,激起了在場眾人的共鳴。
眾人紛紛表態,願與張居正同心同力,共謀社稷安穩。
禮部尚書潘晟亦加入到這激昂的議論之中,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張居正的敬仰與支持。
張居正聽後,目光轉向張四維,詢問道:“子維,大宗伯(禮部尚書的別稱)所言,你是否亦然?”
張四維望了望那位在曆史上與自己有著深厚淵源的禮部尚書,心中雖有萬般感慨,卻也不得不強顏歡笑,起身回禮:
“元輔,下僚之心,確如大宗伯所言。
於私,實不忍見元輔孤身涉險;
於公,又不願錯失社稷長治久安之機。
故而下僚左右為難,隻能唯元輔之命是從。”
說到這裏,張四維的聲音竟有些哽咽,他繼續說道:“大宗伯之言,字字句句皆戳中下僚心窩。
元輔若要不顧一切,下僚亦當舍命相隨!”
張居正聞言,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起身向張四維、潘成等人拱手致謝:“仆生何幸,能得遇諸公,共襄君上中興大業,開創昌明隆盛之朝!”
張四維、潘成等人見狀,連忙起身回禮。
“叔大啊,又要推行新政?如今國庫充盈,銀兩足夠支撐數年之用,何必再行變革,何不留給後來者一些建功立業的機會呢?
況且,官邸已立,考成法因海瑞之功,嚴明無比,貪吏庸臣無所遁形,我們何不愁將來無人才可用?
你我還是該考慮清丈田畝之後,悠然林下,享受天倫之樂啊。”
張四維聞言,連忙附和道:“元輔大人乃公忠體國之士,若真有宿弊需革,我等自然願為元輔驅使,以報皇恩浩蕩。”
王國光轉頭望向張四維,似笑非笑地問道:“子維,你就不渴望執掌國柄?”
張四維瞥了王國光一眼,急切地回答道:
“汝觀此言差矣!
我雖有繼承前賢之誌,但自知在治國理政上,無人能及元輔之萬一。
若元輔能一直主持朝政,我隨時都願意辭官歸隱,含飴弄孫,樂享天年。”
張居正輕輕擺了擺手,打斷了二人的爭論:“不必再議,新政是否推行,尚未有定論,今日隻是初步商議。”
言罷,張四維與王國光皆默然不語,隻是相互對視了一眼,便各自散開,去尋其他公卿交談。
不多時,一行人已至內閣首輔官邸的議事公堂,依次落座。
張居正端坐主席,
方逢時陪侍右側,
張四維、王國光、馬自強、申時行等則分坐兩側,
氣氛凝重而肅穆。
張居正目光炯炯,先向馬自強與申時行問道:“兩位閣老巡視地方歸來,必有所見所聞,請談談對當前朝政的看法,以及若要繼續推行新政,當如何著手,又需革除哪些宿弊?”
馬自強起身,謙遜地道:“那我就先拋磚引玉,談談我巡視地方後的感悟。
在我看來,由於天子勤政,元輔輔佐得力,如今國家已是海晏河清,百姓安居樂業。
然而,耕農雖不饑饉,但尚未豐足;商賈雖興,但尚未富裕。
因此,若要繼續改製,我認為應取消官紳的優免特權,令天下官紳一體納糧當差,甚至包括宗室在賜田之外的額外購田,也應繳納田賦丁銀。”
馬自強言畢,諸公卿皆陷入沉思,無人輕易表態,隻將目光投向申時行。
申時行遂接口道:“我與馬公意見一致,改製當以取消優免為要,使官紳與百姓同擔稅賦。
攤丁入畝與加征商稅,在當前時局下均不宜推行,前者會苦了北地小民,後者會苦了南地小民。
唯有官紳一體納糧當差,方能既不苦北地,也不苦南地,隻苦官紳與宗室,或許能為將來奠定堅實基礎。”
王國光聞言,不禁插話道:“為何要苦官紳,苦宗室?是國庫又空虛了,還是小民已難以生存?”
申時行解釋道:“自然是為了將來考慮。”
王國光反駁道:“將來的事難道不能留給將來人去做?為何一定要現在就做,讓現在的官紳、宗室受苦?就算讓牛馬幹活,也得讓它們歇口氣吧?”
王國光說完,環視在場諸公卿,卻無人表態,隻都盯著張居正。
張居正心知肚明,卻不露聲色,隻緩緩說道:“既然兩位閣老巡視地方後都認為應取消優免,那接下來若要繼續改製,或許隻能推行此政。
不過,陛下目前還不知兩位閣老的提議,我也並非定要奏請陛下繼續改製。
還需先聽聽諸位的意見,如果諸位認為不必推行,那改製就不必再進行,我也該是時候還政於天子。
但若諸位認為可以推行,我自然少不了要與諸公再辛苦一二,為陛下、為社稷蒼生,再讓天下宗室、官紳苦一苦。”
王國光聞言,仍堅持己見道:“那我不必再說了,我已經表明了態度,就看其他人了。”
說著,他看向張四維:“公是次輔,不表個態嗎?”
張四維兩眼放光,瞅了王國光一眼,堅決地道:“我唯元輔之命是從!”
其他人也紛紛站起,齊聲表態:“唯元輔之命是從!”
張居正望著眾人,心中五味雜陳,
而王國光則感歎道:
“難不成就我一人沒良心,隻知道為宗室士紳說話?”
王國光的此言一出,使得諸公卿皆陷入了一片深邃的沉默。
片刻之後,申時行打破了這份壓抑,嘴角勾起一抹淡笑,
言道:“良心自當常存,但作為士大夫,心中更需時刻裝著君父與社稷蒼生。
在宗室官紳與君父社稷之間,我等寧可委屈前者,亦不可讓後者有絲毫之屈。”
張四維緊隨其後,聲音堅定而誠摯:“元輔所言極是,吾輩皆應以元輔為榜樣,時刻將君父與社稷掛念於心,不敢或忘。”
方逢時聞聽此言,更是激動不已,他猛然起身,對著張居正深深一揖,慷慨陳詞:
“叔大!古人雲:‘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
我等皆讀聖賢之書,行聖賢之道,豈能為區區利弊所困,而忘卻大義?
即便是汝觀,也不過是一時之念,絕不會因新政而顛倒是非,不顧善惡!”
他的話語擲地有聲,激起了在場眾人的共鳴。
眾人紛紛表態,願與張居正同心同力,共謀社稷安穩。
禮部尚書潘晟亦加入到這激昂的議論之中,他的話語中充滿了對張居正的敬仰與支持。
張居正聽後,目光轉向張四維,詢問道:“子維,大宗伯(禮部尚書的別稱)所言,你是否亦然?”
張四維望了望那位在曆史上與自己有著深厚淵源的禮部尚書,心中雖有萬般感慨,卻也不得不強顏歡笑,起身回禮:
“元輔,下僚之心,確如大宗伯所言。
於私,實不忍見元輔孤身涉險;
於公,又不願錯失社稷長治久安之機。
故而下僚左右為難,隻能唯元輔之命是從。”
說到這裏,張四維的聲音竟有些哽咽,他繼續說道:“大宗伯之言,字字句句皆戳中下僚心窩。
元輔若要不顧一切,下僚亦當舍命相隨!”
張居正聞言,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他起身向張四維、潘成等人拱手致謝:“仆生何幸,能得遇諸公,共襄君上中興大業,開創昌明隆盛之朝!”
張四維、潘成等人見狀,連忙起身回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