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提問的那人陷入沉思:“朕記的讓安安為大寧第三代君主,你沒食言吧?”
另一人趕緊解釋:“父皇,兒臣沒有食言,不過父皇,按理說我們都駕崩了啊。怎麽又?”
那段記憶很真實啊,怎麽都變了呢?
二人不由看向周邊:“這不對吧,朕記的當時大寧百廢俱興,可是這周邊怎麽?這是大寧嗎?過去了多長時間?”
因為百姓富裕了,家家戶戶蓋了新房,而且隨著混凝土的應用,大寧主要的道路都進行了改造。
另一人也是不明所以:“父皇,要不我們去問問?”
老人點頭:“嗯,去問問吧。”他看起來六十歲的模樣,而他的兒子看起來也就四十歲。
道路基本沒變化,按照記憶,父子二人向洛京城走去。
一路上二人被震撼到了,經過了幾個村子,就發現家家戶戶的小院堆滿了糧食。
老人忍不住了,走向一處農家:“老哥,問一下,這裏是大寧嗎?現在的皇帝是誰?如今的年號是什麽?”
躺在搖椅上休息的老農睜開了眼:“你這是什麽話,這裏當然是大寧,如今的皇帝陛下當然是建元大帝,如今是建元二十九年。”
中年人見老農有些不爽,急忙出來打圓場:“大叔,我們父子剛從海外回來,不太了解,莫怪,可以給我們說說如今的大寧嗎?如今是第幾位皇帝?大寧如何?”管他呢,現在還是大寧,他就放心了。
老農聞言這才心情舒暢:“哦,你們回來的正是時候,大寧現在可不同以往了。”
老人一喜:“老哥,說說。”真好啊,後世子孫看起來幹的不錯嘛,不知道是第幾代子孫。
老農起身:“建元大帝,太宗皇帝駕崩後,當時身為太子的建元大帝繼位,為大寧第三位皇帝。”
老人頓時眼前一亮,是孫子!建元二十九年,也就是說大寧開國短短四十一年就到了這個地步,他身為高祖,很是驕傲。
而他身邊的太宗皇帝傻眼了。他兒子被百姓冠以大帝之名?他兒子幹了什麽?
太宗皇帝不敢相信:“大叔,說說這,,建元大帝做了什麽?”他好奇啊!羨慕啊!為什麽他就沒被冠大帝之名啊!
高祖皇帝也是好奇,他就覺得他孫子從小機靈,果然沒看走眼。
老農也是見證曆史的人:“建元大帝登基時,外有烏斯侵犯邊關,內有親王企圖奪位,大帝親自領兵,擊潰烏斯軍隊,打的烏斯謝罪稱臣,之後回手平息叛亂,隨後二十多年休養生息。”
高祖皇帝點頭,確實不錯。
老農又開口了:“二十年休養生息後來到建元二十六年末,乃蠻再次入侵,大帝派遣東平郡王討伐乃蠻,郡王第一戰,大寧損失三百四十多人就斬殺乃蠻一萬多人,擊傷並俘虜兩萬七千人。”
兩位皇帝懵了,這騙人的吧?
沒等兩位皇帝質疑,老農開口了:“第二年,大帝再次派遣郡王興兵三十萬討伐乃蠻,以極小的代價俘虜三十萬乃蠻人,牲畜千萬,把乃蠻打到分裂。同時還平息了二皇子的叛亂。”
太宗皇帝眉頭一皺,葉容言造反了?
老農繼續:“建元二十八年,那是剛過完年不久,澎湖國劫持了公主的商隊,公主大怒,率五千軍隊登陸澎湖國,斬殺澎湖國王,一舉吞並澎湖國,如今叫做海州。”
這下兩位皇帝懵了,公主帶兵滅國?什麽時候公主可以掌兵了?而且還滅了國,開疆擴土?
太宗皇帝驚訝了,公主,那不就是他孫女嗎?哪個孫女?葉容瑩還是葉容靈?不對不是葉容瑩,要麽是葉容靈,要麽就是別的孫女。
高祖皇帝也是不敢置信:“哪位公主?”他的後代這麽強悍的嗎?
老農一臉崇拜:“當然是涇陽公主啊,涇陽公主是建元大帝的第九個女兒,大寧嫡公主。”
太宗皇帝又驚了,他那大鐵樹兒子娶正妻了?不容易啊。
高祖皇帝則是好奇:“老哥,你好像對涇陽公主很崇拜的樣子?”
老農點頭:“那當然,涇陽公主拉攏淨土遺民,為大寧帶來了畝產千斤的小麥水稻玉米,畝產兩千斤的土豆,畝產四千斤的紅薯,還有火器和蒸汽車飛艇,不過後麵三樣都是軍隊的,我們老百姓碰不到,不過夠了,我們吃喝不愁,家家戶戶的口糧甚至都吃不了放壞了。”
兩位皇帝看著門口堆積如山的糧食不說話了,雖然聽著離譜,但是那些糧食沒辦法作假。
老農沒停下:“看到那些官道了嘛,據說是混凝土,硬如鋼鐵,也是公主在淨土遺民那裏得來的,而且據說涇陽公主還是大寧五大高手之一,實力在前三,哦,魔神真的存在,而大寧五大高手都有斬殺魔神的實力,東平郡王實力排名第五。”
這下不止太宗皇帝,就連高祖皇帝都羨慕了,這孫子太氣人了。不過也同樣欣慰。
最關鍵的是老農還沒停下:“大帝還興建工廠,讓我們有額外收入,同時頒布養老製度,義務教育製度,義務醫療製度。哦,現在有新的旨意,自建元三十年起,大寧廢除我們農民糧稅和搖役,同時規定地主最多收一成的地租。”
問了一下政策後,兩位皇帝徹底自閉了,在高祖皇帝看來這大帝之名都是委屈了這個孫子,這完全是千古一帝好吧。
向洛京城走的路上,高祖皇帝都是暈乎乎的,這是他孫子:“唉,不得不承認,你兒子就是比我兒子強啊。”
太宗皇帝一臉幽怨:“父皇,您是什麽意思啊?”他承認,他不如兒子幹的好,但是老爹也不能內涵他啊。
高祖皇帝白了他一眼:“隻是羨慕你有個好兒子。”
太宗皇帝無語死了,這不還是內涵他嘛。
很快二人來到了洛京城前停下了,因為二人沒有路引,無奈的二人隻能在城外,也許可以碰碰運氣,遇到曾經的臣子。
畢竟才過了二十多年,還有不少老臣的存在,甚至是開國功臣的存在。
另一人趕緊解釋:“父皇,兒臣沒有食言,不過父皇,按理說我們都駕崩了啊。怎麽又?”
那段記憶很真實啊,怎麽都變了呢?
二人不由看向周邊:“這不對吧,朕記的當時大寧百廢俱興,可是這周邊怎麽?這是大寧嗎?過去了多長時間?”
因為百姓富裕了,家家戶戶蓋了新房,而且隨著混凝土的應用,大寧主要的道路都進行了改造。
另一人也是不明所以:“父皇,要不我們去問問?”
老人點頭:“嗯,去問問吧。”他看起來六十歲的模樣,而他的兒子看起來也就四十歲。
道路基本沒變化,按照記憶,父子二人向洛京城走去。
一路上二人被震撼到了,經過了幾個村子,就發現家家戶戶的小院堆滿了糧食。
老人忍不住了,走向一處農家:“老哥,問一下,這裏是大寧嗎?現在的皇帝是誰?如今的年號是什麽?”
躺在搖椅上休息的老農睜開了眼:“你這是什麽話,這裏當然是大寧,如今的皇帝陛下當然是建元大帝,如今是建元二十九年。”
中年人見老農有些不爽,急忙出來打圓場:“大叔,我們父子剛從海外回來,不太了解,莫怪,可以給我們說說如今的大寧嗎?如今是第幾位皇帝?大寧如何?”管他呢,現在還是大寧,他就放心了。
老農聞言這才心情舒暢:“哦,你們回來的正是時候,大寧現在可不同以往了。”
老人一喜:“老哥,說說。”真好啊,後世子孫看起來幹的不錯嘛,不知道是第幾代子孫。
老農起身:“建元大帝,太宗皇帝駕崩後,當時身為太子的建元大帝繼位,為大寧第三位皇帝。”
老人頓時眼前一亮,是孫子!建元二十九年,也就是說大寧開國短短四十一年就到了這個地步,他身為高祖,很是驕傲。
而他身邊的太宗皇帝傻眼了。他兒子被百姓冠以大帝之名?他兒子幹了什麽?
太宗皇帝不敢相信:“大叔,說說這,,建元大帝做了什麽?”他好奇啊!羨慕啊!為什麽他就沒被冠大帝之名啊!
高祖皇帝也是好奇,他就覺得他孫子從小機靈,果然沒看走眼。
老農也是見證曆史的人:“建元大帝登基時,外有烏斯侵犯邊關,內有親王企圖奪位,大帝親自領兵,擊潰烏斯軍隊,打的烏斯謝罪稱臣,之後回手平息叛亂,隨後二十多年休養生息。”
高祖皇帝點頭,確實不錯。
老農又開口了:“二十年休養生息後來到建元二十六年末,乃蠻再次入侵,大帝派遣東平郡王討伐乃蠻,郡王第一戰,大寧損失三百四十多人就斬殺乃蠻一萬多人,擊傷並俘虜兩萬七千人。”
兩位皇帝懵了,這騙人的吧?
沒等兩位皇帝質疑,老農開口了:“第二年,大帝再次派遣郡王興兵三十萬討伐乃蠻,以極小的代價俘虜三十萬乃蠻人,牲畜千萬,把乃蠻打到分裂。同時還平息了二皇子的叛亂。”
太宗皇帝眉頭一皺,葉容言造反了?
老農繼續:“建元二十八年,那是剛過完年不久,澎湖國劫持了公主的商隊,公主大怒,率五千軍隊登陸澎湖國,斬殺澎湖國王,一舉吞並澎湖國,如今叫做海州。”
這下兩位皇帝懵了,公主帶兵滅國?什麽時候公主可以掌兵了?而且還滅了國,開疆擴土?
太宗皇帝驚訝了,公主,那不就是他孫女嗎?哪個孫女?葉容瑩還是葉容靈?不對不是葉容瑩,要麽是葉容靈,要麽就是別的孫女。
高祖皇帝也是不敢置信:“哪位公主?”他的後代這麽強悍的嗎?
老農一臉崇拜:“當然是涇陽公主啊,涇陽公主是建元大帝的第九個女兒,大寧嫡公主。”
太宗皇帝又驚了,他那大鐵樹兒子娶正妻了?不容易啊。
高祖皇帝則是好奇:“老哥,你好像對涇陽公主很崇拜的樣子?”
老農點頭:“那當然,涇陽公主拉攏淨土遺民,為大寧帶來了畝產千斤的小麥水稻玉米,畝產兩千斤的土豆,畝產四千斤的紅薯,還有火器和蒸汽車飛艇,不過後麵三樣都是軍隊的,我們老百姓碰不到,不過夠了,我們吃喝不愁,家家戶戶的口糧甚至都吃不了放壞了。”
兩位皇帝看著門口堆積如山的糧食不說話了,雖然聽著離譜,但是那些糧食沒辦法作假。
老農沒停下:“看到那些官道了嘛,據說是混凝土,硬如鋼鐵,也是公主在淨土遺民那裏得來的,而且據說涇陽公主還是大寧五大高手之一,實力在前三,哦,魔神真的存在,而大寧五大高手都有斬殺魔神的實力,東平郡王實力排名第五。”
這下不止太宗皇帝,就連高祖皇帝都羨慕了,這孫子太氣人了。不過也同樣欣慰。
最關鍵的是老農還沒停下:“大帝還興建工廠,讓我們有額外收入,同時頒布養老製度,義務教育製度,義務醫療製度。哦,現在有新的旨意,自建元三十年起,大寧廢除我們農民糧稅和搖役,同時規定地主最多收一成的地租。”
問了一下政策後,兩位皇帝徹底自閉了,在高祖皇帝看來這大帝之名都是委屈了這個孫子,這完全是千古一帝好吧。
向洛京城走的路上,高祖皇帝都是暈乎乎的,這是他孫子:“唉,不得不承認,你兒子就是比我兒子強啊。”
太宗皇帝一臉幽怨:“父皇,您是什麽意思啊?”他承認,他不如兒子幹的好,但是老爹也不能內涵他啊。
高祖皇帝白了他一眼:“隻是羨慕你有個好兒子。”
太宗皇帝無語死了,這不還是內涵他嘛。
很快二人來到了洛京城前停下了,因為二人沒有路引,無奈的二人隻能在城外,也許可以碰碰運氣,遇到曾經的臣子。
畢竟才過了二十多年,還有不少老臣的存在,甚至是開國功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