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化這個詞匯在這個年代還是一個陌生詞,其代表的含義更沒有人理解。


    今天是個好日子,更是讓所有清朝人開眼的大日子。


    從今天開始,至少是海城的這些清朝人,終於第一次知道了機械化農業的威力。


    來到牛莊的彪哥,看著那三米多高的大型拖拉機,喜笑顏開上前轉了圈,草。。這農業果然還的靠這大玩意,如果按照以前的套路來。


    不知道需要多少牲畜不說,其工作效率也十分感人。


    十分滿意的彪哥來到老張麵前。


    “咋樣,沒問題吧?”


    “沒問題,都培訓好幾個月了,一般手動擋汽車開的都賊溜,學這個更是一學就會。”


    “行,一會別開著開著趴窩就行。”


    沒好氣看了彪哥一眼,倆人拉到牛莊鎮所有鎮民建起的高台前跟老袁他們匯合,很快在一陣陣熱烈的鼓掌聲中,他穿著官服緩緩走上台。


    經過這半年多的鍛煉,很顯然彪哥在控場能力上有所增強,麵對下麵數千人熱切的眼神,他並沒有任何怯場行為。


    而是微笑著先用眼睛四周環視一圈,並在心裏總結了下,這才緩緩開口。


    “那啥啊。。。我老家就是農民,以前小時候啊我經常去我姥姥家那邊,沒事也幫著種地。所以我知道這農民的不容易,要說咱們農民這日子,那就是靠天吃飯,麵朝黃土背朝天過了一年,沒準一陣大風就讓你這一年的收成都毀了,弄不好還的把種子,肥料,工錢都搭裏麵,所以這農民才是最難的一群人。”


    彪哥的這個說法引起了絕大多數人的認同,老百姓紛紛鼓掌。


    “誒。。。這範大人說話果然接地氣哈。”


    “那是,你沒聽出來麽,這範大人說的那也是一嘴的東北話,一聽就是咱自家人,能不幫著咱們說話麽?”


    農民靠什麽?


    在古代,雖說有士農工商之分。


    但其實呢,這個農其實是最低賤的職業,隻不過叫的好聽,說起來很美好,其實在國家所有政治團體中。


    農的發言權是最差的,甚至還比不上工。


    為啥這麽說呢?


    雖然在古代做工匠被很多人看不起,而且最多也隻能在溫飽線上徘徊。


    但在朝內還是有一定代表人物和發言權的,最起碼,那個年代做工匠基本上也都屬於國有編製,吃的也都是鐵飯碗。


    可農民就不一樣了,農民在朝堂上根本就沒有任何發言權,雖說那些大官一個個嘴上說的,重農重農的,可實際沒一個為了農業幹實事的,遇到任何一個兵荒馬亂,反倒是最先欺壓的就是這些農民,所以在古代做農民是最倒黴的一個行業。


    等時間走到近代呢,其實也都差不多,為了使國家盡快的工業化,國家首先舍棄的也是農業,在計劃經濟年代裏,國家底子薄發展慢。


    為了盡快發展工業化,就必須實施剪刀差,把大量的資源,預算,人才,都集中到各大城市中去,而把農村作為,釋放城市就業壓力的一個出口,盡量的減輕城市負擔。


    這就導致,那時代很多農民,努力種地一年,甚至就連一個暖水壺都買不起的尷尬情況出現。


    等時間來到八十年代,改革的春風吹遍全國,農民自然也得到了大量的自由和解放。


    為什麽這麽說呢?


    因為某些年代裏,作為農民,就一個戶口問題就卡死大多數人,這樣做自然有那個年代的無奈,可時代變了剪刀差問題卻沒變。


    這就導致,農村跟城市的差距越來越大,甚至有加速擴大的趨勢出現。


    因人多地少的因素,八九十年代的農民,雖然自由了,但其種地的真正收入反倒是並沒有多少提高,甚至在那個年代,還在河南出現過一個這麽的笑話。


    那就是,某地,某人,種了一年地,把糧食都交了上去,還倒欠國家好幾十塊的事情出現,沒辦法,那時候勞動力便宜,很多農民都是出去打半年工,在回老家種半年地,這樣才能維持一家老小的基本生活。


    這也就是那個時代的基本情況,但如今。。。如今不說了。


    清朝時代的海城呢?


    具體情況其實也都差不多,這靠天吃飯的活計差不多都這樣,甚至比現代還不堪,一個弄不好,的借高利貸一輩子翻不了身不說,甚至還的賣兒賣女的還債。


    “咳咳。。。所以,我決定,從今年開始,免除大家的雜稅,以後都統一一年收一次農業稅,而且這個耕種和收獲呢,以後都由縣裏麵承包了,大家隻要安心看護好自己家的田就行。。。。特別要講一下啊,今年我們推出了幾種化肥可以提高產量百分之三十多,這是第一年,我們免費給每家提供試用,當然種子也是。。。。”


    這番講話頓時就給下麵所有牛莊鎮的農民給聽蒙了。


    種子縣裏麵出,這什麽肥料也是縣裏麵出,甚至還有這地都不用自己翻地,播種,甚至以後的收獲,都是縣裏麵都包了。


    他們自己都不用出一毛錢,這聽起來也太香甜了吧?


    做了幾千年的農民,啥時候有過這待遇,在彪哥的一番講解下,不光是在場所有農民安靜了,就連前來參觀的袁大人也給聽的一臉懵逼,甚至他身後的那些幕僚,更是聽的感覺像見了鬼似的,一臉不可置信。


    “當然,第一年我們是免費的,大家也看到了這些巨大的車子,那是拖拉機,一會他會啟動起來幹活翻地給大家看,到時候大家就知道這大家夥的實力了,當然這些拖拉機是縣裏麵提供給牛莊公社的也屬於全民所有,也就是這些拖拉機屬於大家所有人。這機械平時也是需要維護和保養的,當然還需要有人駕駛,這些以後每年都會從公社裏拿出一筆錢來。。。。。”


    緊跟著,彪哥就給這個公社製度開始打起了補丁。


    當初海城鬧過匪禍之後權力出現了真空,彪哥最開始安排一群人進來管理,在等張警官加入進來以後,又對這些地方進行了進一步的優化,並且成立了好幾個公社和大隊。


    因為草創,這些公社和大隊的製度並不全,他們倆人最多也就照搬現代六七十年代的那些公社製度,抄襲下來搬過來使用,但有一些效果並不理想。


    所以這個製度也一直都在打補丁,遇到各種事,打各種補丁,這就是現代政治的基礎。


    當然了,對於這個機械化的推廣,彪哥跟張警官也都提前研究好,做好了補丁今天也就是提出來而已。


    “嗬嗬嗬。。。大家別有想法,按照常理來說,這麽大的機械,每年用那麽多的糧食養著,大家是不是感覺浪費?我也知道,咱們大家夥從小開始就跟著大人種地,這種地也都種了一輩子了,對這個機械化有看法。。。。但是,這個時代是在進步的麽,是不是?大家可以換個想法,咱們海城進入機械化時代了,那大家是不是可以閑下來做一些別的事了?咱們有更多的時間進城打工不好麽?咱們城裏麵的工資給的靠譜,不比天天看著自己地更劃算不是?。。。。。”


    一頓講下來,他的中心意圖還是解放生產力,提高生產效率。


    現在海城迎來了關鍵的幾年,需要跨越性發展,但現在海城的人口還是太少,這就導致了用工的極度不足。


    別看隨著影響力的增大,現在闖關東來海城的人口,每天都有幾百上千的。


    但按照彪哥的計劃,一個商業區,那就的需要好幾萬的農民工進來建設,更何況還有海城的綠化,道路,電力鋪設,工廠建設。。。等等。。。開春以後用工的地方數不勝數。


    這讓宋子墨天天都直呼給他調人。。。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社會你彪哥的民國生涯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我家小憨憨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我家小憨憨並收藏社會你彪哥的民國生涯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