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方都起了殺意,都欲要將對方滅殺,所以這場戰鬥也尤為激烈。
正麵碰撞的話,葉秋隻能占據一絲上風,優勢並不明顯,所以正麵碰撞的話,葉秋是很難滅殺楊林的,除非像第二套方案那樣,通過不停戰鬥來消耗楊林的體力,這樣或許才能有滅殺楊林的可能,但這需要的時間太久了些。
這隻能是沒別的辦法後才會施展的方案,暫時的話葉秋自然不會采取這一方案。
難得碰到一勁敵,葉秋還是想多嚐試一下的,通過不同方式與對方戰鬥,這樣也能起到磨礪自身的效果。
於是葉秋便轉變了策略,開始憑借靈活性和速度等方麵的優勢來跟楊林戰鬥。
先前正麵碰撞,葉秋隻能占據一絲上風,即便這樣楊林就已經很難受了,這已經是他難以接受的結果了。
如今葉秋改變策略,憑借著靈活性和速度等方麵的優勢,整個戰鬥的節奏都被葉秋牢牢掌控著,他是想攻就攻想撤就撤,楊林根本左右不了什麽,看起來非常被動。
如此一來楊林就更難受了,這樣的情況更是他不願看到的,這樣子的打法實在是太難受了,令人有種很憋屈的感覺。
楊林成為武者的時間已經不短了,經曆過的戰鬥都多的數不清了,可是他還從未碰到過葉秋這樣的對手,從沒有過這樣子的經曆。
主要是他沒碰到過修行者,以往那些對手要麽是普通人,要麽就是武者,不管是普通人還是武者,他們的戰鬥方式都是比較單一的,並沒有太多花俏動作,基本上都是跟他正麵碰撞的。
這樣戰鬥的結果就是,要麽他們被楊林滅殺或打傷,要麽就是戰成平手,再或者就是他技不如人被人打傷。
但不管是哪種結果,戰鬥過程都是酣暢淋漓的,都是非常爽的,哪像這次跟葉秋的戰鬥,實在是太憋屈了。
不僅戰鬥節奏被葉秋牢牢把控著,而且葉秋還不是跟他正麵碰撞,而是憑借靈活和速度,不停在他身邊遊走,不停尋找機會攻擊他。
因為葉秋在靈活性和速度等方麵占據絕對優勢,所以楊林根本奈何不了葉秋,甚至都碰不到葉秋一片衣角,反而是葉秋不斷向他發起攻擊,他反倒得倉惶應對。
這種打法令楊林特別憋屈,他隻能被動防守,而且還很吃力,根本沒辦法攻擊葉秋,就是偶爾能向葉秋發動一記攻勢,那也碰不到葉秋的身體。
隻是轉變了一下打法,葉秋占據的優勢就大了去了,雙方仿佛已經不是同一層次的人了。
這樣的戰鬥不僅憋屈,對楊林也非常不利,倘若他防守動作慢了一絲,或者出現一點點失誤,那這場戰鬥估計也就該結束了。
兩人實力都很不俗,不管是誰挨上對方一下,起碼都得受傷。
而就目前狀況來看,葉秋受傷落敗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反倒是楊林的處境特別危險。
這種狀況完全出乎了楊林的預料,他來的時候是信心十足的,以為可以輕鬆解決掉葉秋,卻不成想竟會落得個這樣的結果。
關鍵是他都想不明白葉秋在靈活性和速度等方麵怎麽這麽厲害,他碰到過很多武者,有和他同一層次的,也有比他厲害的,但他們在靈活性等方麵都是不如葉秋的,就算是比他高了一個境界的武者,在這些方麵的能力也就和葉秋相當,最多也就強上那麽一點點罷了。
這是楊林最忌憚的地方,也是對他威脅最大的地方。
如果正麵碰撞的話,雖然他處在下風,但因為彼此差距並不大,所以楊林自信葉秋是奈何不了他的。
所以第一次碰撞過後,楊林隻是非常不爽,卻不覺得葉秋能奈何得了自己。
但現在就不一樣了,葉秋在靈活性等方麵比他強太多了,在這些方麵兩人根本不是處在同一層次的,葉秋憑借這些方麵的能力,完全可以威脅到他的性命。
如此一來楊林就有些慌了,他來替師弟王進報仇是覺得勢在必得,是來幫師弟出氣的,卻不是來送死的。
兩人關係確實很好,但楊林也是不願為了師弟付出自己性命的,他還沒活夠呢,還沒登上武道巔峰的,他可不想這麽早就死掉。
所以到了此刻,心中的不爽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濃濃的擔憂,對自身性命安全的擔憂,因為他不想死。
人在慌亂的狀態下,是很容易出現失誤的,打架當然也不例外,一個失誤丟掉性命都是有可能的。
楊林當然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不敢繼續胡思亂想下去了,而是將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戰鬥上。
他必須保持全神貫注,這樣才能隨時應對葉秋的攻勢,眼下形勢對他非常不利,這種狀況下若是還胡思亂想的話,結局可想而知。
隻要一個分神,動作上慢了半拍,後果可能就是無法擋住葉秋的攻勢,這可不是楊林想要看到的情況。
葉秋的實力比他還要強些,兩人是處於同一層次的,而楊林很清楚自己一拳的威勢有多大,葉秋一拳的威勢比他還要強上一些。
所以若是抵擋不住葉秋攻勢的話,那後果是非常嚴重的,隻要挨上葉秋一拳,那必定會受傷,甚至可能會受重傷。
別說是受重傷了,就算隻是受點輕傷,實力也會大受影響的,到時候他就更不是葉秋的對手了,甚至連葉秋的攻勢都難以擋住了。
到了那步境地,那他也就成待宰的羔羊了,結局也就注定了,葉秋隨時都能取了他的性命。
就算葉秋仁慈放他一馬,那也不可能讓他完好無損離去的,他已經見過師弟王進的慘狀了,楊林知道自己一旦落敗,最好的下場也不會比師弟王進強到哪裏去。
所以楊林不敢有任何失誤,因為他不想敗,他還想繼續好好活著,所以他必須集中全部精力,以便應對葉秋從各個刁鑽角度襲來的攻勢,這樣才有安然離開的可能。
正麵碰撞的話,葉秋隻能占據一絲上風,優勢並不明顯,所以正麵碰撞的話,葉秋是很難滅殺楊林的,除非像第二套方案那樣,通過不停戰鬥來消耗楊林的體力,這樣或許才能有滅殺楊林的可能,但這需要的時間太久了些。
這隻能是沒別的辦法後才會施展的方案,暫時的話葉秋自然不會采取這一方案。
難得碰到一勁敵,葉秋還是想多嚐試一下的,通過不同方式與對方戰鬥,這樣也能起到磨礪自身的效果。
於是葉秋便轉變了策略,開始憑借靈活性和速度等方麵的優勢來跟楊林戰鬥。
先前正麵碰撞,葉秋隻能占據一絲上風,即便這樣楊林就已經很難受了,這已經是他難以接受的結果了。
如今葉秋改變策略,憑借著靈活性和速度等方麵的優勢,整個戰鬥的節奏都被葉秋牢牢掌控著,他是想攻就攻想撤就撤,楊林根本左右不了什麽,看起來非常被動。
如此一來楊林就更難受了,這樣的情況更是他不願看到的,這樣子的打法實在是太難受了,令人有種很憋屈的感覺。
楊林成為武者的時間已經不短了,經曆過的戰鬥都多的數不清了,可是他還從未碰到過葉秋這樣的對手,從沒有過這樣子的經曆。
主要是他沒碰到過修行者,以往那些對手要麽是普通人,要麽就是武者,不管是普通人還是武者,他們的戰鬥方式都是比較單一的,並沒有太多花俏動作,基本上都是跟他正麵碰撞的。
這樣戰鬥的結果就是,要麽他們被楊林滅殺或打傷,要麽就是戰成平手,再或者就是他技不如人被人打傷。
但不管是哪種結果,戰鬥過程都是酣暢淋漓的,都是非常爽的,哪像這次跟葉秋的戰鬥,實在是太憋屈了。
不僅戰鬥節奏被葉秋牢牢把控著,而且葉秋還不是跟他正麵碰撞,而是憑借靈活和速度,不停在他身邊遊走,不停尋找機會攻擊他。
因為葉秋在靈活性和速度等方麵占據絕對優勢,所以楊林根本奈何不了葉秋,甚至都碰不到葉秋一片衣角,反而是葉秋不斷向他發起攻擊,他反倒得倉惶應對。
這種打法令楊林特別憋屈,他隻能被動防守,而且還很吃力,根本沒辦法攻擊葉秋,就是偶爾能向葉秋發動一記攻勢,那也碰不到葉秋的身體。
隻是轉變了一下打法,葉秋占據的優勢就大了去了,雙方仿佛已經不是同一層次的人了。
這樣的戰鬥不僅憋屈,對楊林也非常不利,倘若他防守動作慢了一絲,或者出現一點點失誤,那這場戰鬥估計也就該結束了。
兩人實力都很不俗,不管是誰挨上對方一下,起碼都得受傷。
而就目前狀況來看,葉秋受傷落敗的可能性是非常小的,反倒是楊林的處境特別危險。
這種狀況完全出乎了楊林的預料,他來的時候是信心十足的,以為可以輕鬆解決掉葉秋,卻不成想竟會落得個這樣的結果。
關鍵是他都想不明白葉秋在靈活性和速度等方麵怎麽這麽厲害,他碰到過很多武者,有和他同一層次的,也有比他厲害的,但他們在靈活性等方麵都是不如葉秋的,就算是比他高了一個境界的武者,在這些方麵的能力也就和葉秋相當,最多也就強上那麽一點點罷了。
這是楊林最忌憚的地方,也是對他威脅最大的地方。
如果正麵碰撞的話,雖然他處在下風,但因為彼此差距並不大,所以楊林自信葉秋是奈何不了他的。
所以第一次碰撞過後,楊林隻是非常不爽,卻不覺得葉秋能奈何得了自己。
但現在就不一樣了,葉秋在靈活性等方麵比他強太多了,在這些方麵兩人根本不是處在同一層次的,葉秋憑借這些方麵的能力,完全可以威脅到他的性命。
如此一來楊林就有些慌了,他來替師弟王進報仇是覺得勢在必得,是來幫師弟出氣的,卻不是來送死的。
兩人關係確實很好,但楊林也是不願為了師弟付出自己性命的,他還沒活夠呢,還沒登上武道巔峰的,他可不想這麽早就死掉。
所以到了此刻,心中的不爽早已蕩然無存,取而代之的是濃濃的擔憂,對自身性命安全的擔憂,因為他不想死。
人在慌亂的狀態下,是很容易出現失誤的,打架當然也不例外,一個失誤丟掉性命都是有可能的。
楊林當然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不敢繼續胡思亂想下去了,而是將全部精力都放在了戰鬥上。
他必須保持全神貫注,這樣才能隨時應對葉秋的攻勢,眼下形勢對他非常不利,這種狀況下若是還胡思亂想的話,結局可想而知。
隻要一個分神,動作上慢了半拍,後果可能就是無法擋住葉秋的攻勢,這可不是楊林想要看到的情況。
葉秋的實力比他還要強些,兩人是處於同一層次的,而楊林很清楚自己一拳的威勢有多大,葉秋一拳的威勢比他還要強上一些。
所以若是抵擋不住葉秋攻勢的話,那後果是非常嚴重的,隻要挨上葉秋一拳,那必定會受傷,甚至可能會受重傷。
別說是受重傷了,就算隻是受點輕傷,實力也會大受影響的,到時候他就更不是葉秋的對手了,甚至連葉秋的攻勢都難以擋住了。
到了那步境地,那他也就成待宰的羔羊了,結局也就注定了,葉秋隨時都能取了他的性命。
就算葉秋仁慈放他一馬,那也不可能讓他完好無損離去的,他已經見過師弟王進的慘狀了,楊林知道自己一旦落敗,最好的下場也不會比師弟王進強到哪裏去。
所以楊林不敢有任何失誤,因為他不想敗,他還想繼續好好活著,所以他必須集中全部精力,以便應對葉秋從各個刁鑽角度襲來的攻勢,這樣才有安然離開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