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千世界的變化確實是超乎駱圖的想象,在他看來,大千世界應該是眾神的國度,有著無數的神靈,隨處都能看到揮手可以毀天滅地的神靈,可是當他從天坑出來之後,遠遠沒有想到,大千世界竟然比他想象的還要詭異。


    大千世界已經不是眾神的國度,而是禁神的世界。


    是的,大千世界之中所謂的神修,就代表著邪魔外道,人人唾棄……所謂的神靈,隻要出現,那麽便會成為舉世公敵,會有數不清的力量去圍剿!就因為大千世界,已經是一個禁神的世界。


    可是他從星痕大世界遠古神靈們的記憶之中,甚至是始神碑的陳述之中知道,大千世界有無數的神靈,這些神靈強大無比,他們不隻是爭奪大千世界的資源,還會打造屬於自己的神國,於是他們便成了神國之中無所不能的存在,他們的意誌,可以輕易抹殺整個神國之中所有的生靈。可是現在他才知道,那真的隻是遠古的傳說。


    在太古的時候,諸天萬界確實是神靈的國度,無數的神修,他們強大而自私,因為每一個神修想要更強大,就需要龐大的資源來支撐他們去修煉,而修煉的資源自然不可能是憑空而來的,那需要他們去爭奪,去拚搶,於是,神修的本質就是自私自利,可以損天利己,損人利己,隻要能夠讓他們變得加強大,他們甚至利用世界的天地氣運與世界本源來完善他們的神國,使他們的神國更加壯大。


    諸天萬界的本源氣運也不是無窮盡的,世界的資源也同樣有枯竭的一天,而這一天真正的轉折在於滿天諸神在爭奪本源的時候,一位叫作天工的大神對於萬神的自私終於徹底憤怒了。他為了證明這些神靈是在自毀根基,憤然一擊在萬界的連軸裂縫之上,於是宇宙軸心中的天地穹柱直接崩塌,化成了無數的碎片飛向天地各處。


    當然,也有人說其實並非是天工神那一擊的力量有多麽強大,而是因為萬神的自私早已經掏空了諸天萬界的天地氣運與本源,無論是那代表著天地本源的天地穹柱,還是掌控氣運的天道,此時都已經破爛不堪,衰弱到了不堪一擊的地步。所以宇宙連軸崩出了一塊,軸心探入混沌的天地穹柱也崩塌了……


    此刻諸神才真正發現他們這麽多年來一直在讓自己變強卻是一件多麽可笑的事情,穹柱崩塌,混沌重臨,大千世界將會被混沌重新吞噬,而他們這些所謂的強大神靈,都將會被混沌化為虛無,所謂的不朽就成了一個笑話。


    軸心崩裂,穹柱塌陷之後,諸天眾神定下了盟約,反哺萬千世界,重塑穹柱,不然諸天萬界中的所有生靈都將滅絕。


    就這樣,諸天萬神將根據眾神協定,釋放自己的神國本源,同時將神國中的氣運歸於天道,讓其重新加持在諸天萬界,以本源之力來修複天地穹柱,來阻止混沌的入侵。


    更讓眾神絕望的是,天地穹柱的破碎,代表神道的天地規則也被破壞,而當他們的神國反哺諸天萬界,歸墟之後,神修們發現他們的修為再也無法寸進,甚至開始衰老,於是諸天萬界進入了一個眾神末落的時代。


    當然,這個世間永遠也不缺少自私之人,大部分的神靈用自己的神國崩潰反哺天道,就像當初他們掠奪萬界的氣運來開辟自己的神國一樣……


    可是還有少數的神修,悄然隱瞞了自己的神國,並沒有將自己的神國反哺諸天萬界,於是這些人也就成了眾神的公敵,成了大千世界人人喊打的過街老鼠。


    於是整個大千世界興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滅神運動,對於那些不交出神國的神靈,多方獵殺,可以說是進入了整個大千世界最黑暗的一段時間,加上天地穹柱的崩塌,混沌的入侵,在那段黑暗的時期,神靈時代完全末落。就算是僥幸活下來的那些人,也隻能躲在黑暗之中苟延殘喘。而當大量的神國釋放出來,其氣運不斷地加持在大千世界之中,使得大千世界的氣運迅速回補,強大的氣運推動本源回歸軸心,使得混沌入侵的速度越來越慢終於停止。


    在混沌停止入侵之後,大千世界開始進行了另一場演化,那就是修煉體係的變更,古神修的時代已經過去了,雖然依然有極少數古神修存在,可他們已經隻能活在陰影之中不敢出來,新的修煉體係不再是隻以天地靈氣為根基,抽取萬界本源鑄神國強自身,而是以天地氣運的力量為修煉的基礎。當諸天萬界的修士們,用氣運強大自身的同時,天地也將變的越強,一方的天地強大了,那抵擋混沌的入侵也就越發浩大,通過修煉氣運之法,人們得不斷地驅逐混沌,重建宇宙軸心中的天地穹柱,於是這種修煉體係應運而生。


    氣運的力量,初始為彼此爭奪,而後卻是自我修行,凝聚天地規則化為氣運。最主要的是氣運之力,無論是誰吸收過去了,都是天地能量守衡,在死後氣運歸於天地,不增不減,但是如果到後期,可以修煉天地氣運之時,這天地的氣運反而會一點點的增加。因為每一個生活在大千世界中的生命的氣運就代表了各種大千世界的一部分,而不像以前那些神修為了通過神國的強大來讓自身強大,那就必須吞噬大千世界的氣運來充實神國之中的氣運,於是那些神國就像是無數吸血的螞蟥一般一點點地吸空大千世界的氣運。


    氣運的爭奪與地域有關,一城之地的氣運,一域之地的氣運……於是在這種修煉的過程之中,各種爭奪出現了,於是一個個王國出現了,他們為了將這一方大地的氣運加持在自己的身上,他們劃地為界,自立為王。他們強大,於是成了一國之主,萬千生活在這片土地中的生命都向他們臣服,於是這些人的氣運也與他們息息相關。


    也有些人是一方地域的英雄,他們為了保證當地的百姓的安危,挺身而出,為之戰鬥,於是萬民景仰,氣運加身,他們也都成了一方的守護神,還有些人則是因為所在之處,是神國崩潰反哺的區域,他們的靈魂或莫名地與那釋放的神國中本源形成了共鳴,於是就意外地獲得了這方回歸神國的氣運加持……


    但是不管他們是以什麽樣的方式獲得一地氣運的加持,最終他們無一例外地成為了王國,成了割據一方的強大勢力。而在滅神的黑暗動蕩之中,那些宗門幾乎全都被抹殺,幸存的宗門太少了,於是這些王國便迅速填補了大千世界各方勢力的空白。


    王國的形成,於是征戰就開始了。王國與王國之間的討伐,征戰,使得許多王國進行合並,相互吞噬,更強的留了下來,或者是形成了皇朝。皇朝者,是合數國之氣運於一身,這是更大氣運者才能夠有機會建立起來的。


    再到後來,皇戰之間的差距也開始顯現了出來,有些皇朝脫穎而出,於是,他們開始吞並周邊的皇朝,最後形成了巨大的帝國。而大千世界之中,便有數大帝國,許多的王朝與無數的王國。永陽國便是在玄天帝國的極西,而它還屬於和穀王朝。


    皇朝和帝國的出現,代表著遠古宗門和眾神的時代是真的過去了,因為他們根本就不會允許有神修的出現,就算是真的存在古神修,也不敢出現在帝國的視線之中,因為帝國的強大,足以讓所有神靈都為之顫抖。當然,在大千世界也還有真正的神靈,但是那些人卻隻是當年起草眾神協定的無上的存在,他們早已經脫離了凡俗,不入紅塵。


    這幾天之中,駱圖還了解到大千世界全新的修煉體係,分為四大境界:偽運境、涅星境、窺道境、神道境。每境又分三重,偽運三境:身合、魄動、魂圓。


    諸天萬界,守衛一方者可得氣運加身,因此,各種大千世界最基礎的氣運單位以普通戰士為參考,每位普通戰士,隻要在軍中點眉,則可自動獲得一運之力,為天地加持之力。而偽運修煉的三重小境界中的身合者,十運之力;魂動者,百運之力;魂圓者,千運之力。


    偽運的意思其實很好理解,這種氣運的力量事實可以外在加持,就像是初入伍的戰士會通過點眉來獲得一運之力的加持,而後在戰爭之中通過戰功自動獲得天地氣運的加持。所謂點眉,則是以一滴聖泉點於眉心,於是便在此人的身上加上了天地的烙印,聖水出處就是其運源之地。其在戰爭之中,若殺敵國一名一運之人,則敵人身上的那一道氣運,會有一半自動通過眉心聖液加持在他的身上,而另一半歸於他運源之地,也就是他所在的王國。若是他殺了敵國十運之人,則他可以得到五運之力,而他的王國大地也同樣可以得到五運之力。隻不過,這種通過掠奪而得到的氣運隻能稱之為偽運。


    偽運者,為借天地之力健魄強身,千運而止。也就是說通過掠奪殺敵,到了一千氣運之力後便再無法增長,那麽就隻能通過修煉,除非是突破到法涅星境方可以真正的登堂入室。


    涅星者,登堂入室,初窺修煉之門。而涅星境為三階,初階為凝星境,中階涅星境,後階盤星境。千運為一星,十星一涅;萬運星涅,十涅一盤,十盤歸墟。


    涅星境之後就是窺道三境,分為歸墟,窺道,創物。窺道者,建皇朝帝國偉業。十盤歸墟,一墟淩國,一墟的氣運代表著一個王國的氣運。通常歸墟強者多是一個王國的之主。而十墟窺道,窺道者,皇朝也。窺道後階為創物境,創物者皆凡世巔峰,多為帝國的統治者。


    當然,在這三大境界之上,其實還有一個神道境,隻是那些太過於虛妄,很多人都覺得,那不過隻是一些傳說而已,隻存在於古神修的傳說之中。創物之上有神道三境,分別為鴻蒙、混沌、太一。可是那隻是存在於傳說之中,自來神時代之後,便未曾真正的有這種強者出世,因為傳說神道三境隨便一人出手,都可以毀天滅地,屠國碎星……


    對諸天萬界的人來說,可能神道三境的強者隻是不靠譜的傳說,但是對於駱圖來說,卻並不覺得那些是假的,因為他知道在太古的時候,確實是有太多的神修,而且在星痕大世界的冰原星之上還有一顆鯤鵬之卵呢?如果真的有鯤鵬存在,那麽這鯤鵬應該是什麽境界的存在?而空靈戒的戒靈曾說過太古之時眾神之強,連天地穹柱都能撞斷,那不周山都可以撞崩掉,那麽這些人又該多麽強大?這般強大的神靈,真的就說滅就可以全部滅絕嗎?他們那麽強大,是誰出手滅殺的他們呢?所以在駱圖看來,神道三境,必然是存在的,隻是他們現在還太弱了,他雖然肉身強大,可是隻怕連身合階都不算吧。當然,駱圖還有另一個懷疑,那就是宇宙軸心,所謂的軸心會不會就是淵靈所說的萬界山呢?這個疑惑他倒是想找個時間好好和淵靈交流一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凡人的驕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龍人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龍人並收藏凡人的驕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