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賠禮入縣衙賬冊
穿成荒年女縣令,帶家國走向繁榮 作者:茉莉牛乳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她將三人送到了大門口,方子彥依依不舍的回頭望了一眼縣衙,他要和這些喜歡他的人分開了。
方文修朝車隊一招手,車隊便齊齊往縣衙大門口靠了一些。
沈箏立即回頭將捕快小袁喚了過來,讓他帶車夫們將賠禮搬進縣衙空屋裏去。
旁邊的縣民們稀奇極了,都想瞧瞧車上裝得什麽。
車夫搬東西之時,方文修隻得找話與沈箏說:“沈大人,今日貴縣衙是有什麽事嗎,排了如此多人。”
沈箏還沒開口,便被方子彥搶答了。
“大哥,我知道!裴召祺說他們這是在領補......補什麽糧來著。”方子彥撓撓腦袋,他突然把那糧的名字給忘了。
“補貼糧。”裴召祺在一旁答道。
“對!補貼糧!就是在這裏領了票,再去糧鋪買大米,隻要八文一斤!大哥,咱們縣的糧多少一斤啊?裴召祺說是十五文。”
方文修也不知道何為補貼糧,但他知道他們縣今日的大米已經漲到了十六文一斤,因為他方家便是泉陽縣最大的糧商與布商。
此時他也來了興趣,問道裴召祺:“裴小兄弟,何為補貼糧?”
裴召祺再一次榮辱與焉地開口:“補貼糧便是由縣衙補貼差價的糧,我們每七日來領一次糧票,再去糧鋪購糧,直至秋收。”
方文修作為商人,自是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這一出下來,縣衙貼的可不止一星半點。
他突然覺得看不透這同安縣的沈縣令了,剛開始他以為她是浸淫官場極為彎彎繞繞的一個人,後麵又發現她著實貪財,可現在......
沈箏感覺到了他複雜的目光,朝他一笑:“方大公子為何這樣看我?”
方文修朝她一拱手:“大人大義,草民實在佩服。”這句話雖有恭維成分在裏頭,卻也是他的真實想法。
近期這種話沈箏都聽免疫了,她歎了口氣:“他們稱我一聲父母官,我就不能讓他們吃不上飯。”
這時馬車上的物品已經卸完了,她想著去看看都是些啥,便又開口催促起來。
“天色不早了,你們快去吧。”其實現在日頭正好。
方文修點點頭:“草民先去了,待會再將裴小兄弟送回來。”
之前他帶著車隊浩浩蕩蕩地來,此時又多帶了兩個少年浩浩蕩蕩地往鎮東邊去。
......
鎮東邊裴家豆湯攤。
裴母本就不是不講理之人,在方文修說了來意後便讓他們先坐下說。
方文修看著爐灶中的冒著熱氣的豆湯,突然想起了沈箏那句''味道甚好''。
他站起身來,朝裴母說道:“今日沈大人就屢屢誇讚裴夫人熬的豆湯,夫人可否給晚輩打一碗,讓晚輩嚐嚐鮮。”
一旁的方子彥也''騰''地站了起來,結結巴巴開口:“嬸子,我......我也想要一碗,那日我其實沒嚐到味道,對不起嬸子。”
裴母看著方子彥的模樣,就知道他其實不是個壞孩子,她心中也沒那麽氣了,溫聲開口:“好,嬸子給你們打。”
她打好湯後裴召祺就上前將兩個碗端了過來。
淺黃色的豆湯冒著熱氣,湯汁濃稠,讓人看了不禁胃口大開。
方子彥咽了咽口水,最近在縣衙他都吃得清湯寡水,如今看這豆湯都是極為美味的。
他端碗就喝了起來,第一口他就感覺這是他以前從未吃過的味道,三下五除二便將一整碗豆湯喝完了。
他擦擦嘴,一雙眼直直地看著裴母,其中意思明顯。
裴母也被他逗笑了:“慢點喝,嬸子再去給你打一碗。”
方子彥害羞地笑了,他從未見過自己的母親,他今日覺得如果他母親還在,一定也是裴嬸子這般溫柔的人。
他突然有點羨慕裴召祺了。
一旁的方文修覺得自家弟弟有點丟人,慢條斯理地端碗喝了起來。
還行吧,他心中想。
過了一會兒桌上就又擺了兩個空碗。
湯也喝完了,方文修招手叫車夫將專門給裴家準備的賠禮拿了過來,他帶著方子彥站了起來,誠心誠意地給裴母道歉。
“裴夫人,是我沒有管教好自家幼弟,讓他做出那等事來,日後我定將好好管教他,還望你能原諒他,子彥,給裴夫人與召祺道歉。”
裴家孤兒寡母本就不易,他方家更是沒有仗勢欺人的道理,他弟弟雖說是被那個壞心眼子的唆使,但他如今是十五,不是五歲,應當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了。
方子彥上前一步,站在了裴家母子麵前,給二人作了個揖,他鼓起勇氣大聲開口:
“裴嬸子,裴召祺,對不起!我那日不應該摔你們的碗,更不該說那些話,請你們原諒我!”
裴嬸子趕緊上前將他扶了起來:“嬸子不生氣了,好孩子快起來。”
今日她覺得這孩子白白胖胖的可愛極了。
方子彥見裴嬸子原諒了他,又看向裴召祺。
裴召祺將頭一別,似是有些不好意思:“若我還生氣,那日便不會給你煮麵吃了。”
方子彥開心地笑起來,得寸進尺般開口:“那我們便是朋友了對嗎?那你陪我去買碗和油燈吧!”
裴召祺想著這事方子彥說了幾次,若這次再不答應同他去,他怕是要鬧起來,便帶著他去了街尾雜貨鋪。
......
黃昏時方文修將裴召祺送回了縣衙,一同拉過來的還有他們給裴家母子準備的賠禮。
方文修直接命車夫將那些賠禮搬進了縣衙庫房。
他無奈開口:“沈大人,裴夫人實在是不肯收下這賠禮,這送的禮哪有帶回去的道理,草民隻得給你拉過來了,還望您能收下。”
她沈箏哪有嫌禮多的道理,笑眯眯地便將那份賠禮收了下來。
待方文修帶著依依不舍的方子彥走後,沈箏便叫上許主簿一同清點今日方家送來的賠禮,全部計入縣衙賬冊,那三千兩也不例外。
許主簿看著她遞過來的三千兩,不解挑眉:“這銀票本是方家給您的賠禮,大人放入自己私庫便好,為何要拿出來?”
方文修朝車隊一招手,車隊便齊齊往縣衙大門口靠了一些。
沈箏立即回頭將捕快小袁喚了過來,讓他帶車夫們將賠禮搬進縣衙空屋裏去。
旁邊的縣民們稀奇極了,都想瞧瞧車上裝得什麽。
車夫搬東西之時,方文修隻得找話與沈箏說:“沈大人,今日貴縣衙是有什麽事嗎,排了如此多人。”
沈箏還沒開口,便被方子彥搶答了。
“大哥,我知道!裴召祺說他們這是在領補......補什麽糧來著。”方子彥撓撓腦袋,他突然把那糧的名字給忘了。
“補貼糧。”裴召祺在一旁答道。
“對!補貼糧!就是在這裏領了票,再去糧鋪買大米,隻要八文一斤!大哥,咱們縣的糧多少一斤啊?裴召祺說是十五文。”
方文修也不知道何為補貼糧,但他知道他們縣今日的大米已經漲到了十六文一斤,因為他方家便是泉陽縣最大的糧商與布商。
此時他也來了興趣,問道裴召祺:“裴小兄弟,何為補貼糧?”
裴召祺再一次榮辱與焉地開口:“補貼糧便是由縣衙補貼差價的糧,我們每七日來領一次糧票,再去糧鋪購糧,直至秋收。”
方文修作為商人,自是知道其中的利害關係,這一出下來,縣衙貼的可不止一星半點。
他突然覺得看不透這同安縣的沈縣令了,剛開始他以為她是浸淫官場極為彎彎繞繞的一個人,後麵又發現她著實貪財,可現在......
沈箏感覺到了他複雜的目光,朝他一笑:“方大公子為何這樣看我?”
方文修朝她一拱手:“大人大義,草民實在佩服。”這句話雖有恭維成分在裏頭,卻也是他的真實想法。
近期這種話沈箏都聽免疫了,她歎了口氣:“他們稱我一聲父母官,我就不能讓他們吃不上飯。”
這時馬車上的物品已經卸完了,她想著去看看都是些啥,便又開口催促起來。
“天色不早了,你們快去吧。”其實現在日頭正好。
方文修點點頭:“草民先去了,待會再將裴小兄弟送回來。”
之前他帶著車隊浩浩蕩蕩地來,此時又多帶了兩個少年浩浩蕩蕩地往鎮東邊去。
......
鎮東邊裴家豆湯攤。
裴母本就不是不講理之人,在方文修說了來意後便讓他們先坐下說。
方文修看著爐灶中的冒著熱氣的豆湯,突然想起了沈箏那句''味道甚好''。
他站起身來,朝裴母說道:“今日沈大人就屢屢誇讚裴夫人熬的豆湯,夫人可否給晚輩打一碗,讓晚輩嚐嚐鮮。”
一旁的方子彥也''騰''地站了起來,結結巴巴開口:“嬸子,我......我也想要一碗,那日我其實沒嚐到味道,對不起嬸子。”
裴母看著方子彥的模樣,就知道他其實不是個壞孩子,她心中也沒那麽氣了,溫聲開口:“好,嬸子給你們打。”
她打好湯後裴召祺就上前將兩個碗端了過來。
淺黃色的豆湯冒著熱氣,湯汁濃稠,讓人看了不禁胃口大開。
方子彥咽了咽口水,最近在縣衙他都吃得清湯寡水,如今看這豆湯都是極為美味的。
他端碗就喝了起來,第一口他就感覺這是他以前從未吃過的味道,三下五除二便將一整碗豆湯喝完了。
他擦擦嘴,一雙眼直直地看著裴母,其中意思明顯。
裴母也被他逗笑了:“慢點喝,嬸子再去給你打一碗。”
方子彥害羞地笑了,他從未見過自己的母親,他今日覺得如果他母親還在,一定也是裴嬸子這般溫柔的人。
他突然有點羨慕裴召祺了。
一旁的方文修覺得自家弟弟有點丟人,慢條斯理地端碗喝了起來。
還行吧,他心中想。
過了一會兒桌上就又擺了兩個空碗。
湯也喝完了,方文修招手叫車夫將專門給裴家準備的賠禮拿了過來,他帶著方子彥站了起來,誠心誠意地給裴母道歉。
“裴夫人,是我沒有管教好自家幼弟,讓他做出那等事來,日後我定將好好管教他,還望你能原諒他,子彥,給裴夫人與召祺道歉。”
裴家孤兒寡母本就不易,他方家更是沒有仗勢欺人的道理,他弟弟雖說是被那個壞心眼子的唆使,但他如今是十五,不是五歲,應當有明辨是非的能力了。
方子彥上前一步,站在了裴家母子麵前,給二人作了個揖,他鼓起勇氣大聲開口:
“裴嬸子,裴召祺,對不起!我那日不應該摔你們的碗,更不該說那些話,請你們原諒我!”
裴嬸子趕緊上前將他扶了起來:“嬸子不生氣了,好孩子快起來。”
今日她覺得這孩子白白胖胖的可愛極了。
方子彥見裴嬸子原諒了他,又看向裴召祺。
裴召祺將頭一別,似是有些不好意思:“若我還生氣,那日便不會給你煮麵吃了。”
方子彥開心地笑起來,得寸進尺般開口:“那我們便是朋友了對嗎?那你陪我去買碗和油燈吧!”
裴召祺想著這事方子彥說了幾次,若這次再不答應同他去,他怕是要鬧起來,便帶著他去了街尾雜貨鋪。
......
黃昏時方文修將裴召祺送回了縣衙,一同拉過來的還有他們給裴家母子準備的賠禮。
方文修直接命車夫將那些賠禮搬進了縣衙庫房。
他無奈開口:“沈大人,裴夫人實在是不肯收下這賠禮,這送的禮哪有帶回去的道理,草民隻得給你拉過來了,還望您能收下。”
她沈箏哪有嫌禮多的道理,笑眯眯地便將那份賠禮收了下來。
待方文修帶著依依不舍的方子彥走後,沈箏便叫上許主簿一同清點今日方家送來的賠禮,全部計入縣衙賬冊,那三千兩也不例外。
許主簿看著她遞過來的三千兩,不解挑眉:“這銀票本是方家給您的賠禮,大人放入自己私庫便好,為何要拿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