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天子的賞賜!
穿成荒年女縣令,帶家國走向繁榮 作者:茉莉牛乳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就算如此,如今他手中的這株稻子也稱得上是個絕好的開頭了,種得出來一次後,還怕種不出第二次嗎?
餘時章聞言一愣,他兒子在信上可不是這樣說的。
他輕咳一聲,緩聲開口說道:“陛下,犬子在信中說,這稻子今年已在同安縣推行了,如今家家戶戶地裏都種的都是這稻子,每戶至少一畝,那些稻子,與陛下您手中的稻子一般無二。”
隨後他又嫌自己的話說得不夠清楚,補充道:“且犬子還說了,他已去過同安縣,那地裏的稻浪是一陣接過一陣,是犬子不能用言語所形容的壯觀,估摸著,也就是這段時日收割了。”
天子聞言不可置信地看向餘正青。
竟不是試種,而是產量已經穩定下來後,讓全縣種植了!
他心中不禁有些羨慕起餘正青來,餘正青這次任知府倒是選了個好地方,能親眼目睹那般盛景!
而他如今在這上京,隻能看著這手中的一株稻子......
隨後天子搖了搖頭,想岔了,如今的重點,是同安縣全縣都種上了這稻子,那就意味著,今年,就有留種!
今年有留種,那明年便會有更多的地區種上這水稻,到後年豈不是......
豈不是全大周都能種上了!
天子本以為在有生之年都幹不出的政績,誰知道如今竟能直接定個三年的目標!
他有些驚疑地問道:“那沈箏莫不是帶著稻種去的同安縣,朕若沒記錯的話,她是今年才赴任的吧,意思是她一到同安縣沒多久,便帶著百姓種上水稻了?”
餘時章沉思片刻後答道:“回陛下話,這些臣......也不太清楚,犬子有信上稟,您要不......看看?”
這時天子才反應過來,餘時章方才還給了他一封信。
他將手中的稻子塞進了餘時章懷中,“朕先看信,將朕的稻子拿好了。”
隨後他從桌上拿起了那封信件,快速地將信封撕開,取出了內裏的信紙展開查看。
這封信內容不多,但言簡意賅。
在信中,餘正青先是給他介紹了沈箏造出的紡織機的作用,後是向他描述了一番這稻子的種植與畝產。
隨後便是這封信的重點。
一是沈箏欲在同安縣開設布料作坊,且主動提出與漕運司合作,作坊的棉花皆由漕運司幫忙采買後水運到同安縣。
令天子感到震驚的是,餘正青在信上還說,沈箏最初製造出紡織機之時,便主動上報了府衙,且直言,這紡織機造出的棉布,隻為利民,不為牟利。
“隻為利民,不為牟利。”
天子低頭細細咀嚼著這句話,臉上擠滿了笑,此時他心中對沈箏的評價是已高得不能再高了。
有如此做實事的官,還是他親手選出來的女官,真想現在就叫那群老迂腐來看看!
餘正青還貼心地附上了如今市麵上的麻布價格,還有沈箏製造出第一批棉布的棉花花銷。
竟有五六倍之差!
天子自然知道,棉布的售價,不可能隻包含棉花的成本,其中自然還有紡織機的造價,人工,占地等費用。
但無論怎麽算,到時候同安縣織出的棉布價格,都會比麻布價低!
且沈箏主動提出與漕運司合作,那他下旨給漕運司,讓他們全力配合沈箏采買棉花一事,那棉花的價格就一定還能往下壓!
水運。
天子想到這皺了皺眉,棉花吸水,運河上濕氣又重,若是棉花靠水運,到時運到同安縣後,就還得晾曬一番。
片刻後他又將眉頭舒展開來,沈箏與餘正青都不是頭腦簡單之輩,這些他們應有對策才是。
而後他往下看去,這信上的第二則內容,則是今年同安縣的稻種售賣一事。
餘正青在信上寫道,今年同安縣雖說家家戶戶都種了這水稻,但留下的稻種,也並不夠明年大周都能種上這稻子。
所以他懇請天子準許,這一年的稻種由同安縣衙與縣中商人自行售賣,而各個官府則能優先購買。
到時府衙會在一旁看著,沈箏也不會胡亂定價,且縣衙會選出一批稻種運至上京,交由天子處置。
說實話,天子在看到這兒時,心中還是有些糾結的。
畢竟售賣高產糧種這般大事,交由縣衙全權處置......
倒不是他不信任沈箏,而是他作為天子,自是想著大周百姓能早日過上不用餓肚子的日子。
但這封信最後的內容,讓天子徹底放下了擔憂。
隻見信上赫然寫著,沈箏為了帶領縣中百姓能種上水稻,付出了些什麽。
縣中地主自請培育糧種,縣衙出銀子挖溝造渠,縣衙出銀子補貼了幾月的糧食,甚至這水稻的稻種,沈箏一開始都沒有收取銀子,而是與百姓說好,抽取收成。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將天子看得愈發沉默。
不論是沈箏,還是縣衙,甚至縣中地主與縣民,都為這稻子付出良多。
若是他秋收後直接將縣中糧種收入國庫,那不是寒了沈箏與同安縣眾人的心?
讓他們半年都白忙活了!
不該不該,實在不該如此對待沈箏與同安縣民!
天子放下信紙後舒了一口氣,心中歎道,若是地方官員都如那沈箏一般,那他大周該是怎樣一番國泰民安的盛景!
可惜他在這龍椅上坐了二十多年,沈箏這樣的官員,寥寥無幾。
好在如今他大周出了個沈箏!
天子將信紙遞給了餘時章,“愛卿看看,朕允那同安縣售賣糧種,不過分吧?”
餘時章將信紙接過,但並未查看,而是說道:
“陛下,您是明君,不論陛下做何種決定,老臣都支持。”
這話聽得天子又是一番感動,片刻後他問道:“愛卿你說,朕這次該給沈卿何等賞賜,才配得上她如今的豐功偉績?”
這一問話讓餘時章犯了難,心中暗道今日天子怎的做什麽決定都要問過他。
他低頭答道:“回陛下,雖說對官來說,升官是最好的賞賜,但如今同安縣的稻子與紡織機都剛起步,怕是離不了沈縣令才是。”
天子聞言點了點頭,他方才第一想法也是立刻將沈箏調回上京。
這般官員,在地方上任職,簡直是埋沒了。
但如今同安縣還未秋收,紡織機也才堪堪造成一架,若是將沈箏調回上京,多有不便。
片刻後他說道:“那便先賞銀!餘正青不是在信上說如今同安縣窮得很嗎,連補貼糧食的銀錢都是借的,那朕就賞沈卿,賞同安縣衙,至於調任一事,則先讓戶部與工部的老家夥去過同安縣後,回來再作商議!”
“陛下聖明!”餘時章也覺得,如今對同安縣來說,賞銀是最實在的。
但他話音剛落,又聽天子說道:“朕覺得銀子還不夠,再......再在上京賞她一座宅子,之前安瑞伯那宅子不是還空著的嗎,給沈卿了,待她回京後便能直接住下。”
餘時章聞言一愣。
第一任安瑞伯可是先帝身邊的紅人,可誰料後輩不爭氣,三代無功不說,還犯了事兒,這宅子自是被收了回來。
那安瑞伯府,假山樓閣,花園遊廊,不可謂不奢華。
京中有多少官員在打著那安瑞伯府的主意,沒想到今日被陛下賞給了沈箏。
他心中雖然驚異,但在他看來,沈箏也當得這賞賜。
天子見他並無異議,伸手將他懷中的稻子搶了回去,隨後撿起地上的布包又將稻子包好。
餘時章看得一頭霧水,這是作甚?
隨後他偏聽到天子高聲說道:“傳,戶部尚書季本昌,工部尚書嶽震川。”
餘時章聞言一愣,他兒子在信上可不是這樣說的。
他輕咳一聲,緩聲開口說道:“陛下,犬子在信中說,這稻子今年已在同安縣推行了,如今家家戶戶地裏都種的都是這稻子,每戶至少一畝,那些稻子,與陛下您手中的稻子一般無二。”
隨後他又嫌自己的話說得不夠清楚,補充道:“且犬子還說了,他已去過同安縣,那地裏的稻浪是一陣接過一陣,是犬子不能用言語所形容的壯觀,估摸著,也就是這段時日收割了。”
天子聞言不可置信地看向餘正青。
竟不是試種,而是產量已經穩定下來後,讓全縣種植了!
他心中不禁有些羨慕起餘正青來,餘正青這次任知府倒是選了個好地方,能親眼目睹那般盛景!
而他如今在這上京,隻能看著這手中的一株稻子......
隨後天子搖了搖頭,想岔了,如今的重點,是同安縣全縣都種上了這稻子,那就意味著,今年,就有留種!
今年有留種,那明年便會有更多的地區種上這水稻,到後年豈不是......
豈不是全大周都能種上了!
天子本以為在有生之年都幹不出的政績,誰知道如今竟能直接定個三年的目標!
他有些驚疑地問道:“那沈箏莫不是帶著稻種去的同安縣,朕若沒記錯的話,她是今年才赴任的吧,意思是她一到同安縣沒多久,便帶著百姓種上水稻了?”
餘時章沉思片刻後答道:“回陛下話,這些臣......也不太清楚,犬子有信上稟,您要不......看看?”
這時天子才反應過來,餘時章方才還給了他一封信。
他將手中的稻子塞進了餘時章懷中,“朕先看信,將朕的稻子拿好了。”
隨後他從桌上拿起了那封信件,快速地將信封撕開,取出了內裏的信紙展開查看。
這封信內容不多,但言簡意賅。
在信中,餘正青先是給他介紹了沈箏造出的紡織機的作用,後是向他描述了一番這稻子的種植與畝產。
隨後便是這封信的重點。
一是沈箏欲在同安縣開設布料作坊,且主動提出與漕運司合作,作坊的棉花皆由漕運司幫忙采買後水運到同安縣。
令天子感到震驚的是,餘正青在信上還說,沈箏最初製造出紡織機之時,便主動上報了府衙,且直言,這紡織機造出的棉布,隻為利民,不為牟利。
“隻為利民,不為牟利。”
天子低頭細細咀嚼著這句話,臉上擠滿了笑,此時他心中對沈箏的評價是已高得不能再高了。
有如此做實事的官,還是他親手選出來的女官,真想現在就叫那群老迂腐來看看!
餘正青還貼心地附上了如今市麵上的麻布價格,還有沈箏製造出第一批棉布的棉花花銷。
竟有五六倍之差!
天子自然知道,棉布的售價,不可能隻包含棉花的成本,其中自然還有紡織機的造價,人工,占地等費用。
但無論怎麽算,到時候同安縣織出的棉布價格,都會比麻布價低!
且沈箏主動提出與漕運司合作,那他下旨給漕運司,讓他們全力配合沈箏采買棉花一事,那棉花的價格就一定還能往下壓!
水運。
天子想到這皺了皺眉,棉花吸水,運河上濕氣又重,若是棉花靠水運,到時運到同安縣後,就還得晾曬一番。
片刻後他又將眉頭舒展開來,沈箏與餘正青都不是頭腦簡單之輩,這些他們應有對策才是。
而後他往下看去,這信上的第二則內容,則是今年同安縣的稻種售賣一事。
餘正青在信上寫道,今年同安縣雖說家家戶戶都種了這水稻,但留下的稻種,也並不夠明年大周都能種上這稻子。
所以他懇請天子準許,這一年的稻種由同安縣衙與縣中商人自行售賣,而各個官府則能優先購買。
到時府衙會在一旁看著,沈箏也不會胡亂定價,且縣衙會選出一批稻種運至上京,交由天子處置。
說實話,天子在看到這兒時,心中還是有些糾結的。
畢竟售賣高產糧種這般大事,交由縣衙全權處置......
倒不是他不信任沈箏,而是他作為天子,自是想著大周百姓能早日過上不用餓肚子的日子。
但這封信最後的內容,讓天子徹底放下了擔憂。
隻見信上赫然寫著,沈箏為了帶領縣中百姓能種上水稻,付出了些什麽。
縣中地主自請培育糧種,縣衙出銀子挖溝造渠,縣衙出銀子補貼了幾月的糧食,甚至這水稻的稻種,沈箏一開始都沒有收取銀子,而是與百姓說好,抽取收成。
這一樁樁一件件,都將天子看得愈發沉默。
不論是沈箏,還是縣衙,甚至縣中地主與縣民,都為這稻子付出良多。
若是他秋收後直接將縣中糧種收入國庫,那不是寒了沈箏與同安縣眾人的心?
讓他們半年都白忙活了!
不該不該,實在不該如此對待沈箏與同安縣民!
天子放下信紙後舒了一口氣,心中歎道,若是地方官員都如那沈箏一般,那他大周該是怎樣一番國泰民安的盛景!
可惜他在這龍椅上坐了二十多年,沈箏這樣的官員,寥寥無幾。
好在如今他大周出了個沈箏!
天子將信紙遞給了餘時章,“愛卿看看,朕允那同安縣售賣糧種,不過分吧?”
餘時章將信紙接過,但並未查看,而是說道:
“陛下,您是明君,不論陛下做何種決定,老臣都支持。”
這話聽得天子又是一番感動,片刻後他問道:“愛卿你說,朕這次該給沈卿何等賞賜,才配得上她如今的豐功偉績?”
這一問話讓餘時章犯了難,心中暗道今日天子怎的做什麽決定都要問過他。
他低頭答道:“回陛下,雖說對官來說,升官是最好的賞賜,但如今同安縣的稻子與紡織機都剛起步,怕是離不了沈縣令才是。”
天子聞言點了點頭,他方才第一想法也是立刻將沈箏調回上京。
這般官員,在地方上任職,簡直是埋沒了。
但如今同安縣還未秋收,紡織機也才堪堪造成一架,若是將沈箏調回上京,多有不便。
片刻後他說道:“那便先賞銀!餘正青不是在信上說如今同安縣窮得很嗎,連補貼糧食的銀錢都是借的,那朕就賞沈卿,賞同安縣衙,至於調任一事,則先讓戶部與工部的老家夥去過同安縣後,回來再作商議!”
“陛下聖明!”餘時章也覺得,如今對同安縣來說,賞銀是最實在的。
但他話音剛落,又聽天子說道:“朕覺得銀子還不夠,再......再在上京賞她一座宅子,之前安瑞伯那宅子不是還空著的嗎,給沈卿了,待她回京後便能直接住下。”
餘時章聞言一愣。
第一任安瑞伯可是先帝身邊的紅人,可誰料後輩不爭氣,三代無功不說,還犯了事兒,這宅子自是被收了回來。
那安瑞伯府,假山樓閣,花園遊廊,不可謂不奢華。
京中有多少官員在打著那安瑞伯府的主意,沒想到今日被陛下賞給了沈箏。
他心中雖然驚異,但在他看來,沈箏也當得這賞賜。
天子見他並無異議,伸手將他懷中的稻子搶了回去,隨後撿起地上的布包又將稻子包好。
餘時章看得一頭霧水,這是作甚?
隨後他偏聽到天子高聲說道:“傳,戶部尚書季本昌,工部尚書嶽震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