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5章 稻種重量不對
穿成荒年女縣令,帶家國走向繁榮 作者:茉莉牛乳茶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肖祿才急忙開口:“勞大人出題!學生願意一試!”
何鴻卓見肖祿才作了反應,趕緊表態:“學生也願意一試!”
“好。”餘正青笑著點點頭,“如今同安縣有兩寶,一是高產水稻,二是棉布紡織機,你三人就以此為題,當棉布紡織機廣然問世,咱們應當如何做,才能利益最大化。”
餘正青的話中有話。
“咱們”,可不僅指同安縣,“利益最大化”,自然也不是對同安縣而言,而是整個大周。
但李宏茂三人能否理解他的意思,這就不是他會考慮的事情了。
畢竟為官者,絕不會將自己的目光禁錮在一隅之地,惠民,也從不是惠一部分民,而是整個大周子民。
肖祿才與何鴻卓聞言麵色煞白,這個試題,絕不比方才那個試題淺顯,盡管同安縣的政策還未明確,但縣中欲設立布料作坊一事,他們都是知道的。
這是個信息,但不一定是個正確的信息......
畢竟政策瞬息萬變。
且李宏茂日日在同安縣衙中,保不準......
“莫東想西想,做題罷。本官若想偏袒李山長,那你二人現下就不會坐在這裏答題,而是被揍出同安縣了。”
與漕運司合作一事還未談妥,所以整個同安縣衙,隻有他與沈箏知道此事。
李宏茂頷首,本著公平競爭的原則,將自己已知的信息說與了肖祿才二人聽:一是布料作坊,二是匠人學徒。
這是整個同安縣人都知曉的信息,無甚特別。
方子彥在旁驕傲揚頭。
聽聽,聽聽,這就是我方子彥與裴召祺的師傅,就算被挑釁,也尊重每一個對手,真正的君子之風!
但李宏茂的行事越是端正,肖祿才的心中就越不是滋味,他不得不承認,李宏茂的心性,值得他們敬佩。
對比之下,他與何鴻才很像奪權的奸佞小人。
“做題罷,給你們一個時辰。”
一個時辰!在座三人心中皆是一緊。
這點時間,根本不能作出一篇完整的文章,他們隻能寫個大概,將其中精髓濃縮。
餘正青說完又盯上了一旁的方子彥,“來,小子彥,餘伯伯接著教你算數。”
“啊?”
方子彥要哭不哭,將裴召祺推到了身前來:“知府伯伯,召祺聰慧,他方才說了,您教會他後,他就來教子彥。”
餘正青看他那受氣小模樣,起了玩笑心思,“召祺有李山長教,餘伯伯就想教你。”
方子彥:“......知府伯伯,方才學的我都忘掉了,我能不能接著默寫算數......”
餘正青被逗得哈哈大笑,絲毫不在意這一行為是否會影響做文章的三人。
靳展鵬在一旁羨慕得不行,李山長的兩個徒弟,還真是縣衙眾人的寶貝疙瘩!
正當他怔愣之際,餘正青的話語傳入了他的耳朵。
“靳......靳展鵬,對吧,你想學嗎?待會兒有用。”
靳展鵬雙眼一亮,還有這等好事!
......
同安縣糧倉。
終於篩完種了。
沈箏輕舒一口氣,將手中的稻種悉數放入簸箕中。
這篩種的最後一步,說粒選,就粒選,可以說是一粒稻穀都沒有放過。
且他們幾人還分成了兩隊,第一隊粒選完,再將選出的稻種交由第二隊檢查,爭取做到萬無一失。
此時的沈箏隻覺雙眼酸痛不已,眼淚不自覺地往外流。
外袍上都是稻灰,她隻得將衣服內襯拽了出來,直擦眼淚。
“大人,您沒事吧。”趙休擔憂地走了過來。
沈箏使勁擦了一把臉,“沒事兒,拿個秤來,稱重!”
她說完看向各村送過來的稻種,高聲問道:“吳裏正,你們那邊秤完沒有?”
“大人,快了!最多一炷香的時間!”吳裏正見他們已然篩完稻種,心中急了起來,頻頻催促:“快些,再快些,切莫拖了後腿。”
反倒是記錄重量的許主簿安慰他道:“不急,咱們也得稱仔細,大人那邊還要稱重,算出種比例的。”
“誒。”吳裏正嘴上胡亂應道,但手上動作愈發急切起來。
許主簿無奈,隻得湊得更近些,將眾人動作盡收入眼中,以防他們心急出錯。
反觀沈箏那邊,秉承著慢工出細活的原則,細細稱重。
“南壩村張嬸家,篩出稻種共一百四十五斤又二兩重。”
沈箏提筆記下,“下一家。”
“南壩村丁秋兒家,篩出稻種共一百二十八斤又七兩重。”
丁秋兒。
沈箏聞言抬起了頭,思緒被拉回了秋收前,她想到丁秋兒,嘴角露出一抹笑。
丁秋兒這個女子,雖說一開始的行為有些急人,但心腸好,大是非上拎得清,就算嫁出去了,心中也念著同安縣的。
且為她母則剛,也是位合格的娘親。
沈箏問道:“她回來後如何?家中可還好?她的奶奶與姑娘可都還好?”
“都好,都好。大人,屬下今日就是想著,上次將她與小姑娘接回來之後,都還未去看過她們,所以今日順道去了一趟。”
趙休說到這麵上帶笑:“您是不知道,屬下今日去,差點沒將她認出來,上次見她時,她整個人都像是被籠罩在愁雲之下,隻一眼,就覺得她麵上黑氣縈繞,顯得整個人都沒精神極了,甚至連麵龐都看不清。”
“今日呢?”沈箏問。
“今日的屬下見的丁秋兒,可謂是紅光滿麵,就連那位小姑娘都圓潤了不少,一見著我,跟個小麻雀似的,嘰嘰喳喳叫捕頭叔叔。”
“可不是圓潤了嗎。”一旁的村民接話道:“咱們同安縣的日子,與永祿縣比起來,可謂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如今咱們縣的人,可是周邊縣城都羨慕的對象!”
趙休深以為意,讚同道:“丁秋兒也說,幸好將姑娘帶回來了。”
沈箏麵上掛著淺笑,“好就成。”
好就成,過好日子,是她與眾多百姓相同的期許。
沈箏發話:“接著稱重。”
“誒!”
不過一炷香功夫,許主簿那邊的稻種已然稱完,沈箏這邊也算出了各村出種率。
她還將出種率做了反推,隻需將推出的稻種重量,與許主簿記載的重量作對比,便可知道各村的稻種是否篩得標準。
沈箏將兩張紙放在了一起,看著看著,眉頭便皺了起來。
不對。
稻種重量,不對。
何鴻卓見肖祿才作了反應,趕緊表態:“學生也願意一試!”
“好。”餘正青笑著點點頭,“如今同安縣有兩寶,一是高產水稻,二是棉布紡織機,你三人就以此為題,當棉布紡織機廣然問世,咱們應當如何做,才能利益最大化。”
餘正青的話中有話。
“咱們”,可不僅指同安縣,“利益最大化”,自然也不是對同安縣而言,而是整個大周。
但李宏茂三人能否理解他的意思,這就不是他會考慮的事情了。
畢竟為官者,絕不會將自己的目光禁錮在一隅之地,惠民,也從不是惠一部分民,而是整個大周子民。
肖祿才與何鴻卓聞言麵色煞白,這個試題,絕不比方才那個試題淺顯,盡管同安縣的政策還未明確,但縣中欲設立布料作坊一事,他們都是知道的。
這是個信息,但不一定是個正確的信息......
畢竟政策瞬息萬變。
且李宏茂日日在同安縣衙中,保不準......
“莫東想西想,做題罷。本官若想偏袒李山長,那你二人現下就不會坐在這裏答題,而是被揍出同安縣了。”
與漕運司合作一事還未談妥,所以整個同安縣衙,隻有他與沈箏知道此事。
李宏茂頷首,本著公平競爭的原則,將自己已知的信息說與了肖祿才二人聽:一是布料作坊,二是匠人學徒。
這是整個同安縣人都知曉的信息,無甚特別。
方子彥在旁驕傲揚頭。
聽聽,聽聽,這就是我方子彥與裴召祺的師傅,就算被挑釁,也尊重每一個對手,真正的君子之風!
但李宏茂的行事越是端正,肖祿才的心中就越不是滋味,他不得不承認,李宏茂的心性,值得他們敬佩。
對比之下,他與何鴻才很像奪權的奸佞小人。
“做題罷,給你們一個時辰。”
一個時辰!在座三人心中皆是一緊。
這點時間,根本不能作出一篇完整的文章,他們隻能寫個大概,將其中精髓濃縮。
餘正青說完又盯上了一旁的方子彥,“來,小子彥,餘伯伯接著教你算數。”
“啊?”
方子彥要哭不哭,將裴召祺推到了身前來:“知府伯伯,召祺聰慧,他方才說了,您教會他後,他就來教子彥。”
餘正青看他那受氣小模樣,起了玩笑心思,“召祺有李山長教,餘伯伯就想教你。”
方子彥:“......知府伯伯,方才學的我都忘掉了,我能不能接著默寫算數......”
餘正青被逗得哈哈大笑,絲毫不在意這一行為是否會影響做文章的三人。
靳展鵬在一旁羨慕得不行,李山長的兩個徒弟,還真是縣衙眾人的寶貝疙瘩!
正當他怔愣之際,餘正青的話語傳入了他的耳朵。
“靳......靳展鵬,對吧,你想學嗎?待會兒有用。”
靳展鵬雙眼一亮,還有這等好事!
......
同安縣糧倉。
終於篩完種了。
沈箏輕舒一口氣,將手中的稻種悉數放入簸箕中。
這篩種的最後一步,說粒選,就粒選,可以說是一粒稻穀都沒有放過。
且他們幾人還分成了兩隊,第一隊粒選完,再將選出的稻種交由第二隊檢查,爭取做到萬無一失。
此時的沈箏隻覺雙眼酸痛不已,眼淚不自覺地往外流。
外袍上都是稻灰,她隻得將衣服內襯拽了出來,直擦眼淚。
“大人,您沒事吧。”趙休擔憂地走了過來。
沈箏使勁擦了一把臉,“沒事兒,拿個秤來,稱重!”
她說完看向各村送過來的稻種,高聲問道:“吳裏正,你們那邊秤完沒有?”
“大人,快了!最多一炷香的時間!”吳裏正見他們已然篩完稻種,心中急了起來,頻頻催促:“快些,再快些,切莫拖了後腿。”
反倒是記錄重量的許主簿安慰他道:“不急,咱們也得稱仔細,大人那邊還要稱重,算出種比例的。”
“誒。”吳裏正嘴上胡亂應道,但手上動作愈發急切起來。
許主簿無奈,隻得湊得更近些,將眾人動作盡收入眼中,以防他們心急出錯。
反觀沈箏那邊,秉承著慢工出細活的原則,細細稱重。
“南壩村張嬸家,篩出稻種共一百四十五斤又二兩重。”
沈箏提筆記下,“下一家。”
“南壩村丁秋兒家,篩出稻種共一百二十八斤又七兩重。”
丁秋兒。
沈箏聞言抬起了頭,思緒被拉回了秋收前,她想到丁秋兒,嘴角露出一抹笑。
丁秋兒這個女子,雖說一開始的行為有些急人,但心腸好,大是非上拎得清,就算嫁出去了,心中也念著同安縣的。
且為她母則剛,也是位合格的娘親。
沈箏問道:“她回來後如何?家中可還好?她的奶奶與姑娘可都還好?”
“都好,都好。大人,屬下今日就是想著,上次將她與小姑娘接回來之後,都還未去看過她們,所以今日順道去了一趟。”
趙休說到這麵上帶笑:“您是不知道,屬下今日去,差點沒將她認出來,上次見她時,她整個人都像是被籠罩在愁雲之下,隻一眼,就覺得她麵上黑氣縈繞,顯得整個人都沒精神極了,甚至連麵龐都看不清。”
“今日呢?”沈箏問。
“今日的屬下見的丁秋兒,可謂是紅光滿麵,就連那位小姑娘都圓潤了不少,一見著我,跟個小麻雀似的,嘰嘰喳喳叫捕頭叔叔。”
“可不是圓潤了嗎。”一旁的村民接話道:“咱們同安縣的日子,與永祿縣比起來,可謂是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如今咱們縣的人,可是周邊縣城都羨慕的對象!”
趙休深以為意,讚同道:“丁秋兒也說,幸好將姑娘帶回來了。”
沈箏麵上掛著淺笑,“好就成。”
好就成,過好日子,是她與眾多百姓相同的期許。
沈箏發話:“接著稱重。”
“誒!”
不過一炷香功夫,許主簿那邊的稻種已然稱完,沈箏這邊也算出了各村出種率。
她還將出種率做了反推,隻需將推出的稻種重量,與許主簿記載的重量作對比,便可知道各村的稻種是否篩得標準。
沈箏將兩張紙放在了一起,看著看著,眉頭便皺了起來。
不對。
稻種重量,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