傀儡太後x權傾朝野宦官(15)
快穿:攻略對象是白切黑怎麽破 作者:一日蘿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天子上朝,百官叩拜。
幼帝在龍椅上昏昏欲睡,高台之上除了龍椅還側著一麵屏風,文武百官視線所及之時眼底均是木然。
幼帝羸弱,竟是宦官從旁聽政。
鄭安為官四十載,作為宰相曾輔佐過兩位皇帝,可到了趙璧這一代卻感覺力不從心,朝堂之下多數人和西廠達成了某些協議,或是直接成為了薛懷瑾的走狗。
他年歲大了,本該不理世事告老還鄉的,可他在掌印太監說完“有本啟奏,無本退朝”的時候,咬咬牙還是走了出來。
“稟陛下,臣有本要奏。”
鄭安緩緩躬身,行了個大禮,這禮既是對著皇帝,又是對著屏風後的薛懷瑾。
幼帝坐直了身體,聲音還帶著稚嫩,一本正經的道:“愛卿何事要奏?”
“恒州蝗災頻發,百姓流離失所,屍橫遍野,雖然已經派了欽差大臣前去賑災,可效果微乎其微,懇請皇上另擇他人前去賑災。”
古來今往,賑災的差事都是個肥差,銀兩一但撥下去,經過層層克扣,到百姓手裏的幾乎微乎其微,又因為官官相護,若是要查都無從查起。
鄭安深知這筆賑災銀需要一個足夠在朝堂站穩腳跟,又能禁得起官員彈劾的人去做,膝蓋右移了半分,對著薛懷瑾的方向緩緩的又磕了個頭。
“臣懇請薛督主前去賑災。”
朝中一片嘩然。
薛懷瑾倒是沒有表態,仗著在屏風後麵無人能見到他的表情,不緊不慢的喝著茶水。
大多數人都覺得鄭安魔怔了,卻沒想到鄭安又扔出一個驚人的炸彈。
“恒州,也許已出現了傳染人的疫症,如果再不加以控製,疫病也許會傳到京中。”
鄭安的聲音帶著蒼老與茫然,“又或許,在京城外麵試圖入城的那些災民又有幾個是康健的?”
小皇帝沒有說話,眼神瞥了下薛懷瑾,隻有他的角度能看到薛懷瑾。
西廠一脈的錦衣衛指揮使賀維向前兩步行禮道:“請陛下三思,朝中又不是無人了,這鄭宰相怎麽就盯著薛督主了,莫不是想趁著薛大人離開做些什麽?”
鄭安沒有反駁,他歎了口氣:“聽聞薛大人年少時曾是荊州的人,荊州若幹年前曾爆發過一場蝗災,疫病橫行,匪盜崛起,那段時間薛大人還是荊州的一個孩子吧?”
“既是經曆過,又怎會袖手旁觀?若是能抑製疫病,對薛大人也是救民救己的好事吧?”
薛懷瑾聞言眼皮掀了掀,沒有言語,輕敲了兩聲茶杯,起身離開了,眾人隻聽到屏風後一陣響動,之後就聽到皇帝的聲音。
“愛卿所言極是,封薛懷瑾為此次的欽差大臣,帶領太醫院等人前去賑災醫治。”
朝中眾人互相交換了個眼色齊齊跪地:“陛下聖明。”
等趙璧,也就是幼帝趕到議事殿的時候薛懷瑾已經在那等著了,見到他不緊不慢的倒茶趙璧有些生氣:“為什麽同意?為什麽要同意?那個鄭老頭都說了有疫病,你要是染上了怎麽辦?”
說是生氣,倒不如說是撒嬌。
薛懷瑾沒有在乎他的質問,“陛下可知,恒州的災情嚴重到何種地步了嗎,連地方官員都壓不住了,消息才被傳到京中,恒州的百姓亦是百姓,亦是陛下的子民。”
趙璧坐在凳子上麵扭了兩下:“那叫別人去不就好了,為什麽要親自去?”
薛懷瑾搖搖頭道:“恒州官府與朝中官員盤根錯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件事交給臣做確實合適。”
這道理趙璧怎會不懂呢,可在趙璧眼中的薛懷瑾冷心冷情,百姓的性命在他眼底猶如草芥,偏偏這次他竟答應了下來。
趙璧也是知道薛懷瑾秘密的人其中之一,他還記得父皇駕崩的時候眾狼環繞,自己作為唯一的子嗣被嚴加看管。
誰能控製住自己,這天下便是誰的。
隻有薛懷瑾...是不在乎這個位置的。
他還記得當時薛懷瑾領著西廠的眾人與錦衣衛闖進大殿,控製住想要傷害他的朝臣,對他說:“陛下可信臣?”
趙璧一直把薛懷瑾當成自己的親人,自己不需要他跪拜,隻需要一顆忠心。
當初薛懷瑾自己把自己的把柄遞到趙璧手中,這個把柄如若被其他人知道乃是足以砍頭的重罪。
他知道薛懷瑾的秘密,知道他其實是個真正的男人,如若他不是宦官,很有可能奪權篡位,可趙璧相信他。
看現在薛懷瑾說要去恒州賑災,他有些怕,臉色慘白的道:“你會死嗎?”
“若陛下信臣,臣就不會死。”
他隨手拿過桌上的一本策論翻看,“臣會把賀維留在你身邊,陛下放心罷。”
“鄭老頭說的是真的嗎?你經曆過蝗災還有疫病?”
趙璧輕聲詢問,帶著些小心翼翼,生怕觸碰到薛懷瑾不為人知的往事。
薛懷瑾卻覺得沒什麽:“真的,臣年少時確實在荊州生活過。”
他神色裏帶著懷念,又有些漠然:“蝗災頻頻出現,當地官府不作為,百姓逃的逃,死的死,死的人多了,沒能及時處理,疫病也就出現了。”
“有些百姓易子而食,有些人隻靠著吃樹皮過活,後來疫病嚴重了,連樹皮都沒有了,我們就都隻有等死的份。”
薛懷瑾勾唇笑:“陛下,臣說過,臣會幫你守好江山。”
一些問題趙璧從來沒問過,可今天突然就問出了口:“為什麽?”
為什麽擔著被天下人唾罵的風險也要輔佐朕。
“你所求什麽?”
薛懷瑾閉目久久不言,半晌他站起身離開,留下一句話:“求一個盛世。”
趙璧在凳子上坐著沉思,身旁伺候的掌印太監安慰道:“薛大人吉人自有天相,定不會有事的。”
沒人安慰還好,一旦有人安慰趙璧的眼淚都止不住了,他突然失聲痛哭。
一邊哭一邊吩咐:“把薛懷瑾給我布置的功課拿過來,我要學習。”
他吸了吸鼻涕,決心要守好薛大人心中的盛世。
薛懷瑾不知道,他今日的說的話會造就一個在位最久,穩住大雍國幾十年安居樂業的帝王。
若幹年後趙璧受百姓愛戴,朝中官員敬重,每當站在城牆之上他都會想起那個曾經對他說“求一個盛世”的‘宦官’。
幼帝在龍椅上昏昏欲睡,高台之上除了龍椅還側著一麵屏風,文武百官視線所及之時眼底均是木然。
幼帝羸弱,竟是宦官從旁聽政。
鄭安為官四十載,作為宰相曾輔佐過兩位皇帝,可到了趙璧這一代卻感覺力不從心,朝堂之下多數人和西廠達成了某些協議,或是直接成為了薛懷瑾的走狗。
他年歲大了,本該不理世事告老還鄉的,可他在掌印太監說完“有本啟奏,無本退朝”的時候,咬咬牙還是走了出來。
“稟陛下,臣有本要奏。”
鄭安緩緩躬身,行了個大禮,這禮既是對著皇帝,又是對著屏風後的薛懷瑾。
幼帝坐直了身體,聲音還帶著稚嫩,一本正經的道:“愛卿何事要奏?”
“恒州蝗災頻發,百姓流離失所,屍橫遍野,雖然已經派了欽差大臣前去賑災,可效果微乎其微,懇請皇上另擇他人前去賑災。”
古來今往,賑災的差事都是個肥差,銀兩一但撥下去,經過層層克扣,到百姓手裏的幾乎微乎其微,又因為官官相護,若是要查都無從查起。
鄭安深知這筆賑災銀需要一個足夠在朝堂站穩腳跟,又能禁得起官員彈劾的人去做,膝蓋右移了半分,對著薛懷瑾的方向緩緩的又磕了個頭。
“臣懇請薛督主前去賑災。”
朝中一片嘩然。
薛懷瑾倒是沒有表態,仗著在屏風後麵無人能見到他的表情,不緊不慢的喝著茶水。
大多數人都覺得鄭安魔怔了,卻沒想到鄭安又扔出一個驚人的炸彈。
“恒州,也許已出現了傳染人的疫症,如果再不加以控製,疫病也許會傳到京中。”
鄭安的聲音帶著蒼老與茫然,“又或許,在京城外麵試圖入城的那些災民又有幾個是康健的?”
小皇帝沒有說話,眼神瞥了下薛懷瑾,隻有他的角度能看到薛懷瑾。
西廠一脈的錦衣衛指揮使賀維向前兩步行禮道:“請陛下三思,朝中又不是無人了,這鄭宰相怎麽就盯著薛督主了,莫不是想趁著薛大人離開做些什麽?”
鄭安沒有反駁,他歎了口氣:“聽聞薛大人年少時曾是荊州的人,荊州若幹年前曾爆發過一場蝗災,疫病橫行,匪盜崛起,那段時間薛大人還是荊州的一個孩子吧?”
“既是經曆過,又怎會袖手旁觀?若是能抑製疫病,對薛大人也是救民救己的好事吧?”
薛懷瑾聞言眼皮掀了掀,沒有言語,輕敲了兩聲茶杯,起身離開了,眾人隻聽到屏風後一陣響動,之後就聽到皇帝的聲音。
“愛卿所言極是,封薛懷瑾為此次的欽差大臣,帶領太醫院等人前去賑災醫治。”
朝中眾人互相交換了個眼色齊齊跪地:“陛下聖明。”
等趙璧,也就是幼帝趕到議事殿的時候薛懷瑾已經在那等著了,見到他不緊不慢的倒茶趙璧有些生氣:“為什麽同意?為什麽要同意?那個鄭老頭都說了有疫病,你要是染上了怎麽辦?”
說是生氣,倒不如說是撒嬌。
薛懷瑾沒有在乎他的質問,“陛下可知,恒州的災情嚴重到何種地步了嗎,連地方官員都壓不住了,消息才被傳到京中,恒州的百姓亦是百姓,亦是陛下的子民。”
趙璧坐在凳子上麵扭了兩下:“那叫別人去不就好了,為什麽要親自去?”
薛懷瑾搖搖頭道:“恒州官府與朝中官員盤根錯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這件事交給臣做確實合適。”
這道理趙璧怎會不懂呢,可在趙璧眼中的薛懷瑾冷心冷情,百姓的性命在他眼底猶如草芥,偏偏這次他竟答應了下來。
趙璧也是知道薛懷瑾秘密的人其中之一,他還記得父皇駕崩的時候眾狼環繞,自己作為唯一的子嗣被嚴加看管。
誰能控製住自己,這天下便是誰的。
隻有薛懷瑾...是不在乎這個位置的。
他還記得當時薛懷瑾領著西廠的眾人與錦衣衛闖進大殿,控製住想要傷害他的朝臣,對他說:“陛下可信臣?”
趙璧一直把薛懷瑾當成自己的親人,自己不需要他跪拜,隻需要一顆忠心。
當初薛懷瑾自己把自己的把柄遞到趙璧手中,這個把柄如若被其他人知道乃是足以砍頭的重罪。
他知道薛懷瑾的秘密,知道他其實是個真正的男人,如若他不是宦官,很有可能奪權篡位,可趙璧相信他。
看現在薛懷瑾說要去恒州賑災,他有些怕,臉色慘白的道:“你會死嗎?”
“若陛下信臣,臣就不會死。”
他隨手拿過桌上的一本策論翻看,“臣會把賀維留在你身邊,陛下放心罷。”
“鄭老頭說的是真的嗎?你經曆過蝗災還有疫病?”
趙璧輕聲詢問,帶著些小心翼翼,生怕觸碰到薛懷瑾不為人知的往事。
薛懷瑾卻覺得沒什麽:“真的,臣年少時確實在荊州生活過。”
他神色裏帶著懷念,又有些漠然:“蝗災頻頻出現,當地官府不作為,百姓逃的逃,死的死,死的人多了,沒能及時處理,疫病也就出現了。”
“有些百姓易子而食,有些人隻靠著吃樹皮過活,後來疫病嚴重了,連樹皮都沒有了,我們就都隻有等死的份。”
薛懷瑾勾唇笑:“陛下,臣說過,臣會幫你守好江山。”
一些問題趙璧從來沒問過,可今天突然就問出了口:“為什麽?”
為什麽擔著被天下人唾罵的風險也要輔佐朕。
“你所求什麽?”
薛懷瑾閉目久久不言,半晌他站起身離開,留下一句話:“求一個盛世。”
趙璧在凳子上坐著沉思,身旁伺候的掌印太監安慰道:“薛大人吉人自有天相,定不會有事的。”
沒人安慰還好,一旦有人安慰趙璧的眼淚都止不住了,他突然失聲痛哭。
一邊哭一邊吩咐:“把薛懷瑾給我布置的功課拿過來,我要學習。”
他吸了吸鼻涕,決心要守好薛大人心中的盛世。
薛懷瑾不知道,他今日的說的話會造就一個在位最久,穩住大雍國幾十年安居樂業的帝王。
若幹年後趙璧受百姓愛戴,朝中官員敬重,每當站在城牆之上他都會想起那個曾經對他說“求一個盛世”的‘宦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