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日風雨不停,潮濕水汽蔓延各宮惹人犯困。
此刻暗刑司內,三皇子還被人好吃好喝的伺候著,桌案前擺著精致糕點,與宮中沒什麽不同。
更甚桌案上還有難得的鮮蔬瓜果,秋日綠菜就是在汴京也是賣得起高價的。可見就算淪為階下囚,有了廷尉府和安嬪打招呼,暗刑司審訊也不敢做得太過。
“今日鮮菜倒是不錯,明日多送一些。”紀燁堯一邊用膳一邊提要求:“暗刑司的床榻到底沒有本皇子殿中的軟榻舒服,明日順便也換了。”
“三殿下,眼下您的事兒還在風口浪尖兒呢,娘娘的意思是咱們暫時受些委屈,等出去了誰欺負了殿下定會為殿下討回來的。”一旁不起眼的守衛點頭哈腰,壓低了聲音囑咐。
“這麽點小事兒都辦不好!”紀燁堯摔了筷子不耐煩:“本皇子什麽時候才能出去!”
說歸說,他又拿起鮮果啃了起來。
鮮果送進來的數量不多,盤中很快就見了底,就是吃不完的他也倒了不讓這些下賤人占半分便宜。
“母妃那邊還沒有消息傳進來嗎?”吃飽喝足他皺眉又問。
“殿下,您切莫心灰意冷安心等著便是。”守衛收了賄賂,到底笑眯眯安撫著他:“您是娘娘的心頭肉,娘娘怎生舍得您吃苦,這件事說不準就是有人陷害您,待來日洗刷了冤情,聖上自然會放殿下出去。”
紀燁堯還想說些什麽的時候,暗刑司盡頭有人回稟,是熟悉的尖細宦官聲音:“五公主可注意著腳下,這暗刑司裏頭可不能久待,您看了三殿下早些離開才是,別讓奴才難做。”
“本公主知道,你出去候著便是。”嬌俏的聲音傲慢響起。
“五妹妹?”聞言紀燁堯連忙起身,伸著臉努力往外看。
“好些日子不見,三哥竟然狼狽成這樣,不過當日在大殿,慧妃娘娘那樣言之鑿鑿說得滴水不漏,安大人也將罪名推到三哥身上,如今可不就是害三哥在這裏受苦。”少女眼角帶著譏諷的笑意,話語間莫名高高在上。
紀燁堯微微一怔:“五妹妹這是什麽意思?什麽叫做安大人將罪名推到本皇子身上?”
母妃和外祖父不是說了,此事是有人陷害,他不過是暫時在暗刑司平息眾怒,又怎麽會背著一身罪名呢?
五公主故作驚訝,低低道:“原來三哥不知道嗎?父皇愛惜安嬪娘娘,舍不得重罰,安大人疼惜安嬪娘娘,亦是不想讓娘娘背負罪名,所以三哥被帶走後,安大人親自指證是三哥謀害了三條人命。”
“你胡說八道什麽!安大人是本皇子的外祖父,他豈會做出這麽荒唐的事情!”他麵上終於出現了一絲驚慌的意味。
五公主朝他露出一個極其明麗的笑容:“三哥若是不信,又慌什麽?三哥知道我的性子,向來是想到什麽說什麽,不過真話也向來是不好聽的。”
紀燁堯隻覺得心跳沉悶砸得他後背生疼,幾乎是有些暈眩,他等了這麽久,盼望了這麽久,怎麽會是這樣的結果呢?
暗刑司前堂的血腥氣無孔不入的鑽進他鼻息中,帶著令人作嘔的氣味,死死捆綁住他糾纏不放。
那可是他最親最親的母妃和外祖父啊!
紀燁堯深吸一口氣,死死盯著她:“你聽誰說的?”
“還用聽說嗎?”紀玉儀用繡著紅梅的手帕輕捂住鼻間:“安大人在父皇的手底下為官為臣,這些年更是穩坐朝堂無人敢動,可三哥就並非如此了不是麽?重臣和廢子比起來孰輕孰重,安大人心裏比誰都清楚。”
紀燁堯指尖都在泛白。
他自幼就頑劣,不修習功課不學好騎射。當初他疑惑為何其餘皇子那麽努力而他卻不用時,他問過外祖父,外祖父說他身為皇子,母家權勢滔天,無論如何,有人為他兜底。
於是他欺淩弱小,招貓逗狗,混跡坊市,如外祖父所說,無論他闖了什麽禍,到最後也不過高高拿起輕輕放下。
外祖父寵他,母妃溺愛他,父皇從來舍不得說他,為何會走到今日這一步。
紀燁堯攥緊欄杆:“廷尉府既然如此重要,那麽慧妃一事不過就是一個死了的妃子,再怎麽撲騰還能重過皇子性命?母妃絕不會放任!”
“三哥可能不清楚,父皇當真是對慧妃娘娘有幾分情誼,就算養了一朵花,這麽多年也合該是合心意的。”
紀燁堯看向紀玉儀,臉更貼近了欄杆,不死心:“我可是皇子!”
紀玉儀淡淡一笑。
“我可是長臨皇朝的三皇子!我母妃是安嬪,我外祖父掌管廷尉府,誰敢動我?”
“誰敢?”
紀玉儀語氣不緊不慢:“三哥知道為什麽父皇會喜歡慧妃娘娘麽?皇宮裏從來活不下春日嬌弱杏花,可若是有人悉心照料,常勤勉關照,自也能勉強紮根生長,就好比慧妃娘娘。”
“此次一事,慧妃娘娘大殿撞柱身亡,其胞弟吊死在廷尉府門口,安大人的做法無異於將父皇照料好些年的杏花連根拔起折成兩段,三哥有沒有想過,長臨皇朝離不開安大人,三哥又會落得什麽樣的下場?”
“三哥,暗刑司你出不去了。”
紀燁堯整個人一個踉蹌,跌坐在地上,眼底似乎最後的光亮也滅了。
他的罪名當真是外祖父安上去的嗎?外祖父怎麽舍得,他這麽多年承歡膝下,難不成這些情誼都是假的。
“三哥,我聽聞安嬪娘娘去相國寺上香了,宮中多了不少流言蜚語。”
紀燁堯頓時怔在原地,隻覺得心口針紮一般的痛。
母妃竟當真與相國寺住持有私情,他如今已經是窮途末路了。
“五公主,等會兒指揮使該來了。”內宦不安的左右看著,畢竟三皇子現在是重犯。
紀燁堯終於平靜下來,對紀玉儀道:“母妃去相國寺這事從何處傳出的?”
紀玉儀歎息:“眾口鑠金,不過本公主也是在和喜宮外聽見的,現下越貴嬪懷有身孕,可是風光無二。”
“五妹妹,我知我往日待你不好。”紀燁堯淒惘間,不由得苦笑,似做了什麽最後的決定:“你替我轉告父皇,我有要事呈稟。”
既然沒有退路,不如一起死,血淋淋的一起覆滅。
這條命早就足夠肮髒腐爛了。
“到底是兄妹一場,三哥的囑托我會帶到,不過父皇願不願意見三哥,就不是我能左右的了。”紀玉儀也知道不能久待。
她匆匆說了一些話就踏出了暗刑司的門,那暗無天日的牢獄被甩在身後。
沒了外人在,紀玉儀身側新的貼身宮婢低聲道:“公主,這等子醃臢地方往後可萬別來了,若是娘娘知道了又要氣惱。”
暗刑司外停了雨,天光呈暖,是難得的好天氣,連風都是柔和的。
紀燁堯要說什麽,她心裏大概是想到了。紀玉儀知道,這一次去暗刑司隻怕會牽扯出更大的事情。
慧妃薨了,聽聞當初父皇病了好幾日,承清宮的太醫往來不絕。如今被牽連的可不止是紀燁堯一人。
她這次是偷偷去的,就是要讓安嬪和越貴嬪針鋒相對。
一旦紀燁堯口中的事情呈稟到父皇麵前,不僅安嬪會出事,越貴嬪傳出流言惹怒了安大人同樣會出事。
紀燁堯入了廷尉府,對於母妃和錦繡宮來說是皆大歡喜的好事。
紀玉儀咬著唇忽然想到那日與薑月的見麵。
“五公主,漁翁得利坐享其成不好麽?”
紀玉儀下定了決心。
她本就不喜歡三哥,如今看來三哥也並非皇室血脈,這等事揭發出來也不是壞處,至少能讓父皇早些看清,也算是做了一件孝順之事。
便不告訴母妃了。
母妃定是不允。
“公主?”婢子小心翼翼看向她。
“記住了,出了這道門,今日不允與任何人說本公主去過暗刑司。”紀玉儀恢複平靜,當做什麽事情都沒發生一般離去。
*
汴京一日日金桂滿長街,隨著沁人香氣而來的還有從皇城發酵的流言蜚語。
綠葉層枝與桂同,花開蒂軟怯迎風。
三皇子依舊被關在暗刑司,不過另外一個消息卻傳遍了汴京,長臨皇朝三皇子並非皇室血脈,乃是安嬪和相國寺住持之子。流言查不到源頭,私底下議論的人卻言之鑿鑿,更有人說此話是三皇子親口說出。
“三皇子當真不是皇室血脈?”汴京各個角落都在議論這件事,不過到底不敢高聲喧嘩,畢竟這種皇室秘辛,說不準宮裏的貴人想要遮掩都來不及。
“你可小聲些吧。”又有人拉扯了一下那人的衣袖道:“這汴京的消息真真假假,誰知道呢?咱們在汴京做生意,可要管住嘴才是,謹慎行事。”
三皇子是不是皇室血脈跟他們這些平人百姓有什麽關係,不過當個樂子談論幾日。
這樣的言談在百姓間當個樂子,落在當今聖上身上可不就成了一頂帽子,眼下廷尉府安大人就在承清宮內。
宮闕大殿上,沉香厚重,煙霧嫋嫋。
須彌座後高牆掛著一副裝裱得十分大氣磅礴的畫,上麵寫著四個瘦金楷書大字:正大光明。
左右兩側四根朱紅大柱矗立,中間金絲楠木桌案上擺著不少奏折文書。
帝王批閱奏折的落筆聲透過桌案,在寂靜的殿內幽幽回響。
一邊兒的內宦高顯退至一旁伺候著。
“老臣見過聖上。”安永豐三拜行禮,一身紫色掛金魚袋朝服板板正正穿在他身上,墨色玉冠束起滿頭白發,倒顯的正氣淩然。
這一次紀鴻羽沒有讓他起來。
“老臣自知有罪。”安永豐道:“眼下汴京流言傳得沸沸揚揚,哪些是真哪些是假混淆不堪,今日老臣也當是對聖上有個交代。老臣讓人去查了,消息莫約是從和喜宮傳出的。”
紀鴻羽依舊在批閱奏折,不過再次抽取奏折時卻未翻閱,很明顯在等他接下來的話。
“聖上這些年對老臣這般器重,老臣也是真心實意為聖上做事。”安永豐不疾不徐開始說一些話:“上半年各個州縣出現蝗災,下半年江河決堤又引發水患,如今又是三皇子身世之事,聖上為家國大事焦頭爛額本不該為此事煩心,可此事不得不解決,相國寺那邊消息於昨日也送到,相國寺住持歲安有辱皇家,老臣已經將人處決了。”
說完一段話,安永豐並未接著說,他知道聖上明白了他的意思。
一邊聽著這等驚天秘密的高顯無論心裏是怎麽想的,表情卻是沒絲毫變化。
如今廷尉府把控著長臨的半壁江山,紀鴻羽也輕易動他不得,待頓了頓,這才又接著說道:“三皇子並非皇室血脈,安嬪娘娘當年也不過是為人蒙蔽,既然是混淆皇室血脈,那麽三皇子留不得,聖上早些判決才是。”
這話一出,整個殿中的空氣似乎都跟著凝固了。
金絲楠木桌案前,紀鴻羽目光落在了安永豐身上。
“聖上,皇室血脈不容有錯,老臣寧肯舍棄血親也要秉公辦事!”安永豐蒼老的聲音大了不止一分。
紀鴻羽隨手將折子扔在金絲楠木桌案上,聲音已然透著肅冷:“安大人倒是會辦事。”
“聖上,老臣一片忠心青天可見!”安永豐還是這句話:“眼下百姓遭受水患,宮中又傳出這樣的事情,隻怕再不處理會動搖民心,民心乃國之根本啊聖上!”
話落,殿中陷入死一般寂靜,終於,明堂高座上傳出了紀鴻羽的聲音:“安大人說的這般言之鑿鑿,可是有確切的證據?”
安永豐道:“回聖上,三皇子親口承認,老臣又怎敢妄言。”
紀鴻羽又問:“三皇子親口承認安大人便定了罪,說到底三皇子一案也是皇室之事。”
安永豐道:“聖上的事是家事也是國事,老臣自當為聖上分憂。”
紀鴻羽聲音更冷了:“三皇子也是安大人的血親。”
安永豐依舊從容不迫:“聖上,皇子混淆是重罪。”
紀鴻羽沉默了良久,他平靜道:“安大人,傳旨吧。”
此刻暗刑司內,三皇子還被人好吃好喝的伺候著,桌案前擺著精致糕點,與宮中沒什麽不同。
更甚桌案上還有難得的鮮蔬瓜果,秋日綠菜就是在汴京也是賣得起高價的。可見就算淪為階下囚,有了廷尉府和安嬪打招呼,暗刑司審訊也不敢做得太過。
“今日鮮菜倒是不錯,明日多送一些。”紀燁堯一邊用膳一邊提要求:“暗刑司的床榻到底沒有本皇子殿中的軟榻舒服,明日順便也換了。”
“三殿下,眼下您的事兒還在風口浪尖兒呢,娘娘的意思是咱們暫時受些委屈,等出去了誰欺負了殿下定會為殿下討回來的。”一旁不起眼的守衛點頭哈腰,壓低了聲音囑咐。
“這麽點小事兒都辦不好!”紀燁堯摔了筷子不耐煩:“本皇子什麽時候才能出去!”
說歸說,他又拿起鮮果啃了起來。
鮮果送進來的數量不多,盤中很快就見了底,就是吃不完的他也倒了不讓這些下賤人占半分便宜。
“母妃那邊還沒有消息傳進來嗎?”吃飽喝足他皺眉又問。
“殿下,您切莫心灰意冷安心等著便是。”守衛收了賄賂,到底笑眯眯安撫著他:“您是娘娘的心頭肉,娘娘怎生舍得您吃苦,這件事說不準就是有人陷害您,待來日洗刷了冤情,聖上自然會放殿下出去。”
紀燁堯還想說些什麽的時候,暗刑司盡頭有人回稟,是熟悉的尖細宦官聲音:“五公主可注意著腳下,這暗刑司裏頭可不能久待,您看了三殿下早些離開才是,別讓奴才難做。”
“本公主知道,你出去候著便是。”嬌俏的聲音傲慢響起。
“五妹妹?”聞言紀燁堯連忙起身,伸著臉努力往外看。
“好些日子不見,三哥竟然狼狽成這樣,不過當日在大殿,慧妃娘娘那樣言之鑿鑿說得滴水不漏,安大人也將罪名推到三哥身上,如今可不就是害三哥在這裏受苦。”少女眼角帶著譏諷的笑意,話語間莫名高高在上。
紀燁堯微微一怔:“五妹妹這是什麽意思?什麽叫做安大人將罪名推到本皇子身上?”
母妃和外祖父不是說了,此事是有人陷害,他不過是暫時在暗刑司平息眾怒,又怎麽會背著一身罪名呢?
五公主故作驚訝,低低道:“原來三哥不知道嗎?父皇愛惜安嬪娘娘,舍不得重罰,安大人疼惜安嬪娘娘,亦是不想讓娘娘背負罪名,所以三哥被帶走後,安大人親自指證是三哥謀害了三條人命。”
“你胡說八道什麽!安大人是本皇子的外祖父,他豈會做出這麽荒唐的事情!”他麵上終於出現了一絲驚慌的意味。
五公主朝他露出一個極其明麗的笑容:“三哥若是不信,又慌什麽?三哥知道我的性子,向來是想到什麽說什麽,不過真話也向來是不好聽的。”
紀燁堯隻覺得心跳沉悶砸得他後背生疼,幾乎是有些暈眩,他等了這麽久,盼望了這麽久,怎麽會是這樣的結果呢?
暗刑司前堂的血腥氣無孔不入的鑽進他鼻息中,帶著令人作嘔的氣味,死死捆綁住他糾纏不放。
那可是他最親最親的母妃和外祖父啊!
紀燁堯深吸一口氣,死死盯著她:“你聽誰說的?”
“還用聽說嗎?”紀玉儀用繡著紅梅的手帕輕捂住鼻間:“安大人在父皇的手底下為官為臣,這些年更是穩坐朝堂無人敢動,可三哥就並非如此了不是麽?重臣和廢子比起來孰輕孰重,安大人心裏比誰都清楚。”
紀燁堯指尖都在泛白。
他自幼就頑劣,不修習功課不學好騎射。當初他疑惑為何其餘皇子那麽努力而他卻不用時,他問過外祖父,外祖父說他身為皇子,母家權勢滔天,無論如何,有人為他兜底。
於是他欺淩弱小,招貓逗狗,混跡坊市,如外祖父所說,無論他闖了什麽禍,到最後也不過高高拿起輕輕放下。
外祖父寵他,母妃溺愛他,父皇從來舍不得說他,為何會走到今日這一步。
紀燁堯攥緊欄杆:“廷尉府既然如此重要,那麽慧妃一事不過就是一個死了的妃子,再怎麽撲騰還能重過皇子性命?母妃絕不會放任!”
“三哥可能不清楚,父皇當真是對慧妃娘娘有幾分情誼,就算養了一朵花,這麽多年也合該是合心意的。”
紀燁堯看向紀玉儀,臉更貼近了欄杆,不死心:“我可是皇子!”
紀玉儀淡淡一笑。
“我可是長臨皇朝的三皇子!我母妃是安嬪,我外祖父掌管廷尉府,誰敢動我?”
“誰敢?”
紀玉儀語氣不緊不慢:“三哥知道為什麽父皇會喜歡慧妃娘娘麽?皇宮裏從來活不下春日嬌弱杏花,可若是有人悉心照料,常勤勉關照,自也能勉強紮根生長,就好比慧妃娘娘。”
“此次一事,慧妃娘娘大殿撞柱身亡,其胞弟吊死在廷尉府門口,安大人的做法無異於將父皇照料好些年的杏花連根拔起折成兩段,三哥有沒有想過,長臨皇朝離不開安大人,三哥又會落得什麽樣的下場?”
“三哥,暗刑司你出不去了。”
紀燁堯整個人一個踉蹌,跌坐在地上,眼底似乎最後的光亮也滅了。
他的罪名當真是外祖父安上去的嗎?外祖父怎麽舍得,他這麽多年承歡膝下,難不成這些情誼都是假的。
“三哥,我聽聞安嬪娘娘去相國寺上香了,宮中多了不少流言蜚語。”
紀燁堯頓時怔在原地,隻覺得心口針紮一般的痛。
母妃竟當真與相國寺住持有私情,他如今已經是窮途末路了。
“五公主,等會兒指揮使該來了。”內宦不安的左右看著,畢竟三皇子現在是重犯。
紀燁堯終於平靜下來,對紀玉儀道:“母妃去相國寺這事從何處傳出的?”
紀玉儀歎息:“眾口鑠金,不過本公主也是在和喜宮外聽見的,現下越貴嬪懷有身孕,可是風光無二。”
“五妹妹,我知我往日待你不好。”紀燁堯淒惘間,不由得苦笑,似做了什麽最後的決定:“你替我轉告父皇,我有要事呈稟。”
既然沒有退路,不如一起死,血淋淋的一起覆滅。
這條命早就足夠肮髒腐爛了。
“到底是兄妹一場,三哥的囑托我會帶到,不過父皇願不願意見三哥,就不是我能左右的了。”紀玉儀也知道不能久待。
她匆匆說了一些話就踏出了暗刑司的門,那暗無天日的牢獄被甩在身後。
沒了外人在,紀玉儀身側新的貼身宮婢低聲道:“公主,這等子醃臢地方往後可萬別來了,若是娘娘知道了又要氣惱。”
暗刑司外停了雨,天光呈暖,是難得的好天氣,連風都是柔和的。
紀燁堯要說什麽,她心裏大概是想到了。紀玉儀知道,這一次去暗刑司隻怕會牽扯出更大的事情。
慧妃薨了,聽聞當初父皇病了好幾日,承清宮的太醫往來不絕。如今被牽連的可不止是紀燁堯一人。
她這次是偷偷去的,就是要讓安嬪和越貴嬪針鋒相對。
一旦紀燁堯口中的事情呈稟到父皇麵前,不僅安嬪會出事,越貴嬪傳出流言惹怒了安大人同樣會出事。
紀燁堯入了廷尉府,對於母妃和錦繡宮來說是皆大歡喜的好事。
紀玉儀咬著唇忽然想到那日與薑月的見麵。
“五公主,漁翁得利坐享其成不好麽?”
紀玉儀下定了決心。
她本就不喜歡三哥,如今看來三哥也並非皇室血脈,這等事揭發出來也不是壞處,至少能讓父皇早些看清,也算是做了一件孝順之事。
便不告訴母妃了。
母妃定是不允。
“公主?”婢子小心翼翼看向她。
“記住了,出了這道門,今日不允與任何人說本公主去過暗刑司。”紀玉儀恢複平靜,當做什麽事情都沒發生一般離去。
*
汴京一日日金桂滿長街,隨著沁人香氣而來的還有從皇城發酵的流言蜚語。
綠葉層枝與桂同,花開蒂軟怯迎風。
三皇子依舊被關在暗刑司,不過另外一個消息卻傳遍了汴京,長臨皇朝三皇子並非皇室血脈,乃是安嬪和相國寺住持之子。流言查不到源頭,私底下議論的人卻言之鑿鑿,更有人說此話是三皇子親口說出。
“三皇子當真不是皇室血脈?”汴京各個角落都在議論這件事,不過到底不敢高聲喧嘩,畢竟這種皇室秘辛,說不準宮裏的貴人想要遮掩都來不及。
“你可小聲些吧。”又有人拉扯了一下那人的衣袖道:“這汴京的消息真真假假,誰知道呢?咱們在汴京做生意,可要管住嘴才是,謹慎行事。”
三皇子是不是皇室血脈跟他們這些平人百姓有什麽關係,不過當個樂子談論幾日。
這樣的言談在百姓間當個樂子,落在當今聖上身上可不就成了一頂帽子,眼下廷尉府安大人就在承清宮內。
宮闕大殿上,沉香厚重,煙霧嫋嫋。
須彌座後高牆掛著一副裝裱得十分大氣磅礴的畫,上麵寫著四個瘦金楷書大字:正大光明。
左右兩側四根朱紅大柱矗立,中間金絲楠木桌案上擺著不少奏折文書。
帝王批閱奏折的落筆聲透過桌案,在寂靜的殿內幽幽回響。
一邊兒的內宦高顯退至一旁伺候著。
“老臣見過聖上。”安永豐三拜行禮,一身紫色掛金魚袋朝服板板正正穿在他身上,墨色玉冠束起滿頭白發,倒顯的正氣淩然。
這一次紀鴻羽沒有讓他起來。
“老臣自知有罪。”安永豐道:“眼下汴京流言傳得沸沸揚揚,哪些是真哪些是假混淆不堪,今日老臣也當是對聖上有個交代。老臣讓人去查了,消息莫約是從和喜宮傳出的。”
紀鴻羽依舊在批閱奏折,不過再次抽取奏折時卻未翻閱,很明顯在等他接下來的話。
“聖上這些年對老臣這般器重,老臣也是真心實意為聖上做事。”安永豐不疾不徐開始說一些話:“上半年各個州縣出現蝗災,下半年江河決堤又引發水患,如今又是三皇子身世之事,聖上為家國大事焦頭爛額本不該為此事煩心,可此事不得不解決,相國寺那邊消息於昨日也送到,相國寺住持歲安有辱皇家,老臣已經將人處決了。”
說完一段話,安永豐並未接著說,他知道聖上明白了他的意思。
一邊聽著這等驚天秘密的高顯無論心裏是怎麽想的,表情卻是沒絲毫變化。
如今廷尉府把控著長臨的半壁江山,紀鴻羽也輕易動他不得,待頓了頓,這才又接著說道:“三皇子並非皇室血脈,安嬪娘娘當年也不過是為人蒙蔽,既然是混淆皇室血脈,那麽三皇子留不得,聖上早些判決才是。”
這話一出,整個殿中的空氣似乎都跟著凝固了。
金絲楠木桌案前,紀鴻羽目光落在了安永豐身上。
“聖上,皇室血脈不容有錯,老臣寧肯舍棄血親也要秉公辦事!”安永豐蒼老的聲音大了不止一分。
紀鴻羽隨手將折子扔在金絲楠木桌案上,聲音已然透著肅冷:“安大人倒是會辦事。”
“聖上,老臣一片忠心青天可見!”安永豐還是這句話:“眼下百姓遭受水患,宮中又傳出這樣的事情,隻怕再不處理會動搖民心,民心乃國之根本啊聖上!”
話落,殿中陷入死一般寂靜,終於,明堂高座上傳出了紀鴻羽的聲音:“安大人說的這般言之鑿鑿,可是有確切的證據?”
安永豐道:“回聖上,三皇子親口承認,老臣又怎敢妄言。”
紀鴻羽又問:“三皇子親口承認安大人便定了罪,說到底三皇子一案也是皇室之事。”
安永豐道:“聖上的事是家事也是國事,老臣自當為聖上分憂。”
紀鴻羽聲音更冷了:“三皇子也是安大人的血親。”
安永豐依舊從容不迫:“聖上,皇子混淆是重罪。”
紀鴻羽沉默了良久,他平靜道:“安大人,傳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