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你禮貌嗎
伸什麽冤,全拉出去斬了 作者:是清然啊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也就是說,如果想繼續走科舉仕途的道路,失去了生徒的身份,隻能去私塾之類的,按鄉貢的流程參與科考,從頭再來。
這就跟京官,被發配邊疆守城,沒啥區別。
黃定洲按照慣例,先審題,再做題。
不過,出於謹慎,他先將答案寫在草稿紙上。
這次的考試,他用掉的草稿紙,比前麵的幾場考試的總和還要多。
歲終試和帖經試時,他還有空閑,一入夜就安然入睡,但這次考試顯然不行。
他匆匆吃完胡餅應付了事,然後就點起油燈,繼續挑燈夜戰。
直到月上中天,四更天,他才戀戀不舍地睡下。
當朝陽帶來的光斑點亮考號時,他立刻翻身而起,洗漱後,燒了一壺開水,用饅頭泡開水,胡亂用了早膳。
然後就繼續投入到考試中。
他現將昨日寫在草稿上的答案,再次檢閱複核,確認沒問題,就謄抄到答題紙上。
有問題的則用朱筆畫起來,重新在草稿上修修改改,確認無誤,再謄抄。
光是謄抄答案,就花費了一整個上午的時間。
不過,黃定洲看著自己這賞心悅目的答卷,感覺物超所值。
至此,他才完成了經問十大條。
接下來的才是重點難點。
詔、判、表、誥並非是他的拿手項目,所以,他先在草稿上,將這幾類的格式先圖畫出來,然後再按照題幹要求去補充內容。
議論文倒是有固定的行文模式,對黃定洲而言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寫得漂亮,得高分。
黃定洲先從【詔】入手。
所謂詔,即信息傳達給指定對象。
可做名詞,也可做動詞。
例如,作為名詞時,帝王所發的文書命令,對象是臣或民;
當對象不同時,其行文方式也不同。
麵對臣子,一般為頒發詔書等,如李密《陳情表》中所提及,其所收詔書,就是指帝王所發的文書命令。
而《後漢書?馮衍傳》所提的【詔】,則是動詞。
當然,從廣義上而言,詔,也可以從社會關係上入手,比如指對某人進行教導或告誡。
最早的詔令源於秦初,始皇並天下,議帝號令。
黃定洲遇到的題型是屬於文書類,需要按照題幹的條件,針對當今的局勢,分析朝廷需求人才,擬出一則詔書,即求賢詔。
黃定洲記得自己看過類似的詔文,在漢高帝時期,就有一篇這樣的求賢詔文。
黃定洲回想了一下,將這篇詔文默寫下來,準備借鑒一下。
寫完發現,可借鑒的地方很少。
並且,他的情報來源太少,對當今的真實形勢和朝廷內的情況,並不清楚,很難針對性地細化分析出稀缺人才。
所以,他隻能另辟蹊徑。
一個國家達到了空前繁盛時期,還缺什麽人才呢?
自然是缺將這個國家引領向一個新的、更強大的人才。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在這個低科技水平時期,晉朝缺的自然是軍事武器人才,政治、經濟等管理類人才。
為什麽這麽說?
因為,生產力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而生產資料是生產力中物的因素。
在生產資料中,生產工具起決定性作用。
生產工具的發展水平,決定了人們改造自然的廣度和深度
既然晉朝已經開辟了海上絲綢路,那麽對海洋的探索就有必要加強了。
除了對航行工具的升級改造,還需要對水上武器的研發和增強。
黃定洲毫不猶豫地提筆寫下自己的想法與理念,結合他前世對曆史發展曆程的了解,將晉朝未來可發展的方向,也寫入其中。
寫完求賢詔,他繼續做下一題。
判文。
在晉朝,判文是有具體的格式、規範要求,要求其語言文字形式,做到精準記錄事情處理情況。
試題上的判,考察關於《捕亡律》的內容。
這完全超綱了,這是應該是律學的大綱範圍吧。
黃定洲感覺這次的秋闈實在是很不友好,各種超綱。
他特別想對出卷的考官說一句,你禮貌嗎?
此題給出的內容十分有趣,講的是在晉朝小草縣出了一個殺人案。
衙門經過偵查,找到了一個嫌犯,縣令命衙役前往逮捕嫌疑犯,沒想到嫌犯拒捕,用木棍打傷衙役,逃之夭夭。
這一幕,被一個路過的行人看見,沒想到行人對此仰天大笑,完全沒有上前幫助衙役,甚至還上前嘲笑衙役是弱雞,兩個人還打不過一個嫌犯,衙役沒理會,追著嫌犯而去,可惜沒找到,就先去醫館問診看傷。
沒想到的是,嫌犯去而複返,因為這個嫌犯逃跑時聽到行人的笑聲,主觀地認為行人在嘲笑他,於是,他決定冒險回去殺了這個行人泄憤。
嫌犯殺人後,還將這人家中財物洗劫一空。這個行人被殺時,他的鄰居發現了,但是沒有上前救助,等衙役得知消息趕來,此人已失血過多死亡……
這個案子,涉及到了五條律法,其中三條都是涉及捕亡律,一個是罪人拒捕,一個是道路行人不助捕,一個是被強盜不救助者。
另外兩條是涉及《賊盜律》,一是嫌犯入室搶劫所犯的偷盜,一是謀殺人罪。
黃定洲按照順序,將答案寫下來。
這五條,在《晉律疏議》中都有具體的案例和律法條款可遵循,答起來倒是不難。
當然,這是對於熟悉律法的考生而言沒有難度,不熟悉律法的,恐怕隻能望題長歎了。
等他將表文、誥文、議論文,全部都寫完草稿後,又是四更天了。
黃定洲:……造孽。
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熬夜,太累了。
隻能感慨一句,幸好不是冬天,不然有得他受的了。
翌日清晨,黃定洲依舊隨著朝陽起床,他將昨日寫在草稿上的答案,重新謄抄到答卷上,然後又仔仔細細地核對了兩遍。
現在是筆試,等交卷後,他還需前往另一個考場,參加口試。
大概類似於現代畢業答辯那樣。
考生站在台上,下麵一群考官坐著,考察考生。
隻不過,區別在於,畢業答辯是按照考生論文來的。
而這裏的口試,試題是隨機抽選的,十分考驗考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
這就跟京官,被發配邊疆守城,沒啥區別。
黃定洲按照慣例,先審題,再做題。
不過,出於謹慎,他先將答案寫在草稿紙上。
這次的考試,他用掉的草稿紙,比前麵的幾場考試的總和還要多。
歲終試和帖經試時,他還有空閑,一入夜就安然入睡,但這次考試顯然不行。
他匆匆吃完胡餅應付了事,然後就點起油燈,繼續挑燈夜戰。
直到月上中天,四更天,他才戀戀不舍地睡下。
當朝陽帶來的光斑點亮考號時,他立刻翻身而起,洗漱後,燒了一壺開水,用饅頭泡開水,胡亂用了早膳。
然後就繼續投入到考試中。
他現將昨日寫在草稿上的答案,再次檢閱複核,確認沒問題,就謄抄到答題紙上。
有問題的則用朱筆畫起來,重新在草稿上修修改改,確認無誤,再謄抄。
光是謄抄答案,就花費了一整個上午的時間。
不過,黃定洲看著自己這賞心悅目的答卷,感覺物超所值。
至此,他才完成了經問十大條。
接下來的才是重點難點。
詔、判、表、誥並非是他的拿手項目,所以,他先在草稿上,將這幾類的格式先圖畫出來,然後再按照題幹要求去補充內容。
議論文倒是有固定的行文模式,對黃定洲而言並不難,難的是如何寫得漂亮,得高分。
黃定洲先從【詔】入手。
所謂詔,即信息傳達給指定對象。
可做名詞,也可做動詞。
例如,作為名詞時,帝王所發的文書命令,對象是臣或民;
當對象不同時,其行文方式也不同。
麵對臣子,一般為頒發詔書等,如李密《陳情表》中所提及,其所收詔書,就是指帝王所發的文書命令。
而《後漢書?馮衍傳》所提的【詔】,則是動詞。
當然,從廣義上而言,詔,也可以從社會關係上入手,比如指對某人進行教導或告誡。
最早的詔令源於秦初,始皇並天下,議帝號令。
黃定洲遇到的題型是屬於文書類,需要按照題幹的條件,針對當今的局勢,分析朝廷需求人才,擬出一則詔書,即求賢詔。
黃定洲記得自己看過類似的詔文,在漢高帝時期,就有一篇這樣的求賢詔文。
黃定洲回想了一下,將這篇詔文默寫下來,準備借鑒一下。
寫完發現,可借鑒的地方很少。
並且,他的情報來源太少,對當今的真實形勢和朝廷內的情況,並不清楚,很難針對性地細化分析出稀缺人才。
所以,他隻能另辟蹊徑。
一個國家達到了空前繁盛時期,還缺什麽人才呢?
自然是缺將這個國家引領向一個新的、更強大的人才。
從另一個角度而言,在這個低科技水平時期,晉朝缺的自然是軍事武器人才,政治、經濟等管理類人才。
為什麽這麽說?
因為,生產力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而生產資料是生產力中物的因素。
在生產資料中,生產工具起決定性作用。
生產工具的發展水平,決定了人們改造自然的廣度和深度
既然晉朝已經開辟了海上絲綢路,那麽對海洋的探索就有必要加強了。
除了對航行工具的升級改造,還需要對水上武器的研發和增強。
黃定洲毫不猶豫地提筆寫下自己的想法與理念,結合他前世對曆史發展曆程的了解,將晉朝未來可發展的方向,也寫入其中。
寫完求賢詔,他繼續做下一題。
判文。
在晉朝,判文是有具體的格式、規範要求,要求其語言文字形式,做到精準記錄事情處理情況。
試題上的判,考察關於《捕亡律》的內容。
這完全超綱了,這是應該是律學的大綱範圍吧。
黃定洲感覺這次的秋闈實在是很不友好,各種超綱。
他特別想對出卷的考官說一句,你禮貌嗎?
此題給出的內容十分有趣,講的是在晉朝小草縣出了一個殺人案。
衙門經過偵查,找到了一個嫌犯,縣令命衙役前往逮捕嫌疑犯,沒想到嫌犯拒捕,用木棍打傷衙役,逃之夭夭。
這一幕,被一個路過的行人看見,沒想到行人對此仰天大笑,完全沒有上前幫助衙役,甚至還上前嘲笑衙役是弱雞,兩個人還打不過一個嫌犯,衙役沒理會,追著嫌犯而去,可惜沒找到,就先去醫館問診看傷。
沒想到的是,嫌犯去而複返,因為這個嫌犯逃跑時聽到行人的笑聲,主觀地認為行人在嘲笑他,於是,他決定冒險回去殺了這個行人泄憤。
嫌犯殺人後,還將這人家中財物洗劫一空。這個行人被殺時,他的鄰居發現了,但是沒有上前救助,等衙役得知消息趕來,此人已失血過多死亡……
這個案子,涉及到了五條律法,其中三條都是涉及捕亡律,一個是罪人拒捕,一個是道路行人不助捕,一個是被強盜不救助者。
另外兩條是涉及《賊盜律》,一是嫌犯入室搶劫所犯的偷盜,一是謀殺人罪。
黃定洲按照順序,將答案寫下來。
這五條,在《晉律疏議》中都有具體的案例和律法條款可遵循,答起來倒是不難。
當然,這是對於熟悉律法的考生而言沒有難度,不熟悉律法的,恐怕隻能望題長歎了。
等他將表文、誥文、議論文,全部都寫完草稿後,又是四更天了。
黃定洲:……造孽。
在這種艱苦的條件下熬夜,太累了。
隻能感慨一句,幸好不是冬天,不然有得他受的了。
翌日清晨,黃定洲依舊隨著朝陽起床,他將昨日寫在草稿上的答案,重新謄抄到答卷上,然後又仔仔細細地核對了兩遍。
現在是筆試,等交卷後,他還需前往另一個考場,參加口試。
大概類似於現代畢業答辯那樣。
考生站在台上,下麵一群考官坐著,考察考生。
隻不過,區別在於,畢業答辯是按照考生論文來的。
而這裏的口試,試題是隨機抽選的,十分考驗考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思維能力和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