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王五。
接著上一章沒有說完的內容,在哥們兒我下達給技術聯盟下的新型戰艦訂單裏包含了四種不同用途主力艦以及兩種護衛艦共六個大類的訂單——在新型戰艦驗收合格後,哥們兒將向技術聯盟采購15艘主力艦60艘以上的護衛艦,同時我就還將向科技聯盟購買了30艘主力艦和120艘護衛艦的建造許可,因此對於技術聯盟來講咱就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金主爸爸。
既然做了甲方爸爸,那哥們兒我肯定就需要最好的產品。根據我和科塔娜從哥們兒當上提督那會兒算起到現在為止將近半年時間對於分離勢力共和國雙方已知艦隊戰戰報的分析和研究,我們決定將主力艦分成防禦型傷害輸出型維修輔助型以及中央指揮控製型四個大類,而護衛艦就被我們定義成了防空和反艦兩種職能。
對於主力艦這麽分類的依據是什麽呢,在我和科塔娜的預想裏麵,哥們兒所屬的艦隊在進行大兵團作戰時將不會再像現下共和國和分離勢力流行的那樣把雙方艦隊開到一起亂戰一氣,因為這種做法既無法發揮主力艦艦炮最大的威力又會使得主力艦有很大幾率因為得不到護衛艦的保護而被共和國的突擊艦或者攻擊機擊毀。對於這種情況我和科塔娜想要的是將戰艦編組成各種船陣,利用不同的陣型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出戰艦的能力。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哥們兒的主力艦隊就需要剛才說過的四種戰艦來完成整個船陣的構造。
首先就是肉盾防禦型的戰艦,在哥們兒提給技術聯盟的需求裏,這種戰艦的航速將不低於‘神意’級,並且其體積需要控製在可以被目前現有的標準船台上製造。而其護盾強度必須可以在最佳攻擊距離上抵禦住20門一級主炮5輪以上不間斷的轟擊,並且其正麵裝甲必須可以抵禦住兩發一級主炮的直接轟擊。當然在對防護能力給出嚴苛標準的同時,哥們兒我對於這一型號戰艦的火力就並沒有提出過高的要求,畢竟戰艦總容積就這點,在安裝了一堆防禦型設施後留給火炮的空間肯定就非常得有限。在我的要求裏哥們兒就隻需要這一型的戰艦裝備裝備15門以上的一級主炮以及不少於400門以上的小口徑近防炮就可以,不過我就還提出了一個額外的要求,那就是這一型號戰艦四分之三以上的主炮的射界必須可以覆蓋左右100度上下60度這樣一個範圍。相信各位看官就已經從需求裏發現了,沒錯,這就是一款被用來頂在第一線的肉盾型戰艦。
在肉盾之後,接下來就是船陣裏的主火力輸出戰艦。哥們兒我對於這一款戰艦的要求就是其航速必須不低於‘神意’級,且它就可以被在現有的標準船台上製造——對於航速的要求是為了保證艦隊的最高航速,因為在不解散編隊的情況下整個船團的最大航速通常就是由船團內航速最慢的那一款戰艦決定的。至於要求可以在現有船台上製造則是因為在目前這種戰爭狀態下造船廠就根本不可能特意為某一款戰艦製造全新的船台,即使這款是全新設計的戰艦,其所能利用的也就隻是現有的船台而已。
相對於肉盾船對於防護能力的追求,這款火力輸出型戰艦在防禦能力上哥們兒我就隻是要求其護盾可以要防禦住最佳攻擊距離上10門一級主炮兩輪以上的齊射,而正麵裝甲也就隻需要抵擋住一發一級主炮的炮彈即可。不過在火力上,我就要求這款戰艦必須需要配備不少於24門主炮,同時其就還必須配置不少於200個以上的質子魚雷發射器和不少於250門以上的小口徑進防炮,並且三分之二以上的主炮和四分之三以上的質子魚雷發射器就需要與第一款戰艦的主炮一樣擁有大射界,同時其質子魚雷的搭載量就不能少於10000條,並且這款戰艦上就還應該搭載至少四條質子魚雷的組裝生產線以及可以存儲20000條質子魚雷零件的倉庫——零部件所占用的空間就要比成品少上很多,要在一艘主力艦裏存上30000條魚雷就有點強人所難,不過如果其中的三分之二是以零件狀態存儲的話,那麽事情就又是另外一種說法了。雖然數字看上去有些誇張,不過實際上對於長度超過一公裏的主力艦來說10000條以上的質子魚雷就並不是一個難以達成的數字。當然在保證強大的防護和攻擊能力後我知道不論是第一種肉盾型戰艦還是第二種火力輸出型,其內部空間就已經被占用的差不多了,因此對於這兩個型號戰艦搭載戰機的能力咱就並沒有提出特別的要求,不過對於接下去兩種戰艦,哥們兒我就在戰機搭載量上提出了比較嚴苛的需求。
第三種輔助戰艦,哥們兒我和科塔娜對它的定義就是隻負責修理己方戰艦的純種奶媽,所以在火力方麵我們就取消了這一型號戰艦的一級主炮和質子魚雷發射管,隻需要其保留30門以上用於反突擊艦的二級主炮和300門用於自衛的近防炮就行。不過看官們就不要小看這種戰艦,實際上它可以說就是哥們兒預想中艦隊真正的核心,為什麽這麽講呢,因為早在穿越到主神遊戲前身為法爺的本吊絲就在wow裏學到了一個真理,活著才有d。
由於隻要求布設最低限度火力的關係,這款戰艦就節省出了大量的內部空間,這些空間當然不會隨隨便便的浪費掉,哥們兒我在需求裏就對這些內部空間製定了嚴格的標準。首先艦艏部分就被我要求必須預留出相當於標準甲板10層高占全艦八分之一的空間,而剩餘的內部空間裏就必須安排8座每個可運載250加禿鷲機器人的機庫四條通用機器人生產線,並且在戰艦兩側就必須預留出至少100個裝在300毫米雙聯裝副炮的基座,而最後剩下的空間就被我和科塔娜設計用來作為倉庫。
至於為什麽要如此設計的原因以及最後一種型號的戰艦,由於作者進入端午放假模式的關係它們就會在下一次的更新中提及,最後祝大家端午快樂。
接著上一章沒有說完的內容,在哥們兒我下達給技術聯盟下的新型戰艦訂單裏包含了四種不同用途主力艦以及兩種護衛艦共六個大類的訂單——在新型戰艦驗收合格後,哥們兒將向技術聯盟采購15艘主力艦60艘以上的護衛艦,同時我就還將向科技聯盟購買了30艘主力艦和120艘護衛艦的建造許可,因此對於技術聯盟來講咱就是一個不大不小的金主爸爸。
既然做了甲方爸爸,那哥們兒我肯定就需要最好的產品。根據我和科塔娜從哥們兒當上提督那會兒算起到現在為止將近半年時間對於分離勢力共和國雙方已知艦隊戰戰報的分析和研究,我們決定將主力艦分成防禦型傷害輸出型維修輔助型以及中央指揮控製型四個大類,而護衛艦就被我們定義成了防空和反艦兩種職能。
對於主力艦這麽分類的依據是什麽呢,在我和科塔娜的預想裏麵,哥們兒所屬的艦隊在進行大兵團作戰時將不會再像現下共和國和分離勢力流行的那樣把雙方艦隊開到一起亂戰一氣,因為這種做法既無法發揮主力艦艦炮最大的威力又會使得主力艦有很大幾率因為得不到護衛艦的保護而被共和國的突擊艦或者攻擊機擊毀。對於這種情況我和科塔娜想要的是將戰艦編組成各種船陣,利用不同的陣型在最大程度上發揮出戰艦的能力。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哥們兒的主力艦隊就需要剛才說過的四種戰艦來完成整個船陣的構造。
首先就是肉盾防禦型的戰艦,在哥們兒提給技術聯盟的需求裏,這種戰艦的航速將不低於‘神意’級,並且其體積需要控製在可以被目前現有的標準船台上製造。而其護盾強度必須可以在最佳攻擊距離上抵禦住20門一級主炮5輪以上不間斷的轟擊,並且其正麵裝甲必須可以抵禦住兩發一級主炮的直接轟擊。當然在對防護能力給出嚴苛標準的同時,哥們兒我對於這一型號戰艦的火力就並沒有提出過高的要求,畢竟戰艦總容積就這點,在安裝了一堆防禦型設施後留給火炮的空間肯定就非常得有限。在我的要求裏哥們兒就隻需要這一型的戰艦裝備裝備15門以上的一級主炮以及不少於400門以上的小口徑近防炮就可以,不過我就還提出了一個額外的要求,那就是這一型號戰艦四分之三以上的主炮的射界必須可以覆蓋左右100度上下60度這樣一個範圍。相信各位看官就已經從需求裏發現了,沒錯,這就是一款被用來頂在第一線的肉盾型戰艦。
在肉盾之後,接下來就是船陣裏的主火力輸出戰艦。哥們兒我對於這一款戰艦的要求就是其航速必須不低於‘神意’級,且它就可以被在現有的標準船台上製造——對於航速的要求是為了保證艦隊的最高航速,因為在不解散編隊的情況下整個船團的最大航速通常就是由船團內航速最慢的那一款戰艦決定的。至於要求可以在現有船台上製造則是因為在目前這種戰爭狀態下造船廠就根本不可能特意為某一款戰艦製造全新的船台,即使這款是全新設計的戰艦,其所能利用的也就隻是現有的船台而已。
相對於肉盾船對於防護能力的追求,這款火力輸出型戰艦在防禦能力上哥們兒我就隻是要求其護盾可以要防禦住最佳攻擊距離上10門一級主炮兩輪以上的齊射,而正麵裝甲也就隻需要抵擋住一發一級主炮的炮彈即可。不過在火力上,我就要求這款戰艦必須需要配備不少於24門主炮,同時其就還必須配置不少於200個以上的質子魚雷發射器和不少於250門以上的小口徑進防炮,並且三分之二以上的主炮和四分之三以上的質子魚雷發射器就需要與第一款戰艦的主炮一樣擁有大射界,同時其質子魚雷的搭載量就不能少於10000條,並且這款戰艦上就還應該搭載至少四條質子魚雷的組裝生產線以及可以存儲20000條質子魚雷零件的倉庫——零部件所占用的空間就要比成品少上很多,要在一艘主力艦裏存上30000條魚雷就有點強人所難,不過如果其中的三分之二是以零件狀態存儲的話,那麽事情就又是另外一種說法了。雖然數字看上去有些誇張,不過實際上對於長度超過一公裏的主力艦來說10000條以上的質子魚雷就並不是一個難以達成的數字。當然在保證強大的防護和攻擊能力後我知道不論是第一種肉盾型戰艦還是第二種火力輸出型,其內部空間就已經被占用的差不多了,因此對於這兩個型號戰艦搭載戰機的能力咱就並沒有提出特別的要求,不過對於接下去兩種戰艦,哥們兒我就在戰機搭載量上提出了比較嚴苛的需求。
第三種輔助戰艦,哥們兒我和科塔娜對它的定義就是隻負責修理己方戰艦的純種奶媽,所以在火力方麵我們就取消了這一型號戰艦的一級主炮和質子魚雷發射管,隻需要其保留30門以上用於反突擊艦的二級主炮和300門用於自衛的近防炮就行。不過看官們就不要小看這種戰艦,實際上它可以說就是哥們兒預想中艦隊真正的核心,為什麽這麽講呢,因為早在穿越到主神遊戲前身為法爺的本吊絲就在wow裏學到了一個真理,活著才有d。
由於隻要求布設最低限度火力的關係,這款戰艦就節省出了大量的內部空間,這些空間當然不會隨隨便便的浪費掉,哥們兒我在需求裏就對這些內部空間製定了嚴格的標準。首先艦艏部分就被我要求必須預留出相當於標準甲板10層高占全艦八分之一的空間,而剩餘的內部空間裏就必須安排8座每個可運載250加禿鷲機器人的機庫四條通用機器人生產線,並且在戰艦兩側就必須預留出至少100個裝在300毫米雙聯裝副炮的基座,而最後剩下的空間就被我和科塔娜設計用來作為倉庫。
至於為什麽要如此設計的原因以及最後一種型號的戰艦,由於作者進入端午放假模式的關係它們就會在下一次的更新中提及,最後祝大家端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