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城的大街,石砌的大路上,往來的人群不斷,摩肩接踵,好不熱鬧。兩旁的房屋店鋪亦是亭台樓閣,鱗次櫛比,一派繁華!楊帆幾人走在其中也是一掃先前的苦悶,好似放飛的大雁在肆意地翱翔。


    期間,楊帆順便也辦置一些家用,雇傭一些工匠去修理一下房屋。


    天色不早,楊帆等人也來到了老宅,見其規格雖說不比如今的楊府,但在北京城也算是不錯的住宅了!


    “吱,吱,吱····”


    推開陳舊的的大門,一片的淒涼景象,滿院的雜草叢生,房屋年久失修,多有破損。


    幸虧楊帆先前早有準備,不一會的功夫便把這房屋收拾出個四五間,用來暫時居住。楊帆又叫楊忠去買了讀書寫字用的桌椅回來,找了間相對寬敞的房間安置下來!楊忠很是不解,等知道楊帆想要開辦學堂心裏驚訝不已,。


    “小少爺如今才十一歲,竟敢開學教課。”楊帆忙勸阻道,“這京城可謂是名士雲集,何況少爺自幼授王夫人迫害,並未讀過幾本書,若開學堂老奴感覺有些不合實際了。”


    “忠叔莫要驚慌,我自有計較,明日將此告示貼於府前,待明日開學,你便知我是不是狂妄了。”楊帆胸有成竹的說道。


    見楊忠還要勸阻,楊帆打斷道:“不必多言,我意已決,忠叔辦置就是拉。”


    楊忠見楊帆一臉決絕也是欲言又止,無奈的搖搖頭便拱手而去。


    第二天早上,楊忠便早早將告示貼於門前,上麵寫道:“小子年十一,博覽群書,博聞強記,如今學識已可傳道授業,故今開學講課,每堂學費一兩。”一兩紋銀在大明朝也不是小數目了,楊帆這話說的可謂是狂妄自大!


    其實楊帆心裏早就計劃好了,開學教課,一來可以養家糊口,二來可以提高自己的名氣。況且明朝八股取士,讀書人大多迂腐、自命清高,如今用言語相擊定會前來討要個說法。在北京城大多都是些紈絝子弟,仗著有些小才便不知所以然,楊帆便要趁此教訓一下他們,順便效仿一下拿破侖混進上層社會。(拿破侖為一展抱負,得到貴族的支持,年輕的時候曾娶上流貴族的**為妻),楊帆可不想如此,何況古人重名節,隨意便想到這種方式,但若真有虛心求教的楊帆自不會收取他們分毫。


    憑借自己兩世為人,前世對文學頗有研究,就是當世大儒也自愧不如,此時的楊帆也是成竹在胸。


    告示貼出不大會,門前便擠滿裏人,大家看完氣憤非常。


    “黃毛小兒,如此狂妄···”


    “一個乳臭未幹的小孩,膽敢如此···“


    “今天我定要討個說法,教訓一下他···”


    “····”


    “走,走··”門前的人群便向府裏走去。


    人群熙熙攘攘的便進了院裏.


    “楊帆何在?”從人群中發出一個聲音.


    楊帆倒也鎮定自若,走到人群前麵,拱手行禮,“小子乃楊帆,諸位有何見教?”


    “你便是楊帆?汝好不狂妄,竟言如此狂妄之語,莫非無視我等讀書之人?”


    “小子不敢,隻是教書糊口飯而已?”楊帆說道。


    “學費如此昂貴?莫不是騙取錢財?””今日定要與你比試比試,叫你知道天外有天?”


    此話一出正合楊帆心意,“如此說來,小子也獻醜了,”揚帆說道,吩咐楊忠把桌椅搬到庭院裏來,也好當眾打一打廣告。


    準備完畢,眾人也紛紛落座。乍一看,庭院裏最少也有百十號人,其中不乏有看熱鬧的。


    “在下江西金柳露,獨愛詩詞歌賦,不知楊兄可否此季節為題作詩一首。”


    楊帆此時想起王守仁的《尋春》,不禁頌道:“


    十裏湖光放小舟,漫尋春事及西疇。


    江歐意到忽飛去,野老情深隻自留。


    白暮草香含雨氣,九峰晴色散溪流。


    吾儕是處皆行樂,何必蘭亭說舊遊。


    眾人聽罷也是暗歎不如,急忙用筆記下,生怕剛一出門便忘記了。金柳露更是驚歎不已:“好詩,簡潔的文字卻能描摹自在的景色,靜謐,悠閑。楊雄高才,我自歎不如。”


    楊帆心裏也為抄襲古人作品暗自偷笑,卻一臉正經的說道:“人之詩文,先取真意,方能佳致,不知金兄認為我所言對錯與否?”


    眾人聽後也微微頷首。雖對楊帆的詩歌所折服,但佩服剛才楊帆對詩歌的見解,但今日是來教訓楊帆的,豈能反被其所訓,那豈不是自取其辱了。


    “在下柳州王櫟鑫,適才聽楊兄《尋春》不禁暗自誦詠,尤其是”吾儕是處皆行樂,何必蘭亭說舊遊“更是感同身受,


    不知楊兄可否在賦詩一首。”文縐縐的說道。


    楊帆心裏自是不爽:“找茬也能說的冠冕堂皇,道貌岸然。”


    “既然如此,那小子在在做一首”楊帆說道,便將海瑞的《贈竹園隱者》背了出來


    “野外常無酒,田間別有歌。


    洗杯深酌處,落日在滄波。”


    “好詩,闡發性靈,悠然自得,若陶淵明的《采菊》,雖不稟古,也是自成一家。”人群中長者說道。


    “在下京城楊國平,楊兄的兩首詩實在讓我等折服,楊兄的才學我不及也。”


    “先生客氣了,小子隻是略懂詩文,所做也不過下裏巴人,始終是難登大雅之堂。”楊帆作揖說道。


    “這都難登大雅之堂,你就我們怎莫活?”楊國平心裏鄙視道,言道:“楊兄過謙了,然詩詞歌賦乃平日消遣作樂。”


    楊帆心裏鄙視一番:“正戲來了,你想比甚麽,來吧!”


    “在下平日對儒學頗有研究,不知楊兄在此可有高見。”楊國平得意的說道。


    楊帆說道:“願聞其祥。”


    ···········································


    初春的晌午,陽光微醺,偶爾微風吹過,樹上的枝條吱吱作響。


    此時的辯論已白熱化。


    楊國平率先發難道:“儒學始於春秋,雖經秦時焚書坑儒之禍,然武帝親征,罷出百家,獨尊儒術,經曆百年之久不衰,不知楊兄如何看待此事。”


    “儒家提倡”仁政”,百姓經曆春秋之亂,秦時暴政,秦末戰亂,然百年間,朝代更迭,統治階級需休養生息,與儒家主張不謀而合,此之一也。”楊帆說道。


    “儒家主張“克己複禮”春秋禮樂敗壞,孔夫子主張恢複禮樂,儒家思想維護了統治者利益,此二也。”


    “不知對也不對。”楊帆反問道。


    楊國平被楊帆反問從深思中回過神來,言道:“所言不假。”


    接著說道:“宋儒朱熹格物窮理,一草一木皆含至理,這”格物致知’之說不知楊兄有何見解?”


    “哈,哈,哈···”楊帆大笑道:“試問諸位有誰能對著我身旁這棵大樹一‘物’裏格出‘禮’來?”


    眾人一陣沉默。


    楊帆把後世王陽明的思想說了出來:“心即理,心外無理。良知是認識的根源,是非的標準。無善無惡心之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不知小子說的可有道理。”


    聽到楊帆的見解,眾人也是議論紛紛,爭執不休。


    “好個‘四無說’,楊國平也是驚訝萬分。“小小年紀竟然有如此見解,我不如也。”但卻心服口不服,飽讀聖賢書十多年,竟不如一小兒。辯駁道:“性無善無惡豈不導致人們的行為不再受道德的約束了嗎?造成整個社會的動亂嗎?”無錯小說網不跳字。


    此言一出,眾人也是點頭表示讚同,隨便把目光轉向楊帆,看他如何解釋。


    楊帆麵帶笑意說道:“此言差矣!‘四五說’並非強調人性的‘善惡’,而強調‘有無’。當人性超出善惡及‘無’的極限時,人的本體既不體現‘善’,也不體現‘惡’,是無聲無息的存在,即為無善無惡。此乃是一種境界,而非定義,是一種“無我”之境。”


    楊帆此言一出無疑是對當世“格物致知”思想的一次衝擊,搞不好還會引起天下讀書人的抨擊。此時眾人在深思熟慮,回會楊帆的“四五說”。


    楊國平更是佩服不異,拱手說道:“妙,妙,妙···楊兄高見,另我佩服,聽君所言,真乃三生有幸,豈是十兩紋銀所能買到!我這便回去專研這‘四五說’,不懂地方,忘楊兄不吝賜教。”


    楊帆也作揖回禮,謙虛道:“先生謬讚了,不敢當不敢當。先生大才,才讓小子佩服。若先生不懂,帆定當悉心解答。”


    言罷,兩人也相視大笑。


    起初眾人被揚帆的詩歌所折服,又聽楊帆的“四五說”更是深深佩服。不免心中驚道:“此子真乃神人也!”


    一旁的楊忠也一臉的震驚,不曾想到現如今的小少爺竟然有如此雄才,為當初的決定暗自竊喜,也對楊帆充滿信心。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大明奇才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愛桐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愛桐並收藏大明奇才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