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萬別相信世界上有培養作家的學校,在我看來,這事差不多都是半路出家。六六也不例外,她在大學學的是國際商貿,後來也操練過多年外貿工作,但是現在,出乎不少人的意料,她成了人們喜愛的一位網絡作家。


    無疑她是屬於這個嶄新的世紀的,但她又是從上個世紀的最後一年開始“出道”的。現在幾乎沒有多少人可以說得出她的真實姓名,她的真實姓名已經變得越來越不重要;同樣,今天也沒有多少人還知道她發表的第一篇作品是什麽,這顯然也不重要,因為她發表於2003年的中篇小說《王貴與安娜》,以及稍後創作的《安娜與王貴》,早已蜚聲海內外的網壇了。


    她是從網壇上向我們走來的,盡管她的這個網絡文學的集子,遠不是她迄今為止的全部作品,因為她還有大量的信筆小詩、散文隨筆、家事記趣、人物特寫乃至童話世界都還沒有收進來,可是僅就收入其中的這五篇作品看,已經足以讓人明白她六六為什麽會越來越受到讀者喜愛的原因了。


    通讀了六六的這本集子,我發現,它所以能打動讀者,並非是她運用了什麽特殊的技巧,也並非是她構思了多麽離奇的故事,或是有什麽發人深省的哲思;它之所以吸引我們,其實是她筆下展示出的多彩多姿而又屢見不鮮的老百姓的日常生活。


    六六沒有去追趕時髦,或是像一些美女作家那樣,去顛覆傳統,張揚內體感官的體驗,而是以其清麗又細膩的筆觸,在日漸變得喧囂浮躁的生活中,幽默輕鬆,又不乏靈動聰慧地給大家講著常常會被人們忽視了的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其實,這遠比刻意雕琢,存心賣弄,更叫人感到真實可信,感到親切可愛,進而會讓人感動。


    她寫的確實都是家庭生活中的瑣碎小事,小到你竟由不得會以為她就是在寫你身邊的某個朋友或熟人,其故事既不驚天動地,甚至談不上有多麽的曲折,看似平平淡淡,卻因為通篇透出一個“真”字,生發出濃濃的藝術魅力,就使人捧起後不忍放下。正如六六所說:幸福是一種日積月累,是一種沉澱,日常人際交往中的磕磕碰碰,感情生活中的風風雨雨,煩惱,乃至挫折,回過頭來心平氣和地重新細細品味,便都成了有趣的回憶。六六正是在這樣一些容易被大家忽略的生活的碎片中,用她的第三隻眼睛去看人生的幸福。是的,發現幸福其實是一種感覺。有了這第三隻眼睛,生活中哪怕隻是細如發絲的點滴情趣,也不會被錯過。


    一般來說,女作家的情感都是比較細膩的,而且有著很細膩的眼光,六六無疑又是女性作家中特別細致的一類。


    著名評論家何西來說過,情愛是有別於母愛和父愛的,就本質而言,它是男女兩性相互吸引、相互愛悅的一種感情,很難說它是無私的,自我犧牲的,不講條件的,但它又是永恒的,萬古長青的,自然這也就是文學作品曆久不衰的一個永恒的主題。從中外文學史上看,它占有的分量,以及表現出的強烈的程度,都是遠遠超過父愛和母愛的。出現在六六作品中的這些真切的、感人的情愛描寫,不可能沒有作者曾經有過的直接體驗為依據、為依托,但是,她的筆墨,又確實沒有放在自身的經曆上,她著力描繪的王貴與安娜的情愛生活顯而易見是她上輩人的事情,但是卻通過她細致的感受與體察,竟把兩代人感情上的不同的特點區分得是那麽清晰,那麽娓娓動人,這是很不容易的。在《公元2001年3月16日》的作品中,她又巧妙地借用莫小雨、劉雷、陳秋生和未荷四個年輕人同一天的日記的寫法,(日記當然是宣泄隱私的地方),這就把四個性格迥然不同的年輕人情感上的糾葛,刻畫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且妙趣橫生。至於《半晌貪歡》中的“他”與pub坐台小姐,《風月》中的秦社長與楊太太,這又是發生在截然不同的兩對人身上的風月故事,雖然又出自兩個完全不同的時代,卻也隨著她營造出的特殊氛圍,使得不同年齡段的讀者,一樣地會產生出身臨其境之感,不會覺出陌生,並於掩卷後自然而然地就進入她預設的對愛情婚姻和家庭問題所作的倫理的,或哲理的思考。


    當然,六六的成功,還出於她富有幽默感的白描寫作手法。敘事狀物,看上去不露聲色,卻是揮灑自如的;尤其是在細節的提煉和選擇上,可以發現她文字的功力。


    如果這幾篇作品排列的先後次序,就是六六完成這些作品時間上的先後次序,那麽,我們不難看出她的作品是一篇比一篇寫得“老道”。她正在以自己紮紮實實的作品,表明著自己已經不能被忽視,也不可能被忽視了。


    當然,並不是說六六的作品就已是盡善盡美了,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她的小說的創作已經走到了一個關結點上。要超越自己,要有所突破,首先就需要進一步拓寬生活的視野,擴大描寫的範圍,進一步加深對人生的理解,在別人止步的地方,讓自己的思考更深進一步,發人未發,見人未見,給人以更多的啟示。說到這一點,就不光是指六六,而是我們每一個立誌從事文學創作的人都應該引以共勉的。(陳桂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王貴與安娜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六六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六六並收藏王貴與安娜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