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5月12日發生的汶川大地震,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也是唐山大地震後傷亡最慘重的一次。從此,"5·12"就成了一個沉重的符號,在中國人民的心裏留下了永遠的傷痛。時間有點巧合的是,"5·13"則是我和戰友們的一個特別哀悼日,那是發生在5月13日的嚴重飛行事故給我們這些親曆者們留下的沉痛回憶。別人可以忘記,我們卻不能忘記,也無法忘記。


    那年的5月13日,我們團正式組織實施戰術背景空中加油。從東北的本場起飛,途中在華北進行空中加油,然後直接飛到西北的某機場降落。自山海關外肥田沃土的鬆嫩平原,經雁門關外氣候幹燥的內蒙古高原,再到嘉峪關外荒無人煙的戈壁大漠。基本上是一直沿著長城的北邊航行,縱穿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航程數千公裏之遙。需要飛越大興安嶺、科爾沁和烏蘭察布大草原,跨過黃河、陰山、賀蘭山,經由騰格裏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沿河西走廊西出祁連山。以前我們飛這段航線需要中途降落數次加油才能夠到達,如今卻是"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一站就可以到達了!毫無疑問,這對我們遠程機動能力是一個極大的提高,可謂一次質的飛躍。同時也是我們團組建數十年曆史上的首次,更是我已經三年多的飛行團長任期裏最難、最重要的一次重大任務。這次任務必將載入我們團的史冊,留下光輝的一頁。結果,誰曾想結果卻是功虧一簣,最終折戟沉沙——加油機在雁門關外的內蒙古高原某機場起飛後墜落,發生嚴重飛行事故。


    可惜可惜,真可惜!為了這一天,我們等待了半年,也期盼了半年,更是嘔心瀝血精心準備了半年。那是在前一年的10月份時,一位空軍首長來視察指導軍事訓練工作,接見我們團飛行員時說到:"聽說你們一個月前剛完成首次空中加油訓練,任務完成得不錯!但還要繼續努力,xx團這兩天正在進行戰術背景空中加油,你們要好好向他們學習啊!"我聽了以後,還沒等首長講完,就急不可耐地搶過話題來:"首長,我們也行,明年您就把這個任務也交給我們,保證完成任務!"首長看到我們士氣高昂、信心百倍的樣子,頗受感染,十分欣慰,連聲道好。


    牛皮是被我吹出去了,對我這樣語言功能比較發達的人來說,這並不需要費多大的勁,張嘴就可以來上幾句的。但是,當歲末年初,空軍正式把戰術背景空中加油任務下達到我們團的時候,我真的有點傻眼了:這可得憑實力,靠真功夫,我們行嗎?空軍首長表揚到的那個xx團,人家可是全空軍第一個空中加油的團啊!不僅是具備全團加油能力,骨幹隊伍充裕,而且還有著十年以上的加油經曆,經驗十分豐富。他們可謂"十年磨一劍",用了那麽多年的充分準備,經過試訓、普訓堅實的兩步後,才剛剛走到戰術背景這個第三步。而我們可是僅用半年多的時間,就要三步並作兩步走,跨越一個訓練階段——越過全員普訓直接進入戰術背景任務。要知道我們這個機型的空中加油技術不同與一般的飛行技術,無法通過空中帶教來學習掌握。因為我們的這種受油機沒有同型的教練機,配備的教練機又不能進行空中加油。教練機是飛行員尤其是單座機飛行員掌握飛行技術的基本裝備和主要途徑,而空中加油這麽高難、高風險的飛行技術,我們卻沒有教練機進行空中全程帶教,隻能是用沒有受油探頭的教練機帶到離錐套很近的位置體會跟隊。所以,我們這種機型的空中加油技術,主要還是要靠各個部隊自己研究總結,尤其是要靠飛行員個人在空中試探摸索。而這一切毫無疑問是需要時間的長久累積的,但我們畢竟隻是在上一年的9月份剛完成試訓任務,也就那麽幾個骨幹初步掌握空中加油技術。其中一個平常其它課目都飛得很好的骨幹,在對接時操縱失誤,導致受油機機頭上的應答機天線掛掉加油機錐套的鋼圈。錐套失去平衡,軟管跳繩一般大幅度擺起來,又刮壞了加油機的副翼,使加油機出現操縱困難,險些造成無法挽回的嚴重後果。當時他是作為我的僚機跟我一起一左一右進行對接的,所以整個過程我是親眼目睹,並且一直心有餘悸的。另外,這戰術背景空中加油跟一般的空中加油訓練也是大不相同的,甚至可謂存在著質的區別。一般的空中加油訓練都是本場起本場降的,選擇的航線都是圍著機場轉,加不上油也無大礙。因為飛機本身攜帶的油量就十分充裕,實在不行返航著陸就得了。飛行員沒太大的心理壓力,有利於技術發揮。雷達、通信等各類保障也都十分便利;而戰術背景空中加油不僅需要本場起外場降,並且航線都選擇得很遠,接近飛機的極限航程。一旦加不上油是比較麻煩的,很有可能就是一次飛行事故。飛行員心理壓力大,會直接影響到技術的正常發揮。雷達、通信等各類保障也都比較困難,會間接影響到整個任務的完成。


    怎麽辦?開弓沒有回頭箭,已經沒有任何退路,隻能遇河搭橋,逢山開路,披荊斬棘了!之後將近一個月的時間裏,我苦思冥想,備受煎熬,真的是晝不能甘食,夜不能安寢。靠誰呢?靠上級?軍區空軍和師還等著我們出經驗呢!靠空軍?離得太遠,級差太大。對我們是天大的事,對空軍來說隻是一般的事,甚至小事一樁;靠下級?下麵的飛行大隊幹部都比較年輕,經驗還不夠豐富,水平能力也還有待於進一步曆練提高。那到底怎麽辦?盤算來盤算去的,最終隻能是玩我們自己了,誰讓我這個團長把牛皮吹出去了呢?但是光靠一兩個人的力量是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的,領導隻是出思想、拿主意、定決心而已,具體的事還是需要大家一起做的。好在和我搭班子兩年多的老政委非常支持工作,作為黨委書記他深諳"單位行不行,全看前兩名"的道理,所以也很著急,經常主動出謀劃策的。我們多次召開黨委會、辦公會,充分發揚軍事民主,與黨委一班人以及飛行骨幹們一起全麵分析形勢,深入研究問題。全團軍人大會上我親自做動員,激情洋溢,反響強烈,效果頗佳,達到了預期目的。針對個別官兵表現的消極思想和畏難情緒,代表團黨委號召"有困難才有成績,有任務才有機遇"。在用大道理引領的同時,還以身邊生動的事例講明:幹工作沒有困難哪來的成績,就隻能流於平庸,永遠是個二流的部隊;上級給我們任務其實就是給我們機會,就是讓我們去建功立業。以此來鼓舞士氣,激勵鬥誌,充分調動廣大官兵參訓積極性和熱情。


    一天晚上,在從師部開完黨委會返回駐地的火車上,我和同行的副師長在一個軟臥包廂裏。他是一個從理論到技術都比較精通的飛行專家,與我們一起參加了空中加油試訓任務。直到深夜11點多,我倆還在不停地研究並時而爭論著,全然不顧其他旅客那異樣的眼神。因為許多靈光就在一閃念之間,不抓住不行啊!結果還真是那樣,那一晚我們還真的就像牛頓被蘋果砸中後突發萬有引力的靈感那樣,一不留神便碰撞出了思維的火花,填補了整個空軍在空中加油理論上的一個空白:根據加油錐套後部的氣流特性,總結提出"低壓錐"原理!這個原理對空中加油最重要的也是最關鍵的技術動作——對接,具有著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把這個原理弄清楚了,非常有利於飛行員適應受油探頭近距離跟在加油錐套後部的飛行特性,並利用這些特性順利進行對接。因為當時空中加油的理論十分欠缺,我們所能依靠的隻是一些很簡單淺顯的理論,完全不夠用。我們提出的"低壓錐"原理雖然並不深奧,但是的確很重要。這就比方說現在大家都知道鎢絲可以發光,可以用來做燈泡,但是在愛迪生之前怎麽就沒人知道呢?要知道人家愛迪生也不是簡單隨便就有了這個劃時代的偉大發現的,他可是做了一千多次的試驗並經曆了一千多次失敗才得到這個結論、捅破這層窗戶紙的。


    通過交流,我們還統一了思想認識,看到模擬訓練的重要性,特別是在我們沒有教練機能夠帶教關鍵技術動作的訓練條件下。那麽怎麽解決模擬訓練的問題呢?我們駐地離空軍模擬訓練中心太遠,一千多公裏的路,來回不便不說,還會耽誤很多時間,影響技術加工訓練。怎麽辦?這個問題也搞得我比較糾結。一天中午我和兩個副團長在空勤灶(即飛行員食堂)一張飯桌上吃飯,剛開始我是琢磨著能不能在空勤樓(即飛行員宿舍樓)一樓大廳的牆壁上,弄一個加油機後半個機身的模型,尾部衝外固定在牆壁上,當然還要帶兩個加油錐套。這樣一是營造濃厚的氛圍,讓大家尤其是飛行員認清形勢特點,主動去研究琢磨;二是便於隨時進行演練,飛行員可以利用上下班、餐前飯後的機會,多演練幾次。結果和他倆商量著商量著就來了靈感:沒有模擬機咱就自製演練機!把我們自己戰鬥機的受油探頭拴上一根細鋼絲,拉出去,在前麵找一個地方固定好。再讓機務人員做一個加油軟管和錐套的模型,1:1的尺寸,和真的大小一模一樣。然後把它們套在細鋼絲的外麵,可以用細繩子拉著來回移動。這樣不就可以讓飛行員坐在座艙裏麵進行演練了嗎?起碼可以加深飛行員對錐套距離、運動軌跡、對接速度差的正確印象。最後機務人員做出來這個由真飛機和假軟管及錐套組成的演練機後,飛行員們坐進座艙後都說非常逼真,十分有效。用材主要就是塑料垃圾桶和pvc水管,費用居然不到100塊錢,訓練效費比出奇地高!


    空中加油,編隊是基礎。所以務必盡早進入技術加工訓練,確實打牢超密集隊形編隊的技術基礎。可我們軍區空軍沒有配備加油機,訓練資源又是那麽緊缺,不可能通過空軍那麽高的層級把加油機從外區提前調到來陪練。我們所能提前做到的,就隻有用同型機加工超密集隊形編隊。然而,雖然我們按《大綱》的要求,已經把間隔距離飛得很小了,但還是體會不到加油編隊的那種感覺啊?帶著這個焦急的念頭,一次在空中加工超密集隊形編隊時,我大膽地試了又試,突破《大綱》規定的隊形,把距離縮得很小後,又進一步把間隔逐漸縮小,直到為零,再變成負的——縮到了長機的機翼裏麵,機頭正對著翼尖,處在了長機最強的尾渦區裏麵跟隊。很快,一股強大的氣流無形無聲地就把我的飛機掀起來,急劇向裏麵翻轉,往長機扣將過去。我驚出一身冷汗,趕緊使勁向外扳著駕駛杆,蹬著方向舵,才勉強保持住飛機的平衡,沒有撞上長機。同時我心裏卻是一陣狂喜,找到了,終於找到了,這個位置跟隊不就是和跟加油機編隊的感覺一樣嗎?當天晚上,我就專門召開教學法和技術研究會,把這個經驗交流給飛行員,讓他們也到空中去切身體會。


    在正式進行戰術背景空中加油的前一個半月,盼星星盼月亮一般,終於把"角"給盼到了——兩架加油機從數千公裏之外的南方駐地調到我們機場。一切都為加工訓練讓路,所有工作都圍繞加工訓練展開,我們抓住每一個可飛的日子,積極組織加工訓練。在飛行指揮工作研究會和教學法研究會上,我大膽地提出四機同時空中加油方案,得到飛行骨幹們的一致同意和堅決支持。這可是在空軍曆史上的首次,不敢說是後無來者,但絕對是前無古人的!別的部隊進行的戰術背景空中加油都隻是雙機同時加油,即一架加油機保障兩架受油機加油,而我們卻是兩架加油機編隊同時保障四架受油機加油。這就增加了很多的難度,尤其是飛行技術上。因為在空中加油時都是要求加油機保持好飛行狀態,尤其是油門不能隨便動,否則速度變來變去的受油機在後麵就沒法跟隊了。一架加油機他好辦啊,油門固定不動就是了,但是兩架加油機情況就大不相同了。因為後麵那一架他也要跟前麵的編隊,前麵的可以油門不動,但是後麵的不動就不行了,他必須要根據隊形變化及時調整油門才能保持住加油機自己的編隊。而他的油門一動,我們後麵跟他進行加油的受油機就更得動個不停了,如此可是平添了不少技術難度。當然,四機同時空中加油的好處也是顯而易見的,一是可以節省時間,提高機群空中加油的效益;二是可以全麵展示我們團空中加油的水平,這一點也是我最感興趣的。別人嚼過的饃我們再去嚼一遍還有什麽意思?要麽就不做,要做就做最好!


    事實證明我們的選擇是正確的,雖然剛開始合練階段從加油機到受油機都感到四機同時加油難度不小,但是經過幾個架次的磨合後,大家又都覺得這些問題已不是問題了,完全可以解決的。我的加油位置相對固定在左側,這是個難度更大的位置,我把它留給了自己。由於動作比較利索快捷,所以經常都是我率先加完油,脫離編隊。每當這個時候,我都會向右邊扭頭看看在一旁仍在加油的僚機,他近在咫尺,正全神貫注地加著油,讓我生怕自己的脫離動作會打擾了他;不遠處,他的外側,加油機僚機那兩根長長的軟管,輕柔地拖曳著我們僚機組的兩架受油機,也正在保持對接狀態實施加油。天啦!那是何等的壯觀啊!本來一架加油機帶著兩架受油機就已經十分壯觀了,我們可是兩架加油機帶著四架受油機,的的確確是無比的壯觀。"此景隻應天上有,人間難得幾回見!"什麽叫藍天上的鋼鐵長城?什麽叫空中的滾滾鐵流?那就是啊!那是一股排山倒海的氣勢,那是一種摧毀一切的力量。自豪感和光榮感油然而生,並很快就充斥到全身的每一個細胞,讓我激動不已,感慨萬千,就差熱淚盈眶了。這種感覺你不親身經曆是無法想象得到的,遺憾的是我也沒那個條件用廣角攝像機把全部場景完整地拍攝下來。


    隨著技術加工訓練的不斷深入,飛行員出現了這樣那樣的偏差,有的直接危及飛行安全,令人十分的擔憂,逼著我們又不停地思考起質量安全監控的問題來。我們學來的習慣做法,都是由受油機部隊準備好攝像機,交給加油機上的加油員,請他們幫忙把對接等關鍵階段的情景攝錄下來,著陸後再交還受油機部隊回放。這個用作安全監控倒還可以,但是作為技術研究的意義就不大了,因為畫麵是從加油機上看到的受油機,而不是從受油機上看到的加油機。思來想去的,我又琢磨出一個好辦法來:親自帶著人找遍了城市裏各個攝影器材商店,最後專門讓其中一家從省城調過來一部小型攝像機。它有一個鋼筆般大小的攝像頭,可以綁在飛行員頭盔的旁邊,攝錄下來的畫麵基本上就是飛行員眼睛看到的場景。我親自戴著它飛了幾個加油起落,終於選出左右兩邊的標準對接片段,當然還有幾個典型的偏差動作,編輯成了一部空中加油教學片。放在機場飛行員休息室的投影屏幕上反複播放,讓飛行員一麵休息一麵隨時就可以看到空中加油對接畫麵。把空軍部隊沿用多年的讓飛行員閉上眼睛"過電影"的飛行準備方法,變成了更直觀的、效果更好的睜開眼睛看電影,從而不斷加深和鞏固空中飛行印象。毫不誇張地說,這部教學片是起到了一定的"教練機"效果的,充分彌補了我們戰鬥機沒有同型教練機、配備的異型教練機又不能進行空中加油的不足。不僅對我們當時的技術加工訓練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而且也為我們後來的全團普訓提供了極大的幫助。這可絕不是吹牛的,當時這套影像資料在全空軍都是絕無僅有的,版權歸我們團!


    在加工訓練進入最後攻堅階段的時候,我們又發現一個關鍵的技術問題不僅影響到加油,而且還直接危及安全。那就是在左側對接上以後的保持階段,受油機很容易產生飄擺,而且一旦擺起來後就很難控製。那個飛行日,跟我一起搭配長僚機的一名骨幹就發生了這樣的問題。當時我在右側超密集隊形跟隊,準備等他在左側對接上以後我再對。開始都很順利,他較快地就在左側正常對接上了,並且進一步縮小距離,前推軟管,準備受油。剛對接上是沒有油輸出的,必須還要再跟近一點,讓軟管回縮一段才能開始輸油。可就在這個看似平靜的時候,突然,好好的他的飛機就飄擺起來,如同是一條咬了鉤的魚,痛苦得搖頭擺尾拚了命似的掙紮起來。幅度越來越大,頻率越來越快,強度越來越高。眼看著差點就要甩到轟油六上去了,萬幸的是這千鈞一發之際,他的飛機一低頭,一個猛子紮了下去,甩掉了"鉤子",脫開了對接。【】轟油六左側的錐套被他下壓到最低位置,然後被軟管帶著強烈反彈起來,又往上甩得老高老高的。就像是一條鋼鞭上下來回甩動著,蘊蓄了無窮的力量,仿佛會無情地摧毀一切敢於靠近的物體。我在旁邊看得都有點心驚肉跳的,任由它瘋狂地肆虐著,直到它重新恢複了原有的平衡後,我的心還在撲通撲通的狂跳不已。"xxx注意保持好狀態!"我一麵往左下方仔細尋找紮下去的飛機,一麵用無線電急切地提醒飛行員,防止他丟失飛行狀態,導致更嚴重的後果。因為單座戰鬥機飛行員一個人駕駛飛機,經常會不注意保持正常的飛行狀態,造成速度過小墜入失速螺旋或高度過低以致撞山撞地。等我再看到他的時候,他的飛機已經比較小了,至少下降了500米的高度,距離也落下快1000米了。說明他受到了很大的驚嚇,躲得遠遠的了。過了一會兒,他用略帶顫抖的聲音向我報告:"我的探頭折斷了!"我心裏一咯噔,趕緊指揮他返航著陸,檢查飛機。等我飛完這個起落著陸滑到停機坪後,走到他的飛機前麵一看,可不!機頭右前方的受油探頭光禿禿的,原先那個錚亮的頭部沒了,隻剩下一個露出黑洞的光杆了。原來,受油探頭設計製造上專門在頂端的頭部稍後相當於脖子部位,安排了一個"弱連接",受力超過xx公斤後就會折斷。采用這種"蜥蜴斷尾"裝置的目的,是一旦出現探頭和錐套脫不開的特殊情況,就從這個部位應急斷開連接,以防損壞雙方更多的設備。這種應急設備也有缺點,那就是如果正常對接以及對接上以後的保持動作粗猛的話,也容易被折斷,造成無法進行空中加油。看來左側加油對接上以後的保持是個技術難題,需要解決,否則的話,戰術背景空中加油時一旦出現這樣的折斷,那還怎麽進行空中加油呢?也不能說左側加油難就不在左邊加了啊!


    其實,這種現象或說是特點的原理並不複雜,很簡單的:戰鬥機的受油探頭裝在機頭右側,這就給左右側空中加油帶來了明顯的不同——左側加油時離加油機機身間隔稍大,而右側加油時離加油機機身間隔稍小。加油機的粗壯機身以及高大垂尾在旁邊就像一座山似的,所以左側加油時雖然隻是離加油機機身稍遠一點,但是飛行員已經明顯覺得心理壓力要小不少了。這是有利的一方麵,然而不利的一方麵卻更為突出:左側加油時雖然離加油機機身遠了,但是卻靠近了加油機的左翼尖。而離翼尖越近,翼尖渦流就會越強,翼尖的正後方處翼尖渦流最強,被稱為渦核。翼尖渦流就是以翼尖為核心,螺旋狀向後發展的氣旋,對受油機保持編隊的影響很大。所以左側加油雖然看上去心理壓力要小一些,但是對接上以後卻不好保持,飛機容易產生飄擺,讓你騎虎難下。這是飛機設計帶來的特點,看似無解,隻能被動適應。但是,還真是"隻要思想不滑坡,辦法總比困難多!"我在一次左側加油時無意中發現一個好辦法,輕而易舉地就解決了這個技術難題。我形象地稱之為"左側加油往裏躲",就是在對接上以後,隨著距離的進一步接近,翼尖渦流的明顯增強,飛行員就主動操控飛機向右往加油機機身靠近,把加油軟管向右拉斜。躲開左邊的翼尖渦流比較強烈的位置,待到與右側加油相等的編隊間隔上也就是翼尖渦流較弱的位置跟隊。


    功夫不負有心人,成功屬於勤奮者。半年來,我們真的是"把辦法想到了山窮水盡,把工作做到了滴水不漏"。跟加油機合練加工了一個多月,幾名執行任務的飛行員每人加工都不少於xx個架次,空中對接次數人均xxx次左右。不僅對接成功率全能達到xx%以上,而且對接上以後也至少能保持xx分鍾。統計下來,每人在空中都共"喝"了xx多噸的航油。最後,就感到受油探頭也成了我們身體的一部分,和胳臂一樣的好使了。對接加油錐套不說是隨心所欲,也仿佛探囊取物一般,費不了多大的勁了。


    加工訓練結束後,我們送走了兩架加油機,他們先要回到南方的駐地,檢查維修飛機,進行換季,然後再提前數天飛到戰術背景空中加油時加油機起飛機場。我們深情地握著手依依惜別,並相約好了半個月後如何在雁門關外內蒙古高原的上空完成那個曆史性的相會。


    真的已是萬事具備隻欠東風,就等著正式進行戰術背景空中加油了。所以,剩下的那些天就是在焦急中的等待了,因為我擔心越往後拖飛行員的加油技術就會越生疏,趁熱打鐵趕早最好。


    春天,萬物複蘇,欣欣向榮,百花盛開,綠滿大地。然而東北的春天總是姍姍來遲,似乎一切都剛從冬眠中醒來,變得懶洋洋的,還來不及活動活動手腳高速運轉起來。時間也是這樣,慢騰騰的,把一天拖得很長,每個黃昏和每個黎明都盼來盼去望眼欲穿,仿佛在有意跟我們作對似的,磨著我們的性子。但是,該來的總是要來的,該去的也總是要去的,不管你想也好不想也好。終於,在一個旭日東升、霞光萬丈的清晨,沐浴著和煦的春風,嗅著嫩草清新的氣息,我們迎來了5月13日。那一天,真是一個難得的好日子,不光是我們本場,航線、加油空域、加油機機場以及降落場都是好天,北部大半個中國都是晴朗的天空,可謂晴空萬裏無雲,風和日麗神州。這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日子,師直接組織領導,軍區空軍高度重視,空軍也是密切關注:我們師長赴加油機機場親自擔任指揮所指揮員,軍區空軍司令員親自坐運輸機提前一天到了降落場,準備迎接我們戰術背景空中加油成功後著陸;空軍指揮所裏也有空軍首長親自值班,隨時了解掌握著我們戰術背景空中加油任務進展情況。


    天空如同水洗過一般,湛藍無比,顯得更加的深邃和高遠了。已近中午時分,太陽高懸在頭頂,金色的光芒毫無遮掩地撒落下來,普照著萬物,把我們編隊的四架戰鬥機映得熠熠生輝,頗有些流光溢彩的。尤其是機頭右側的受油探頭,頭部錚亮錚亮的,耀眼地反射著太陽的光芒,十分醒目。像是眼鏡蛇高昂著的不屈的頭顱,傲視蒼穹,睥睨一切。隻有翼下懸掛的導彈隱隱地閃著寒光,掩飾不住地透出陣陣的殺氣,令人不由得望而生畏。同時也標誌著我們此次可不是一般的轉場,而是賦有著一定的戰術背景。我們按計劃從本場起飛後已經航行一個多小時,飛出一千多公裏了。能見度也是非常的好,一望千裏,所以大地看上去十分的清晰,錦繡河山顯得更加的分外妖嬈了。出航時腳下遼闊的鬆嫩平原就如同一幅精美的工筆中國畫,仿佛是被神來之筆以深黑色的線條細致地勾勒過輪廓,然後再用翠綠、湖藍、赭石等顏料精心描繪而成。有的地方是界線清晰,線條明朗,如河流和水庫。有的地方則是柔和過渡,像是用水把濃濃的顏料在宣紙上氤氳開來,如草原和濕地。一切都顯得那麽的意境深遠,用筆巧妙,令人歎為觀止。不像能見度不好時的大地,看上去就像是一幅寫意中國畫,模糊不清,隻能看出意境,卻看不出什麽精細和精致來。現在我們已經飛到了內蒙古高原的上空,這可是中國的第二大高原,位於中國北部,東起大興安嶺,西至馬鬃山,南沿長城,北接蒙古。海拔1000~1400米。地麵坦蕩,起伏和緩,多寬廣盆地。高原上既有碧野千裏的草原,也有沙浪滾滾的沙漠,是中國天然牧場和沙漠分布地區之一。從飛機上俯視下去,漫無邊際的高原人煙稀少,色調單一,就像煙波浩瀚的大海,難怪古人稱之為"瀚海"。看著看著就讓我遐想無邊了:古人又不會飛行,無法從空中鳥瞰這片高原,怎麽就能叫出這麽貼切的別稱呢?看來勞動人民的智慧有時是超出我們的想象的。


    一路都很順利,一直航行到現在,我們最擔心的兩種情況都沒有出現:一是擔心天氣不好尤其是能見度不佳,會影響到我們的空中匯合。天空廣袤無垠,浩瀚深邃,相比較之下,加油機在我們眼裏龐大的機身不過就是滄海之一粟耳。匯合點、匯合時間不準,受油機是很難搜索到加油機的。另外就是天氣不好,匯合點、匯合時間再準,受雲層和能見度的影響,還是發現不了加油機。加上為了安全起見,我們放棄了負高度差匯合的方法,而是采取了難度更大的正高度差匯合的辦法。負高度差匯合就是加油機比我們高度高,這樣有藍天作為背景襯托容易發現。但缺點是加油機在上升過程中會穿越我們的高度層,有潛在的空中相撞隱患。而正高度差就是加油機比我們高度低,這樣匯合的好處是安全,但是缺點也很明顯,背景是天地線以下的大地,斑駁陸離,顏色也與飛機反差小,不容易被發現。在能見度不好的情況下就更困難了。所以當我們加工得差不多,不再擔心飛行員因技術或心理素質原因對接不上而完成不了任務的時候,就開始非常擔心會因天氣不好發現不了加油機而完成不了任務了;二是擔心遭遇高空激流,航油消耗太多太快,飛不到加油空域。高空激流是一種極端的大氣現象,會使逆風飛行的飛機地速也就是飛機相對地麵的運動速度減小甚至為零。雖然速度表指示的速度很大,但其實相對地麵運動的速度卻很小,甚至根本就沒有運動。嚴重時還會使飛機的空速也就是相對於空氣的運動速度也急劇減小,並且保持不住高度。飛行員隻能是繼續加大油門甚至是必須接通"加力",才能保持住速度和高度。這樣就會消耗更多的航油,影響到航程也就是飛行的距離。尤其是使用"加力"的情況下,推力是迅速增加了,但是航油卻會急劇消耗。由於地球自轉造成了高空都是西風帶,並且十分強勁,達到每秒四五十米。而我們恰巧又是向西航行,又是在高空,所以無法避免的必然要在西風帶裏逆風飛行,這是很容易遭遇到高空激流的。在我個人執行的數十次長途機動轉場中,就曾有過數次遭遇高空激流,處置起來比較棘手:不開"加力"吧,保持不住速度和高度,導致飛機墜入失速螺旋,或是穿越下麵飛機飛行的高度層造成空中相撞,嚴重危及飛行安全;開"加力"吧,又怕航油不夠用,飛不到降落機場。在我們此後的某年,某兄弟部隊組織戰術背景空中加油,終點也是我們和同一個降落場,他們就在向西航行時遭遇到了高空激流。一飛行員反複開了數次"加力"維持速度和高度,結果油量不夠,飛不到加油空域,隻好中途緊急備降,差點把飛機摔掉。因為飛機著陸時的剩餘油量已經很少,最多隻能夠再維持兩三分鍾飛行了。


    越來越接近加油空域了,加油機機場的指揮所以及塔台的無線電早在數百公裏之外我們都已經聯係上了。加油空域也是我們精心設置的:以我們受油機的航線為中線,以加油機機場為中心。這個加油機機場就是加油機起飛和降落的機場,同時也是受油機的備降機場,一旦加油不成功我們就在這個機場降落。正常情況下,我們受油機保持航線不變,加油機是"先迎後送",即起飛後迎著受油機對頭飛出xx公裏,匯合上以後再回轉沿著受油機航線飛行,我們開始進行空中加油。飛出2倍的xx公裏後,加油機返回起飛機場降落,受油機繼續飛向目的地。


    一切都是那麽的天衣無縫,設計得那麽的完美無缺,進展得又是那麽的順利,我仿佛已經看到勝利在向我們招手了。然而,但是,可但是,就在這個時刻,我的耳機裏突然傳來一個急促的聲音:"761左轉,航向180!"我心裏一驚,這是什麽意思?不是飛得好好的嗎?怎麽讓我們左轉往南飛了!這是誰啊?幹嘛這麽指揮我啊?迷惑之中我並沒有聽指揮馬上就左轉,而是保持航向繼續向前飛,同時回頭看看後麵的三架僚機,他們也都好好地跟在我的後麵,沒什麽問題啊?正當我心裏犯著嘀咕,如同十八個水桶打水——七上八下,尤其是擔心我們自己出了什麽問題的時候,這個聲音又在明確地指揮我:"761左轉去xxx機場備降,02出事了!"這下我聽出來了,是加油機機場的塔台在指揮我,指揮員是我們師派出的一名副參謀長。761是我的代號,02是加油機僚機的代號,這兩個指揮員用的是暗語,但是那個機場他就沒有用暗語,而是用明語直接說的了。他一反常態,沒有用暗語而是用明語直接在指揮我,看來情況的確是非常的緊急了。我不敢再繼續往前飛了,隻好頗有些不甘心地壓出左坡度,操縱飛機緩慢進入左轉彎。後麵的三架僚機也沒提任何疑問,默默地跟隨我開始轉彎。我把左坡度剛壓到三十多度,就看到機頭左下方出現一架大飛機,它原先與我們對頭飛行,此時也正在進行右轉彎,準備和我們往同一個方向飛了。那就是讓我們魂牽夢繞的加油機,多少個日夜做夢都想在此時此地見到的加油機!可為什麽隻有一架呢?另外一架哪裏去了?看來真的出事了!


    怎麽會這樣啊?到底是什麽原因呀?然而戰機正在以近千公裏的時速風馳電掣,飛向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時間不容許我多想什麽,原因隻能等到降落以後才能詳細了解。我當前要做的必須是調整好心態,不要受到這個意外情況的幹擾,帶領四機編隊安全著陸。要知道這個備降機場的情況也是比較複雜的:周圍山高,跑道較短。我們這種戰鬥機著陸速度大,滑跑距離長,所以要特別防止著陸後衝出跑道。陌生機場緊急備降,最怕也最容易出現這種著陸問題。最怕,是因為一旦出現這種問題不好處置,保障人員往回拉飛機很困難,機型不同,人家沒有我們這個機型的相關保障設備;最容易,是因為飛行員對陌生機場的周圍環境不熟悉,一般都不敢把速度調小,往往會矯枉過正,把速度調得比較大,造成著陸減速慢,滑跑距離長。如果再遇上減速傘放不出或是拉斷、刹車不好等情況,就很容易衝出跑道了。那邊加油機已經出大問題了,我們這邊絕不能再發生任何問題亂上加亂了!我做了幾個深呼吸,把心態平靜下來,用無線電沉穩地提醒三個僚機:"下滑時早點把速度調下來,著陸後立即放出減速板。"


    等我們四機都平安著陸後,那架孤獨的加油機也在我們後麵平安著陸。毫無疑問,它是01,是加油機編隊的長機,但是"鷓鴣夜飛失伴",它已經失去僚機了。在機場的飛行員休息室,我們和01機組的同行們見麵了。大家的心情都非常沉重,一個個失去了笑臉,麵露悲戚,氣氛異常的沉悶和凝重。我們見麵也隻是默默地點了點頭,連手都沒有去握,更沒有像以往那樣又摟又抱的。很快,我們也知道了具體情況,是02起飛時發生嚴重飛行事故,第一領航員犧牲。一個年輕的生命化作一顆流星,轉瞬間就隕落,永遠的離開了藍天,離開了我們。唉!"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啊,我們都禁不住扼腕長歎,淚流滿麵,唏噓不已,同時也對諸葛亮《出師表》中所說的這句話有了深刻的切身感受。


    痛定思痛,痛何如哉!這次戰術背景空中加油任務雖然最終是折戟沉沙雁門關外,夢斷於內蒙古高原,但是轉而一想,還是收獲了許多:第一是樹立了敢打必勝的信心和勇氣。我感到這一點是最重要也是最寶貴的。一個人沒有精氣神不行,一支部隊沒有強大的精神力量就更不行了。必須要困難麵前不低頭,危險麵前嚇不倒,刀山敢上,火海敢闖。這次任務雖然沒有完成,但是過程卻用事實證明:沒有克服不了的困難,也沒有完成不了的任務,隻有克服不了困難的人和完成不了任務的部隊;第二是總結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和教訓。"井無壓力不出油,人無壓力輕飄飄",如果不是那次任務造成的巨大壓力,恐怕我們也不會有那麽大的動力,研究總結出那麽多的成果來,起碼是沒有那麽快、那麽早。後來我們的經驗被空軍係統地進行推廣,我在空軍組織的空中加油研討會上的發言也是引起強烈反響,受到空軍首長和機關的一致好評。我發表在空軍《航空雜誌》上有關空中加油理論和技術的研討文章,也被空軍機關一位資深的副部長評價為"這個就是教科書";第三是全麵培養了骨幹隊伍。從空勤到後勤,從機關到機務,各類骨幹隊伍都得到了強化鍛煉,能力素質也都有了全麵的提高。尤其是執行這項任務的飛行員更是不負眾望,後來都成為全團普訓空中加油時的教學骨幹,個個都是從理論到技術再到帶教的中堅力量,其中一個還被軍區空軍推薦到兄弟部隊擔任他們初次進入空中加油訓練的帶教教員。


    "故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嗚呼哀哉!5月13日,是個讓我們悲傷的日子,每到這一天我都會仰望著遙遠的西北天空,懷念那位第一領航員,那位曾多少次在藍天上與我們"握手"的親密戰友。我們能夠馳騁萬裏離不開你的幫助,我們前進的步伐有你的足跡,我們取得的成績也有你光輝的一筆。你未竟的事業由我們來完成,你對祖國的忠誠由我們來續寫,你對藍天的熱愛由我們來傳遞。感謝你,我們不會忘記你,願你在天上安息!


    今年的5月13日又將到來,謹以此文悼念那位故去的戰友。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我是戰鬥機飛行員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笨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笨鳥並收藏我是戰鬥機飛行員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