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後的一個清晨。
周未遵從了火玲瓏最後的願望,還了它自由。
它獨自地飛回了四國。
火玲瓏應當還有不到一年的壽元,周未也不知它會去向何處安寢。
周未遙遙地看著飛向天際的那孤傲的身影,直至它消失不見。
……
“那是你的靈寵?”
李心明的身影不知何時已出現在周未身旁,背著手出聲道。
周未隻點了點頭,沒有言語。
“此獸血脈底蘊稍次,突破二階的概率不高。”
李心明言道:“不過看其體內妖丹幾乎已要凝結成功,實在可惜。”
“隻差臨門一腳……但……換而言之……”
“人類修士中隻差臨門一腳便可築基成功的,也是數之不盡。”
“所謂築基,便如鯉魚躍龍門,過之則登天。”
“李道友豁達。”
周未淡笑著搖了搖頭,他將與火玲瓏相關的思緒拋開,不再去想此事。
“自即日起,便要請李道友教導劍道之術。”
“此事自然。”
李心明點了點頭,他也想盡快完成約定,傳授劍道,自己才好返回魯國修行。
“事不宜遲,我即刻便教莊道友劍道之術。”
李心明並未著急施展各類玄妙奇詭的劍術,而是從儲物袋中取出了一柄木劍。
“此劍……乃百餘年前,我還是幼童之時習劍所用。”
他的眼中多出些神采。
“未上山門前,我父親以門前鐵樹木削成此劍,我得之甚喜,每日揮劍千次。”
“後來,我僥幸進入山門,開靈問道,體魄更盛,每日便揮劍兩千次……三千次……”
“如今想來,我隻區區上品七成四道體,在門內諸多天姿綽約的翹楚麵前,為何能脫穎而出?”
“我為何能有今日?”
“不外乎日複一日的堅持。”
李心明輕輕撫摸著木劍,微微一揮,姿勢嫻熟無比,一劍之下,便有破風之聲。
“以我觀之。”
“莊道友所學頗雜……既有煉體之術,又精傀儡之道,甚至還身懷靈寵……”
“再學劍,恐怕很難有所成就。”
李心明最後規勸了句。
對於劍修而言,必須全心全意,才可能真正達到劍道的更高進境。
“李道友放心,在下自有分寸。”
周未擺了擺手。
“既然莊道友心意已決,那我也不再勸。”
李心明點點頭,說道。
“不知道莊道友可曾聽過,劍道四境?”
“劍道四境?”
周未抱拳道,“願聞其詳。”
“習劍之後,劍修會漸生感悟,而對劍的感悟越深,便代表入境越深。”
“劍道第一境,是為劍心通明境。”
“此境之下,心中有劍,禦劍已可隨心所欲,如臂所指,是劍修最基本的境界。”
“若是從小習劍,長則三五十載,短則數載。”
“方入劍心通明之境。”
“具體多久,則要視劍道資質而定。”
“我十歲便入得劍心通明境,被稱為玄劍門百年難遇之材,才得師尊看重,拜入他老人家門第。”
“此為劍心通明!”
話音未落,李心明將手中木劍拋出,而木劍在他的禦劍術下巧妙周旋自轉,靈巧變通。
這木劍的奇詭操控,真可謂神乎其技。
周未不由心歎:這等禦劍之術,才隻是劍道第一境?
李心明又將在外飛舞的木劍收回,持入手中,閉上雙眼,而後又驟然睜開。
隻他閉目睜目之間,頓時整個人的氣質神態靈機大變,又回到那種“人劍合一”的狀態。
此時的他整個人都宛如是一柄利劍。
“可惜的是,我辜負了他老人家的看重,直至一百六十歲,才悟通劍道,破入劍道第二境,合劍如一境。”
“合劍如一之境,人與劍合,劍與人通,劍道之法至此境,已威力大增。”
“憑借劍道境界,劍修便可爆發出遠超同階的殺傷力,實現越階戰鬥。”
“但天下習劍者何其之眾?達到劍心通明並不困難,隻要專心學劍幾十載,便可孰能生巧,破入第一境。”
“而第二境,則全講悟性。”
“何時悟了,便可立地破境。”
“終生沒悟劍的,也是大而有之。”
李心明此言並未誇張,劍修第二境能悟通者,百不足一。
“至於後兩境,第三境無我無劍境,第四境大千劍域境,則已是傳說,無人可破。”
“整個魯國,唯有我師尊勉強觸及了第三境的門檻。”
“莊道友,劍道四境的破境玄之又玄,我可傳你前兩境的自身破境經驗,至於是否有用,便全靠你個人造化。”
說罷,李心明便將一枚淡紫色的玉簡扔給周未。
“莊道友……你既非幼童,我也不可以尋常方式教你。”
“宗門之法,我不可外傳,另有兩道劍道秘術,我可教你。”
“一為【霧雲盤煙劍】,此為數百年一位名為雲煙的結丹真人留下的劍術。”
“學之可使所禦之劍飄忽不定,極具迷惑性。”
“二為【快劍三式】,此術得來倒是機緣巧合。”
“乃是一位魯國凡俗武者所創,此人雖然是凡人,但一身劍藝已可稱之為登峰造極。”
“後來他僥幸入道,便將自己的凡俗劍藝整合,創出這【快劍三式】,隻講究以快致勝。”
“雖算不上何等精妙的劍道秘術,但勝在實用。”
“若莊道友真正能掌握此兩道劍術,未來破入劍道第一境,也並非不可能。”
李心明說完之後,便在蒼雲主殿之內,給周未演示起了這兩道劍道秘術。
周未一邊看著,一邊潛心學習。
此後的數月之內,周未都在盡心盡力地學習劍術。
……
……
李心明傳劍極為認真,他對於他所視之為生命的劍道重視無比,因而連帶著對周未的傳教也很重視。
但可惜的是,周未劍道資質實在算不上優越。
半年時間,周未才勉強入門兩道劍術,若不是他中途衍夢了幾次,增進理解,怕是這入門劍術還要再拖延半年。
不過如此之後,也總算是完成了李心明的傳劍之約。
第二日一早李心明便載上飛舟離去。
臨走之前,李心明還對周未的習劍態度頗為讚賞。
告誡一番,若他從此放棄一切,投身劍道,未來未必不可成為一位大劍修。
而周未自然也隻能一笑置之。
劍道歸根結底,隻是他的手段之一,他不求能走到劍道第二、第三境,隻求能讓自己的靈器操控不再是弱項,便已算是得償所願。
周未遵從了火玲瓏最後的願望,還了它自由。
它獨自地飛回了四國。
火玲瓏應當還有不到一年的壽元,周未也不知它會去向何處安寢。
周未遙遙地看著飛向天際的那孤傲的身影,直至它消失不見。
……
“那是你的靈寵?”
李心明的身影不知何時已出現在周未身旁,背著手出聲道。
周未隻點了點頭,沒有言語。
“此獸血脈底蘊稍次,突破二階的概率不高。”
李心明言道:“不過看其體內妖丹幾乎已要凝結成功,實在可惜。”
“隻差臨門一腳……但……換而言之……”
“人類修士中隻差臨門一腳便可築基成功的,也是數之不盡。”
“所謂築基,便如鯉魚躍龍門,過之則登天。”
“李道友豁達。”
周未淡笑著搖了搖頭,他將與火玲瓏相關的思緒拋開,不再去想此事。
“自即日起,便要請李道友教導劍道之術。”
“此事自然。”
李心明點了點頭,他也想盡快完成約定,傳授劍道,自己才好返回魯國修行。
“事不宜遲,我即刻便教莊道友劍道之術。”
李心明並未著急施展各類玄妙奇詭的劍術,而是從儲物袋中取出了一柄木劍。
“此劍……乃百餘年前,我還是幼童之時習劍所用。”
他的眼中多出些神采。
“未上山門前,我父親以門前鐵樹木削成此劍,我得之甚喜,每日揮劍千次。”
“後來,我僥幸進入山門,開靈問道,體魄更盛,每日便揮劍兩千次……三千次……”
“如今想來,我隻區區上品七成四道體,在門內諸多天姿綽約的翹楚麵前,為何能脫穎而出?”
“我為何能有今日?”
“不外乎日複一日的堅持。”
李心明輕輕撫摸著木劍,微微一揮,姿勢嫻熟無比,一劍之下,便有破風之聲。
“以我觀之。”
“莊道友所學頗雜……既有煉體之術,又精傀儡之道,甚至還身懷靈寵……”
“再學劍,恐怕很難有所成就。”
李心明最後規勸了句。
對於劍修而言,必須全心全意,才可能真正達到劍道的更高進境。
“李道友放心,在下自有分寸。”
周未擺了擺手。
“既然莊道友心意已決,那我也不再勸。”
李心明點點頭,說道。
“不知道莊道友可曾聽過,劍道四境?”
“劍道四境?”
周未抱拳道,“願聞其詳。”
“習劍之後,劍修會漸生感悟,而對劍的感悟越深,便代表入境越深。”
“劍道第一境,是為劍心通明境。”
“此境之下,心中有劍,禦劍已可隨心所欲,如臂所指,是劍修最基本的境界。”
“若是從小習劍,長則三五十載,短則數載。”
“方入劍心通明之境。”
“具體多久,則要視劍道資質而定。”
“我十歲便入得劍心通明境,被稱為玄劍門百年難遇之材,才得師尊看重,拜入他老人家門第。”
“此為劍心通明!”
話音未落,李心明將手中木劍拋出,而木劍在他的禦劍術下巧妙周旋自轉,靈巧變通。
這木劍的奇詭操控,真可謂神乎其技。
周未不由心歎:這等禦劍之術,才隻是劍道第一境?
李心明又將在外飛舞的木劍收回,持入手中,閉上雙眼,而後又驟然睜開。
隻他閉目睜目之間,頓時整個人的氣質神態靈機大變,又回到那種“人劍合一”的狀態。
此時的他整個人都宛如是一柄利劍。
“可惜的是,我辜負了他老人家的看重,直至一百六十歲,才悟通劍道,破入劍道第二境,合劍如一境。”
“合劍如一之境,人與劍合,劍與人通,劍道之法至此境,已威力大增。”
“憑借劍道境界,劍修便可爆發出遠超同階的殺傷力,實現越階戰鬥。”
“但天下習劍者何其之眾?達到劍心通明並不困難,隻要專心學劍幾十載,便可孰能生巧,破入第一境。”
“而第二境,則全講悟性。”
“何時悟了,便可立地破境。”
“終生沒悟劍的,也是大而有之。”
李心明此言並未誇張,劍修第二境能悟通者,百不足一。
“至於後兩境,第三境無我無劍境,第四境大千劍域境,則已是傳說,無人可破。”
“整個魯國,唯有我師尊勉強觸及了第三境的門檻。”
“莊道友,劍道四境的破境玄之又玄,我可傳你前兩境的自身破境經驗,至於是否有用,便全靠你個人造化。”
說罷,李心明便將一枚淡紫色的玉簡扔給周未。
“莊道友……你既非幼童,我也不可以尋常方式教你。”
“宗門之法,我不可外傳,另有兩道劍道秘術,我可教你。”
“一為【霧雲盤煙劍】,此為數百年一位名為雲煙的結丹真人留下的劍術。”
“學之可使所禦之劍飄忽不定,極具迷惑性。”
“二為【快劍三式】,此術得來倒是機緣巧合。”
“乃是一位魯國凡俗武者所創,此人雖然是凡人,但一身劍藝已可稱之為登峰造極。”
“後來他僥幸入道,便將自己的凡俗劍藝整合,創出這【快劍三式】,隻講究以快致勝。”
“雖算不上何等精妙的劍道秘術,但勝在實用。”
“若莊道友真正能掌握此兩道劍術,未來破入劍道第一境,也並非不可能。”
李心明說完之後,便在蒼雲主殿之內,給周未演示起了這兩道劍道秘術。
周未一邊看著,一邊潛心學習。
此後的數月之內,周未都在盡心盡力地學習劍術。
……
……
李心明傳劍極為認真,他對於他所視之為生命的劍道重視無比,因而連帶著對周未的傳教也很重視。
但可惜的是,周未劍道資質實在算不上優越。
半年時間,周未才勉強入門兩道劍術,若不是他中途衍夢了幾次,增進理解,怕是這入門劍術還要再拖延半年。
不過如此之後,也總算是完成了李心明的傳劍之約。
第二日一早李心明便載上飛舟離去。
臨走之前,李心明還對周未的習劍態度頗為讚賞。
告誡一番,若他從此放棄一切,投身劍道,未來未必不可成為一位大劍修。
而周未自然也隻能一笑置之。
劍道歸根結底,隻是他的手段之一,他不求能走到劍道第二、第三境,隻求能讓自己的靈器操控不再是弱項,便已算是得償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