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香餅是漳州南靖縣的得意之作,而馬蹄酥則為廈門同安區的精彩小點,在我們閩南老城的大街小巷,唾手可得!我把它倆視為閩南糕餅大家庭裏的一對雙胞胎,因為它倆主要成分幾乎相同,就憑著飴糖和麵粉打造出風靡千家萬戶的一對甜美,協助的大概還有一點白糖和食用油,除此之外,就全憑師傅烘焙技藝的造化了!中國南北許多地方都有名為“馬蹄酥”的糕點小吃,比如江蘇的鎮江、江陰等,比如陝西的寶雞,而且大多是有點曆史典故的,但從內容到製作都與同安的“馬蹄酥”有很大的不同。也許是因為往昔交通工具的匱乏與單調,牛馬橫行,限製了人們取名時思維的空間,馬蹄的的,意象深深,造成酥酥“一窩蜂”。但“馬蹄酥”在同安的地位是很高的,俗話說,“同安三件寶,封肉、馬蹄酥和炸棗”。


    閩南的白香餅和馬蹄酥有一個共同的別稱叫“泡餅”:開水、牛奶、豆漿、米湯都可以各自來泡,可見二餅的隨和、親切,糊湖甜甜的一碗,居家百姓無論早點宵夜總相宜。泡餅泡著吃有快餐的便捷,顯示了對時間的節約;有米粥的粘糯,體現了對年老體弱的愛撫;當然以水克火,也不乏閩南鄉親對“火氣”的戒心,隱含著地域的養生觀念。


    江浙一帶有茶泡飯的飲食習慣,而閩南沒有,進而似乎也影響到閩南的泡餅,茶水不加入到泡餅的行列。但功夫茶配白香餅、馬蹄酥倒是家常!這個規矩也不知是什麽時候成型的,並在自由的飲食習慣中潛移默化地延伸著,一壺熱騰騰的功夫茶與馬蹄酥、白香餅鍾情的守望,蘊涵了閩南人家多少的溫潤……


    泡餅一旦被泡,餅心卻不大溶化的,因為那餅心的“主心骨”是飴糖而非蔗糖。馬蹄酥、白香餅的餅心飴糖為麥芽糖,閩南話不把麥芽糖稱為糖,而叫作“麥芽膏”,多少高看了飴糖“熱補”的功效,中醫認為麥芽糖入脾、胃、肺經,能補虛止咳,主治中氣虛弱,勞倦脾傷。民間還有稱其有生發的功能,個中是否聯想了麥芽那勃勃生機的外在形象?


    真不敢奢望在品嚐了白香餅和馬蹄酥的低甜香酥之餘,還有什麽保發美發功能,但吃得高興,心境的開闊與開朗倒也是落發重生的生理要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閩南童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鄭啟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鄭啟五並收藏閩南童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