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南普陀的景色,有人會讚歎它的荷花,可我對荷花一點感覺也沒有,我兒時的小學叫“東澳小學”,借用“閩南佛學院”舊屋辦學,與南普陀寺廟一牆之隔,外號“和尚小學”,故從小一身上下,總沾染了線香的氣息,特別是羊毛衣。那時的荷花池是稻田和菜地,和尚農耕勞作,稻米素菜自給自足,稻田變為荷花池,那是後來又後來的事情了。


    兒時最有感覺的是寺廟前兩株直插雲天的木棉老樹,碩大的紅花球淩空砸下,孩童們們尖叫著有驚無險,全當成是佛陀逗著小朋友玩耍呢。後來兩株老樹先後在台風中倒下,壽終正寢。如今的兩株是風後補種的,雖然年年春天也滿樹紅棉,但感覺差多了。


    南普陀的後山雖然也有三角梅綻放,但主打的樹花當為相思樹,當相鄰的廈大校園裏紅豔豔鳳凰花開成一片,南普陀的黃燦燦的相思花也層層疊疊開滿了山腰。


    不過我從小到老一直與南普陀為鄰,進入老境才發覺,南普陀最有味道的植物其實是不會開花的菩提樹,大悲殿前的兩株,年年被剃頭,卻年年枝繁葉茂。從小看見鄰家姐姐用菩提葉製作書簽,半透明的葉脈精美異常,可自己幾經努力,夾在書中的圓葉總是枯醜的一張……


    菩提樹下有很多關於寺廟的故事,我聽了依稀有些印象,知道這樹與佛教淵源頗深,改革開放之後,南普陀日漸興旺發達,菩提樹也愈種愈多,從寺廟的庭院一直延伸到了寺院外好一段路的華僑博物館,夏天的時候,車到博物館進入菩提大道,遊人和乘客身心都清爽起來,最是五月菩提換葉時,有多少落葉,就有多少新葉,落葉瀟瀟,新葉招搖,那新葉嫩紅潤青的,像新生兒的肌膚,可愛至極,仰頭望去,南普陀水彩的菩提樹喲,在陽光和細雨裏滿枝滿丫都是半透明的精靈,媲美天上人間的任何奇花異卉!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閩南童年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鄭啟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鄭啟五並收藏閩南童年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