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1章 不如何!
綜影視:卷王帶係統上大分 作者:白貓胖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張文修帶著張桂芬,來到了書房。英國公夫婦也皆在,生怕聽到不好的消息。
“伯父,伯母,幸不辱命!”
張文修笑嗬嗬道:“桓王殿下答應了,說他明日就進宮料理此事。”
英國公夫婦和張桂芬瞬間鬆了口氣。
英國公默了默,看侄子沒有下文,忍不住問道:“桓王提出了什麽要求?”
張文修搖了搖頭:“殿下什麽都沒提,聽我說完便應了下來。”
“什麽?”
英國公驚訝的看向侄子,卻沒看出任何開玩笑的意味。
英國公夫人則讓他把發生的事情都說出來。
張文修說了一遍後,又把自己的猜測提了出來。
“太後?”
英國公陷入了沉思。
不得不說桓王這種表現,當真是出乎了他意料。
但若是太後在中間攪局的話,桓王的反應倒是說的通了。
畢竟現站在桓王的角度來看,把沈玉珍嫁到鄭家反而最好。
英國公夫婦都被張文修的想法帶偏了,他們雖然對沈玉珍有所耳聞。
但因為性子清高不樂意站隊,即便是設宴也從未邀請過沈玉珍,根本不了解對方的性子。
英國公夫婦見過皇後,性子確實溫婉。
隻覺得作為皇後的親妹妹,沈玉珍再差又能差到哪去?
根本想不到,桓王是怕沈玉珍把一個好好的鄭家給禍害了!
英國公夫婦對視一眼,心裏複雜極了。
尤其是英國公,對桓王的想法大大改觀。
而另一邊,趙策英送走張文修後,回到後院,將這件事告知了墨蘭。
墨蘭挑了挑眉:“還好母後還知道先跟鄭家通個氣,否則若是直接下旨,就不好回轉了。”
趙策英默了默,忍不住吐槽:“母後向來疼愛沈玉珍,以為她這個妹子多出類拔萃。在禹州都沒人上門提親,母後憑什麽覺得,鄭家會真心喜歡沈玉珍?”
墨蘭淡淡的笑了下:“人麽,涉及到自己喜歡的人,總是不能公正看待的。”
“明天要跟母後好生辯駁一番了。”
趙策英歎了口氣,這種事,他總不能讓墨蘭去。
“何必找母後?母後向來喜歡她這個妹子,隻怕你說了,她也會覺得你有失偏頗,能不能聽進去還是兩說。母後對朝政不清楚,在一些事情上總會有自己的私心。”
墨蘭笑吟吟的看著他:“你還不如明日找父皇,問父皇是想結仇還是結親?便是官家也不能隨便拉郎配。更何況對待朝中重臣,更要慎之又慎。”
趙策英恍然醒悟。
是了,母後有時候耳根子軟,總是聽不明白一些道理。
便是跟她解釋朝政關係,母後隻怕也會覺得把沈玉珍嫁入鄭家是拉攏對方。
因為母後壓根不會覺得,沈玉珍的性子會把一切都搞砸!
但如果父皇不同意,母後再怎麽一廂情願都沒用。
但趙策英又有些猶豫:“這件事,父皇或許並不知情。若是告知了父皇,怕是會怪罪母後……”
怪罪好啊,她就是要讓這個婆母被訓斥,免得總是頭腦發昏出幺蛾子。
墨蘭心裏這般想著,麵上卻笑的越發溫柔。
“夫君這是哪裏話?如果是我差點做錯事,你難道會生多大的氣?夫妻本是一體,哪有什麽隔夜仇?況且若是你說不通母後,這件事遲早會讓父皇知道。到那時候才是讓父皇措手不及呢!還不如你提前說了,再像剛剛那般將事情丟到太後頭上,父皇哪裏還會生母後的氣?”
趙策英一聽,覺得也有道理,當下便應了下來。
翌日一早,趙策英下了朝就去找官家提及此事。
果然,官家對此毫不知情。
聽到趙策英問是想結親還是結仇時一臉懵逼。
再聽到皇後試圖拆散英國公府和鄭家的親事,要把沈玉珍嫁到鄭家時,更是忍不住氣惱:“胡鬧!”
此時的官家,和劇裏的處境已經不一樣了。
劇裏他處處受太後挾製,明明是官家,卻連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做不到。
所以隻能連連出招,又是想追封親生父母,又是強行下旨讓英國公嫡女嫁給沈國舅,試圖通過禹州舊臣和朝中重臣聯姻而收攏權勢。
這一切,都是為了逼迫太後放權。
可如今的官家,在墨蘭的主意下逼迫太後不再垂簾聽政,雖然還沒拿到玉璽,但至少已經大大削弱了太後的權勢。
又因為有了墨蘭這個兒媳婦做紐帶,有了盛家這門好姻親。
通過盛家,收攏了多方勢力,甚至連英國公府都已經開始逐漸收攏了。
而且他聽聞,盛紘最近在給墨蘭的親哥尋摸婚事,想來又是一方勢力。
這樣的官家,早就不是剛登基時孤立無援,受太後挾製的模樣了。
所以官家如今是穩坐釣魚台,心態穩了,自然也不會出一些惹人非議的招數。
對待同樣的事情,看法態度自是和劇裏不一樣。
旁人不知道,他難道不知道沈玉珍這個小姨子是什麽性子嗎?
跟人家英國公嫡女是提鞋都不配。
皇後如今的行為,就好比有人馬上就能得到一塊金磚,結果她上來就強硬的跟對方說,你別要金磚了,我有個特別漂亮的銅板給你吧!
這擱誰誰願意啊?!
趙策英看官家生氣,忙將所有事情都推到了太後頭上。
隻說母後消息不靈通,興許是被人蒙蔽了。
官家的氣消了大半。
可饒是如此,他還是忍不住氣惱。
沈氏不夠聰慧他是知曉的,不夠聰慧就要有自知之明,怎麽還擅作主張呢?
還好有英哥兒和墨蘭這對好兒子兒媳幫襯著,不然官家覺得自己能愁的頭發花白。
官家擺了擺手:“這件事你不必管了,朕會親自和你母後說。”
趙策英鬆了口氣,便告辭了。
官家想了想,徑直去了沈氏那裏。
沈氏此時正跟沈玉珍說著小鄭將軍的好,恰被官家聽個正著。
“皇後在說什麽?朕怎麽依稀聽到了鄭家的名字?”
官家麵無表情的走了進來。
沈氏喜滋滋的迎了過來。
“臣妾正欲跟您說呢!臣妾給玉珍尋了個好婚事,是鄭家的小鄭將軍。就連弟弟也說,這是個極好的人選,官家,您覺得如何?”
官家瞬間冷了臉色,也不顧沈玉珍在場,毫不客氣道:“朕覺得不如何!”
“伯父,伯母,幸不辱命!”
張文修笑嗬嗬道:“桓王殿下答應了,說他明日就進宮料理此事。”
英國公夫婦和張桂芬瞬間鬆了口氣。
英國公默了默,看侄子沒有下文,忍不住問道:“桓王提出了什麽要求?”
張文修搖了搖頭:“殿下什麽都沒提,聽我說完便應了下來。”
“什麽?”
英國公驚訝的看向侄子,卻沒看出任何開玩笑的意味。
英國公夫人則讓他把發生的事情都說出來。
張文修說了一遍後,又把自己的猜測提了出來。
“太後?”
英國公陷入了沉思。
不得不說桓王這種表現,當真是出乎了他意料。
但若是太後在中間攪局的話,桓王的反應倒是說的通了。
畢竟現站在桓王的角度來看,把沈玉珍嫁到鄭家反而最好。
英國公夫婦都被張文修的想法帶偏了,他們雖然對沈玉珍有所耳聞。
但因為性子清高不樂意站隊,即便是設宴也從未邀請過沈玉珍,根本不了解對方的性子。
英國公夫婦見過皇後,性子確實溫婉。
隻覺得作為皇後的親妹妹,沈玉珍再差又能差到哪去?
根本想不到,桓王是怕沈玉珍把一個好好的鄭家給禍害了!
英國公夫婦對視一眼,心裏複雜極了。
尤其是英國公,對桓王的想法大大改觀。
而另一邊,趙策英送走張文修後,回到後院,將這件事告知了墨蘭。
墨蘭挑了挑眉:“還好母後還知道先跟鄭家通個氣,否則若是直接下旨,就不好回轉了。”
趙策英默了默,忍不住吐槽:“母後向來疼愛沈玉珍,以為她這個妹子多出類拔萃。在禹州都沒人上門提親,母後憑什麽覺得,鄭家會真心喜歡沈玉珍?”
墨蘭淡淡的笑了下:“人麽,涉及到自己喜歡的人,總是不能公正看待的。”
“明天要跟母後好生辯駁一番了。”
趙策英歎了口氣,這種事,他總不能讓墨蘭去。
“何必找母後?母後向來喜歡她這個妹子,隻怕你說了,她也會覺得你有失偏頗,能不能聽進去還是兩說。母後對朝政不清楚,在一些事情上總會有自己的私心。”
墨蘭笑吟吟的看著他:“你還不如明日找父皇,問父皇是想結仇還是結親?便是官家也不能隨便拉郎配。更何況對待朝中重臣,更要慎之又慎。”
趙策英恍然醒悟。
是了,母後有時候耳根子軟,總是聽不明白一些道理。
便是跟她解釋朝政關係,母後隻怕也會覺得把沈玉珍嫁入鄭家是拉攏對方。
因為母後壓根不會覺得,沈玉珍的性子會把一切都搞砸!
但如果父皇不同意,母後再怎麽一廂情願都沒用。
但趙策英又有些猶豫:“這件事,父皇或許並不知情。若是告知了父皇,怕是會怪罪母後……”
怪罪好啊,她就是要讓這個婆母被訓斥,免得總是頭腦發昏出幺蛾子。
墨蘭心裏這般想著,麵上卻笑的越發溫柔。
“夫君這是哪裏話?如果是我差點做錯事,你難道會生多大的氣?夫妻本是一體,哪有什麽隔夜仇?況且若是你說不通母後,這件事遲早會讓父皇知道。到那時候才是讓父皇措手不及呢!還不如你提前說了,再像剛剛那般將事情丟到太後頭上,父皇哪裏還會生母後的氣?”
趙策英一聽,覺得也有道理,當下便應了下來。
翌日一早,趙策英下了朝就去找官家提及此事。
果然,官家對此毫不知情。
聽到趙策英問是想結親還是結仇時一臉懵逼。
再聽到皇後試圖拆散英國公府和鄭家的親事,要把沈玉珍嫁到鄭家時,更是忍不住氣惱:“胡鬧!”
此時的官家,和劇裏的處境已經不一樣了。
劇裏他處處受太後挾製,明明是官家,卻連自己想做的事情都做不到。
所以隻能連連出招,又是想追封親生父母,又是強行下旨讓英國公嫡女嫁給沈國舅,試圖通過禹州舊臣和朝中重臣聯姻而收攏權勢。
這一切,都是為了逼迫太後放權。
可如今的官家,在墨蘭的主意下逼迫太後不再垂簾聽政,雖然還沒拿到玉璽,但至少已經大大削弱了太後的權勢。
又因為有了墨蘭這個兒媳婦做紐帶,有了盛家這門好姻親。
通過盛家,收攏了多方勢力,甚至連英國公府都已經開始逐漸收攏了。
而且他聽聞,盛紘最近在給墨蘭的親哥尋摸婚事,想來又是一方勢力。
這樣的官家,早就不是剛登基時孤立無援,受太後挾製的模樣了。
所以官家如今是穩坐釣魚台,心態穩了,自然也不會出一些惹人非議的招數。
對待同樣的事情,看法態度自是和劇裏不一樣。
旁人不知道,他難道不知道沈玉珍這個小姨子是什麽性子嗎?
跟人家英國公嫡女是提鞋都不配。
皇後如今的行為,就好比有人馬上就能得到一塊金磚,結果她上來就強硬的跟對方說,你別要金磚了,我有個特別漂亮的銅板給你吧!
這擱誰誰願意啊?!
趙策英看官家生氣,忙將所有事情都推到了太後頭上。
隻說母後消息不靈通,興許是被人蒙蔽了。
官家的氣消了大半。
可饒是如此,他還是忍不住氣惱。
沈氏不夠聰慧他是知曉的,不夠聰慧就要有自知之明,怎麽還擅作主張呢?
還好有英哥兒和墨蘭這對好兒子兒媳幫襯著,不然官家覺得自己能愁的頭發花白。
官家擺了擺手:“這件事你不必管了,朕會親自和你母後說。”
趙策英鬆了口氣,便告辭了。
官家想了想,徑直去了沈氏那裏。
沈氏此時正跟沈玉珍說著小鄭將軍的好,恰被官家聽個正著。
“皇後在說什麽?朕怎麽依稀聽到了鄭家的名字?”
官家麵無表情的走了進來。
沈氏喜滋滋的迎了過來。
“臣妾正欲跟您說呢!臣妾給玉珍尋了個好婚事,是鄭家的小鄭將軍。就連弟弟也說,這是個極好的人選,官家,您覺得如何?”
官家瞬間冷了臉色,也不顧沈玉珍在場,毫不客氣道:“朕覺得不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