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變化
綜影視:卷王帶係統上大分 作者:白貓胖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國庫豐盈後,鄭兒便開始大手筆的花錢了。
凡是能改善老百姓生活的,她都做。
比如將玉米土豆紅薯等高產量的種子拿出來,讓老百姓種植。
老百姓吃飽了後,鄭兒又循序漸進,改善武器。
就在這三年,默默休養生息,積攢兵力時。北周的情況卻截然相反。
鄭兒三年前得知北周是由阿史那皇後垂簾聽政後,立刻想了個挑撥離間的法子。
畢竟北周的皇帝非阿史那太後所出。
事關權力時,即便是親骨肉,也有反目成仇的。
更何況宇文贇和阿史那太後隻是塑料母子呢?
宇文贇性情暴虐,就是徹徹底底的昏君。
其生母李娥姿也不是什麽聰明人。
不是聰明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聰明還野心大。
野心跟不上腦子,李娥姿就是這種人。
李娥姿其實內心深處,對阿史那太後十分嫉妒。
嫉妒對方有個好身世,就能硬生生的壓自己一頭,成為皇後。
嫉妒阿史那太後有個疼她的父親,願意為她撐腰。
使阿史那皇後成了垂簾聽政的太後。
就連自己的兒子都要活在對方的掌控下。
和傀儡皇帝有什麽分別?
鄭兒便派人去李娥姿身邊進讒言。
漸漸的,把李娥姿的野心盡數挑了起來。
還不停的誘導宇文贇,讓其心生反抗。
皇天不負有心人。
經過這人日複一日的挑撥,李娥姿和宇文贇這母子倆,終於坐不住了。
想把阿史那太後從垂簾聽政的位置上拽下來。
這件事說簡單絕不簡單。
但要說難也不至於。
畢竟阿史那太後雖然是先帝發妻,但她有個最致命的劣勢——非周國人。
若隻是個非周國的平民百姓也就算了,她還是突厥公主。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這個思想牢牢占據著周國頑固派的腦海中。
先前突厥和周國的確是盟友,但那是在宇文邕活著的情況下。
如今宇文邕都沒了,聯姻的意義等於毀了一半。
誰知道阿史那太後想什麽呢?
會不會把周國拱手讓給突厥呢?
李娥姿和宇文贇母子倆,就用這種借口暗地裏拉攏了許多守舊派,以及忠君派,發動了政變。
阿史那太後也是個能人,察覺出不對後,直接帶著心腹殺出了周國。
畢竟她在周國當了那麽多年的皇後,也不是白當的。
手下自是籠絡了一批人。
突厥可汗看到寶貝女兒遍體鱗傷的回來後,氣的要死,立刻要發兵攻打周國。
於是,北周和突厥就這麽打了起來,連齊國這邊都顧不上了。
北周是打不過突厥的。
不過突厥想滅了周國,一時半會兒也是癡心妄想。
兩國對峙起來。局麵僵住了。
而周國內部,李娥姿和宇文贇母子倆把阿史那太後攆走後,就開始了放肆的生活。
宇文贇荒淫暴虐,李娥姿則隻想享受自己從未得到過的富貴生活。
宇文贇開始大肆裝飾宮殿,且濫施刑罰,反複無常,對大臣也想殺就殺,甚至殺自己的皇叔齊王宇文憲。
活脫脫的像個神經病。
對待百姓,更是毫無憐憫之心。
不僅加大稅收,更是廣選美女入宮。
總之,要多荒唐就有多荒唐。
這幾年,北周的老百姓過的要多苦就有多苦。
紛紛逃亡大齊。
三年一到,鄭兒看著充盈的國庫很是滿意。
覺得時機差不多了,便下令攻打北周。
北周受雙麵夾擊,一方是虎視眈眈的突厥,一方是來勢洶洶的大齊。
北周還是有厲害的將領的,例如楊堅。
但大齊的蘭陵王,戰無不勝。
即便是楊堅來了也於事無補。
蘭陵王雖然憐憫這個,憐憫那個。
但是打仗倒不含糊。
否則鄭兒也不敢放對方去打仗呐。
蘭陵王和楊堅一照麵,就把人打的落花流水。
楊堅看到是蘭陵王,心裏苦澀極了。
想起十幾年前,正是自己找上一代巫族天女批命。
那時候還說,蘭陵王會死於兄弟之手。
雖然後來又說,命數發生了變化。
但楊堅一直覺得,即便是變了,也不會變的太厲害,蘭陵王和高緯會自相殘殺。
所以權衡之下,選擇了北周效力。
可沒想到……自己竟然選錯了。
誰能想到宇文邕竟然能死那麽早!
巫族老前輩也沒說過啊!
楊堅心裏難受極了。
蘭陵王卻不知道他心裏的想法,反正就是一路打打打。
楊堅不想死磕到底,他本來對北周的忠誠度也沒那麽高,不想為了北周賣命。
當即便投降了。
蘭陵王雖然心軟,但對在戰場上投降的漢子,非常看不起。
當即把人捆了,接收了其兵馬。
然後繼續往北周打。
北周本來所剩能打的將領就沒幾個了。
本來應該還有個宇文神舉。
但宇文神舉在前兩年的時候,就因為太過忠心而勸阻宇文贇要勤政愛民時,被殺了。
所以如今的北周,根本沒什麽能打的良將。
又因為宇文贇大肆揮霍,拖欠軍晌許久了。
導致兵馬戰鬥力嚴重不足。
況且他們心裏早就對昏君不滿了。
碰上大齊的兵馬,都是意思意思的戰鬥,根本沒有拚命的意味。
開玩笑,他們為啥要為了昏君拚命?
大齊多好啊!
若是北周被大齊打敗了,自己不就成大齊人了?
自家人打自家人做什麽。
就這樣,蘭陵王如勢破竹,一舉將北周給攻破了。
攻破北周皇宮時,宇文贇還在跟美女玩樂呢!
宇文贇被蘭陵王綁了起來,成了階下囚。
從此以後,北周就成了曆史。
大齊的疆土,又擴大了一倍。
鄭兒在論功行賞時,聽說特意叫人打探了北周還活著的階下囚,有沒有一個叫做楊堅的。
底下的人打探後,回來稟報。
鄭兒一聽到這,立刻派人在楊堅的傷口處下毒。
她可不想留著這人。
楊堅這人還是很有能力的。
畢竟能夠建立隋朝。
雖然是站在宇文邕創立的基礎上。
可北周那麽多人,為何隻有楊堅做到了,其他人不接手北周,是因為不想嗎?
還不是做不到。
楊堅這人,心機手段都有,斷留不得。
凡是能改善老百姓生活的,她都做。
比如將玉米土豆紅薯等高產量的種子拿出來,讓老百姓種植。
老百姓吃飽了後,鄭兒又循序漸進,改善武器。
就在這三年,默默休養生息,積攢兵力時。北周的情況卻截然相反。
鄭兒三年前得知北周是由阿史那皇後垂簾聽政後,立刻想了個挑撥離間的法子。
畢竟北周的皇帝非阿史那太後所出。
事關權力時,即便是親骨肉,也有反目成仇的。
更何況宇文贇和阿史那太後隻是塑料母子呢?
宇文贇性情暴虐,就是徹徹底底的昏君。
其生母李娥姿也不是什麽聰明人。
不是聰明人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聰明還野心大。
野心跟不上腦子,李娥姿就是這種人。
李娥姿其實內心深處,對阿史那太後十分嫉妒。
嫉妒對方有個好身世,就能硬生生的壓自己一頭,成為皇後。
嫉妒阿史那太後有個疼她的父親,願意為她撐腰。
使阿史那皇後成了垂簾聽政的太後。
就連自己的兒子都要活在對方的掌控下。
和傀儡皇帝有什麽分別?
鄭兒便派人去李娥姿身邊進讒言。
漸漸的,把李娥姿的野心盡數挑了起來。
還不停的誘導宇文贇,讓其心生反抗。
皇天不負有心人。
經過這人日複一日的挑撥,李娥姿和宇文贇這母子倆,終於坐不住了。
想把阿史那太後從垂簾聽政的位置上拽下來。
這件事說簡單絕不簡單。
但要說難也不至於。
畢竟阿史那太後雖然是先帝發妻,但她有個最致命的劣勢——非周國人。
若隻是個非周國的平民百姓也就算了,她還是突厥公主。
非我族類,其心必異。
這個思想牢牢占據著周國頑固派的腦海中。
先前突厥和周國的確是盟友,但那是在宇文邕活著的情況下。
如今宇文邕都沒了,聯姻的意義等於毀了一半。
誰知道阿史那太後想什麽呢?
會不會把周國拱手讓給突厥呢?
李娥姿和宇文贇母子倆,就用這種借口暗地裏拉攏了許多守舊派,以及忠君派,發動了政變。
阿史那太後也是個能人,察覺出不對後,直接帶著心腹殺出了周國。
畢竟她在周國當了那麽多年的皇後,也不是白當的。
手下自是籠絡了一批人。
突厥可汗看到寶貝女兒遍體鱗傷的回來後,氣的要死,立刻要發兵攻打周國。
於是,北周和突厥就這麽打了起來,連齊國這邊都顧不上了。
北周是打不過突厥的。
不過突厥想滅了周國,一時半會兒也是癡心妄想。
兩國對峙起來。局麵僵住了。
而周國內部,李娥姿和宇文贇母子倆把阿史那太後攆走後,就開始了放肆的生活。
宇文贇荒淫暴虐,李娥姿則隻想享受自己從未得到過的富貴生活。
宇文贇開始大肆裝飾宮殿,且濫施刑罰,反複無常,對大臣也想殺就殺,甚至殺自己的皇叔齊王宇文憲。
活脫脫的像個神經病。
對待百姓,更是毫無憐憫之心。
不僅加大稅收,更是廣選美女入宮。
總之,要多荒唐就有多荒唐。
這幾年,北周的老百姓過的要多苦就有多苦。
紛紛逃亡大齊。
三年一到,鄭兒看著充盈的國庫很是滿意。
覺得時機差不多了,便下令攻打北周。
北周受雙麵夾擊,一方是虎視眈眈的突厥,一方是來勢洶洶的大齊。
北周還是有厲害的將領的,例如楊堅。
但大齊的蘭陵王,戰無不勝。
即便是楊堅來了也於事無補。
蘭陵王雖然憐憫這個,憐憫那個。
但是打仗倒不含糊。
否則鄭兒也不敢放對方去打仗呐。
蘭陵王和楊堅一照麵,就把人打的落花流水。
楊堅看到是蘭陵王,心裏苦澀極了。
想起十幾年前,正是自己找上一代巫族天女批命。
那時候還說,蘭陵王會死於兄弟之手。
雖然後來又說,命數發生了變化。
但楊堅一直覺得,即便是變了,也不會變的太厲害,蘭陵王和高緯會自相殘殺。
所以權衡之下,選擇了北周效力。
可沒想到……自己竟然選錯了。
誰能想到宇文邕竟然能死那麽早!
巫族老前輩也沒說過啊!
楊堅心裏難受極了。
蘭陵王卻不知道他心裏的想法,反正就是一路打打打。
楊堅不想死磕到底,他本來對北周的忠誠度也沒那麽高,不想為了北周賣命。
當即便投降了。
蘭陵王雖然心軟,但對在戰場上投降的漢子,非常看不起。
當即把人捆了,接收了其兵馬。
然後繼續往北周打。
北周本來所剩能打的將領就沒幾個了。
本來應該還有個宇文神舉。
但宇文神舉在前兩年的時候,就因為太過忠心而勸阻宇文贇要勤政愛民時,被殺了。
所以如今的北周,根本沒什麽能打的良將。
又因為宇文贇大肆揮霍,拖欠軍晌許久了。
導致兵馬戰鬥力嚴重不足。
況且他們心裏早就對昏君不滿了。
碰上大齊的兵馬,都是意思意思的戰鬥,根本沒有拚命的意味。
開玩笑,他們為啥要為了昏君拚命?
大齊多好啊!
若是北周被大齊打敗了,自己不就成大齊人了?
自家人打自家人做什麽。
就這樣,蘭陵王如勢破竹,一舉將北周給攻破了。
攻破北周皇宮時,宇文贇還在跟美女玩樂呢!
宇文贇被蘭陵王綁了起來,成了階下囚。
從此以後,北周就成了曆史。
大齊的疆土,又擴大了一倍。
鄭兒在論功行賞時,聽說特意叫人打探了北周還活著的階下囚,有沒有一個叫做楊堅的。
底下的人打探後,回來稟報。
鄭兒一聽到這,立刻派人在楊堅的傷口處下毒。
她可不想留著這人。
楊堅這人還是很有能力的。
畢竟能夠建立隋朝。
雖然是站在宇文邕創立的基礎上。
可北周那麽多人,為何隻有楊堅做到了,其他人不接手北周,是因為不想嗎?
還不是做不到。
楊堅這人,心機手段都有,斷留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