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停地在舊物中探尋的張兵,整個人已經徹底的變成了‘土人’,全身上下都是土,頭發和眼眉都已經變成了灰色的,衣服已經看不清楚原來的顏色,都是灰色的,似乎一下蒼老了幾十歲。
但是張兵卻是樂此不疲,因為這會兒功夫張兵陸續發現了幾件比較精美的瓷器,雖然從上麵的款識可以看出隻是這些年景德鎮生產的生活用瓷,存世量巨大,沒什麽價值,但是也說明,張兵在舊貨中淘寶的思路是沒有錯的,裏麵還是有些好東西的。
左邊靠牆的基本已經找完了,麵前有個放東西的架子,上麵是空的,擋住了張兵的視線,挪開眼前的貨架後,張兵發現在它的後麵還有一個小小的貨架,上麵擺放的都是一些個頭比較小的瓶瓶罐罐,很多,看的出來已經在沼澤裏放置了很久,灰塵徹底的遮蓋住了原來的樣貌。
走上前,張兵用拿在手中的抹布開始擦拭上麵的灰塵,沒用的都放在一邊,看上去比較不錯的都放在趁手的位置。
突然,張兵看到眼前的出現的兩個小罐,是兩個鳥食罐,這種東西在當地比較少見,當地養鳥的人比較少,沒有玩這種雅玩的傳統,一般大城市裏的中老人玩這個的比較多,諸如北京、天津,西安這樣的城市,前世上大學時,張兵就經常在公園看到很多的老人早起遛鳥,這也是一種文化,而且鳥食罐在文物收藏裏也算是一個門類,很多人喜歡。
用抹布擦去鳥食罐上的灰塵之後,他的原貌展現在了張兵眼前,是一對青花靈芝紋鳥食罐。
張兵不禁興奮了起來,隻見這一對鳥食罐整體“器型方麵,整體呈水盂式,造型美觀,釉質肥潤,青花色調濃豔,暈散於濃豔之間,與器型渾然一體,風格雅厚,畫工精致”。
看著手中的這對鳥食罐,張兵興奮異常,從前天的許之衡先生的《說瓷》中自己曾經看到過類似器物的介紹,這是典型的大明宣德年製的青花鳥食罐,張兵開始在器身上找款識,果然,款識就鳥食罐的底足上,六字篆書款的“大明宣德年製”。
揮了一下拳頭,張兵高興異常,他記得,後世曾經看到過一篇報道,一個大明宣德年製的青花鳥食罐曾經拍出了五十萬的高價。
別看這個器物很小,可是喜愛它的人不在少數,它不是簡單的鳥具,而是具有實用價值的藝術品,凝聚了先人的智慧和手藝,彰顯著藝術魅力,傳承者華夏文明。
如果不是今天自己發現它們,可能就一直這麽放在倉庫裏蒙塵,過些時日被掃進垃圾堆,現在它們的命運發生了改變,成為自己的收藏品。
有了這個收獲,張兵非常滿意,站在那裏不停地把玩著這對鳥食罐。
過了一會,張兵把鳥食罐放到旁邊的空置架子上,開始繼續尋找剩餘的東西。驚喜不斷,在這些小的瓶瓶罐罐裏,張兵又發現了兩個粉彩的民國時期的鳥食罐,非常漂亮,器物上畫的是劉關張桃園結義的圖,色彩亮麗,人物刻畫得惟妙惟肖。
張兵也很喜愛這對粉彩的鳥食罐,把玩了幾下後就和之前找到放在了一起,方便一會一起帶走。
基本清理的差不多了,小的貨架上的東西沒剩幾個了,張兵看著旁邊架子上自己的戰利品,隻覺誌得意滿。
一鼓作氣,張兵將剩下的東西也清理了出來,隻是幾個製作比較精美的’蟈蟈葫蘆’,都是素葫蘆,張兵不怎麽喜歡,就放到了一邊,轉身找另外的東西。
左邊的已經看完了,現在開始在正對著門的那邊的東西,不多,都是一些大件,看幾眼基本就可以分出來了。
張兵總覺得自己忽略了什麽,可是卻怎麽也也想不起來,到底是忽略了什麽東西,於是就開始將注意力集中到那些大件的器物。
這邊放的這些東西,很明顯都是百姓家裏常用的器物,上邊有些磕磕碰碰的小傷口,完整無缺的物件不多。
都是些生活用品,幾乎沒有什麽價值,可能是誰家搬走,這些東西無法帶走,一股腦兒全給送到回收站來了。
張兵每件都看了一下,沒有什麽發現,就走開了,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屋裏另外一麵的堆方的東西。
這邊大大小小有很多東西,幾乎占據了房間一半的空間,張兵開始仔細的在這裏尋找。
這次張兵學了個乖,首先將那些一眼就可以看出生活用品排除在外,諸如酒瓶、飲料瓶、玻璃製品等,一下子就減少了一大半的工作量。
休息了一會,張兵繼續開始了。
這些東西進入倉庫的時間不算很久,基本上還保持著自己的原貌,沒有被塵土所覆蓋。這樣就省事幹淨了很多。
在這堆舊物裏,張兵看到了瓷器,還有一些陶器以及其他的一些零碎。
從頭開始一個個的過,起先沒有發現什麽好東西,大約看了十幾件東西的時候,看到一個清中期嘉慶年間得盤子,不過明顯是民窯的,製作的比較粗糙,款識也模糊不清了,隻能大致看出嘉慶的字樣,不過也聊勝於無吧,張兵將其單獨放在一邊。
繼續尋找,很快張兵看到在這些東西的中間一片明黃的顏色透了出來,非常刺眼奪目,趕緊將周圍的東西挪開,出現在張兵麵前的是一個明黃色的龍紋天球瓶,看上去那麽奪目迷人,瞬間張兵就被這個瓶子吸引住了。
從來沒有如此近距離接觸過這類瓷器的張兵,被這種大氣、富麗堂皇的皇家用器給鎮住了,以前也在電視或者報道中看到過這類器物,可那些終究是紙上談兵,現在就有這樣一件器物擺在自己出手地方,反而讓張兵感覺有點手足無措。
把自己的雙手用力的在身上擦了擦,感覺幹淨了後,張兵伸出雙手有點顫抖地接近天球瓶,抓住瓶子的頸部,用另外一隻手拖住瓶子的底部,小心翼翼的把它從那些東西中拿了出來,張兵仔細的看著器物的外表,幸好沒有什麽損傷,不然張兵就心疼死了。
整個器物大概高五十厘米,腹部最大處的直徑大約有三十厘米左右,外觀十分完美,通體明黃色,胎體潔白堅實,釉麵豐厚潤澤,渾身泛著一層寶光,一條騰雲駕霧的龍纏繞器身之上,龍是正麵取像的,額頭高企、雙目圓睜、嘴巴張開露出獠牙、毛發由雙頰兩側及頭頂向上飛揚,氣勢十足,威猛霸道,這是典型的的乾隆時期的龍的形象。
撿到寶了!張兵心想。
為驗證自己的想法,張兵小心翼翼的將其側著放到,露出底足,隻見底足四字‘乾隆年製’直接衝入張兵的眼睛。一瞬家張兵感覺一種巨大的幸福擊中了自己‘
“天啊,乾隆龍紋天球瓶啊,典型的官窯精品,而且是明黃色的皇家專用顏色,百分之百的宮廷用品啊”這放到二十年後,這類物件哪一個不是賣出天價啊,根本就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想象的。
張兵完全沒有想到在這裏會有這麽大的收獲。
感覺幸福來的都不像是真的,太大了,讓自己都不敢相信。
有這麽一個天球瓶,隻要靜待升值就好,二十年後的這個瓶子的價值就足夠自己舒舒服服的過一輩子,奮什麽鬥,有了它混吃等死都沒有問題。
什麽房子、車子,美女統統都不是問題。
張兵心裏做著各種對以後生活的設想,不自覺的傻笑著,口水都快流出來了。
一會時間以後,張兵慢慢的恢複過來,重新回到了現實中,雙手愛不釋手的抱著天球瓶,根本舍不得放下。
看著在自己懷裏的龍紋瓶,張兵無限的滿足。
看看手表時間,中午時間已經過去一半了,眼前的事情還沒有做完,張兵想著,今天盡量把這個倉庫清理完畢。
戀戀不舍得放下懷中的龍紋瓶,又重新開始了自己的工作。
在剩餘的這些東西裏再也沒有發現和龍紋瓶差不多的東西,不過有了之前的收獲打底,張兵已經非常的滿足了,不敢奢求再有那麽大的收獲。
工作進行的很快,很快就差不多完了,又找到了一些東西,都還不錯,雖然不是什麽價值很高的物件,但也都有一定的價值,年代大多不太久遠,已經非常不錯了。
張兵也發現了一些陶器,有點曆史了,其中的一件看上去和自己在縣博物館看到的本縣出土的八千年前的遺址文物風格有點相同,不過也不敢肯定,張兵將其挑了出來,打算回家好好查查這類東西的資料,看看自己的推想是否正確。
不過這類文物最主要的就是曆史考古價值,經濟價值反而不怎麽樣,如果對曆史考古愛好著來說很有價值。對於張兵這種門外漢,隻有以經濟價值來考量了。
將後來這些找到的東西拿出來放置好後,張兵開始歸納整理自己今天的收獲。
“四個鳥食罐,一些晚清、民國民窯瓷器,最重要的龍紋天球瓶,還有幾個不知什麽時代的陶器”,收獲是在有點太大了,張兵都有點不敢相信。
將這些自己的收獲放在那個空置的貨架上,現在身上沒什麽錢,隻有等待把郵票賣了,才可以來拿走這些東西,必須盡快的處理那些有票了,張兵心想。
東西放好後,張兵又看見了放在貨架上的葫蘆,重新拿了起來,仔細的端詳,總覺得這東西看上去有點熟悉。
猛然,張兵想起來了,前世有一次看一個鑒寶節目的時候,一位嘉賓就帶了這麽幾個蟈蟈葫蘆,後來專家給出的鑒定意見是‘是三河劉的蟈蟈葫蘆,比較稀有,也很是值些錢的,品相好的大幾十萬都是可以的’,張兵豁然明白,剛才心裏的忽略的事情就是它了。
記得當時鑒定老師講了一些三河劉蟈蟈葫蘆的特點,張兵結合著記憶開始仔細看了起來,很快發現基本情況都符合,主要的葫蘆的高矮、皮的老舊以及底上的雙臍都符合,眼前的這幾個都是三河劉的蟈蟈葫蘆,真是撿到了,差點錯過,張兵興奮的高喊。
也許是張兵的喊聲驚動了周鴻偉吧,很快周鴻偉推門進來了,當他看到張兵現在的樣子是,一下開始大笑起來,“你怎麽把自己弄成這樣了”他笑著問。
張兵說:“還不是翻這些東西弄得,這裏全都是灰塵”
之後張兵告訴周鴻偉自己挑出的那些東西先放在這邊,過幾天一起來拿,並指出給他看都是那些東西。
然後和周鴻偉從後院出來,來到前院,張兵清理了一下自己身上的灰塵,就去找到周鴻偉的父親,告訴了他自己的想法,讓他把東西放置著過些日子一起來拿,走的時候張兵把今天找到的鳥食罐找了出來,打算今天把這兩套鳥食罐帶回家,好好把玩把玩。
對周鴻偉的父親說了,打算把今天這兩樣的錢給他,周父也沒有要,他告訴張兵,這些鳥食罐是之前去別人家拉東西,別人家不要了送給他的,放了一段時間了,一直也沒有處理,看張兵喜歡,今天就送張兵了,就不要錢了。
張兵也沒有矯情,就收下了,感謝了周父之後,就和周鴻偉回學校了。
但是張兵卻是樂此不疲,因為這會兒功夫張兵陸續發現了幾件比較精美的瓷器,雖然從上麵的款識可以看出隻是這些年景德鎮生產的生活用瓷,存世量巨大,沒什麽價值,但是也說明,張兵在舊貨中淘寶的思路是沒有錯的,裏麵還是有些好東西的。
左邊靠牆的基本已經找完了,麵前有個放東西的架子,上麵是空的,擋住了張兵的視線,挪開眼前的貨架後,張兵發現在它的後麵還有一個小小的貨架,上麵擺放的都是一些個頭比較小的瓶瓶罐罐,很多,看的出來已經在沼澤裏放置了很久,灰塵徹底的遮蓋住了原來的樣貌。
走上前,張兵用拿在手中的抹布開始擦拭上麵的灰塵,沒用的都放在一邊,看上去比較不錯的都放在趁手的位置。
突然,張兵看到眼前的出現的兩個小罐,是兩個鳥食罐,這種東西在當地比較少見,當地養鳥的人比較少,沒有玩這種雅玩的傳統,一般大城市裏的中老人玩這個的比較多,諸如北京、天津,西安這樣的城市,前世上大學時,張兵就經常在公園看到很多的老人早起遛鳥,這也是一種文化,而且鳥食罐在文物收藏裏也算是一個門類,很多人喜歡。
用抹布擦去鳥食罐上的灰塵之後,他的原貌展現在了張兵眼前,是一對青花靈芝紋鳥食罐。
張兵不禁興奮了起來,隻見這一對鳥食罐整體“器型方麵,整體呈水盂式,造型美觀,釉質肥潤,青花色調濃豔,暈散於濃豔之間,與器型渾然一體,風格雅厚,畫工精致”。
看著手中的這對鳥食罐,張兵興奮異常,從前天的許之衡先生的《說瓷》中自己曾經看到過類似器物的介紹,這是典型的大明宣德年製的青花鳥食罐,張兵開始在器身上找款識,果然,款識就鳥食罐的底足上,六字篆書款的“大明宣德年製”。
揮了一下拳頭,張兵高興異常,他記得,後世曾經看到過一篇報道,一個大明宣德年製的青花鳥食罐曾經拍出了五十萬的高價。
別看這個器物很小,可是喜愛它的人不在少數,它不是簡單的鳥具,而是具有實用價值的藝術品,凝聚了先人的智慧和手藝,彰顯著藝術魅力,傳承者華夏文明。
如果不是今天自己發現它們,可能就一直這麽放在倉庫裏蒙塵,過些時日被掃進垃圾堆,現在它們的命運發生了改變,成為自己的收藏品。
有了這個收獲,張兵非常滿意,站在那裏不停地把玩著這對鳥食罐。
過了一會,張兵把鳥食罐放到旁邊的空置架子上,開始繼續尋找剩餘的東西。驚喜不斷,在這些小的瓶瓶罐罐裏,張兵又發現了兩個粉彩的民國時期的鳥食罐,非常漂亮,器物上畫的是劉關張桃園結義的圖,色彩亮麗,人物刻畫得惟妙惟肖。
張兵也很喜愛這對粉彩的鳥食罐,把玩了幾下後就和之前找到放在了一起,方便一會一起帶走。
基本清理的差不多了,小的貨架上的東西沒剩幾個了,張兵看著旁邊架子上自己的戰利品,隻覺誌得意滿。
一鼓作氣,張兵將剩下的東西也清理了出來,隻是幾個製作比較精美的’蟈蟈葫蘆’,都是素葫蘆,張兵不怎麽喜歡,就放到了一邊,轉身找另外的東西。
左邊的已經看完了,現在開始在正對著門的那邊的東西,不多,都是一些大件,看幾眼基本就可以分出來了。
張兵總覺得自己忽略了什麽,可是卻怎麽也也想不起來,到底是忽略了什麽東西,於是就開始將注意力集中到那些大件的器物。
這邊放的這些東西,很明顯都是百姓家裏常用的器物,上邊有些磕磕碰碰的小傷口,完整無缺的物件不多。
都是些生活用品,幾乎沒有什麽價值,可能是誰家搬走,這些東西無法帶走,一股腦兒全給送到回收站來了。
張兵每件都看了一下,沒有什麽發現,就走開了,將注意力轉移到了屋裏另外一麵的堆方的東西。
這邊大大小小有很多東西,幾乎占據了房間一半的空間,張兵開始仔細的在這裏尋找。
這次張兵學了個乖,首先將那些一眼就可以看出生活用品排除在外,諸如酒瓶、飲料瓶、玻璃製品等,一下子就減少了一大半的工作量。
休息了一會,張兵繼續開始了。
這些東西進入倉庫的時間不算很久,基本上還保持著自己的原貌,沒有被塵土所覆蓋。這樣就省事幹淨了很多。
在這堆舊物裏,張兵看到了瓷器,還有一些陶器以及其他的一些零碎。
從頭開始一個個的過,起先沒有發現什麽好東西,大約看了十幾件東西的時候,看到一個清中期嘉慶年間得盤子,不過明顯是民窯的,製作的比較粗糙,款識也模糊不清了,隻能大致看出嘉慶的字樣,不過也聊勝於無吧,張兵將其單獨放在一邊。
繼續尋找,很快張兵看到在這些東西的中間一片明黃的顏色透了出來,非常刺眼奪目,趕緊將周圍的東西挪開,出現在張兵麵前的是一個明黃色的龍紋天球瓶,看上去那麽奪目迷人,瞬間張兵就被這個瓶子吸引住了。
從來沒有如此近距離接觸過這類瓷器的張兵,被這種大氣、富麗堂皇的皇家用器給鎮住了,以前也在電視或者報道中看到過這類器物,可那些終究是紙上談兵,現在就有這樣一件器物擺在自己出手地方,反而讓張兵感覺有點手足無措。
把自己的雙手用力的在身上擦了擦,感覺幹淨了後,張兵伸出雙手有點顫抖地接近天球瓶,抓住瓶子的頸部,用另外一隻手拖住瓶子的底部,小心翼翼的把它從那些東西中拿了出來,張兵仔細的看著器物的外表,幸好沒有什麽損傷,不然張兵就心疼死了。
整個器物大概高五十厘米,腹部最大處的直徑大約有三十厘米左右,外觀十分完美,通體明黃色,胎體潔白堅實,釉麵豐厚潤澤,渾身泛著一層寶光,一條騰雲駕霧的龍纏繞器身之上,龍是正麵取像的,額頭高企、雙目圓睜、嘴巴張開露出獠牙、毛發由雙頰兩側及頭頂向上飛揚,氣勢十足,威猛霸道,這是典型的的乾隆時期的龍的形象。
撿到寶了!張兵心想。
為驗證自己的想法,張兵小心翼翼的將其側著放到,露出底足,隻見底足四字‘乾隆年製’直接衝入張兵的眼睛。一瞬家張兵感覺一種巨大的幸福擊中了自己‘
“天啊,乾隆龍紋天球瓶啊,典型的官窯精品,而且是明黃色的皇家專用顏色,百分之百的宮廷用品啊”這放到二十年後,這類物件哪一個不是賣出天價啊,根本就不是普通老百姓可以想象的。
張兵完全沒有想到在這裏會有這麽大的收獲。
感覺幸福來的都不像是真的,太大了,讓自己都不敢相信。
有這麽一個天球瓶,隻要靜待升值就好,二十年後的這個瓶子的價值就足夠自己舒舒服服的過一輩子,奮什麽鬥,有了它混吃等死都沒有問題。
什麽房子、車子,美女統統都不是問題。
張兵心裏做著各種對以後生活的設想,不自覺的傻笑著,口水都快流出來了。
一會時間以後,張兵慢慢的恢複過來,重新回到了現實中,雙手愛不釋手的抱著天球瓶,根本舍不得放下。
看著在自己懷裏的龍紋瓶,張兵無限的滿足。
看看手表時間,中午時間已經過去一半了,眼前的事情還沒有做完,張兵想著,今天盡量把這個倉庫清理完畢。
戀戀不舍得放下懷中的龍紋瓶,又重新開始了自己的工作。
在剩餘的這些東西裏再也沒有發現和龍紋瓶差不多的東西,不過有了之前的收獲打底,張兵已經非常的滿足了,不敢奢求再有那麽大的收獲。
工作進行的很快,很快就差不多完了,又找到了一些東西,都還不錯,雖然不是什麽價值很高的物件,但也都有一定的價值,年代大多不太久遠,已經非常不錯了。
張兵也發現了一些陶器,有點曆史了,其中的一件看上去和自己在縣博物館看到的本縣出土的八千年前的遺址文物風格有點相同,不過也不敢肯定,張兵將其挑了出來,打算回家好好查查這類東西的資料,看看自己的推想是否正確。
不過這類文物最主要的就是曆史考古價值,經濟價值反而不怎麽樣,如果對曆史考古愛好著來說很有價值。對於張兵這種門外漢,隻有以經濟價值來考量了。
將後來這些找到的東西拿出來放置好後,張兵開始歸納整理自己今天的收獲。
“四個鳥食罐,一些晚清、民國民窯瓷器,最重要的龍紋天球瓶,還有幾個不知什麽時代的陶器”,收獲是在有點太大了,張兵都有點不敢相信。
將這些自己的收獲放在那個空置的貨架上,現在身上沒什麽錢,隻有等待把郵票賣了,才可以來拿走這些東西,必須盡快的處理那些有票了,張兵心想。
東西放好後,張兵又看見了放在貨架上的葫蘆,重新拿了起來,仔細的端詳,總覺得這東西看上去有點熟悉。
猛然,張兵想起來了,前世有一次看一個鑒寶節目的時候,一位嘉賓就帶了這麽幾個蟈蟈葫蘆,後來專家給出的鑒定意見是‘是三河劉的蟈蟈葫蘆,比較稀有,也很是值些錢的,品相好的大幾十萬都是可以的’,張兵豁然明白,剛才心裏的忽略的事情就是它了。
記得當時鑒定老師講了一些三河劉蟈蟈葫蘆的特點,張兵結合著記憶開始仔細看了起來,很快發現基本情況都符合,主要的葫蘆的高矮、皮的老舊以及底上的雙臍都符合,眼前的這幾個都是三河劉的蟈蟈葫蘆,真是撿到了,差點錯過,張兵興奮的高喊。
也許是張兵的喊聲驚動了周鴻偉吧,很快周鴻偉推門進來了,當他看到張兵現在的樣子是,一下開始大笑起來,“你怎麽把自己弄成這樣了”他笑著問。
張兵說:“還不是翻這些東西弄得,這裏全都是灰塵”
之後張兵告訴周鴻偉自己挑出的那些東西先放在這邊,過幾天一起來拿,並指出給他看都是那些東西。
然後和周鴻偉從後院出來,來到前院,張兵清理了一下自己身上的灰塵,就去找到周鴻偉的父親,告訴了他自己的想法,讓他把東西放置著過些日子一起來拿,走的時候張兵把今天找到的鳥食罐找了出來,打算今天把這兩套鳥食罐帶回家,好好把玩把玩。
對周鴻偉的父親說了,打算把今天這兩樣的錢給他,周父也沒有要,他告訴張兵,這些鳥食罐是之前去別人家拉東西,別人家不要了送給他的,放了一段時間了,一直也沒有處理,看張兵喜歡,今天就送張兵了,就不要錢了。
張兵也沒有矯情,就收下了,感謝了周父之後,就和周鴻偉回學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