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一一反駁。
長生:因為死不了所以隻能長生了 作者:謝張張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你剛說了三點,那我也用這三點來回你,你好好聽一聽,最好是拿筆記下來,不然我怕你回頭忘了。”
李安絲毫不理場麵的騷亂,依舊自顧自的說道。
“不行,我還得和你多加一點,不然我怕你理解不了,畢竟你基礎太差,我得從頭教起。”
李安想了想又接著說道。
“青花瓷確實在元朝有成熟的製作技術,但這技術哪兒來的?咋的,天上掉下來讓人撿到的?”
“那元朝之前就沒有青花瓷了?你多讀點史書你就知道了,青花瓷這東西不止元朝才有,宋朝就有,唐朝就有。”
“這很難理解麽?那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但這個技術西漢的老百姓就在用了,老百姓做出來的紙它就不是紙了?”
“那藥王孫思邈在煉丹的時候發現並且取名為火藥,那以前就沒有火藥這個東西了?它隻是不叫火藥而已。”
“所以我和你說的這些道理,你明白了不?元朝把這種瓷器取名為青花瓷,是給它取的名字和改進了技術。”
“那這些東西,元朝以前就沒有麽?”
“你知不知道青花瓷為什麽叫青花瓷?那是因為有人在燒青瓷的時候出現了花紋,所以後來專門成為了一個分支,取名為青花瓷。”
“而青瓷這個東西,東漢就已經有了,宋朝就完全成熟了,你多看看書,宋朝時候會燒瓷的人海了去了,誰告訴你隻有官窯才能燒這種大罐子?”
“宋朝有個將祁寫了本《陶計》,上麵詳細寫了瓷器的分類和製作技術,你猜猜看裏麵有沒有提到青花瓷?”
李安不緊不慢的說道,還故意停頓了一下。
“好吧,我逗你玩兒的,裏麵沒有提到青花瓷,但提到了青瓷所有釉色種類和製作方法。”
“現在我再問問你,青花瓷和青瓷之間有什麽關係?”
“你要是還不懂的話,還有一本書叫做《格古要論》,這本書是後代的人專門根據宋朝的框架來補充的。”
“你要是還不懂,還有一本叫《新增格古要論》,上麵明確提到了宋朝就出現了一種青黑色的瓷釉,而這種瓷釉,就叫做青料。”
“青料作為本土材料,唐朝時候就廣泛在用了,而蘇料是元朝進口的材料,你猜猜看為什麽會做區分呢?”
“那是因為蘇料青花瓷本就是從青料青花瓷的基礎上來創新的東西。”
“那現在你告訴我,宋朝作為青瓷大成,而青花瓷作為青瓷分支,宋朝能不能有青花瓷?”
李安盯著這33號平靜的問道,這人臉色越來越難看,因為他發現,自己說的是有理有據,而對方說的仍然是有理有據。
“這是第一個問題,我現在回答你第二個問題,那就是錫光。”
“你曉得錫光是什麽麽?你知道這錫光怎麽燒出來麽?”
“你不知道,我和你說一下,青花的料子在燒窯的時候和瓷釉相融,窯裏頭的溫度決定了融化程度。”
“你沒吃過早飯麽?那屜籠裏頭的包子,中間的又大又圓,那邊上的被擠了就變形了,那變形的包子它就不是蒸出來包子了?”
“你告訴我這錫光是麻子臉充雀斑,那這麻子是後來點上去的?那不是天生的麽?”
“這錫光暗淡密集,那它就不是天然形成的了?”
“你說這錫光是假的,那我還告訴你,這還有青黑色的結晶和結晶線呢。”
“這麽明顯像贗品的地方你都沒找到,你反而找了個錫光的特點出來?”
李安接著說道,隨手放大了一張圖片,這下子全場臉色更奇怪起來,這人說著說著,怎麽又給這瓶子挑出來個毛病來?!
“因為你根本不懂,我隻能和你說明了,這是因為用的青料顆粒比較粗,所以融合的時候不充分所導致的。”
“那永樂青花瓷,宣德青花瓷,很多都有這種情況,你咋不說它們也是贗品?”
“至於你所說的官窯民窯之類的,那我再問問你,景德作為官窯的確定是在什麽時候?”
“那是元朝時候才確定的,宋朝的景德都沒有被確定為官窯。”
“因為宋朝的官窯在汴京和杭州。”
“那景德燒瓷厲害,是在元朝才厲害的麽?景德在宋朝燒出的青白瓷就極其厲害了。”
李安接著說道,是不是官窯所出產的瓷器,並不能評判一個瓷器本身的好壞,好窯能燒爛瓷,那民窯也能出高水平的瓷器出來的。
“至於你最後一點,那更是顯得你無知得很,林逋終年隱居深山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沒結婚沒生子的消息是誰告訴你的,他打電話和你說的?”
李安無語的說道,為什麽這些人總是覺得隱居山林的都是沒老婆孩子的,人家隻是看淡了世俗生活而已。
而沒老婆孩子的那是看淡了紅塵,出家當和尚道士去了,和隱居山林有很大區別的。
這話一出,整個拍賣廳都笑了,隻有33號臉色難看得很。
林逋終年未娶妻生子,那本就是一個共識。
“對了,你剛剛是說了《夢溪筆談》,說明你看過一點兒書,但你看書隻看半截兒的?後麵的你怎麽不說?”
“有客至逋所居,則一童子出應門,延客坐,為開籠縱鶴。良久,逋必棹小船而歸。蓋嚐以鶴飛為驗也。”
“這也是那本書裏頭的吧?那我問你,那童子哪兒來的?咋的,白鶴變的唄?還是路邊撿的?”
“那就不能是他自己兒子了?”
“施洪保的書《閩雜記》你看過沒?嘉慶二十五,林則徐認杭嘉湖道,親自去了林逋的墓,那墓碑上寫著林逋本來就是有後代的。”
“讓你多讀書你要去放牛,他終年未娶妻生子,那墓碑上沒事兒寫著玩兒的唄?”
這下子場麵更加熱鬧了,相比起33號買家來說,這個年輕人的話更加具有說服力,為什麽呢,因為他說的每一點都有跡可循。
因為這些書他們雖然沒看過,但肯定都聽過的,沒聽過也沒事兒,他們出去查一下不就知道了?
所以這年輕人肯定不是單純的為了辯論在胡編亂造。
33號現在是徹底慌張了,這正反方的辯論他反而成了反方了,而且對麵更是引經據典的,讓你根本找不到任何的縫隙來反駁。
這怎麽解釋?
“那你現在告訴我,這隻罐子他是不是宋朝的青花瓷,你再想想林逋是啥時候的人,林逋不就是宋朝人麽?”
“這罐子上兩種藝術創作風格,它像不像一男一女兩個人攜手製作的?”
“這罐子萬一就是林逋和他妻子一起做的呢?”
李安絲毫不理場麵的騷亂,依舊自顧自的說道。
“不行,我還得和你多加一點,不然我怕你理解不了,畢竟你基礎太差,我得從頭教起。”
李安想了想又接著說道。
“青花瓷確實在元朝有成熟的製作技術,但這技術哪兒來的?咋的,天上掉下來讓人撿到的?”
“那元朝之前就沒有青花瓷了?你多讀點史書你就知道了,青花瓷這東西不止元朝才有,宋朝就有,唐朝就有。”
“這很難理解麽?那東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但這個技術西漢的老百姓就在用了,老百姓做出來的紙它就不是紙了?”
“那藥王孫思邈在煉丹的時候發現並且取名為火藥,那以前就沒有火藥這個東西了?它隻是不叫火藥而已。”
“所以我和你說的這些道理,你明白了不?元朝把這種瓷器取名為青花瓷,是給它取的名字和改進了技術。”
“那這些東西,元朝以前就沒有麽?”
“你知不知道青花瓷為什麽叫青花瓷?那是因為有人在燒青瓷的時候出現了花紋,所以後來專門成為了一個分支,取名為青花瓷。”
“而青瓷這個東西,東漢就已經有了,宋朝就完全成熟了,你多看看書,宋朝時候會燒瓷的人海了去了,誰告訴你隻有官窯才能燒這種大罐子?”
“宋朝有個將祁寫了本《陶計》,上麵詳細寫了瓷器的分類和製作技術,你猜猜看裏麵有沒有提到青花瓷?”
李安不緊不慢的說道,還故意停頓了一下。
“好吧,我逗你玩兒的,裏麵沒有提到青花瓷,但提到了青瓷所有釉色種類和製作方法。”
“現在我再問問你,青花瓷和青瓷之間有什麽關係?”
“你要是還不懂的話,還有一本書叫做《格古要論》,這本書是後代的人專門根據宋朝的框架來補充的。”
“你要是還不懂,還有一本叫《新增格古要論》,上麵明確提到了宋朝就出現了一種青黑色的瓷釉,而這種瓷釉,就叫做青料。”
“青料作為本土材料,唐朝時候就廣泛在用了,而蘇料是元朝進口的材料,你猜猜看為什麽會做區分呢?”
“那是因為蘇料青花瓷本就是從青料青花瓷的基礎上來創新的東西。”
“那現在你告訴我,宋朝作為青瓷大成,而青花瓷作為青瓷分支,宋朝能不能有青花瓷?”
李安盯著這33號平靜的問道,這人臉色越來越難看,因為他發現,自己說的是有理有據,而對方說的仍然是有理有據。
“這是第一個問題,我現在回答你第二個問題,那就是錫光。”
“你曉得錫光是什麽麽?你知道這錫光怎麽燒出來麽?”
“你不知道,我和你說一下,青花的料子在燒窯的時候和瓷釉相融,窯裏頭的溫度決定了融化程度。”
“你沒吃過早飯麽?那屜籠裏頭的包子,中間的又大又圓,那邊上的被擠了就變形了,那變形的包子它就不是蒸出來包子了?”
“你告訴我這錫光是麻子臉充雀斑,那這麻子是後來點上去的?那不是天生的麽?”
“這錫光暗淡密集,那它就不是天然形成的了?”
“你說這錫光是假的,那我還告訴你,這還有青黑色的結晶和結晶線呢。”
“這麽明顯像贗品的地方你都沒找到,你反而找了個錫光的特點出來?”
李安接著說道,隨手放大了一張圖片,這下子全場臉色更奇怪起來,這人說著說著,怎麽又給這瓶子挑出來個毛病來?!
“因為你根本不懂,我隻能和你說明了,這是因為用的青料顆粒比較粗,所以融合的時候不充分所導致的。”
“那永樂青花瓷,宣德青花瓷,很多都有這種情況,你咋不說它們也是贗品?”
“至於你所說的官窯民窯之類的,那我再問問你,景德作為官窯的確定是在什麽時候?”
“那是元朝時候才確定的,宋朝的景德都沒有被確定為官窯。”
“因為宋朝的官窯在汴京和杭州。”
“那景德燒瓷厲害,是在元朝才厲害的麽?景德在宋朝燒出的青白瓷就極其厲害了。”
李安接著說道,是不是官窯所出產的瓷器,並不能評判一個瓷器本身的好壞,好窯能燒爛瓷,那民窯也能出高水平的瓷器出來的。
“至於你最後一點,那更是顯得你無知得很,林逋終年隱居深山大門不出二門不邁,沒結婚沒生子的消息是誰告訴你的,他打電話和你說的?”
李安無語的說道,為什麽這些人總是覺得隱居山林的都是沒老婆孩子的,人家隻是看淡了世俗生活而已。
而沒老婆孩子的那是看淡了紅塵,出家當和尚道士去了,和隱居山林有很大區別的。
這話一出,整個拍賣廳都笑了,隻有33號臉色難看得很。
林逋終年未娶妻生子,那本就是一個共識。
“對了,你剛剛是說了《夢溪筆談》,說明你看過一點兒書,但你看書隻看半截兒的?後麵的你怎麽不說?”
“有客至逋所居,則一童子出應門,延客坐,為開籠縱鶴。良久,逋必棹小船而歸。蓋嚐以鶴飛為驗也。”
“這也是那本書裏頭的吧?那我問你,那童子哪兒來的?咋的,白鶴變的唄?還是路邊撿的?”
“那就不能是他自己兒子了?”
“施洪保的書《閩雜記》你看過沒?嘉慶二十五,林則徐認杭嘉湖道,親自去了林逋的墓,那墓碑上寫著林逋本來就是有後代的。”
“讓你多讀書你要去放牛,他終年未娶妻生子,那墓碑上沒事兒寫著玩兒的唄?”
這下子場麵更加熱鬧了,相比起33號買家來說,這個年輕人的話更加具有說服力,為什麽呢,因為他說的每一點都有跡可循。
因為這些書他們雖然沒看過,但肯定都聽過的,沒聽過也沒事兒,他們出去查一下不就知道了?
所以這年輕人肯定不是單純的為了辯論在胡編亂造。
33號現在是徹底慌張了,這正反方的辯論他反而成了反方了,而且對麵更是引經據典的,讓你根本找不到任何的縫隙來反駁。
這怎麽解釋?
“那你現在告訴我,這隻罐子他是不是宋朝的青花瓷,你再想想林逋是啥時候的人,林逋不就是宋朝人麽?”
“這罐子上兩種藝術創作風格,它像不像一男一女兩個人攜手製作的?”
“這罐子萬一就是林逋和他妻子一起做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