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向來都不是一個鑽牛角尖的人,碰到有想不通的問題,他基本上都會選擇不去想。


    本來活著就已經夠累了,幹嘛還給自己找不痛快?


    天空開始慢慢的飄起了雪花,摸了摸這冰涼的石頭,李安有些懷念起以前的日子來。


    想當年他在北長城的時候,還當過幾年烽燧的燧長呢。


    正常一個烽燧廣丈六尺,高四丈二尺,積六百餘尺,放到現在也就是兩百多個平方,打仗的時候可以裝下三百個守衛。


    平常沒有打仗的情況下,一個烽燧也就配十來個守衛,領頭的那個就叫燧長。


    負責發號施令,命令手底下這十來個士兵幹不同的工作,撿柴火的撿柴火,做飯的做飯,放哨的放哨。


    這十來個人基本上不會流動,常年都待在一個烽燧裏頭。


    邊關烽燧是不會一直有太大數量的士兵集結的,因為這非常浪費糧食,隻有正兒八經打仗的時候才會集結那麽多士兵。


    一個烽燧所負責的範圍內,如果發現有敵情,就必須要立馬點起狼煙或者生起大火來,讓鄰近的烽燧第一時間看到。


    這就是烽燧的作用,同時也是烽燧這兩個字的由來,白日起狼煙為燧,夜晚生大火為烽。


    如果敵軍數量超過一百個人,不僅要點烽燧,同時還要放炮,一聲炮響為一百,兩聲炮響為五百,三聲炮響就代表著有上千人犯境了。


    當然了這是明朝之後才有的規矩,因為到了明朝才有正兒八經的炮,象棋裏頭的那個炮,也就是在明朝時候才加上去的。


    匈奴們馬術精良,如果不第一時間點燃烽燧的話,等別人打上來了那就來不及了,畢竟一個烽燧隻有十來個人,根本不是人家的對手。


    特別是在晚上的時候,視線不好的情況下,必須要盯緊才行,有任何風吹草動都不可大意。


    當然了很多烽燧也並不是像八達嶺這一段一樣全部都建造在城牆上的,這得根據地形來建造。


    因為規定是一個烽燧必須要和其他兩個烽燧之間相互看到才行,這樣其中一個烽燧點燃之後,其他的烽燧能第一時間發現並且跟著點燃烽燧。


    明朝的時候,北長城距離京城最遠的烽燧點燃之後,如果能第一時間發現並且傳遞到下一個烽燧。


    那麽京城知道這個消息隻需要十二個時辰,距離是七千裏。


    這比驛站快馬沒日沒夜的跑還要快上四倍的時間。


    這已經是那個時候最快傳遞軍情的方式了。


    李安曾經不止一回見過所有烽燧被點燃的情況,不過大多數時候都是演習,隻有極少數時候是真的。


    “犯我華夏者,雖遠必誅!”


    蚩靈拿著手裏的長劍揮舞著說道,雖然有了玉佩,但第一天她還是有些不習慣,所以還是把劍帶在身上了。


    “是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李安不緊不慢的說道,這句話是西漢陳湯在殲滅了一支匈奴部落後給漢元帝上書時候說的,後來這句話被老百姓們口口相傳。


    “是嗎,原來這句話出自漢朝,那其他朝代嘞,有沒有和這句話一樣霸氣的?”


    蚩靈笑嘻嘻的看著李安。


    “有,每個朝代都有的。”


    “朕統六國,天下歸一,築長城以鎮九州龍脈,衛大秦,護社稷。這是秦朝嬴政說的。”


    “四方胡虜,凡有敢犯者,必亡其國,滅其種,絕其苗裔。這是隋帝楊堅說的”


    “內外諸夷,凡敢稱兵者,皆斬。這是冉閔說的。”


    “藩王守國門,藩王死社稷。這是明帝說的。”


    “實際上華夏自古以來都很強,絕大多數情況下都是打別人的份。”


    李安不緊不慢的說道,這話還真不是假話,除了最嚴重的一次五胡亂華之外,其他時候的匈奴都是被追著打的那一方。


    而華夏之所以幾百年就換一個朝代,主要是還是關起門來自己打自己的,和外人沒啥關係。


    除了近百年的曆史。


    所以說曆史都是勝利者書寫的,這話一點兒不假,上千年來的匈奴部落一直都是有苦說不出的。


    因為他們就沒過過多少安生的日子,一直都處在挨打的地位,被迫向更遠的地方搬。


    然後過了幾十年上百年之後,剛剛穩住腳跟手賤來挑釁一下,然後又被打,又接著向更遠的地方走。


    接著循環往複。


    實際上一開始華夏在大秦時候的麵積僅僅隻有中原那一塊。


    後來之所以越來越大,就是因為周邊的匈奴蠻夷被打了往後走,開墾出來之後又被打了。


    久而久之的就變成這麽大麵積了。


    之所以一直是這樣的局麵,是因為中原地區地勢平坦肥沃,如果沒有天災的話,老百姓們是吃得飽的。


    華夏中原的人口數量隨著時間的發展越來越多,到了明朝的時候就已經有上億的人口了。


    周邊的匈奴蠻夷的部落,人口遠遠比不上中原的人口增長速度,所以怎麽樣都是打不過的。


    而之所以經常有蠻夷匈奴叫板中原,在李安看來那純粹就是中原的貴族們吃飽了撐的。


    那皇帝老兒的位置太舒服,誰都想上去坐一坐,坐上去之後待不了多少年,總會出一個昏君來,要麽就是中原天災了。


    然後又互相開始打起來了。


    這就是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而匈奴往往就鑽中原力量薄弱的空子,找到機會了就打回來一點兒。


    等著中原力量又起來了,就回去收複回來,然後再把他們趕到更遠的地方去。


    在遇到中原鼎盛的年代,匈奴是看都不敢看一眼的,為了避免被滅族還必須得每年上貢一定數量的錢才能保平安。


    這兩千多年的曆史,除了洋人入清之外,往前推其實一直都是如此的。


    當年五胡亂華的時候,李安還帶著匈奴的部落把中原的各個藩國都給殺穿了的,因為那段曆史持續了太久了。


    久到李安睡睡醒醒的都看不下去了。


    從短時間看來對中原來說確實是個沉痛的打擊,但從長遠來看其實是件好事兒。


    畢竟有了那一次的經驗教訓之後,後麵的這一千多年,匈奴就再也沒有翻起過太大的浪花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長生:因為死不了所以隻能長生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謝張張謝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謝張張謝並收藏長生:因為死不了所以隻能長生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