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蚩家父子2
長生:因為死不了所以隻能長生了 作者:謝張張謝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我爸和你說了什麽嗎?”
蚩靈回到河邊坐下來看著李安問道。
“沒有,讓我玩得開心點。”
李安平靜的說道,這條河的魚兒真不少,兩個小時的功夫他的漁獲都快把竹簍給裝滿了。
都是一些三四指寬的鯽魚,這種河裏的野生鯽魚背部呈現出黑亮色,肉質鮮美,怎麽做都好吃極了。
李安在京城的時候也去釣了一次魚,但那就是個收費的漁場,釣起來毫無體驗感這麽一說,都不用扔什麽吸引味道的餌料下去,杆子一甩就上魚。
而且那魚是人工喂養的,周身呈現出淡白色,味道不怎麽樣,僅僅隻是有個魚味兒而已。
那種魚釣起來有個啥意思呢?
還是這種河裏頭的野生魚釣起來有意思一些,即便十幾二十分鍾浮標可能都不會動一下,但光是看著那露出水麵一截兒的浮標都覺得有意思極了。
“那就好。”
蚩靈鬆了一口氣,接著和李安聊起天來。
她擔心阿爸會對李安說一些事情,其實這事兒她阿爸也找自己說過的。
她這個年紀,在苗寨的同齡人之中,很多都已經結婚了,苗寨向來就有早婚早育的傳統。
她並不喜歡李安,或者說不是那種喜歡,她隻覺得和李安待在一起很開心,這就夠了。
至於談婚論嫁,她沒想過,這對於她來說還是遙遠的事情。
至於那把劍,雖然是在蚩家寨傳了很多年,但在她出生之前一直都是掛在家裏頭牆上吃灰的。
對於蚩家寨來說,這不是什麽特別重要的東西。
因為她的命格有問題,所以需要這把劍鎮著而已,而且這把劍現在是屬於她的,因為是她爺爺送給她的。
她有處理這把劍的權力,所以在和李安進行交換的時候,她沒有通知過家裏人。
如今她有了玉佩之後,可以大大方方的上街去了,去哪兒也不會有人攔著,她覺得比起背著這把劍到處走,她更喜歡佩戴這個玉佩。
至少玉佩可以放在衣服裏頭,別人看不見,即便拿出來掛在脖子上,那也是個極好看的裝飾品。
別人不會覺得奇怪,這就夠了,也是她目前為止最需要的東西。
“收工。”
李安將最後一條魚兒放進了魚簍裏開始收竿子。
魚簍已經裝得滿滿當當的,遠處還有幾個老人都投來了羨慕的目光,因為他們也坐了一下午,但魚獲遠沒有這年輕人這麽多。
時間也差不多了,兩人回到屋子裏,將魚放著養起來過段時間可以做來吃,至於這幾天,隻需要吃席就行了。
苗寨做大壽一般都是要吃三天的。
晚飯依舊很豐盛,但吃晚飯的人少了一些,寨子裏很多人吃了午飯之後耍一會兒,然後就幹活兒去了。
還要去外麵打豬草回來喂豬,明天中午的時候再去吃。
依舊還是喝酒,之前擺放在壩子裏的酒缸已經空了,如今又換上了新的酒缸,有的人從中午就一直喝到現在。
晚上的苗寨更熱鬧一些,很多人忙完了自己的事情也會過來湊熱鬧,石爐裏燃燒著熊熊大火,即便不用拉燈也能將整個壩子照得透亮。
人們圍著石爐載歌載舞,火焰燃燒著將人們的臉照得紅潤,夜晚的氣溫更低一些,人們跳得更加賣力暖和身子。
到處桌子上都是劃拳的聲音。
李安也愜意的坐在桌子上跟幾個當地人喝酒,蚩靈則負責給桌子上的人倒酒,偶爾得出空閑來就坐在李安旁邊給他剝花生米,聽著老人們講自己年輕時候的故事。
老人們的故事大多數都和山裏頭有關,他們一輩子都住在山裏,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地裏幹活兒,地裏沒活兒了就進山去,摘點兒山貨和砍柴。
去的最遠的地方也就隻有寨子外麵的集市了。
以前的生態更好一些,進山要不了多久就能碰見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野雞遍地飛,運氣不好還會碰到熊。
那年頭進山是個危險的活兒,年輕的時候他們還碰見過有熊自己從山裏跑出來在寨子裏麵晃悠的,偷吃老白姓們吊腳樓下麵圍成的雞圈裏頭的雞。
人們不敢出來看,隻能用盆敲出響亮的聲音把它們給嚇跑,寨子裏每年都有進山死掉的人。
但沒辦法這就是生活。
李安聽著這麽些個故事覺得極有意思,他自己是碰不見這種情況的,雖然他也當過很多年的獵戶。
可那些個大貓熊瞎子基本上都是遠遠的見了他就跑,根本不敢靠近他。
一些小一點兒不怎麽機靈的小玩意兒又會主動找他玩兒,對他根本沒有防備。
所以和山裏頭這些個動物們鬥智鬥勇的故事,李安活了兩千多年都沒有經曆過呢,倒不是他不想,委實是沒有那樣的機會。
蚩靈也喝酒,晚上天冷了喝得要多一些,寨子裏頭大多數人都喝酒,除了小孩子家長不讓喝之外,剩下的無論男女都喝酒的。
家家戶戶每年都自己種糧食自己釀酒喝。
吊腳樓沒有空調這種東西,雖然說如今科技發達了什麽家電都有,但家家戶戶家裏頭的電器基本上也就是台電視,條件好的可能會買個冰箱洗衣機。
至於空調和電風扇這些個東西,他們根本用不上,這裏氣候宜人,夏天的時候也不熱,頂著太陽的時候可能會出汗水,但一到陰涼的地方就特別涼快了。
至於冬天,這裏氣溫雖然很低,但也沒有北方那麽天寒地凍的,人們禦寒烤烤火喝喝酒就行了。
一直喝到快十一點鍾,蚩靈才帶著李安回家了。
這裏的老百姓們冬天也就一個星期洗一次澡,有的整個冬天都不會洗,頂多就是拿塊帕子擦一擦就完事兒,頂多隔幾天洗個頭。
因為冬天不用幹太多力氣活兒,天冷了也不會出汗,勤換衣服身上並不會有什麽味道。
畢竟洗澡是件麻煩事兒,柴火在以前的冬天本就不怎麽夠燒,用來燒水洗澡就顯得很奢侈了。
李安自顧自的坐在窗台邊喝酒,看著下方的燈火闌珊,隨著時間慢慢過去,一盞一盞的燈熄滅下來,最後就剩下零星幾家還亮著燈。
他看了看時間,慢慢朝著樓下走去,穿好鞋子出了門,沿著屋子背後的石階不緊不慢的往上走。
上麵那個壩子他們昨晚上去逛過,今晚李安自己一個人去。
蚩靈回到河邊坐下來看著李安問道。
“沒有,讓我玩得開心點。”
李安平靜的說道,這條河的魚兒真不少,兩個小時的功夫他的漁獲都快把竹簍給裝滿了。
都是一些三四指寬的鯽魚,這種河裏的野生鯽魚背部呈現出黑亮色,肉質鮮美,怎麽做都好吃極了。
李安在京城的時候也去釣了一次魚,但那就是個收費的漁場,釣起來毫無體驗感這麽一說,都不用扔什麽吸引味道的餌料下去,杆子一甩就上魚。
而且那魚是人工喂養的,周身呈現出淡白色,味道不怎麽樣,僅僅隻是有個魚味兒而已。
那種魚釣起來有個啥意思呢?
還是這種河裏頭的野生魚釣起來有意思一些,即便十幾二十分鍾浮標可能都不會動一下,但光是看著那露出水麵一截兒的浮標都覺得有意思極了。
“那就好。”
蚩靈鬆了一口氣,接著和李安聊起天來。
她擔心阿爸會對李安說一些事情,其實這事兒她阿爸也找自己說過的。
她這個年紀,在苗寨的同齡人之中,很多都已經結婚了,苗寨向來就有早婚早育的傳統。
她並不喜歡李安,或者說不是那種喜歡,她隻覺得和李安待在一起很開心,這就夠了。
至於談婚論嫁,她沒想過,這對於她來說還是遙遠的事情。
至於那把劍,雖然是在蚩家寨傳了很多年,但在她出生之前一直都是掛在家裏頭牆上吃灰的。
對於蚩家寨來說,這不是什麽特別重要的東西。
因為她的命格有問題,所以需要這把劍鎮著而已,而且這把劍現在是屬於她的,因為是她爺爺送給她的。
她有處理這把劍的權力,所以在和李安進行交換的時候,她沒有通知過家裏人。
如今她有了玉佩之後,可以大大方方的上街去了,去哪兒也不會有人攔著,她覺得比起背著這把劍到處走,她更喜歡佩戴這個玉佩。
至少玉佩可以放在衣服裏頭,別人看不見,即便拿出來掛在脖子上,那也是個極好看的裝飾品。
別人不會覺得奇怪,這就夠了,也是她目前為止最需要的東西。
“收工。”
李安將最後一條魚兒放進了魚簍裏開始收竿子。
魚簍已經裝得滿滿當當的,遠處還有幾個老人都投來了羨慕的目光,因為他們也坐了一下午,但魚獲遠沒有這年輕人這麽多。
時間也差不多了,兩人回到屋子裏,將魚放著養起來過段時間可以做來吃,至於這幾天,隻需要吃席就行了。
苗寨做大壽一般都是要吃三天的。
晚飯依舊很豐盛,但吃晚飯的人少了一些,寨子裏很多人吃了午飯之後耍一會兒,然後就幹活兒去了。
還要去外麵打豬草回來喂豬,明天中午的時候再去吃。
依舊還是喝酒,之前擺放在壩子裏的酒缸已經空了,如今又換上了新的酒缸,有的人從中午就一直喝到現在。
晚上的苗寨更熱鬧一些,很多人忙完了自己的事情也會過來湊熱鬧,石爐裏燃燒著熊熊大火,即便不用拉燈也能將整個壩子照得透亮。
人們圍著石爐載歌載舞,火焰燃燒著將人們的臉照得紅潤,夜晚的氣溫更低一些,人們跳得更加賣力暖和身子。
到處桌子上都是劃拳的聲音。
李安也愜意的坐在桌子上跟幾個當地人喝酒,蚩靈則負責給桌子上的人倒酒,偶爾得出空閑來就坐在李安旁邊給他剝花生米,聽著老人們講自己年輕時候的故事。
老人們的故事大多數都和山裏頭有關,他們一輩子都住在山裏,每天的工作就是在地裏幹活兒,地裏沒活兒了就進山去,摘點兒山貨和砍柴。
去的最遠的地方也就隻有寨子外麵的集市了。
以前的生態更好一些,進山要不了多久就能碰見各種各樣的野生動物,野雞遍地飛,運氣不好還會碰到熊。
那年頭進山是個危險的活兒,年輕的時候他們還碰見過有熊自己從山裏跑出來在寨子裏麵晃悠的,偷吃老白姓們吊腳樓下麵圍成的雞圈裏頭的雞。
人們不敢出來看,隻能用盆敲出響亮的聲音把它們給嚇跑,寨子裏每年都有進山死掉的人。
但沒辦法這就是生活。
李安聽著這麽些個故事覺得極有意思,他自己是碰不見這種情況的,雖然他也當過很多年的獵戶。
可那些個大貓熊瞎子基本上都是遠遠的見了他就跑,根本不敢靠近他。
一些小一點兒不怎麽機靈的小玩意兒又會主動找他玩兒,對他根本沒有防備。
所以和山裏頭這些個動物們鬥智鬥勇的故事,李安活了兩千多年都沒有經曆過呢,倒不是他不想,委實是沒有那樣的機會。
蚩靈也喝酒,晚上天冷了喝得要多一些,寨子裏頭大多數人都喝酒,除了小孩子家長不讓喝之外,剩下的無論男女都喝酒的。
家家戶戶每年都自己種糧食自己釀酒喝。
吊腳樓沒有空調這種東西,雖然說如今科技發達了什麽家電都有,但家家戶戶家裏頭的電器基本上也就是台電視,條件好的可能會買個冰箱洗衣機。
至於空調和電風扇這些個東西,他們根本用不上,這裏氣候宜人,夏天的時候也不熱,頂著太陽的時候可能會出汗水,但一到陰涼的地方就特別涼快了。
至於冬天,這裏氣溫雖然很低,但也沒有北方那麽天寒地凍的,人們禦寒烤烤火喝喝酒就行了。
一直喝到快十一點鍾,蚩靈才帶著李安回家了。
這裏的老百姓們冬天也就一個星期洗一次澡,有的整個冬天都不會洗,頂多就是拿塊帕子擦一擦就完事兒,頂多隔幾天洗個頭。
因為冬天不用幹太多力氣活兒,天冷了也不會出汗,勤換衣服身上並不會有什麽味道。
畢竟洗澡是件麻煩事兒,柴火在以前的冬天本就不怎麽夠燒,用來燒水洗澡就顯得很奢侈了。
李安自顧自的坐在窗台邊喝酒,看著下方的燈火闌珊,隨著時間慢慢過去,一盞一盞的燈熄滅下來,最後就剩下零星幾家還亮著燈。
他看了看時間,慢慢朝著樓下走去,穿好鞋子出了門,沿著屋子背後的石階不緊不慢的往上走。
上麵那個壩子他們昨晚上去逛過,今晚李安自己一個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