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說那荒誕紀年,虛無春秋,在一處無名大陸,有一龐大帝國,名喚楚國。百姓燕然,不知饑饉戰亂為何物。因為那東島作亂,入侵東北,侵占了楚國三桓之中的宸桓與中桓,隻有這北桓尚在楚國手中,卻也是岌岌可危。
這東島原也是紛紛擾擾,無暇他顧。自那大楚使者符文遠東渡,將楚國文化典籍一並帶去,這東島才是算有文字,萬世一係的王權,也有了文字可尋。
這東島並非是一塊孤零零的島嶼,而是由四島組成。風俗各自迥異,素來不睦。自然是一言不合,便幹戈相向。不知是東島幸運,亦或是不幸。出了一位嗜血武將,平日裏喜吃猛獸苦膽,似那狼豺虎豹,都是吃得津津有味。
不知是他吃苦膽太多,還是先天緣故,生得身形彪悍,力能扛鼎。那拳打狼王,徒手博熊。三十年間,竟打得那些猛獸,見他便跑,覺沒有停留一步,和他耀武揚威的。
若單憑著蠻力,不過是赳赳武夫罷了。他家傳兵書,名曰《陰陽訣》。書中暗喻叢生,隱晦非常。尋常人等跟本看不下去。唯獨這亞多古麻呂,打獵歸來,身心疲憊,趁著黃豆大小的燈光,一頁頁翻讀。
那位問了,他如此用功,難不成是了參加結業考試?笑話,那時東島隻顧打仗,哪有閑情雅致來發展教育?這亞多古麻呂祖上具是文吏,雖不能說是文人墨客,可肚子裏畢竟有些東西。他如此用功,隻因《陰陽訣》卷首寫著一句:“此書通,天下平。”
這亞多古麻呂自認上天降我,定是有大事相托。而這大事,便是將東島平定。他勵精圖治,攛掇慫恿,糾集起二十個步兵,便自稱一方諸侯。曆經十三年,大小戰鬥數百,斬殺敵軍數十萬,終於東島一統,定國號為太陽神禦下珍珠四島大帝國,定都第一大道本末島的府庫郡橫龍城。自以為文比文曲,武過霸王,便自稱乾坤混元帝。
這亞多古麻呂身居僻島,相比那泱泱大楚,不過彈丸之地,何足道哉!卻與那夜郎國不同。夜郎國所問,乃是不知而問,一如兩人見麵,互問姓名。而這亞多古麻呂卻是不知也不問,隻是自我陶醉。
這東島平定,亞多古麻呂卻反不自在,他本就是個行軍打仗,砍將奪旗的主,如今忽地安定,便是渾身長毛,閑暇不住。整日長籲短歎,愁眉苦臉。
得虧他有個帝後,名作直紗美子。乃是克了東江國,從那國王宮中搶掠來的,之後才知,卻是東江國國王的女兒。直紗美子原不待見他,可見他對自己言聽計從,百依百順,先是放過東江臣民,又是減輕賦稅,還造了大批宮殿,隻為博自己一笑,心思漸轉,天長日久,便與他一條心了。
這直紗美子見他愁眉苦臉,心裏也是慘然落淚。一日在月下吃花糕,她便問那亞多古麻呂:“王上為何憂愁?”那亞多古麻呂一聲長歎,道:“愛妃有心了。隻是此事說與你聽,也沒有解法。”也不再言語,隻是一味喝酒,連吃了好幾杯,再見那直紗美子,朦朧如隔霧,比平日更顯妖嬈,有道是酒能助性,這亞多古麻呂不禁心神蕩漾,要拉直紗美子行天人之事。
那直紗美子羞澀難當,更添嫵媚。若是平時,半推半就,也就從了。可是今日有事在身,哪能讓他太過舒坦?隻是伸手阻擋,問道:“大王且不要急,是什麽事,與臣妾說看看,保不齊會有辦法。若能與王上分憂,那真是臣妾的福氣。”
這亞多古麻呂已經喝醉,神情有些迷亂,因拉著直紗美子,道:“愛妃既然肯聽,寡人就說說。人都說太平最好,可寡人卻是不然,非得狼煙四起,攻城略地,才是痛快。隻是國內承平,那些流寇盜賊,打來打去,也沒意思。”
那直紗美子聞言,心中早有計較,可不肯直說,隻拿著言語戲弄於他:“王上,你若想著狼煙四起,群雄割據,再是簡單不過。先令心懷貳心的臣子們,擁兵自重,待其羽翼漸豐,再下詔切責,逼迫謀反,到時國內大亂,大王據守都城,引兵平叛,那不就好了?”
那亞多古麻呂雖已醉了,可也知道這是玩笑,因道:“愛妃說笑了。寡人讀那《陰陽訣》,也知民心向背的害處。況且寡人之子民,怎忍心讓他自相殘殺?”
直紗美子一笑,卻是起身,讓亞多古麻呂稍事等待。等回來時,手裏已多了一卷畫軸。再看那亞多古麻呂,已是靠著床沿睡著。直紗美子也沒講他叫醒,隻喚來宮女,將他抬到床上。
到了第二天轉醒,亞多古麻呂一睜開眼,便見眼前一副地圖。這乃是直紗美子連夜讓心腹畫匠描摹出來的,而那原件,卻又小心珍藏起來。畢竟是上百年的古物,動不動就會破碎。
那亞多古麻呂麵有吃驚,知道那是地圖,可方言望去,那浩渺大陸,隻有一個國家,那便是楚。在大陸的角落裏,倒也有零星的小國,可那也是楚國的附屬國,慘遭自古以來,是遲早的事。
那地圖右上角,有一條島鏈,上麵寫著一行字,正是自家的國號。相比那大楚,不啻大象之與跳騷。
便叫來直紗美子,問道:“這地圖從何處而來?”直紗美子並無欺瞞,道:“這地圖乃是我家祖上傳來的,乃是大楚高僧智禪,攜著經卷書籍,一並帶過來的。我祖與那智禪私交甚好,便將這地圖贈與祖上。流經百年,才到我手。這圖已非原圖,是我讓畫工連日描摹而成。比例不必擔心,每一處都是一般無二。”
那亞多古麻呂睡了一覺,酒已醒了,知道這地圖重要。因拉過直紗美子,摟入懷中,道:“愛妃莫不是讓寡人跨海擊楚?”直紗美子道:“大王聖名。有道是開疆拓土,名垂青史。既然大王閑不住,那就率著精兵悍將,奪取那楚國江山。”
亞多古麻呂畢竟不是一介武夫,雖對這楚國錦繡河山,覬覦不已,可怎奈自己不過是一條小蟲,如何能吃下這大片疆域?況且那楚國正值鼎盛,百姓安樂。那楚王也是勤政為民,日夜劬勞。若是強行攻取,即便自己有萬夫不當之勇,恐也會兵敗被俘。
那直紗美子將他看透,因指著楚國三桓半島,因道:“王上可知步步為營?王上可派兵攻取這三桓之地,等百姓歸順,便可興兵直取楚都,彼時天下大亂,我王可亂中取勝。那時十萬裏江山,都將歸在王上名下。”
此話一出,不禁勾起亞多古麻呂心中熱血,一拍案子,道:“就這麽定了!”
因傳令各州郡縣,搜集木材、鐵礦,要跨海襲擊那三桓之地。等轉過年來,海船造好,海師組建。便命水師都統山下問童子,催舟襲擊。
那楚國國泰民安,自楚太祖裘安平定大陸以來,少經戰亂。放馬歸山,鑄劍為犁。那士兵們也都懶懶散散,少經訓練。這些武將也不過是舉重賽跑,爭爭名次,至於那行軍打仗,韜略兵法,都不曾讀過。
眼下東島亂軍犯疆,雖也有抵抗,且是眾誌成城,怎奈訓練不足,一味猛拚,使得三桓守軍主力被滅,鬆下童子長驅直入,一直殺到翠萍江,方才止步。因派遣使者至楚都雲嵐城,送楚王書信。其書略曰:
我東島人多地少,苦於無計,便鋌而走險,來這三桓之地,暫求生存。望楚帝能憐蒼生,使我安歇。自此兩邦和睦,永不交兵。誠惶誠恐,感激涕零。
署名乃是亞多古麻呂。這楚帝看了書信,便問群臣,如何處置。卻見一人走出班列,拱手道:“這狼子野心,再是不明顯不過。今日讓他三桓,明日讓他塞北,如此步步蠶食,楚國危矣!”正視之,乃司徒莘宸也。這莘宸幼年喪父,承其母含辛茹苦,將他養大。如今雖位居司徒,也是親身侍奉,不敢有絲毫怨言。平日裏莘母總談先帝創業,曆代先賢,天長日久,便對這大楚帝國心生敬意。
古人道,文死諫、武死戰。這司徒莘宸不論是沙場或是朝堂,都是個拚命三郎,先帝以降,沒個不怕他的。如今那東島小國,敢犯天威,如何能饒?自然是力主出兵,將那東海小人兒,推下海去。
這話音不落,卻轉出一人,與那莘宸並肩而立,道:“司徒所言大謬。上天有好生之德,吾皇恩澤四海。那東島之國,跨過碧波來投,隻為能有個容身之所。若粗暴驅逐,會令百姓寒心,上蒼厭棄!”卻是大學士莫瑞。
那司徒莘宸聽不得他這等荒唐言論,喝道:“你這迂腐書生,在這裏談什麽百姓上蒼,那東海之國,不宣而戰,屠戮百姓,與那凶狼惡虎,有什麽區別?昔日先帝披荊斬棘,才有尺寸之地,如今卻拱手送人,百年之後,如何去麵見先帝!”
那大學士莫瑞還要爭辯,莘宸嗬斥道:“住口!你這黃毛小子,隻知之乎者也,卻在此饒舍,欺瞞王上,流毒後世。你這等人,合該拉出去斬了!”
那莫瑞尚不到而立之年,血性方剛。又自小便是神童,不論鄉裏百姓,便是那郡縣長官,都是稱讚不已。似這等惡毒言語,從來不曾聽過,不禁火往上撞,也不顧斯文,拿著手中玉笏,狠力便打。
這還了得,莘宸是什麽人?司徒!位居一品,便是皇帝也要讓三分。這莫瑞不過三品,怎麽能忍?自是要打回去。因將手中玉笏一扔,拔出先帝賜的尚方寶劍,隻見光影一閃,一道紅光閃過,再看那莫瑞,已是人頭落地。
文武百官嚇得都後退幾步,莘宸卻揪起莫瑞的耳朵,指給百官看:“這莫瑞已被我殺了,哪個還要求和?”文武百官都被震住,紛紛言道:“都聽莘司徒的。”
那楚王見百官一心,執意要戰。便命人將那東島使者斬殺祭旗,糾集七十萬部隊,拜曹欽為蕩寇大將軍,莘宸為監軍,司馬伯魚為先鋒,將那東島小國逐出國門。
這莘宸臨行前,自是先要回家,與母親、妻女作別。這莘宸之母盧氏,年已八十,身子硬朗,隻是生了眼疾,雙目失明。
莘宸進了屋子,向盧氏請了安,道:“孩兒行將北上,驅逐蟊賊,保我大楚基業。母親可要保重身體。”那盧氏賢惠明理,自認國大於家,怕他軍旅途中惦記自己,耽誤了公差,反而安慰道:“你隻管去,家裏自有芝雲照料。不要總惦記著我,我去就去了,無關緊要。但這楚國,你可要牢記,不能讓它亡了!”
莘宸連連應允,忽聽道:“爹爹!你又要走了麽?去的可遠?什麽時候回來?”轉頭去看,卻是莘宸次女莘昕蘭。
這莘昕蘭,剛剛五歲,生得清秀淡雅,人見人誇。莘宸因將她抱起,道:“不遠,隻有三千裏。小囡若是圍著屋子走一天,便能到達。”
那莘昕蘭不知是玩笑,記在心裏,笑道:“那小囡隔天看你。”莘宸怪道:“如何是隔天?”那莘昕蘭嬌憨一笑:“一來一去,可得是兩天。”
那莘宸大笑,因見自家女兒這般聰明,非比常人,若是名師引導,日後自成大器。可歎她偏偏是個女兒身。想到這裏,不禁搖頭。
莘昕蘭問道:“爹爹為何歎息?”莘宸隻是不答,單單看著女兒。這莘宸想著留出一天功夫,與家人燈下閑談,怎奈軍情緊急,不容延緩。由是辭別家人,策馬而去。
可憐那莘昕蘭依門遠望,久久不舍。心中想著父親總是匆匆來去,宛若蜻蜓點水一般。自此以後,更是見麵也是難了。她雖是小孩子,可也知悲情,不由大哭一場,任誰也勸不住。
另說那亞多古麻呂聞說楚帝斬了使者,不禁大怒。因糾集十萬大軍,並三桓仆從軍二十萬,跨過翠萍江,連克十數城池,一路勢如破竹。直到冰雲城下,連攻數次,但是損兵折將,卻是攻他不下。
這冰雲城位在黑水域中部,是一座通衢大邑,便是那楚帝神都,也弱了些許。冰雲城守將乃楚國定北侯張翼。這冰雲城四周,具是鬆木林,每逢清爽天氣,便傾城出動,往那密林深處射狼宰熊,往往十天半月,方才回到城中。
這原本是尋歡作樂,沒少被朝中老臣彈劾。若非那莘宸力保,這張翼怕是早丟了官職,回家種田去了。
常言道,有心栽柳,無意花開。這張翼麾下士卒,個個都是精明強悍,遠近盜賊,敢於欺負拱衛神都的禦林軍,卻不敢欺晦張翼軍。
這日亞多古麻呂率軍壓境,見此城深闊景遠,心中大喜,因對下屬道:“此城朝夕可滅,若克了此城,那城中美女珠寶,諸君可以悉數擄掠,三日為限,逾期不補。”
這些個東島士兵聽見這般好處,都是嗷嗷直叫,搭建雲梯、準備飛砲,都比往日麻利。連日大勝,內心早已麻痹,待攻城時,那冰雲城城頭忽地擺出數百個連弩機。
東島士兵不知什麽東西,也沒吃過它的苦頭,愣頭愣腦往上衝,剛到城下,卻見飛矢如蝗。那些東島士兵拿起木盾抵擋,不成想這箭簇威力十足,將木盾人身,全都刺透。落在地上也沒有停下的意思,都鑽進地底去了。隻這一合,便殺了東島軍五千人。
後麵士兵,紛然色變。那些珍饈美女,也不敢想了,撒開丫子往後退,直退了十裏,方才止住。
這連弩機乃是張翼親手構造,本為的是防那流寇襲城、熊羆當道而設的。基本沒有用過,如今把所有連弩機從倉庫中取出,還承東島國的福氣。
那亞多古麻呂知道此城難攻,便命士兵四散開來,圍困此城,令人不得入,城裏不得出。這張翼也沒想著出城迎戰,因倉庫之中,糧食肉糜不可勝計,至少能堅持一年,怕他什麽?況且報聞大將軍曹欽正自率軍趕來,何須憂慮?
一連數日,兩方都無動靜。那亞多古麻呂看那低矮城牆,卻不能下,心中鬱悶。隻在營前踱步。卻見直紗美子盈盈而來,不禁轉憂為喜,道:“愛妃一來,寡人便覺十分歡喜。隻是愛妃一去,對這冰雲城,心生懊喪。”
直紗美子笑道:“臣妾來此,正是有一良策,說給大王。”那亞多古麻呂喜不自禁,連稱直紗美子是天使臨世,助他功成,又向她求教妙策。直紗美子笑道:“附耳過來。”因如此這般,這般如此說了。
那亞多古麻呂拍案叫好,道:“有愛妃良策,不愁這城池不下。”究竟是什麽良策,且聽下回分解。
這東島原也是紛紛擾擾,無暇他顧。自那大楚使者符文遠東渡,將楚國文化典籍一並帶去,這東島才是算有文字,萬世一係的王權,也有了文字可尋。
這東島並非是一塊孤零零的島嶼,而是由四島組成。風俗各自迥異,素來不睦。自然是一言不合,便幹戈相向。不知是東島幸運,亦或是不幸。出了一位嗜血武將,平日裏喜吃猛獸苦膽,似那狼豺虎豹,都是吃得津津有味。
不知是他吃苦膽太多,還是先天緣故,生得身形彪悍,力能扛鼎。那拳打狼王,徒手博熊。三十年間,竟打得那些猛獸,見他便跑,覺沒有停留一步,和他耀武揚威的。
若單憑著蠻力,不過是赳赳武夫罷了。他家傳兵書,名曰《陰陽訣》。書中暗喻叢生,隱晦非常。尋常人等跟本看不下去。唯獨這亞多古麻呂,打獵歸來,身心疲憊,趁著黃豆大小的燈光,一頁頁翻讀。
那位問了,他如此用功,難不成是了參加結業考試?笑話,那時東島隻顧打仗,哪有閑情雅致來發展教育?這亞多古麻呂祖上具是文吏,雖不能說是文人墨客,可肚子裏畢竟有些東西。他如此用功,隻因《陰陽訣》卷首寫著一句:“此書通,天下平。”
這亞多古麻呂自認上天降我,定是有大事相托。而這大事,便是將東島平定。他勵精圖治,攛掇慫恿,糾集起二十個步兵,便自稱一方諸侯。曆經十三年,大小戰鬥數百,斬殺敵軍數十萬,終於東島一統,定國號為太陽神禦下珍珠四島大帝國,定都第一大道本末島的府庫郡橫龍城。自以為文比文曲,武過霸王,便自稱乾坤混元帝。
這亞多古麻呂身居僻島,相比那泱泱大楚,不過彈丸之地,何足道哉!卻與那夜郎國不同。夜郎國所問,乃是不知而問,一如兩人見麵,互問姓名。而這亞多古麻呂卻是不知也不問,隻是自我陶醉。
這東島平定,亞多古麻呂卻反不自在,他本就是個行軍打仗,砍將奪旗的主,如今忽地安定,便是渾身長毛,閑暇不住。整日長籲短歎,愁眉苦臉。
得虧他有個帝後,名作直紗美子。乃是克了東江國,從那國王宮中搶掠來的,之後才知,卻是東江國國王的女兒。直紗美子原不待見他,可見他對自己言聽計從,百依百順,先是放過東江臣民,又是減輕賦稅,還造了大批宮殿,隻為博自己一笑,心思漸轉,天長日久,便與他一條心了。
這直紗美子見他愁眉苦臉,心裏也是慘然落淚。一日在月下吃花糕,她便問那亞多古麻呂:“王上為何憂愁?”那亞多古麻呂一聲長歎,道:“愛妃有心了。隻是此事說與你聽,也沒有解法。”也不再言語,隻是一味喝酒,連吃了好幾杯,再見那直紗美子,朦朧如隔霧,比平日更顯妖嬈,有道是酒能助性,這亞多古麻呂不禁心神蕩漾,要拉直紗美子行天人之事。
那直紗美子羞澀難當,更添嫵媚。若是平時,半推半就,也就從了。可是今日有事在身,哪能讓他太過舒坦?隻是伸手阻擋,問道:“大王且不要急,是什麽事,與臣妾說看看,保不齊會有辦法。若能與王上分憂,那真是臣妾的福氣。”
這亞多古麻呂已經喝醉,神情有些迷亂,因拉著直紗美子,道:“愛妃既然肯聽,寡人就說說。人都說太平最好,可寡人卻是不然,非得狼煙四起,攻城略地,才是痛快。隻是國內承平,那些流寇盜賊,打來打去,也沒意思。”
那直紗美子聞言,心中早有計較,可不肯直說,隻拿著言語戲弄於他:“王上,你若想著狼煙四起,群雄割據,再是簡單不過。先令心懷貳心的臣子們,擁兵自重,待其羽翼漸豐,再下詔切責,逼迫謀反,到時國內大亂,大王據守都城,引兵平叛,那不就好了?”
那亞多古麻呂雖已醉了,可也知道這是玩笑,因道:“愛妃說笑了。寡人讀那《陰陽訣》,也知民心向背的害處。況且寡人之子民,怎忍心讓他自相殘殺?”
直紗美子一笑,卻是起身,讓亞多古麻呂稍事等待。等回來時,手裏已多了一卷畫軸。再看那亞多古麻呂,已是靠著床沿睡著。直紗美子也沒講他叫醒,隻喚來宮女,將他抬到床上。
到了第二天轉醒,亞多古麻呂一睜開眼,便見眼前一副地圖。這乃是直紗美子連夜讓心腹畫匠描摹出來的,而那原件,卻又小心珍藏起來。畢竟是上百年的古物,動不動就會破碎。
那亞多古麻呂麵有吃驚,知道那是地圖,可方言望去,那浩渺大陸,隻有一個國家,那便是楚。在大陸的角落裏,倒也有零星的小國,可那也是楚國的附屬國,慘遭自古以來,是遲早的事。
那地圖右上角,有一條島鏈,上麵寫著一行字,正是自家的國號。相比那大楚,不啻大象之與跳騷。
便叫來直紗美子,問道:“這地圖從何處而來?”直紗美子並無欺瞞,道:“這地圖乃是我家祖上傳來的,乃是大楚高僧智禪,攜著經卷書籍,一並帶過來的。我祖與那智禪私交甚好,便將這地圖贈與祖上。流經百年,才到我手。這圖已非原圖,是我讓畫工連日描摹而成。比例不必擔心,每一處都是一般無二。”
那亞多古麻呂睡了一覺,酒已醒了,知道這地圖重要。因拉過直紗美子,摟入懷中,道:“愛妃莫不是讓寡人跨海擊楚?”直紗美子道:“大王聖名。有道是開疆拓土,名垂青史。既然大王閑不住,那就率著精兵悍將,奪取那楚國江山。”
亞多古麻呂畢竟不是一介武夫,雖對這楚國錦繡河山,覬覦不已,可怎奈自己不過是一條小蟲,如何能吃下這大片疆域?況且那楚國正值鼎盛,百姓安樂。那楚王也是勤政為民,日夜劬勞。若是強行攻取,即便自己有萬夫不當之勇,恐也會兵敗被俘。
那直紗美子將他看透,因指著楚國三桓半島,因道:“王上可知步步為營?王上可派兵攻取這三桓之地,等百姓歸順,便可興兵直取楚都,彼時天下大亂,我王可亂中取勝。那時十萬裏江山,都將歸在王上名下。”
此話一出,不禁勾起亞多古麻呂心中熱血,一拍案子,道:“就這麽定了!”
因傳令各州郡縣,搜集木材、鐵礦,要跨海襲擊那三桓之地。等轉過年來,海船造好,海師組建。便命水師都統山下問童子,催舟襲擊。
那楚國國泰民安,自楚太祖裘安平定大陸以來,少經戰亂。放馬歸山,鑄劍為犁。那士兵們也都懶懶散散,少經訓練。這些武將也不過是舉重賽跑,爭爭名次,至於那行軍打仗,韜略兵法,都不曾讀過。
眼下東島亂軍犯疆,雖也有抵抗,且是眾誌成城,怎奈訓練不足,一味猛拚,使得三桓守軍主力被滅,鬆下童子長驅直入,一直殺到翠萍江,方才止步。因派遣使者至楚都雲嵐城,送楚王書信。其書略曰:
我東島人多地少,苦於無計,便鋌而走險,來這三桓之地,暫求生存。望楚帝能憐蒼生,使我安歇。自此兩邦和睦,永不交兵。誠惶誠恐,感激涕零。
署名乃是亞多古麻呂。這楚帝看了書信,便問群臣,如何處置。卻見一人走出班列,拱手道:“這狼子野心,再是不明顯不過。今日讓他三桓,明日讓他塞北,如此步步蠶食,楚國危矣!”正視之,乃司徒莘宸也。這莘宸幼年喪父,承其母含辛茹苦,將他養大。如今雖位居司徒,也是親身侍奉,不敢有絲毫怨言。平日裏莘母總談先帝創業,曆代先賢,天長日久,便對這大楚帝國心生敬意。
古人道,文死諫、武死戰。這司徒莘宸不論是沙場或是朝堂,都是個拚命三郎,先帝以降,沒個不怕他的。如今那東島小國,敢犯天威,如何能饒?自然是力主出兵,將那東海小人兒,推下海去。
這話音不落,卻轉出一人,與那莘宸並肩而立,道:“司徒所言大謬。上天有好生之德,吾皇恩澤四海。那東島之國,跨過碧波來投,隻為能有個容身之所。若粗暴驅逐,會令百姓寒心,上蒼厭棄!”卻是大學士莫瑞。
那司徒莘宸聽不得他這等荒唐言論,喝道:“你這迂腐書生,在這裏談什麽百姓上蒼,那東海之國,不宣而戰,屠戮百姓,與那凶狼惡虎,有什麽區別?昔日先帝披荊斬棘,才有尺寸之地,如今卻拱手送人,百年之後,如何去麵見先帝!”
那大學士莫瑞還要爭辯,莘宸嗬斥道:“住口!你這黃毛小子,隻知之乎者也,卻在此饒舍,欺瞞王上,流毒後世。你這等人,合該拉出去斬了!”
那莫瑞尚不到而立之年,血性方剛。又自小便是神童,不論鄉裏百姓,便是那郡縣長官,都是稱讚不已。似這等惡毒言語,從來不曾聽過,不禁火往上撞,也不顧斯文,拿著手中玉笏,狠力便打。
這還了得,莘宸是什麽人?司徒!位居一品,便是皇帝也要讓三分。這莫瑞不過三品,怎麽能忍?自是要打回去。因將手中玉笏一扔,拔出先帝賜的尚方寶劍,隻見光影一閃,一道紅光閃過,再看那莫瑞,已是人頭落地。
文武百官嚇得都後退幾步,莘宸卻揪起莫瑞的耳朵,指給百官看:“這莫瑞已被我殺了,哪個還要求和?”文武百官都被震住,紛紛言道:“都聽莘司徒的。”
那楚王見百官一心,執意要戰。便命人將那東島使者斬殺祭旗,糾集七十萬部隊,拜曹欽為蕩寇大將軍,莘宸為監軍,司馬伯魚為先鋒,將那東島小國逐出國門。
這莘宸臨行前,自是先要回家,與母親、妻女作別。這莘宸之母盧氏,年已八十,身子硬朗,隻是生了眼疾,雙目失明。
莘宸進了屋子,向盧氏請了安,道:“孩兒行將北上,驅逐蟊賊,保我大楚基業。母親可要保重身體。”那盧氏賢惠明理,自認國大於家,怕他軍旅途中惦記自己,耽誤了公差,反而安慰道:“你隻管去,家裏自有芝雲照料。不要總惦記著我,我去就去了,無關緊要。但這楚國,你可要牢記,不能讓它亡了!”
莘宸連連應允,忽聽道:“爹爹!你又要走了麽?去的可遠?什麽時候回來?”轉頭去看,卻是莘宸次女莘昕蘭。
這莘昕蘭,剛剛五歲,生得清秀淡雅,人見人誇。莘宸因將她抱起,道:“不遠,隻有三千裏。小囡若是圍著屋子走一天,便能到達。”
那莘昕蘭不知是玩笑,記在心裏,笑道:“那小囡隔天看你。”莘宸怪道:“如何是隔天?”那莘昕蘭嬌憨一笑:“一來一去,可得是兩天。”
那莘宸大笑,因見自家女兒這般聰明,非比常人,若是名師引導,日後自成大器。可歎她偏偏是個女兒身。想到這裏,不禁搖頭。
莘昕蘭問道:“爹爹為何歎息?”莘宸隻是不答,單單看著女兒。這莘宸想著留出一天功夫,與家人燈下閑談,怎奈軍情緊急,不容延緩。由是辭別家人,策馬而去。
可憐那莘昕蘭依門遠望,久久不舍。心中想著父親總是匆匆來去,宛若蜻蜓點水一般。自此以後,更是見麵也是難了。她雖是小孩子,可也知悲情,不由大哭一場,任誰也勸不住。
另說那亞多古麻呂聞說楚帝斬了使者,不禁大怒。因糾集十萬大軍,並三桓仆從軍二十萬,跨過翠萍江,連克十數城池,一路勢如破竹。直到冰雲城下,連攻數次,但是損兵折將,卻是攻他不下。
這冰雲城位在黑水域中部,是一座通衢大邑,便是那楚帝神都,也弱了些許。冰雲城守將乃楚國定北侯張翼。這冰雲城四周,具是鬆木林,每逢清爽天氣,便傾城出動,往那密林深處射狼宰熊,往往十天半月,方才回到城中。
這原本是尋歡作樂,沒少被朝中老臣彈劾。若非那莘宸力保,這張翼怕是早丟了官職,回家種田去了。
常言道,有心栽柳,無意花開。這張翼麾下士卒,個個都是精明強悍,遠近盜賊,敢於欺負拱衛神都的禦林軍,卻不敢欺晦張翼軍。
這日亞多古麻呂率軍壓境,見此城深闊景遠,心中大喜,因對下屬道:“此城朝夕可滅,若克了此城,那城中美女珠寶,諸君可以悉數擄掠,三日為限,逾期不補。”
這些個東島士兵聽見這般好處,都是嗷嗷直叫,搭建雲梯、準備飛砲,都比往日麻利。連日大勝,內心早已麻痹,待攻城時,那冰雲城城頭忽地擺出數百個連弩機。
東島士兵不知什麽東西,也沒吃過它的苦頭,愣頭愣腦往上衝,剛到城下,卻見飛矢如蝗。那些東島士兵拿起木盾抵擋,不成想這箭簇威力十足,將木盾人身,全都刺透。落在地上也沒有停下的意思,都鑽進地底去了。隻這一合,便殺了東島軍五千人。
後麵士兵,紛然色變。那些珍饈美女,也不敢想了,撒開丫子往後退,直退了十裏,方才止住。
這連弩機乃是張翼親手構造,本為的是防那流寇襲城、熊羆當道而設的。基本沒有用過,如今把所有連弩機從倉庫中取出,還承東島國的福氣。
那亞多古麻呂知道此城難攻,便命士兵四散開來,圍困此城,令人不得入,城裏不得出。這張翼也沒想著出城迎戰,因倉庫之中,糧食肉糜不可勝計,至少能堅持一年,怕他什麽?況且報聞大將軍曹欽正自率軍趕來,何須憂慮?
一連數日,兩方都無動靜。那亞多古麻呂看那低矮城牆,卻不能下,心中鬱悶。隻在營前踱步。卻見直紗美子盈盈而來,不禁轉憂為喜,道:“愛妃一來,寡人便覺十分歡喜。隻是愛妃一去,對這冰雲城,心生懊喪。”
直紗美子笑道:“臣妾來此,正是有一良策,說給大王。”那亞多古麻呂喜不自禁,連稱直紗美子是天使臨世,助他功成,又向她求教妙策。直紗美子笑道:“附耳過來。”因如此這般,這般如此說了。
那亞多古麻呂拍案叫好,道:“有愛妃良策,不愁這城池不下。”究竟是什麽良策,且聽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