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建軍你個兔崽子!我可是你大娘!你敢這麽和我說話!小心你大爺收拾你!”


    王秀蘭色厲內荏地在那叫囂著。


    王建軍懶得理會,先不說王德耀打不打過他。


    就王德耀那怕老婆的性子估計也不敢和人動手。


    他蹬了兩步跨上自行車道:


    “你先小心我爺爺上來收拾你這個不孝兒媳吧。”


    說完也不去理會在後麵氣急敗壞破口大罵的王秀蘭直接就往前騎去。


    一路騎行離開了村子,找了個沒人處將車上的東西收進空間。


    他下一站的目的地是隔壁的流村。


    這是和老峪溝村相鄰的村子,距離不算遠。


    王建軍去那除了采購,還有就是盯上了流村的牲畜。


    從老叔公那打聽到了,流村那邊有不少人家養驢養馬用來拉磨挑擔。


    以前這個村很多人靠驢和馬運拉貨物到城裏售賣。


    現在不讓做生意了,驢馬就被換下來幹農活。


    王建軍一路騎行半小時就來到流村。


    流村和老峪溝村並不相接,兩村被王建軍平時常去的那個水庫給隔開。


    地理位置上要比老峪溝村好太多,這裏的地勢比較平坦,適合耕種的土地也更多。


    王建軍來的時候就看到不少馬在地裏幹活。


    馬是蒙古馬,這種馬個子矮但耐力足。牛不夠的時候,馬也是不錯的替代品。


    他還在田裏見到幾隻驢不驢馬不馬的牲畜。


    這就是騾子,馬和驢雜交的產物。集結了馬和驢的各種優點,唯一不足的就是不能有生育。


    王建軍看著騾子那和許大茂有幾分神似的臉陷入了沉思。


    他記得許大茂好像也不能生育吧?


    搖搖頭不去想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


    和村口民兵報了身份王建軍也不急著去采購。


    一路打聽來到村長家。


    報上老叔公大名後再送上一包煙,村書記也就認下自己這個隔壁村的大侄子。


    人與人之間熟悉後就好說話了。


    村書記老林也直白地告訴王建軍他們村的村民基本都和相熟的采購員達成口頭協議。


    那些人是其他廠的采購員,大多都和和村裏人沾親帶故,所以除非王建軍把采購價格提一提,不然怕是不好采購到東西。


    王建軍也沒想過和幾個同行搶飯碗,他敷衍幾句就提起自己這次來的目的。


    聽王建軍要買一些小驢駒和小馬駒,林書記雖然好奇但也沒多問,腦中搜羅了一下村裏的情況就和王建軍說了幾處人家讓王建軍自己去問問。


    得到想要的消息王建軍道了聲謝就準備離開。


    臨走前村長還提了一嘴邀請他晚上來村裏的曬穀場看電影。


    “也是碰巧了不是,平時一個月都輪不到一次的電影,今個兒讓你給遇上了。而且來我們這放電影的放映員好像就是你們紅星軋鋼廠的。”


    王建軍好奇道:


    “那人是不是姓許,臉長的像騾子?”


    村長一拍大腿叫到:“沒錯!就是像那騾子。我就說那許放映員的臉怎麽看著那麽熟悉。”


    王建軍心道那已經不僅僅是外貌像了,就連生不了孩子這點都一模一樣。


    “行,謝謝村長。晚上我也來湊個熱鬧。”


    和書記確認了晚上放電影的時間,王建軍就騎著車去先離開。


    今晚他不準備回四九城,晚上一直待在空間裏時間又有些漫長。


    幹脆就留下來看一看這個時代的電影打發下時間。


    王建軍按著村長說的找到那幾戶村民家裏。


    這些村民家的牲畜養的比較多,也同意售賣一些小驢駒和小馬駒。


    王建軍也和他們談了下價格。


    俗話說臭馬肉香驢肉,寧死不吃騾子肉。


    和龍肉齊名的驢肉的價格自然更貴一些。


    王建軍適當加了些價格,參考羊肉一斤五毛錢,未宰殺的一斤一毛九,加上肉票差不多兩塊五。


    一頭小驢駒能有個六十斤。


    算下來一個小驢駒差不多要十五塊錢。


    至於馬雖然價格便宜些隻要兩毛,但兩個月的小馬駒差不多就有一百多斤,一匹下來也要二十出頭。


    王建軍價錢給的高所以談的很快,最後總共要了十頭驢和十匹馬。


    他倒是想多要,但想到要留些錢買其他東西就放棄了。


    就這幾天花銷下來他的小金庫縮水的有些厲害。


    看著日漸消瘦的錢包,王建軍都有些心疼。


    驢和馬數量都是公母三七分,母驢和母馬因為可以繁殖價格上還會貴上兩成。


    王建軍也和村民說好了,這些驢和馬他會分幾天過來拿貨。


    今天這一趟過來可以說是收獲頗豐,唯一可惜的就是沒有村民肯賣牛,就是小牛犢都沒人賣的。


    村裏也有人養牛,對農民來說種田犁地還是牛最好用。所以就算王建軍表示願意加價對方也不答應。


    無奈之下王建軍隻能寄希望於軋鋼廠哪天能再去內蒙采購。


    反正現在他已經有了豬肉的來源,牛肉隻是用來改善夥食的。


    等王建軍談完最後一家,天已經快黑了。


    這時村裏的曬穀場傳來敲鑼的聲音。


    這是通知村民準備收拾東西去看電影。


    鑼敲完差不多還有半小時電影才會開場。


    敲完鑼後就有不少居民三三兩兩結隊往曬穀場走去。


    每個人手裏都拿著凳子,條件好點的還會拿點瓜子花生之類的堅果當零嘴。


    這場景讓王建軍想起前世他小時候住在農村,村裏晚上唱戲時也是這樣。


    在電視還沒普及的年代,人們娛樂可選性太少。一場電影就是村裏最大的活動。


    王建軍這會也沒事做,幹脆找個沒人的地方將自行車收進空間裏,再拿出一張凳子跟著村民來到曬穀場。


    等他來的時候,曬穀場已經坐滿了一半。


    王建軍不喜歡和別人擠。


    尤其大熱天的人擠人更是難受。


    隨便找了個人少靠邊的位置坐下。


    再從背包裏掏出根烤玉米邊吃邊等電影開場。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奮鬥從五十年代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會仰泳的胖頭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會仰泳的胖頭魚並收藏四合院:奮鬥從五十年代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