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在家吃了一頓樸實無華的年夜飯。


    期間王建軍和她們說起許大茂離婚的事情。


    他也是這件事過後才聽閆阜貴說的。


    王建軍倒是不同情許大茂。


    隻是在猜這家夥要怎麽報複陳麗和黎援朝。


    以他對許大茂的了解,這事他不可能就這麽算了。


    隻希望這次許大茂能給點力。


    三天的假期眨眼間就結束了。


    王建軍也開始了新一年的工作。


    新的一年采購科這邊就鬧翻天了。


    原來是二組的人集體和李新民要求降指標。


    原因也很簡單,年後糧食供應減少吃飯都成問題了,下鄉采購肯定也變困難了。


    但李新民為了迎合李懷德,說什麽也不肯降指標。


    並表示三組的人都能完成,你二組的人完不成隻能說是你們無能。


    二組的人表示那是因為三組有一個好組織王建軍。


    三組的人完不成任務還能有王建軍兜底。


    他二組的組長可沒這個能耐。


    二組組長無奈之下隻能求到王建軍這裏。


    王建軍猶豫了一下還是決定幫個忙。


    都是一個科室的同事,力所能及的情況下能幫就幫一點。


    但這這就讓李新民氣的牙癢癢。


    你王建軍有能力弄到物資卻不肯多弄。


    這不是阻礙他進步嗎。


    王建軍並沒有在意李新民的感受。


    他每天還是一樣,準時上班打卡後就去忙自己的事情。


    年後軋鋼廠舉辦了一次技能考核。


    所有的技術工種都可以報名參加。


    四合院隻要是在軋鋼廠上班的工人都參加了,其中就有傻柱和易中海師徒另外就是現在的一大爺劉海忠。


    劉海忠這次是牟足了勁要通過考核,作為一大爺他可不能被易中海比下去。


    至少要和他平級。


    同時他還不住地在內心詛咒易中海這次考核不通過。


    可惜事情並不如他的意。


    他通過了考核成了七級鉗工。


    而易中海一樣通過了考核成了八級鉗工。


    他在一次地被易中海壓了一頭。


    除了這兩人,賈東旭還有傻柱也通過了考核。


    易中海還是有點東西的,隻要他肯認真教,賈東旭升職還是很容易。


    按著原來的時間線,易中海為了控製賈東旭,教東西時肯定會留一手。


    現在他把所有希望都寄托在賈東旭身上,那自然要傾囊相授。


    師徒二人同時升級也成為院裏討論的話題。


    尤其易中海現在是八級工,要是這可是技術工種的頂級。


    當然再往上也不是沒有,但那已經算是另一個領域。


    普通人能到易中海這個級別已經算是人生巔峰。


    易中海也因為這件事在院裏地位提高了不少。


    他現在在院裏仿佛真成了一個老好人,隻要有人有需要他都會幫忙。


    這也給他積攢了不少好人緣。


    年後軋鋼廠這邊也有了新變化,蘇聯專家越走越多。


    到年後就隻剩下一半左右。


    很多工程師都被趕鴨子上架頂替一些蘇聯專家的位置。


    這些工程師也確實很努力。


    但奈何技術能力的差距不是一點半點。


    楊廠長也沒辦法,三天兩頭去工業部訴苦要人。


    所以軋鋼廠這段時間也派來了不少大學剛畢業的技術員。


    軋鋼廠對這些新人寄托著很大的期待。


    就算現在糧食供應不足,還是讓後勤這邊保證這些技術員的夥食。


    基本都是按著蘇聯專家標準準備夥食。


    糧食的問題在年後不僅沒有好轉,甚至情況變得更糟了。


    居民一次限購的糧食從原來的十斤變成現在的八斤。


    恐慌不斷在民眾當中蔓延。


    而且從年後開始,四九城就沒下過一場雨。


    俗話說春雨貴如油。


    春旱已經嚴重影響到糧食的生產。


    雖然目前水庫還有河道裏的水還能供應得上。


    但落後的引水技術加上公社社員消極的做事態度。


    可以預計今年糧食減產是必然的。


    有過種田經驗的人就能知道這幹旱意味著什麽。


    但諷刺的是,城裏的居民糧食定量減少。人民公社那邊糧食卻以一種誇張的方式增產。


    王建軍每天都能在報紙上看到一些奇葩新聞。


    像什麽畝產三萬多斤的水稻,還有那養的堪比大象的豬。


    最誇張的就是某省直接打出年產十二億斤糧食的口號。


    這些新聞看得王建軍尷尬的都能用腳在地上摳出三室一廳。


    你糧食再怎麽增產頂天也就上千斤。


    就是算上秸稈也就幾千斤。


    至於那豬王建軍更是無力吐槽。


    報紙上刊登的是真的照片,就是那豬能不能再假一些。


    也不知那個公社從哪找到的人才。


    那頭模型豬做的倒是惟妙惟肖。


    比那小日子的特攝片道具也不遑多讓。


    這種浮誇風每天都在上演。


    可以說沒有最誇張隻有更誇張。


    偏偏上邊的人居然信了。


    王建軍無語地搖搖頭將報紙收進空間,這些報紙可以留著紀錄曆史。


    隨即他就進入了空間。


    為了應對接下來的饑荒。


    王建軍也在盡自己所能來幫忙。


    他的空間現在能種東西的地方都已經種滿。


    他和沈初夏兩姐妹都不想過多改變那塊陸地的格局。


    最後還是沈麥秋腦洞大開提了一個空島計劃。


    她的想法很簡單,空間裏的土壤、水源還有光熱這些資源幾乎是用之不竭。


    土壤和水消耗多少都能從外邊的世界補充。


    既然如此,他們完全可以改變對陸地這個概念的依賴。


    直接在陸地上方弄一塊陸地。


    並在這些漂浮的陸地上種糧食。


    所以王建軍進到空間裏時,天空上正飄著大大小小好幾塊的島嶼。


    這種夢幻般的場景也就隻有在自己空間裏能實現。


    除了空島,王建軍還搞了不少現代化的立體農業,還有無土栽培技術。


    再通過控製空間裏的溫濕度,加速農作物生長。


    像水稻他就能實現一年四熟。


    王建軍現在算是加足馬力進行糧食的生產。


    這些糧食除了為饑荒做準備,還有就是放在香江那邊售賣。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四合院:奮鬥從五十年代開始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會仰泳的胖頭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會仰泳的胖頭魚並收藏四合院:奮鬥從五十年代開始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