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關於45年的答問
吟誦關中:陳忠實最新作品集 作者:陳忠實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李國平院2002年袁你的文學生涯已走過了45年袁你是怎樣走上文學道路的鑰你能描述一下最初萌動的情形嗎鑰
陳忠實:追溯起來,我的文學生涯應從我初中二年級時寫的一篇小說算起,那是一次作文,我寫了一篇小說,題目叫做《桃園風波》。這是我平生寫下的第一篇小說。我對文學的興趣、愛好、追求就起於這個時期。有幾個因素決定了我後來的文學道路,一是家脈的影響,父親的形象。父親是一位地道的農民,但有些文化,在下雨天不能下地勞作的空閑裏,父親和一般農民的區別就顯示了出來,他總是躺在祖屋的炕上讀古典小說和秦腔戲本;二是我上初二的時候,那時的語文課本分為漢語和文學兩種,我記得厚厚的一本文學課本收錄有現當代作家的許多作品,包括趙樹理的短篇小說,李準的剛剛發表的《不能走那條路》。我讀他們的東西,似乎直接複活了我少年的鄉村生活經驗,感到親切和驚異。也就是從那時起,我第一次產生了借閱文學書籍的欲望。再就是我的初中語文老師,姓車,剛從師範學院畢業,車老師大概是一個標準的文學愛好者文學發燒友,他講語文課,還給我們講一些當時文壇的趣聞動態,作家故事。我後來寫了一篇作文《堤》,是車老師主動提出為我抄寫並向《延河》投稿的。這是我第一次聽說了《延河》。是車老師撥動了我的文學神經。我後來在一篇文章裏說到50歲才捅破了一層紙,文學僅僅是一種興趣。那時候的確純粹是一種興趣和熱愛。
李國平院你覺著你的創作經曆了幾個階段鑰葉白鹿原曳當然是高峰遙有幾次高峰鑰 幾次轉折鑰
陳忠實:我的文學創作經曆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創作欲望的發生、萌動開始,在中學辦文學社,出牆報,高中畢業後回鄉。高考失敗後幾乎一切人生出路都堵死了,立誌搞創作。1965年在《西安日報》發表處女作《夜過流沙溝》,直到1978年,可以看作我創作的第一階段。從最初的愛好到能夠發表作品,到引起一定的重視和反響,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包含著基本訓練、學習和借鑒,經驗和教訓,最重要的是解決了創作心理上的自信與自卑和文學的神秘感問題。第二個階段大約從1978到1986年左右。1978年,我已強烈地意識到文學的春天的到來,文學可以當個事業幹了。我也從基層行政部門調到文化單位,去讀書去反省去皈依文學,那幾乎是一個自虐式的反省,剝離的過程和目的是要用真正的文學來驅逐來蕩滌我藝術感受中的非文學因素,重樹文學的信心。這一時期是我人生和創作的最重要的轉折,解決了反省力和自覺性問題。記得當時《人民文學》的崔道怡先生從北京趕到我下鄉的偏僻的山村,要我寫一篇小說在《人民文學》亮亮相,哪怕寫一篇散文也給《人民日報》先亮一下相,不然有人說陳忠實是否趴下了?我咬牙謝絕了。我說我現在不是亮不亮相的問題,趴不趴下全在我自己。我會以我自己的方式告慰讀者。那時候和後來不斷深化的精神剝離,使我獲得了文學的新生。
第三個時期是《白鹿原》的醞釀、準備、創作時期。這個時期我麵臨的最大問題是我已意識到了《白鹿原》的內涵和曆史內容,和藝術表現上的軟弱,拿得下來拿不下來,能否完成自己的創作理想,可《白鹿原》的創作過程和完成使我在更高層次上解決了自信和不自信的問題。
李國平院在你的文學生涯中遇到許多文學前輩堯文學編輯堯文朋詩友袁王汶石堯呂震嶽堯蒙萬夫堯徐劍銘堯張月賡堯李下叔堯何啟治袁他們可說是你的良師益友袁每每在創作的重要關口給予你很大支持袁我注意到你在一些文章裏很是感念遙
陳忠實:的確是這樣,我在文學道路上遇到過許多良師益友。我交往的編輯,原計劃寫成係列的文章,現在還沒有完成。我和這些朋友,都過從不密,純粹是文學上的交往、交流和愛護。1971年,我連續四、五年沒有寫作了。張月賡惦記著我,托人在農村找我,催促我在《西安日報》上發表了散文《閃亮的紅星》,可以說是張月賡重新喚起了我的文學夢。就是這樣,我們交往38年,君子之交。我的第一本小說集《鄉村》的責編是邢良駿同誌。我的許多文學朋友,編輯朋友,出現在我創作的重要關頭,我創作的每步都有他們心血的澆灌,我和他們的友誼是經過了長久的生活考驗的,這是我的幸運,我想我回報他們的最好的方式是創作。
李國平院伴隨著你的文學生涯袁你經曆了不同的職業袁你創作的原始動機是什麽鑰有沒有功利目的鑰精神層次的東西什麽時候占主導地位鑰它們和職業的改變是平行發展的嗎鑰 精神上的東西是和走上專業創作道路一起明晰起來的嗎鑰
陳忠實:我說過,初始階段,原始衝動,純粹是一種愛好,高中階段,有當作家的理想,我最近寫過一篇文章《我與軍徽擦肩而過》,說的是我高中畢業三年困難時期的情形,從軍不成,高考不成,招工不成,幾乎人生的每一條道,每一個憧憬都被堵死,而作為一個知識青年,我又不甘於作一個農民,不甘於作隻有六七十個學生的民辦教師,於是集中心力走文學創作的道路。上世紀80年代初的創作衝動幾乎是和文學的命運相伴而生。而《白鹿原》的創作,可以說是我人生價值,生命意義的一次實現,我們這一茬農民出身的作家,投身文學,不能說沒有改變生存狀態,人生命運的動機,世俗的和精神的剝離過程很難機械的劃分,很難說哪一位作家走上專業道路了,他就剝離幹淨了,我感覺這和作家境界,對文學理解的深度有關係。
李國平院你的生命曆程袁創作曆程袁和共和國的風風雨雨構成了同構關係袁你的命運你的創作也有過坎坷袁現在回想起來一定感慨良多遙
陳忠實:我上世紀50年代開始上學,接觸生活,60年代開始,以社會最基層幹部的角色,直接參與社會,直接經曆感受著國家命運,民族命運的變化,個體命運直接在生活的波浪中顛簸著,感受著,國家的變革和進步的過程,也是我一次又一次心靈剝離,精神提升的過程,可以說不光我陳忠實,新時期文學的任何一項成就,都離不開思想解放,改革開放的大背景,如果說我有什麽感言的話,那就是在自己的生命曆程中,不斷鍛鑄承受苦難的能力,這是感受社會和人生的支點。如果這樣的能力差一點,就會被生活的列車擠下去,就談不到精神剝離和精神成長。
李國平院你說過袁你在四十多歲的時候袁有一種恐懼堯警覺袁50歲的時候袁有許多生命辟悟袁現在是什麽心境鑰
陳忠實:我在構思創作《白鹿原》的時候,有一種危機感,恐懼感、緊迫感,感覺50歲是一個年齡大關,加之那些年不斷有羅鍵夫等知識分子英年早逝的報道,我恐懼的是我的最重要的藝術感受藝術理想能否實現,最重要的創作能否完成。現在我心態很平和,主要是我那時候意識到的創作理想在我最為重要的年齡階段已經完成。我60歲的生命和50歲的生命是一樣的,生活態度,創作態度沒有消極。我說的平和不是悟道,不是耳順,不是超然。對藝術新境界的追求,對生活意義的追尋,都應該滲透到生命裏,該順的順,不該順的不順。
李國平院我記得上世紀80年代袁觀勝的葉獵戶星座曳出來袁請民間的一位老者看袁這位老者說袁觀勝袁日不倒洋人遙 這可以說是你們那一批作家袁創作誌向袁雄心的體現袁葉白鹿原曳也可說是這個文學雄心的體現和實踐遙
陳忠實:是的,《白鹿原》離不開當時陝西文壇氛圍的促進。我後來學過一篇文章叫《互相擁擠,誌在天空》,說的就是當時的文學氛圍。那時候我們那一茬作家,幾十個,誌趣相投,關係純潔,互相激勵,激發智慧,不甘落後,進行著積極意義上的競爭。可以說每一個人哪怕一步的成功,都離不開互相的激勵。路遙,誌安已經離世。現在的文學環境由於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已經有些病變,比如浮躁比如炒作,我要和年輕作家互相勉勵的是:堅守。
李國平院在李星和你的訪談中袁你曾談道袁你寫出葉白鹿原曳時有兩種估計袁一是不能出版袁二是一旦出版袁肯定會產生反響遙葉白鹿原曳出版後甚至在茅盾文學獎的評獎過程中有過磕絆袁似乎讀者和文學界的認同好評和某種說法形成了反差袁後來的情形是不是說明國家的進步袁思想的進步袁文學的進步鑰
陳忠實:關於《白鹿原》可以有各種各樣的評價。我們國家的進步從經濟到思想都是顯著的,《白鹿原》還上升不到這樣的高度。如果說關於《白鹿原》有誤讀的話,那隻是文學發展中的一個小插曲、小波瀾。回想起來,新時期以來文學的每一種思潮,都引起過爭論。每一次結論都是使文學更接近文學本身。
李國平院一個較重要的時期袁陝西的文學創作師承柳青袁你是其中的代表袁我覺著這種師從先是局部的逼真袁後來更多的是創作態度和創作精神上的遙 在近年來有關你的訪談中袁你多談到外國作家袁是不是你的文學資源後期多來自外國作家袁尤其是拉美作家鑰
陳忠實:陝西許多作家的確有過學習、師承柳青的過程。我覺著柳青的遺產我們閱讀得還不夠。像趙樹理、柳青、王汶石,我們今天重讀,仍然會獲得許多新的東西。後來陝西作家是有一個走出柳青的過程,有一句話叫做“大樹底下好乘涼”,還有一句話叫“大樹底下不長苗”。這裏就有一個自立的問題。我對外國作家的閱讀不光是拉美這一塊,西歐、俄羅斯文學也是重要的資源,隻是近來較多閱讀拉美文學罷了。另外我讀外國文學,不光著重於藝術的東西,主要是在那裏尋獲思想性啟迪。說到這裏,順便說一下,我不太重視傳統的文學,這也許和我接受的教育有關,古典文化、古典文學是我文學資源裏薄弱的一麵,現在補課的欲望強,但理解快,記憶力差。
李國平院關於葉白鹿原曳有一致的評價和定位袁這本書寫出整整十年了袁你是否經常回望關於葉白鹿原曳的創作遙 你自己今天如何看待葉白鹿原曳鑰
陳忠實:《白鹿原》是在那個曆史背景下對特定生活的體驗和理解,是我那一時期做出了最大努力的藝術追求,完成的創作理想。它是一個藝術文本的完成,完成後我不多想它了。當然也意識到一些遺憾,比如後幾章弱了點,不如前麵飽滿。後幾章寫到白鹿原的第二代走出了白鹿原,投入到了更廣闊的生活中去,有的還幹著地下工作,軍旅生活,我對氛圍的把握,可能不如農村生活那麽豐滿和深切了,這說明生活體驗的重要。
李國平院讀你的有關訪談和文章袁發現有幾個關鍵詞院體驗堯神聖堯良知袁它們在什麽層麵上表明著你的文學認識鑰
陳忠實:這不是一個範疇的概念。良知是曆朝曆代的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基本品格,曆朝曆代最優美的散文詩歌裏都貫穿著這種品格。良知是心理形態,精神形態,強裝不行。具體到創作中,對人類的關心,哪怕是對最卑微的生命的關注,作家的愛、憐憫和憂患都隱含在其中,讀者最敏感的是這些東西,它也從根本上決定著作家的藝術氣質和作品麵貌。
李國平院最近讀到你的幾個短篇袁尤其是葉日子曳袁寫出了中國農民的生存狀態袁寫出了他們的無奈和希冀袁頑強和堅韌袁從中能讀出你對現實的關注遙 也能讀出你重回葉白鹿原曳後的沉靜遙 好像你正在回歸寫作葉白鹿原曳時的狀態遙 45年不是一個終結袁60歲不是創作的完成袁你是不是正在為大的建構作準備袁或者說有係統的創作考慮鑰
陳忠實:我最近的幾個短篇《日子》、《作家和他的兄弟》、《臘月的故事》說責任感也罷,說憂患也罷,關注的是當代生活過程中的弱勢群體,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同情和呼籲,著重寫生存狀態下的心理狀態,透視出一種社會心理信息和意象,為社會前行過程中留下感性印記。關於我的創作我從不做承諾。我的創作忠實於我每一個階段的體驗和感悟。我覺著當代生活最能激發我的心理感受,最能產生創作衝動和表現的欲望。
李國平院有作家說袁讀者永遠比評論家更可靠袁這當然脫離不了特殊的語境袁但也有恒久的意味袁擁有讀者的廣泛認同袁是作家的榮幸袁是作家生命力的延續袁你可有這樣的感觸鑰
陳忠實:自我從事創作以來,也曾有過創作勞動被讀者驗證、認可的感受。但從未達到過《白鹿原》這樣的呼應。我的生命,我的創作報償全在於此。《白鹿原》出版以來,我親自蓋章簽名的書有幾萬冊,一位石家莊的讀者來信寫道:“我想寫出這本書的人不累死也得咯血,不知你是否活著還能看到我的信麽?”而且我驚異的是就是在最偏遠的地方,讀者對《白鹿原》的理解閱讀都沒有障礙。我曾經說過,讀者才是作品存活的土壤。如果我的書對不同的讀者哪怕有些微的收益,那是我最大的心理補償。我也唯有在有限的生命裏用我的創作勞動來回報他們。
2002.7.31 原下
陳忠實:追溯起來,我的文學生涯應從我初中二年級時寫的一篇小說算起,那是一次作文,我寫了一篇小說,題目叫做《桃園風波》。這是我平生寫下的第一篇小說。我對文學的興趣、愛好、追求就起於這個時期。有幾個因素決定了我後來的文學道路,一是家脈的影響,父親的形象。父親是一位地道的農民,但有些文化,在下雨天不能下地勞作的空閑裏,父親和一般農民的區別就顯示了出來,他總是躺在祖屋的炕上讀古典小說和秦腔戲本;二是我上初二的時候,那時的語文課本分為漢語和文學兩種,我記得厚厚的一本文學課本收錄有現當代作家的許多作品,包括趙樹理的短篇小說,李準的剛剛發表的《不能走那條路》。我讀他們的東西,似乎直接複活了我少年的鄉村生活經驗,感到親切和驚異。也就是從那時起,我第一次產生了借閱文學書籍的欲望。再就是我的初中語文老師,姓車,剛從師範學院畢業,車老師大概是一個標準的文學愛好者文學發燒友,他講語文課,還給我們講一些當時文壇的趣聞動態,作家故事。我後來寫了一篇作文《堤》,是車老師主動提出為我抄寫並向《延河》投稿的。這是我第一次聽說了《延河》。是車老師撥動了我的文學神經。我後來在一篇文章裏說到50歲才捅破了一層紙,文學僅僅是一種興趣。那時候的確純粹是一種興趣和熱愛。
李國平院你覺著你的創作經曆了幾個階段鑰葉白鹿原曳當然是高峰遙有幾次高峰鑰 幾次轉折鑰
陳忠實:我的文學創作經曆了三個階段。第一個階段,從創作欲望的發生、萌動開始,在中學辦文學社,出牆報,高中畢業後回鄉。高考失敗後幾乎一切人生出路都堵死了,立誌搞創作。1965年在《西安日報》發表處女作《夜過流沙溝》,直到1978年,可以看作我創作的第一階段。從最初的愛好到能夠發表作品,到引起一定的重視和反響,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包含著基本訓練、學習和借鑒,經驗和教訓,最重要的是解決了創作心理上的自信與自卑和文學的神秘感問題。第二個階段大約從1978到1986年左右。1978年,我已強烈地意識到文學的春天的到來,文學可以當個事業幹了。我也從基層行政部門調到文化單位,去讀書去反省去皈依文學,那幾乎是一個自虐式的反省,剝離的過程和目的是要用真正的文學來驅逐來蕩滌我藝術感受中的非文學因素,重樹文學的信心。這一時期是我人生和創作的最重要的轉折,解決了反省力和自覺性問題。記得當時《人民文學》的崔道怡先生從北京趕到我下鄉的偏僻的山村,要我寫一篇小說在《人民文學》亮亮相,哪怕寫一篇散文也給《人民日報》先亮一下相,不然有人說陳忠實是否趴下了?我咬牙謝絕了。我說我現在不是亮不亮相的問題,趴不趴下全在我自己。我會以我自己的方式告慰讀者。那時候和後來不斷深化的精神剝離,使我獲得了文學的新生。
第三個時期是《白鹿原》的醞釀、準備、創作時期。這個時期我麵臨的最大問題是我已意識到了《白鹿原》的內涵和曆史內容,和藝術表現上的軟弱,拿得下來拿不下來,能否完成自己的創作理想,可《白鹿原》的創作過程和完成使我在更高層次上解決了自信和不自信的問題。
李國平院在你的文學生涯中遇到許多文學前輩堯文學編輯堯文朋詩友袁王汶石堯呂震嶽堯蒙萬夫堯徐劍銘堯張月賡堯李下叔堯何啟治袁他們可說是你的良師益友袁每每在創作的重要關口給予你很大支持袁我注意到你在一些文章裏很是感念遙
陳忠實:的確是這樣,我在文學道路上遇到過許多良師益友。我交往的編輯,原計劃寫成係列的文章,現在還沒有完成。我和這些朋友,都過從不密,純粹是文學上的交往、交流和愛護。1971年,我連續四、五年沒有寫作了。張月賡惦記著我,托人在農村找我,催促我在《西安日報》上發表了散文《閃亮的紅星》,可以說是張月賡重新喚起了我的文學夢。就是這樣,我們交往38年,君子之交。我的第一本小說集《鄉村》的責編是邢良駿同誌。我的許多文學朋友,編輯朋友,出現在我創作的重要關頭,我創作的每步都有他們心血的澆灌,我和他們的友誼是經過了長久的生活考驗的,這是我的幸運,我想我回報他們的最好的方式是創作。
李國平院伴隨著你的文學生涯袁你經曆了不同的職業袁你創作的原始動機是什麽鑰有沒有功利目的鑰精神層次的東西什麽時候占主導地位鑰它們和職業的改變是平行發展的嗎鑰 精神上的東西是和走上專業創作道路一起明晰起來的嗎鑰
陳忠實:我說過,初始階段,原始衝動,純粹是一種愛好,高中階段,有當作家的理想,我最近寫過一篇文章《我與軍徽擦肩而過》,說的是我高中畢業三年困難時期的情形,從軍不成,高考不成,招工不成,幾乎人生的每一條道,每一個憧憬都被堵死,而作為一個知識青年,我又不甘於作一個農民,不甘於作隻有六七十個學生的民辦教師,於是集中心力走文學創作的道路。上世紀80年代初的創作衝動幾乎是和文學的命運相伴而生。而《白鹿原》的創作,可以說是我人生價值,生命意義的一次實現,我們這一茬農民出身的作家,投身文學,不能說沒有改變生存狀態,人生命運的動機,世俗的和精神的剝離過程很難機械的劃分,很難說哪一位作家走上專業道路了,他就剝離幹淨了,我感覺這和作家境界,對文學理解的深度有關係。
李國平院你的生命曆程袁創作曆程袁和共和國的風風雨雨構成了同構關係袁你的命運你的創作也有過坎坷袁現在回想起來一定感慨良多遙
陳忠實:我上世紀50年代開始上學,接觸生活,60年代開始,以社會最基層幹部的角色,直接參與社會,直接經曆感受著國家命運,民族命運的變化,個體命運直接在生活的波浪中顛簸著,感受著,國家的變革和進步的過程,也是我一次又一次心靈剝離,精神提升的過程,可以說不光我陳忠實,新時期文學的任何一項成就,都離不開思想解放,改革開放的大背景,如果說我有什麽感言的話,那就是在自己的生命曆程中,不斷鍛鑄承受苦難的能力,這是感受社會和人生的支點。如果這樣的能力差一點,就會被生活的列車擠下去,就談不到精神剝離和精神成長。
李國平院你說過袁你在四十多歲的時候袁有一種恐懼堯警覺袁50歲的時候袁有許多生命辟悟袁現在是什麽心境鑰
陳忠實:我在構思創作《白鹿原》的時候,有一種危機感,恐懼感、緊迫感,感覺50歲是一個年齡大關,加之那些年不斷有羅鍵夫等知識分子英年早逝的報道,我恐懼的是我的最重要的藝術感受藝術理想能否實現,最重要的創作能否完成。現在我心態很平和,主要是我那時候意識到的創作理想在我最為重要的年齡階段已經完成。我60歲的生命和50歲的生命是一樣的,生活態度,創作態度沒有消極。我說的平和不是悟道,不是耳順,不是超然。對藝術新境界的追求,對生活意義的追尋,都應該滲透到生命裏,該順的順,不該順的不順。
李國平院我記得上世紀80年代袁觀勝的葉獵戶星座曳出來袁請民間的一位老者看袁這位老者說袁觀勝袁日不倒洋人遙 這可以說是你們那一批作家袁創作誌向袁雄心的體現袁葉白鹿原曳也可說是這個文學雄心的體現和實踐遙
陳忠實:是的,《白鹿原》離不開當時陝西文壇氛圍的促進。我後來學過一篇文章叫《互相擁擠,誌在天空》,說的就是當時的文學氛圍。那時候我們那一茬作家,幾十個,誌趣相投,關係純潔,互相激勵,激發智慧,不甘落後,進行著積極意義上的競爭。可以說每一個人哪怕一步的成功,都離不開互相的激勵。路遙,誌安已經離世。現在的文學環境由於社會大環境的影響已經有些病變,比如浮躁比如炒作,我要和年輕作家互相勉勵的是:堅守。
李國平院在李星和你的訪談中袁你曾談道袁你寫出葉白鹿原曳時有兩種估計袁一是不能出版袁二是一旦出版袁肯定會產生反響遙葉白鹿原曳出版後甚至在茅盾文學獎的評獎過程中有過磕絆袁似乎讀者和文學界的認同好評和某種說法形成了反差袁後來的情形是不是說明國家的進步袁思想的進步袁文學的進步鑰
陳忠實:關於《白鹿原》可以有各種各樣的評價。我們國家的進步從經濟到思想都是顯著的,《白鹿原》還上升不到這樣的高度。如果說關於《白鹿原》有誤讀的話,那隻是文學發展中的一個小插曲、小波瀾。回想起來,新時期以來文學的每一種思潮,都引起過爭論。每一次結論都是使文學更接近文學本身。
李國平院一個較重要的時期袁陝西的文學創作師承柳青袁你是其中的代表袁我覺著這種師從先是局部的逼真袁後來更多的是創作態度和創作精神上的遙 在近年來有關你的訪談中袁你多談到外國作家袁是不是你的文學資源後期多來自外國作家袁尤其是拉美作家鑰
陳忠實:陝西許多作家的確有過學習、師承柳青的過程。我覺著柳青的遺產我們閱讀得還不夠。像趙樹理、柳青、王汶石,我們今天重讀,仍然會獲得許多新的東西。後來陝西作家是有一個走出柳青的過程,有一句話叫做“大樹底下好乘涼”,還有一句話叫“大樹底下不長苗”。這裏就有一個自立的問題。我對外國作家的閱讀不光是拉美這一塊,西歐、俄羅斯文學也是重要的資源,隻是近來較多閱讀拉美文學罷了。另外我讀外國文學,不光著重於藝術的東西,主要是在那裏尋獲思想性啟迪。說到這裏,順便說一下,我不太重視傳統的文學,這也許和我接受的教育有關,古典文化、古典文學是我文學資源裏薄弱的一麵,現在補課的欲望強,但理解快,記憶力差。
李國平院關於葉白鹿原曳有一致的評價和定位袁這本書寫出整整十年了袁你是否經常回望關於葉白鹿原曳的創作遙 你自己今天如何看待葉白鹿原曳鑰
陳忠實:《白鹿原》是在那個曆史背景下對特定生活的體驗和理解,是我那一時期做出了最大努力的藝術追求,完成的創作理想。它是一個藝術文本的完成,完成後我不多想它了。當然也意識到一些遺憾,比如後幾章弱了點,不如前麵飽滿。後幾章寫到白鹿原的第二代走出了白鹿原,投入到了更廣闊的生活中去,有的還幹著地下工作,軍旅生活,我對氛圍的把握,可能不如農村生活那麽豐滿和深切了,這說明生活體驗的重要。
李國平院讀你的有關訪談和文章袁發現有幾個關鍵詞院體驗堯神聖堯良知袁它們在什麽層麵上表明著你的文學認識鑰
陳忠實:這不是一個範疇的概念。良知是曆朝曆代的中國傳統知識分子的基本品格,曆朝曆代最優美的散文詩歌裏都貫穿著這種品格。良知是心理形態,精神形態,強裝不行。具體到創作中,對人類的關心,哪怕是對最卑微的生命的關注,作家的愛、憐憫和憂患都隱含在其中,讀者最敏感的是這些東西,它也從根本上決定著作家的藝術氣質和作品麵貌。
李國平院最近讀到你的幾個短篇袁尤其是葉日子曳袁寫出了中國農民的生存狀態袁寫出了他們的無奈和希冀袁頑強和堅韌袁從中能讀出你對現實的關注遙 也能讀出你重回葉白鹿原曳後的沉靜遙 好像你正在回歸寫作葉白鹿原曳時的狀態遙 45年不是一個終結袁60歲不是創作的完成袁你是不是正在為大的建構作準備袁或者說有係統的創作考慮鑰
陳忠實:我最近的幾個短篇《日子》、《作家和他的兄弟》、《臘月的故事》說責任感也罷,說憂患也罷,關注的是當代生活過程中的弱勢群體,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同情和呼籲,著重寫生存狀態下的心理狀態,透視出一種社會心理信息和意象,為社會前行過程中留下感性印記。關於我的創作我從不做承諾。我的創作忠實於我每一個階段的體驗和感悟。我覺著當代生活最能激發我的心理感受,最能產生創作衝動和表現的欲望。
李國平院有作家說袁讀者永遠比評論家更可靠袁這當然脫離不了特殊的語境袁但也有恒久的意味袁擁有讀者的廣泛認同袁是作家的榮幸袁是作家生命力的延續袁你可有這樣的感觸鑰
陳忠實:自我從事創作以來,也曾有過創作勞動被讀者驗證、認可的感受。但從未達到過《白鹿原》這樣的呼應。我的生命,我的創作報償全在於此。《白鹿原》出版以來,我親自蓋章簽名的書有幾萬冊,一位石家莊的讀者來信寫道:“我想寫出這本書的人不累死也得咯血,不知你是否活著還能看到我的信麽?”而且我驚異的是就是在最偏遠的地方,讀者對《白鹿原》的理解閱讀都沒有障礙。我曾經說過,讀者才是作品存活的土壤。如果我的書對不同的讀者哪怕有些微的收益,那是我最大的心理補償。我也唯有在有限的生命裏用我的創作勞動來回報他們。
2002.7.31 原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