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國人有個最大的問題,他們喜歡貶低古人,打壓優秀的人,達到抬高自己的目的。


    即使他們明知道自己不夠優秀,明知道自己行為錯誤,他們仍樂此不疲,死不悔改。


    我們很少會看到,有哪支球隊主教練,能夠待在那個位置上,超過十年的。


    盡管現在nba聯盟,為一支球隊效力十年的主教練不多,可他們為一直球隊效力十多年的主要管理者不少。


    就像聖安東尼奧馬刺格雷格·波波維奇一樣。


    隻要他還執教聖安東尼奧馬刺,那麽他們整體攻防戰術,不會有太大改變,隻要找到或者培養出一批,適合他們戰術體係的核心球員,他們就能迅速崛起。


    而且。


    波波維奇並非極其頑固的老家夥。


    他不會像傑裏·斯隆那樣,隻會玩擋拆戰術,一套戰術玩一二十年,拿不到總冠軍,仍沒太大改變,導致自己落得一個非常狼狽的下場。


    “石佛”蒂姆·鄧肯初入聯盟時,聖安東尼奧馬刺球隊絕對核心仍是“海軍上將”大衛·羅賓遜。


    盡管大衛·羅賓遜數據刷得很好看,可他決定勝負能力,遠不如蒂姆·鄧肯。


    因而。


    波波維奇將蒂姆·鄧肯扶正,圍繞隊內雙塔核心,搭建相應的戰術體係。


    那個時代,內線為王,雙塔比較吃香。


    隨著洛杉磯湖人王朝崛起,三角戰術進攻再次獲得成功,波波維奇明白,未來籃球發展,必須有內有外,單靠內線核心行不通。


    “大鯊魚”沙克·奧尼爾無疑是最好的佐證。


    自從進入nba聯盟以來,隻有1994至1995賽季,“大夢”哈基姆·奧拉朱旺能在季後賽舞台上,對位完爆奧尼爾。


    絕大多數時候,奧尼爾都能完爆對位球員,可他直到1999至2000賽季,職業生涯首次品嚐到總冠軍滋味。


    跟某位球員不同,奧尼爾沒有什麽所謂的幼年期、滅霸期,他進入聯盟以後,就屬於卡bug級別的存在。


    然而。


    他為何不能拿到總冠軍呢?


    並非奧尼爾,沒有合作過比較給力的隊友,他曾跟斯科特·斯凱爾斯、安芬尼·哈達威都曾並肩戰鬥過。


    隻因。


    當時主教練不給力,未能給他安排一套合適他發揮的戰術體係,球隊管理層不願給他找來比較給力的冠軍拚圖。


    來到洛杉磯湖人以後,身邊厲害的球員同樣不少,比如埃迪·瓊斯、尼克·範埃克賽爾等球員。


    可他們前三年,都未能品嚐到總冠軍滋味,甚至連總決賽都沒打進過,直到“禪師”菲爾·傑克遜接手球隊,他們終於取得曆史性突破。


    有人或許會說,“禪師”菲爾·傑克遜有什麽東西,就會一個三角進攻,能夠取得如今成就,全靠運氣好。


    其實不然。


    三角進攻從某種意義上,要球隊當家核心減少持球,犧牲球權,成就隊友。


    當初菲爾·傑克遜費了不少功夫說服喬丹,讓他心甘情願去執行三角進攻戰術。


    三角進攻簡單一點來說,就是要讓球隊核心吸引包夾,再把球分出去,但如果遇到防守比較厲害的球隊,第一下出球,可能無法形成很好的得分機會,那就需要第二個人,再次出球,創造更好的得分機會。


    一內一外,兩名核心球員,與第三位球員,保持三角形進攻狀態。


    三角進攻需要兩名,甚至兩名以上球員,擁有極強的進攻性,還有組織能力,當年喬丹、皮蓬如此,洛杉磯湖人時期的奧尼爾、科比,以及科比、加索爾亦是如此。


    某些特殊群體,為了吹捧某位球員,非得強行說科比,抱奧尼爾大腿奪冠。


    那麽。


    為何奧尼爾此前三個賽季,都不能帶隊奪冠,唯有等到科比成長起來,他們才能拿到總冠軍呢?


    不可否認。


    那一年。


    “大鯊魚”沙克·奧尼爾超級無敵,場均可以轟下38.0分16.7籃板2.3助攻2.7蓋帽1.0搶斷。


    單從數據上,“黑曼巴”科比·布萊恩特的確有躺的成分,他場均隻有15.6分4.6籃板4.2助攻1.4蓋帽1.0搶斷進賬,投籃命中率不高,三分球投得同樣很糟糕。


    可不要忘了那一年總決賽,科比是洛杉磯湖人,唯二得分超過15+的球員,他至少老二奪冠。


    而且。


    那一輪係列賽,洛杉磯湖人一共輸了兩場,一場沒有科比,一場慘敗。


    雙方第五場較量,洛杉磯湖人慘敗,科比20投4中,三分球1中0,隻拿到8分5助攻5籃板1搶斷。


    那一場。


    科比必然要背鍋。


    可同樣隻得8分,暫且拋開其他因素,某人八分釋兵權,為了fmvp,不願犧牲自己,強行助攻對手奪冠。


    科比並非不想贏,他打得很賣力,隻是手感不佳。每一位球員,都有手感好,手感壞的時候。


    那個年代。


    客場比賽,有多瘋狂,經曆過的球員都清楚。


    科比一共出手20次,19次在三分線內,居然沒有一次罰球。如果某位球員,遭遇如此情況,他至少得攤手20次。


    而且。


    那一場比賽,除了奧尼爾,隻有格倫·萊斯得分上雙,作為球隊二當家不出手,你還指望角色球員拯救球隊嗎?


    還有一場比賽,科比隻得了兩分。


    某些特殊群體,非得拿這兩場比賽,去攻擊科比,強行給某位球員洗白。


    那一場比賽,科比因傷提前退場,一共隻打了9分,卻被某些特殊群體追著黑。


    反正比賽,他們一場不看,客觀事實,他們從不承認。


    而且。


    那一年。


    按照某些特殊群體理論,屬於幼曼巴時期,科比剛剛被球隊扶正。


    那個時候,科比技術還未完全開發出來,全靠身體打球,喜歡玩花裏胡哨的,追求炸裂的球風。


    拋開這些都不談,從比賽過程,以及結果來看,奧尼爾自始至終,麵對印第安納步行者孱弱的內線,都能輕鬆打爆。


    奧尼爾個人數據、發揮、表現,幾乎沒有太大變化的情況下,唯一輸掉的兩場比賽,一場科比發揮極其糟糕,一場沒有出戰,按照排除法,誰更能影響戰局,還不清楚嗎?


    三連冠時期,科比扮演角色,更像當年斯科特·皮蓬,他要去輔佐奧尼爾,讓他打得更舒服。


    心高氣傲的科比,不願屈居人下,不想隻當皮蓬,他想成為喬丹。


    因而。


    兩人最終鬧得很不愉快,隻能不歡而散。


    科比存在最大意義,並非得分,他要把更多精力,放在防守上。


    印第安納步行者當家核心雷吉·米勒,當初總喜歡跟喬丹叫板的球員,雖然沒有跟喬丹叫板的實力,可擁有超級大心髒,愈挫愈勇的他,到了季後賽,總能打出極其炸裂的表現。


    不像某些球員,一到關鍵時刻就隱身,雷吉·米勒總能挺身而出,給出強勢回應,甚至送出致命一擊,殺死比賽懸念。


    奧尼爾主攻。


    科比主防。


    兩個人分工沒有任何問題。


    有球迷就會提出質疑,讓雷吉·米勒場均轟下24.3分,你跟我說,科比防得很好?


    我們接著看一些數據。


    那一年。


    雷吉·米勒季後賽一共打了22場,場均可以貢獻24.0分2.7助攻2.4籃板1.0搶斷0.5蓋帽,投籃命中率45.2%,三分球命中率39.5%,罰球命中率93.8%。


    總決賽。


    雷吉·米勒一共打了6場,場均貢獻24.3分3.7助攻2.7籃板0.8搶斷0.3蓋帽,投籃命中率41.3%,三分球命中率37.5%,罰球命中率97.8%。


    不可否認。


    雷吉·米勒心理素質真過硬,越是大場麵,越是穩健,罰球真有點逆天。


    單從某些數據上看,科比完全沒有限製住雷吉·米勒,還讓他得分多了0.3。


    之前場均各項數據,都把總決賽數據,包含在內,除去總決賽數據,你們可以想象得到,雷吉·米勒表現有多出色。


    第二輪對陣費城76人,麵對同為四大分位的“答案”阿倫·艾弗森,雷吉·米勒場均可以轟下25.8分3.2助攻2.4籃板1.0搶斷0.4蓋帽,投籃命中率達到驚人的51.8%,三分球命中率達到恐怖的47.2%,罰球命中率同樣有96.0%。


    雷吉·米勒屬於被低估的超級得分手。


    他不應該稱之為得分手。


    他更像冷血殺手。


    關鍵時刻。


    雷吉·米勒從不手軟。


    決勝時刻,雷吉·米勒要比某位球員靠譜太多太多,真正意義絕殺比賽時刻,雷吉·米勒雖然不太多,可在最後時刻,雷吉·米勒改變比賽的能力,絕對屬於超一流的存在。


    經典的“米勒時刻”出現在1995年5月7號,東部半決賽第一場,印第安納步行者客場對陣紐約尼克斯。


    比賽還剩下最後18.7秒,印第安納步行者暫時落後6分。


    某位球員遇到這種情況,他已經在思考,怎麽能多拿幾個鐵血兩分,根本不會去思考,如何贏得比賽。


    雷吉·米勒不信邪,強行扭轉戰局。


    先扔進一記三分球,再成功斷球,順勢飆進一記三分球,將比分改寫成105平。


    此後。


    印第安納步行者犯規,送給對方兩次罰球機會。


    對方兩罰不中,將殺死比賽的機會,送給雷吉·米勒。


    雷吉·米勒強勢造成對方犯規,走上罰球線,兩罰兩中,殺死比賽。


    8.9秒8分。


    雖然沒有35秒13分那麽瘋狂,可同樣屬於不可超越的神跡。


    科比雖然未能將雷吉·米勒完全限製住,可同樣給雷吉·米勒帶來不小麻煩。


    將科比·布萊恩特視為那一年總決賽勝負手,多少有點對不起奧尼爾,但科比表現沒有特殊群體口中那麽不堪。


    科比並非抱大腿奪冠。


    至於科比投籃命中率不高,就不過多解釋。


    那個年代,別說投籃怎麽樣,能不能將球投出,都是一個問題。


    而且。


    “大鯊魚”沙克·奧尼爾退役後,從未說過自己是哪支球隊老大,同樣沒有詆毀貶低科比。


    奧尼爾沒有因為那個三連冠,讓自己曆史地位降低。如果沒有那個三連冠,或許奧尼爾曆史地位不會那麽高。


    也就隻有某些特殊群體,會說出“無冠超科比,一冠超喬丹”的弱智發言。


    暫且不去討論那個三連冠,科比扮演怎樣的角色,真正懂球的,都會知道科比對於那個洛杉磯湖人而言,會有多麽重要。


    換成艾佛森、麥迪,他們未必能拿下三連冠。


    當然。


    球隊主教練同樣很重要,當年傑裏·韋斯特慧眼識珠,用隊內場均16+10的全明星內線,交易來科比·布萊恩特,德爾·哈裏斯根本不會用,不知道怎麽培養科比。


    當年並非科比,哭著喊著要去加盟洛杉磯湖人,是人家洛杉磯湖人,有意簽下科比。


    因而。


    科比跟抱大腿奪冠,有半毛錢關係嗎?


    至於某人怎麽去邁阿密熱火的,當時去邁阿密熱火時,又引得多少克裏夫蘭騎士球迷謾罵,想必很多球迷都有耳聞。


    “禪師”菲爾·傑克遜讓科比·布萊恩特迅速完成蛻變,為科比、奧尼爾兩人布置他們都比較舒服的戰術體係。


    因而。


    他們得以拿下三連冠。


    洛杉磯湖人兩連冠時期,保羅·加索爾籃下統治力,要差奧尼爾幾個檔次。


    菲爾·傑克遜將科比視為絕對核心,讓保羅·加索爾、奧多姆、拜納姆等球員,圍繞科比轉。


    科比聽從喬丹建議後,打法有所調整,將隊友潛力完全發揮出來,他們才能拿下兩連冠。


    球員跟球員應該相輔相成,相互成就,要懂得犧牲與配合,將自己擅長的事情做好。


    如果某些球員,願意像斯科特·皮蓬那樣,去輔佐韋德,那麽他們不至於四年隻有兩冠,他不會還欠著邁阿密熱火球迷五個總冠軍。


    隻不過。


    那樣的話。


    某人雖然一輩子都無法碰瓷goat,可他曆史第二的位置,無人能撼動,不至於像現在一樣,越打位置越來越靠後,估計再打幾年,曆史前五都找不到他身影。


    當然。


    球隊管理層、球隊教練同樣很重要。


    就像波波維奇,擁有絕對話語權,那麽他在培養球員時,就會更得心應手,他能在球隊裏,各種特點鮮明的球員,都能發揮相應的作用。


    (祝福小崔,是時候亮出我二十年籃網球迷身份,各位鐵鐵,來點禮物吧!下賽季,就有小崔戲份啦!)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超級神豪:帶巔峰羅斯締造王朝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風走了八千裏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風走了八千裏並收藏超級神豪:帶巔峰羅斯締造王朝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