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四章 複仇火焰
砰的一聲響,李雋重重把手裏的戰報砸在桌子上,雙眉一軒,英俊的臉上變紫醬色,沉喝一聲:“韃子殘暴,慘無人道!”眼中射出精光,額頭上青筋突出,好象老樹的盤根,頭發都豎起來了,真的是當得起“怒發衝冠”四字了。
李雋是那種冷靜過人的人,要他生一點小氣都很難,更別說發這麽大的火,正在喝茶的清風子萬萬想不到李雋會如此大動肝火,這個萬事不縈於懷的世外高人吃了一驚,不自然地把手中的茶杯放在桌子上,好奇地看著李雋,問道:“發什麽事情了,皇上龍顏震怒?”
“你看看,你看看。”李雋怒氣衝衝地拿起戰報,遞給清風子,恨恨地道:“函穀關五萬多老百姓慘遭屠殺,幸存者不到五千。兩國交兵尚不斬來使,何況無辜的老百姓,他們有什麽錯?卻遭了韃子的毒手。”
曆史上,蒙古人屠城成性,特別是在成吉思汗時代,更是占一城屠一城,蒙古大軍所過之處難以幸存者,這在史書上寫得明明白白。李雋也沒有少看這方麵的史料,應該說對於這種屠城行動不會驚訝,更不會發火。但是,這種慘無人道之事,任誰知道了都會怒發衝冠,要是沒有這種反應的話,隻能說明神經可能有點麻木。
清風子把戰報看了一遍,白眉一軒,連連搖搖頭,道:“無量天尊!無量天尊!韃子嗜血成性,竟然把屠刀對準了老百姓!慘事!慘事!慘不忍聞!”一臉的悲憤之色。
李雋一臉的怒氣,雙手背在背後,在屋裏來回踱著,一個勁地道:“柳河子做得對,這個兀哈烈給扒了皮,活該!”雖隻短短一句話,卻把他滿腔的怒火表露無遺。
清風子深表讚同,點頭道:“扒人皮雖是慘事,對於這種滅絕人性的畜牲,也不必對他客氣,要處以極刑,才對得起罹難的百姓。”
他雖是避世出家,心卻是滾燙,深深地愛著老百姓,要不然他完全可以象郭侃他們一樣向忽必烈賣好,以他之才,要是去了元廷,絕對會給重用。數萬老百姓無辜遇難,激起了他的怒火,才如此言語。
“不行,這事我們一定要阻止。”李雋猛地一下停下來,看著清風子道:“要是不阻止韃子,中原之地的百姓無辜遇害的不知道有多少。”
李雋這話深謀遠慮,現在的情況非常明白,關中已經收複,函關已經拿下來了,南宋從關中進軍中原的戰略通道已經徹底洞開。隻要等到張玨他們回師關中,山東戰事平息,北伐中原的條件就完全成熟了。
等到朝廷北伐中原時,李雋必然要策劃中原百姓回歸,這點李雋已經埋下了伏筆,到時隻需輕輕一撥就行了。老百姓驅逐蒙古人,迎接王師之事不知道會有多少,要是不阻止蒙古人屠城,他們狗急跳牆的話,對老百姓下毒手,不知道會有多少老百姓無辜罹難,這事不得不預先防止。
清風子才思極其敏捷之人,哪會不明白李雋意圖的道理,點頭稱讚道:“皇上仁德,以百姓之心為心,百姓之幸!請問皇上,要怎樣做?”
“我想,朝廷找一個蒙古人聚居的地方下手,把這些蒙古人收拾了,以此來警告蒙古人,他們要是不善待老百姓,絕不會有好下場。”李雋雙眼中閃著精光,堅決地說。
李雋的意思非常明顯,也就是找一個蒙古人多的地方進行報複行動,以此來警告蒙古人,蒙古人敢於對老百姓下毒手的話,南宋也有可以以牙還牙,以此來達到震懾目的。
這種事情很血腥,要不是兀哈烈的作為讓人發指,讓一向不發火的李雋天威震怒,也不會做出這種決定。
頓了頓,李雋接著道:“最好這地方是蒙古貴族將領們聚居的地方,這樣的話既可以達到震懾目的,又不會傷及無辜。”
蒙古貴族聚集的地方,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蒙古高層聚居的地方,這些高層有幾個雙手沒有沾滿汗人的鮮血?找他們開刀再好不過,既有除奸之效,又有震懾作用,可以想象得到,要是這一計劃成功的話,蒙古人會非常顧慮。
“皇上真是仁德之君!貧道既感且佩!”清風子讚不絕口,道:“皇上,貧道知道一個地方有大量的蒙古貴族。這些人大多是蒙古的將領,他們都沾滿了華夏百姓的鮮血,殺了他們正該!”這位出家人也不是省油的燈。
李雋很是期待地道:“哦,有這種地方?請問道長,是什麽地方?”
“周公負成王會諸侯。”清風子沒有直接回答李雋的問題,說了一個曆史典故。周公負成王會諸侯在曆史上是大名鼎鼎的故事,說的是周公把未成年的周成王背在背上去洛陽會諸侯,接受諸侯朝覲。
“洛陽!”李雋想也沒有想脫口而出,雙手一拍道:“妙妙妙!”
一連說了三個妙字,什麽話也沒有說,清風子當然明白這三個妙字的份量有多重,點頭道出李雋之意,道:“這是一石數鳥之計。皇上,貧道認為,善攻者善謀,朝廷可以趁此機會伐謀。”
洛陽號稱東都,是中原的重地,要是南宋在洛陽動手的話,無異於在蒙古人的心髒上捅了一刀,對蒙古人的震憾力有多大完全可以想象得到。
再者,函關穀已經收複,進軍中原在即,這無異於北伐的先兆,還可以鼓舞中原百姓的鬥誌,要他們知道朝廷會保護他們,蒙古人要是敢對他們下毒手,絕不會有好下場。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老百姓知道這事後會有多高興,他們在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自會揭竿而起,響應王師北伐,好處有多大實非筆墨所能形容。
“伐謀固然是好,請問道長要如何行動?”李雋深表讚同。
清風子摸摸白胡子,道:“皇上,貧道以為洛陽一行完成之後,可以遣一介之使去大都,向忽必烈申明朝廷之意:不善待老百姓者,必然沒有好下場!”
“好是好,要是忽必烈一怒,我們的使者豈不危險?這可是危地,不可不防。”李雋不無顧慮地道。
殺了蒙古大量貴族,再派人去向忽必烈申明南宋的意圖,對於忽必烈來說無異於示威,忽必烈雄材大略之人,心氣極高,哪裏會接受這種示威,說不定會一怒之下殺了使者。
事情還沒有進行,就在為使者的安危擔心,的確難得,清風子非常欽佩,道:“皇上體恤臣子,待臣子如手足,貧道欽佩!皇上請放心,貧道昔年曾遊於大都,和忽必烈有過一麵之緣,貧道以為他不會殺使者。”
忽必烈這個人,曆史對他的評價非常高,李雋來到這個世界後與忽必烈交手,真正體會到“盛名之下無虛士”一語的份量。平心而論,忽必烈是個極其可怕的對手,當得起曆史的評價:雄材大略!
李雋早就對忽必烈本人感興趣,清風子這話一下子勾起了他的興趣,問道:“道長以為忽必烈何如主?”
“雄材大略,英明神武,千古少有之明君。”清風子如實答道:“雖然出身蠻夷,卻向慕華夏文化,苦讀不輟,石勒夜讀,千古美談,與之相比也遠為不及。若平心而論,貧道認為他是自太祖以後最有成就的明君。”
漢族有過屈辱的曆史,中國有過大分裂時期,但是最終歸於統一。讓少數民族向慕的不僅僅是漢人創造的物質財富,還有文化,石勒讀漢書,是曆史有名的故事,成為曆史美談。
其實,忽必烈應該是自唐太宗以後最有成就的帝王,其成就遠過宋太祖。清風子這是委婉之言,給宋太祖留了點臉麵。
他如此讚譽忽必烈,與曆史記載差相仿佛,李雋也不驚奇,讚道:“忽必烈難得,道長高風亮節,不忘華夏根本,甘願避世隱居在南山,也不願為忽必烈所用,郭侃之輩足以羞煞!”
李雋何等樣人,哪有聽不出清風子話裏對忽必烈欽佩之意。正如李雋李想,清風子昔年曾遊於大都,與郭侃、史天澤、張弘範等人談論時勢,想度三人遠離塵世,與他一道遊於三山五嶽中,讓人遺憾的是郭侃等人雖然是感激他的用心,卻不願與他一道避世,甘願為異族所用。
郭侃等人聯名向忽必烈上奏,舉薦清風子。忽必烈馬上召見他,兩人談得很投機,忽必烈對他之才大為讚賞,一心想攏絡他,清風子守著華夏根本,不為所動。忽必烈急了,直接問道:“道長以為我忽必烈是什麽人?你如此不願與我一道共平天下,創建一個太平盛世。”
清風子的回答是:“陛下雄材大略,清風生平所僅見。清風不願為陛下效力,非為陛下之材不足,而是因為清風身為華夏人,死當為華夏鬼!人各有誌,還請陛下成全清風。”非常明顯,忽必烈也是清風子心儀的一個人,清風子不願為忽必烈所用,沒有別的原因,隻是因為他守著華夏根本。
在當時情況下,蒙古勢盛,南宋日益衰弱,光複無望,不少有才幹的漢人絕望之餘把眼光投入了雄材大略的忽必烈,史天澤他們就是其中的代表。能如清風這般守誌的人很少,真的是難能可貴!
忽必烈威脅道:“道長可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這話是在告訴清風,他要是不能得到清風子的話,也不會讓清風為人所用,那就是要殺他。
自古以來,帝王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把人才留給對手,比如秦國的強大,他的人才大多是來自山東六國,這點在李斯的《諫逐客書》裏已經很好地得到論證。對於忽必烈來說,不能得到清風子,殺了他也就是必然。
清風子不為所動,言笑如常,笑道:“陛下非濫殺之人,不會對清風下如此毒手。”
忽必烈看了清風子好一陣子,長歎一聲道:“知我者,清風也!”也不管清風子願不願意,賞了不少東西給清風子。清風子是來者不拒,全收下了。
到了第二天,忽必烈得到報告,清風子已經離開大都了。他賞賜給清風子的東西一樣不少地放在住處,旁邊留著清風子的一張字條“歸還貴賜”,這事讓忽必烈感歎良久。
清風子的德操不僅讓忽必烈感歎,李雋也是感歎不已,讚道:“道長氣節過人,千古罕有!”象清風子這般才幹,哪有不想入世的道理,更別說還有忽必烈這個雄材大略之人,他能守誌、甘願避世,無論怎麽讚譽都不為過。
“皇上過獎。”清風子微一謙遜,把話題拉回正題,道:“皇上,臣以為貧道不成器弟子揚明可以走一趟大都。”
清風子不凡,他的幾個弟子也是不凡,個個都是人才,這個揚明能言善辯,機伶過人,要是他去大都的話,肯定是不會有問題。
李雋點頭道:“名師出高徒,道長清人,揚明得道長真傳,伐謀之事有他不會有問題。”頓了頓,道:“春節也要到了,既然去了大都,不能不給忽必烈送份厚禮。”
兩國之間正在大戰,派人前來送禮,隻是說得好聽罷了,和示威可以劃等號。清風子知道李雋給伯顏送禮,氣得伯顏吐血一事,李雋如此說肯定有什麽妙計,好奇心起,問道:“請問皇上,要給忽必烈送什麽禮?”
“四賢禮!”李雋平靜地道。
清風子眉頭一皺,道:“四賢禮?還請皇上示下,是哪四賢?”
“術速忽裏,汪德臣,木劄禮,博爾忽四人的人頭。”李雋笑著道:“說是四賢禮,其實隻有三賢了,博爾忽給解晉逼進草地,哪裏找得到他的人頭,隻能用草地一抹秋草代替了。”
清風子扶掌稱妙,道:“此禮別開生麵,定有妙用。”
自古以來,敵國之間送人頭的事情不少,沒什麽好奇怪的,隻是李雋一次性給送上四顆人頭,這四個人都是忽必烈的重臣,問題就大不相同了,無異於是在告訴忽必烈:你的日子不會長了!清風子說的妙用就是指此而言。
“恐怕也僅僅是走走過場而已,難有實際功用,忽必烈不是伯顏。”李雋思索一下,道:“洛陽一行,非許光漢莫屬,我這就給許光漢下旨,要他馬上去洛陽。”
“太好了。”柳河子這個冷靜逾恒的人幾乎是唱出來的,對許光漢道:“皇上真是聖明!仁德無雙!時時刻刻不忘老百姓!”把命令遞給許光漢道:“你看看,皇上要你馬上去洛陽殺韃子去!”
兀哈烈的行為讓柳河子恨透了頂,李雋決心報複,對於柳河子來說那是天音仙樂,也許比天音仙樂還要好聽一萬倍都不止。
許光漢把命令看了一遍,一臉喜色地道:“韃子,你們走著瞧!我許光漢一定要讓你們後悔來到這個世上!”他一臉的風光霽月,說得喜悅無限,一點也沒有殺氣。南宋最精銳的特種部隊的指揮官說出來的話,那就是催命符,但話裏的份量任誰都得掂量一下。
柳河子道:“許將軍,這位揚明道長熟悉那裏的情形,可與你們一道前去。”
“既如此,那就有勞道長了。”許光漢向揚明施禮,道:“許光漢先行謝過道長。”
揚明還禮道:“許將軍不必多禮,貧道奉皇上之命前來協助將軍。特種部隊百戰之師,揚明隻能給許將軍帶帶路,不敢當將軍之禮。”象揚明這種人,才學不錯,功夫不錯,見識廣博,卻有如此謙虛的心態,一點也不自高自大,真的是很難得,柳河子和許光漢大為讚歎。
許光漢不無遺憾地道:“隻可惜末將無能,還沒有抓住郭侃。”
柳河子安慰道:“許將軍放心去洛陽,這裏就交給柳某。我料定,他們雖然出其不意地從你眼前逃走,現在正是大雪封山的時候,他們必然還在崤山中,我會給他們布下天羅地網。派人守在山外,再派人進山去搜。在外有追兵,內無糧食的情況下,他們不給抓住,就會給餓死凍死。”
對於柳河子之能,許光漢自然是信得過,很是放心地道:“既如此,就有勞柳將軍了。”轉身對揚明道:“道長,請。”
“將軍,請。”揚明回禮,和許光漢一道離開。
砰的一聲響,李雋重重把手裏的戰報砸在桌子上,雙眉一軒,英俊的臉上變紫醬色,沉喝一聲:“韃子殘暴,慘無人道!”眼中射出精光,額頭上青筋突出,好象老樹的盤根,頭發都豎起來了,真的是當得起“怒發衝冠”四字了。
李雋是那種冷靜過人的人,要他生一點小氣都很難,更別說發這麽大的火,正在喝茶的清風子萬萬想不到李雋會如此大動肝火,這個萬事不縈於懷的世外高人吃了一驚,不自然地把手中的茶杯放在桌子上,好奇地看著李雋,問道:“發什麽事情了,皇上龍顏震怒?”
“你看看,你看看。”李雋怒氣衝衝地拿起戰報,遞給清風子,恨恨地道:“函穀關五萬多老百姓慘遭屠殺,幸存者不到五千。兩國交兵尚不斬來使,何況無辜的老百姓,他們有什麽錯?卻遭了韃子的毒手。”
曆史上,蒙古人屠城成性,特別是在成吉思汗時代,更是占一城屠一城,蒙古大軍所過之處難以幸存者,這在史書上寫得明明白白。李雋也沒有少看這方麵的史料,應該說對於這種屠城行動不會驚訝,更不會發火。但是,這種慘無人道之事,任誰知道了都會怒發衝冠,要是沒有這種反應的話,隻能說明神經可能有點麻木。
清風子把戰報看了一遍,白眉一軒,連連搖搖頭,道:“無量天尊!無量天尊!韃子嗜血成性,竟然把屠刀對準了老百姓!慘事!慘事!慘不忍聞!”一臉的悲憤之色。
李雋一臉的怒氣,雙手背在背後,在屋裏來回踱著,一個勁地道:“柳河子做得對,這個兀哈烈給扒了皮,活該!”雖隻短短一句話,卻把他滿腔的怒火表露無遺。
清風子深表讚同,點頭道:“扒人皮雖是慘事,對於這種滅絕人性的畜牲,也不必對他客氣,要處以極刑,才對得起罹難的百姓。”
他雖是避世出家,心卻是滾燙,深深地愛著老百姓,要不然他完全可以象郭侃他們一樣向忽必烈賣好,以他之才,要是去了元廷,絕對會給重用。數萬老百姓無辜遇難,激起了他的怒火,才如此言語。
“不行,這事我們一定要阻止。”李雋猛地一下停下來,看著清風子道:“要是不阻止韃子,中原之地的百姓無辜遇害的不知道有多少。”
李雋這話深謀遠慮,現在的情況非常明白,關中已經收複,函關已經拿下來了,南宋從關中進軍中原的戰略通道已經徹底洞開。隻要等到張玨他們回師關中,山東戰事平息,北伐中原的條件就完全成熟了。
等到朝廷北伐中原時,李雋必然要策劃中原百姓回歸,這點李雋已經埋下了伏筆,到時隻需輕輕一撥就行了。老百姓驅逐蒙古人,迎接王師之事不知道會有多少,要是不阻止蒙古人屠城,他們狗急跳牆的話,對老百姓下毒手,不知道會有多少老百姓無辜罹難,這事不得不預先防止。
清風子才思極其敏捷之人,哪會不明白李雋意圖的道理,點頭稱讚道:“皇上仁德,以百姓之心為心,百姓之幸!請問皇上,要怎樣做?”
“我想,朝廷找一個蒙古人聚居的地方下手,把這些蒙古人收拾了,以此來警告蒙古人,他們要是不善待老百姓,絕不會有好下場。”李雋雙眼中閃著精光,堅決地說。
李雋的意思非常明顯,也就是找一個蒙古人多的地方進行報複行動,以此來警告蒙古人,蒙古人敢於對老百姓下毒手的話,南宋也有可以以牙還牙,以此來達到震懾目的。
這種事情很血腥,要不是兀哈烈的作為讓人發指,讓一向不發火的李雋天威震怒,也不會做出這種決定。
頓了頓,李雋接著道:“最好這地方是蒙古貴族將領們聚居的地方,這樣的話既可以達到震懾目的,又不會傷及無辜。”
蒙古貴族聚集的地方,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蒙古高層聚居的地方,這些高層有幾個雙手沒有沾滿汗人的鮮血?找他們開刀再好不過,既有除奸之效,又有震懾作用,可以想象得到,要是這一計劃成功的話,蒙古人會非常顧慮。
“皇上真是仁德之君!貧道既感且佩!”清風子讚不絕口,道:“皇上,貧道知道一個地方有大量的蒙古貴族。這些人大多是蒙古的將領,他們都沾滿了華夏百姓的鮮血,殺了他們正該!”這位出家人也不是省油的燈。
李雋很是期待地道:“哦,有這種地方?請問道長,是什麽地方?”
“周公負成王會諸侯。”清風子沒有直接回答李雋的問題,說了一個曆史典故。周公負成王會諸侯在曆史上是大名鼎鼎的故事,說的是周公把未成年的周成王背在背上去洛陽會諸侯,接受諸侯朝覲。
“洛陽!”李雋想也沒有想脫口而出,雙手一拍道:“妙妙妙!”
一連說了三個妙字,什麽話也沒有說,清風子當然明白這三個妙字的份量有多重,點頭道出李雋之意,道:“這是一石數鳥之計。皇上,貧道認為,善攻者善謀,朝廷可以趁此機會伐謀。”
洛陽號稱東都,是中原的重地,要是南宋在洛陽動手的話,無異於在蒙古人的心髒上捅了一刀,對蒙古人的震憾力有多大完全可以想象得到。
再者,函關穀已經收複,進軍中原在即,這無異於北伐的先兆,還可以鼓舞中原百姓的鬥誌,要他們知道朝廷會保護他們,蒙古人要是敢對他們下毒手,絕不會有好下場。完全可以想象得到,老百姓知道這事後會有多高興,他們在沒有後顧之憂的情況下自會揭竿而起,響應王師北伐,好處有多大實非筆墨所能形容。
“伐謀固然是好,請問道長要如何行動?”李雋深表讚同。
清風子摸摸白胡子,道:“皇上,貧道以為洛陽一行完成之後,可以遣一介之使去大都,向忽必烈申明朝廷之意:不善待老百姓者,必然沒有好下場!”
“好是好,要是忽必烈一怒,我們的使者豈不危險?這可是危地,不可不防。”李雋不無顧慮地道。
殺了蒙古大量貴族,再派人去向忽必烈申明南宋的意圖,對於忽必烈來說無異於示威,忽必烈雄材大略之人,心氣極高,哪裏會接受這種示威,說不定會一怒之下殺了使者。
事情還沒有進行,就在為使者的安危擔心,的確難得,清風子非常欽佩,道:“皇上體恤臣子,待臣子如手足,貧道欽佩!皇上請放心,貧道昔年曾遊於大都,和忽必烈有過一麵之緣,貧道以為他不會殺使者。”
忽必烈這個人,曆史對他的評價非常高,李雋來到這個世界後與忽必烈交手,真正體會到“盛名之下無虛士”一語的份量。平心而論,忽必烈是個極其可怕的對手,當得起曆史的評價:雄材大略!
李雋早就對忽必烈本人感興趣,清風子這話一下子勾起了他的興趣,問道:“道長以為忽必烈何如主?”
“雄材大略,英明神武,千古少有之明君。”清風子如實答道:“雖然出身蠻夷,卻向慕華夏文化,苦讀不輟,石勒夜讀,千古美談,與之相比也遠為不及。若平心而論,貧道認為他是自太祖以後最有成就的明君。”
漢族有過屈辱的曆史,中國有過大分裂時期,但是最終歸於統一。讓少數民族向慕的不僅僅是漢人創造的物質財富,還有文化,石勒讀漢書,是曆史有名的故事,成為曆史美談。
其實,忽必烈應該是自唐太宗以後最有成就的帝王,其成就遠過宋太祖。清風子這是委婉之言,給宋太祖留了點臉麵。
他如此讚譽忽必烈,與曆史記載差相仿佛,李雋也不驚奇,讚道:“忽必烈難得,道長高風亮節,不忘華夏根本,甘願避世隱居在南山,也不願為忽必烈所用,郭侃之輩足以羞煞!”
李雋何等樣人,哪有聽不出清風子話裏對忽必烈欽佩之意。正如李雋李想,清風子昔年曾遊於大都,與郭侃、史天澤、張弘範等人談論時勢,想度三人遠離塵世,與他一道遊於三山五嶽中,讓人遺憾的是郭侃等人雖然是感激他的用心,卻不願與他一道避世,甘願為異族所用。
郭侃等人聯名向忽必烈上奏,舉薦清風子。忽必烈馬上召見他,兩人談得很投機,忽必烈對他之才大為讚賞,一心想攏絡他,清風子守著華夏根本,不為所動。忽必烈急了,直接問道:“道長以為我忽必烈是什麽人?你如此不願與我一道共平天下,創建一個太平盛世。”
清風子的回答是:“陛下雄材大略,清風生平所僅見。清風不願為陛下效力,非為陛下之材不足,而是因為清風身為華夏人,死當為華夏鬼!人各有誌,還請陛下成全清風。”非常明顯,忽必烈也是清風子心儀的一個人,清風子不願為忽必烈所用,沒有別的原因,隻是因為他守著華夏根本。
在當時情況下,蒙古勢盛,南宋日益衰弱,光複無望,不少有才幹的漢人絕望之餘把眼光投入了雄材大略的忽必烈,史天澤他們就是其中的代表。能如清風這般守誌的人很少,真的是難能可貴!
忽必烈威脅道:“道長可知‘己所不欲,勿施於人’?”他這話是在告訴清風,他要是不能得到清風子的話,也不會讓清風為人所用,那就是要殺他。
自古以來,帝王犯的最大錯誤就是把人才留給對手,比如秦國的強大,他的人才大多是來自山東六國,這點在李斯的《諫逐客書》裏已經很好地得到論證。對於忽必烈來說,不能得到清風子,殺了他也就是必然。
清風子不為所動,言笑如常,笑道:“陛下非濫殺之人,不會對清風下如此毒手。”
忽必烈看了清風子好一陣子,長歎一聲道:“知我者,清風也!”也不管清風子願不願意,賞了不少東西給清風子。清風子是來者不拒,全收下了。
到了第二天,忽必烈得到報告,清風子已經離開大都了。他賞賜給清風子的東西一樣不少地放在住處,旁邊留著清風子的一張字條“歸還貴賜”,這事讓忽必烈感歎良久。
清風子的德操不僅讓忽必烈感歎,李雋也是感歎不已,讚道:“道長氣節過人,千古罕有!”象清風子這般才幹,哪有不想入世的道理,更別說還有忽必烈這個雄材大略之人,他能守誌、甘願避世,無論怎麽讚譽都不為過。
“皇上過獎。”清風子微一謙遜,把話題拉回正題,道:“皇上,臣以為貧道不成器弟子揚明可以走一趟大都。”
清風子不凡,他的幾個弟子也是不凡,個個都是人才,這個揚明能言善辯,機伶過人,要是他去大都的話,肯定是不會有問題。
李雋點頭道:“名師出高徒,道長清人,揚明得道長真傳,伐謀之事有他不會有問題。”頓了頓,道:“春節也要到了,既然去了大都,不能不給忽必烈送份厚禮。”
兩國之間正在大戰,派人前來送禮,隻是說得好聽罷了,和示威可以劃等號。清風子知道李雋給伯顏送禮,氣得伯顏吐血一事,李雋如此說肯定有什麽妙計,好奇心起,問道:“請問皇上,要給忽必烈送什麽禮?”
“四賢禮!”李雋平靜地道。
清風子眉頭一皺,道:“四賢禮?還請皇上示下,是哪四賢?”
“術速忽裏,汪德臣,木劄禮,博爾忽四人的人頭。”李雋笑著道:“說是四賢禮,其實隻有三賢了,博爾忽給解晉逼進草地,哪裏找得到他的人頭,隻能用草地一抹秋草代替了。”
清風子扶掌稱妙,道:“此禮別開生麵,定有妙用。”
自古以來,敵國之間送人頭的事情不少,沒什麽好奇怪的,隻是李雋一次性給送上四顆人頭,這四個人都是忽必烈的重臣,問題就大不相同了,無異於是在告訴忽必烈:你的日子不會長了!清風子說的妙用就是指此而言。
“恐怕也僅僅是走走過場而已,難有實際功用,忽必烈不是伯顏。”李雋思索一下,道:“洛陽一行,非許光漢莫屬,我這就給許光漢下旨,要他馬上去洛陽。”
“太好了。”柳河子這個冷靜逾恒的人幾乎是唱出來的,對許光漢道:“皇上真是聖明!仁德無雙!時時刻刻不忘老百姓!”把命令遞給許光漢道:“你看看,皇上要你馬上去洛陽殺韃子去!”
兀哈烈的行為讓柳河子恨透了頂,李雋決心報複,對於柳河子來說那是天音仙樂,也許比天音仙樂還要好聽一萬倍都不止。
許光漢把命令看了一遍,一臉喜色地道:“韃子,你們走著瞧!我許光漢一定要讓你們後悔來到這個世上!”他一臉的風光霽月,說得喜悅無限,一點也沒有殺氣。南宋最精銳的特種部隊的指揮官說出來的話,那就是催命符,但話裏的份量任誰都得掂量一下。
柳河子道:“許將軍,這位揚明道長熟悉那裏的情形,可與你們一道前去。”
“既如此,那就有勞道長了。”許光漢向揚明施禮,道:“許光漢先行謝過道長。”
揚明還禮道:“許將軍不必多禮,貧道奉皇上之命前來協助將軍。特種部隊百戰之師,揚明隻能給許將軍帶帶路,不敢當將軍之禮。”象揚明這種人,才學不錯,功夫不錯,見識廣博,卻有如此謙虛的心態,一點也不自高自大,真的是很難得,柳河子和許光漢大為讚歎。
許光漢不無遺憾地道:“隻可惜末將無能,還沒有抓住郭侃。”
柳河子安慰道:“許將軍放心去洛陽,這裏就交給柳某。我料定,他們雖然出其不意地從你眼前逃走,現在正是大雪封山的時候,他們必然還在崤山中,我會給他們布下天羅地網。派人守在山外,再派人進山去搜。在外有追兵,內無糧食的情況下,他們不給抓住,就會給餓死凍死。”
對於柳河子之能,許光漢自然是信得過,很是放心地道:“既如此,就有勞柳將軍了。”轉身對揚明道:“道長,請。”
“將軍,請。”揚明回禮,和許光漢一道離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