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還沒拿定主意,劉氏這邊又出了變故。


    一傳十,十傳百,不出三日,李壽家要請先生的消息在村裏傳遍了。


    村裏好些人都上門來打聽,就連裏正媳婦和老族長家孫媳婦也來了。


    裏正家三個兒子,隻大兒子送到了鎮上的學堂念書,光束脩就要五兩銀子,再加上吃住,筆墨紙硯等花銷,一年下來怎麽著也得十兩銀子。


    兩個小的,早就到了該念書的年紀,可一年三十兩銀子,家裏實在是負擔不起,便這麽耽誤了。


    現下聽說李壽家裏要請先生,為了兩個娃兒能念書,她便厚著臉皮求上門來了。


    老族長家,也差不多是這麽個情況,四代同堂,一家子幾十口人,曾孫輩的孫子就有七八個,現下也隻有曾長孫進了學堂。


    兩人在半道遇上了,便相攜著一塊兒來了。


    其他人,劉氏可以找理由推脫,可裏正家和老族長家,她卻沒辦法拒絕。


    當初分家,若不是老族長心善,自家早就被逐出宗族,趕出李家村了,哪裏能有如今的安穩日子。


    分家以後,老族長和裏正也是處處維護,前前後後幫了家裏不少忙,這兩位,說是自家的恩人也不為過。


    李壽和劉氏兩口子都是實誠人,不懂什麽大道理,但忘恩負義的事情,絕對做不出來。


    劉氏沒有半點猶豫,當即便一口應下了。


    答應了這兩家,旁的沾親帶故的親戚、族人、近鄰,便再也沒辦法拒絕了。


    劉氏粗粗算了一下,村裏要來上學的孩子,怎麽著也有二十來個,都來家裏也不方便。


    她冥思苦想半日,最後一拍大腿,幹脆在村裏建個學堂算了,銀錢自己來出。


    這樣既解決了眼下的難題,村裏的孩子們也有書念了,一舉兩得。


    越想越覺得這個主意好,她一路小跑著去了**月的院子,氣喘籲籲的把這個消息告訴了閨女。


    **月給她倒了一杯熱茶,笑著道:“哈哈,咱娘倆想一塊兒去了。”


    在村裏辦個學堂,的確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也算是為村裏做了件好事兒。


    等劉氏順過氣來,**月又才接著說道:“光建了學堂還不成,重要的是教學的先生,我打聽過了,若是要請一個好點的先生到咱們村裏教學,一年最少得一百兩銀子。


    若隻是一兩年,這個銀子咱們家也可以出,但這個學堂一旦建好了,便是要祖祖輩輩傳下去的,一村的學堂,隻靠一家人撐著,長久不了。


    我是這樣想的,咱家今年不是置了五百畝良田嗎,拿三百畝出來,歸到族裏,作為族裏的族田。學堂建好以後,也歸到族裏,作為咱們李家的族學。


    族田的出產主要用來維持族學的日常開銷,盈餘的,也可以用來接濟貧困的族人。


    隻要是李氏族人,都可以進族學念書,不用交束脩。村裏的外姓人,交少量束脩,也可以進族學。”


    劉氏聽得有些懵,族田、族學,這些詞,她以前聽都沒聽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重生農家:種種田,撩撩漢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蘇離茉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蘇離茉並收藏重生農家:種種田,撩撩漢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