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涵之所以是“內”涵,就是因為一眼看不透。光用肉眼看一個人,是看不到他讀過什麽書的,隻有足夠的交流,才能知道對方的修養。
所以才說“試玉要燒三日滿,辯才須待七年期”,因為不夠時間,根本無法了解一個人。
就像現在。樓轅分明是熟讀趙宋百官誌的,又怎可能不知道此事該問什麽、該問誰?隻是這些都是他在樓家那四年裏做的功夫,霍湘震不知道,這堂下一幹吏員,自然也不知道。於是這小貓有意示愚的一個小小圈套,輕輕鬆鬆就套住了這幾位比他年長不少的官吏們。
此時,被問了修繕書院是否可行的太常寺,隻心下以為樓轅不懂官製,暗自有些竊喜——節度副使無知迷糊一些,對他們可沒有壞處——於是麵上佯作謙恭不變,隻把腰微微直起了一些,道:
“稟報大人,修繕財物之事,應是太府寺左藏令負責,下官不敢越俎代庖,不如請他回答吧。”
樓轅看的分明,這人眼裏已經是對他的輕視,便隻微微頷首,依然裝得無辜不覺:
“那麽太府寺左藏令現在何處?”
左藏令不慌不忙便出列站定,微微一彎腰,拱手也不甚標準,有幾分看不起樓轅這個半大小子的意思在裏麵,隻是回話還裝得像模像樣:
“回大人的話,下官便是。”
樓轅也不提他這懈怠模樣的話,隻是繼續問:“左藏令以為此事如何?”
左藏令聽樓轅這問,卻不直接回話,反而是問樓轅:“不知大人想法如何?”
——這就又把球踢回來給我了。樓轅心下嘲笑,卻不多言,隻是依然莞爾淡淡,隻道一句:
“該修的話,修了就是。本官身有微恙,費不得心力,想來這些事情,還是要煩請諸位勞心。”想了想,還加了一句,“最好是諸位能決定的,就都別讓本官勞心。”
他這不僅是把球踢回去了,還是順帶把之後事情的球也踢出去了!簡直就差說一句“老子啥都不想管誰愛幹誰幹”了!
堂下吏員最小的也是四十來歲了,怎麽都算是一班“老司機”,聽樓轅的話就聽得出來樓轅這是多麽懶散。慶幸又是“糊塗上司、好過日子”的同時,不由得就有點輕視樓轅——
就算是趙宋樓家的人也不過如此嘛!看著也就剛滿二十的樣子,小小年紀,沒見識、沒主意、不中用,這可都是正常的!再看身上養尊處優的那股勁兒,估計也就是一直放在家裏嬌養的一個庶出兒子吧?
堂下官吏雖是聽說過趙宋樓家的威名,也聽說過這樓家五公子的傳聞,但是畢竟人說是“百聞不如一見”,不見到了,誰也不知道傳說是誇大其詞了還是有所折煞了。
樓轅和霍湘震出現的時候,一幹吏員還真以為樓轅是怎樣怎樣的少年英才。而此時在修繕書院一事上,看見的樓轅卻是年少無知,而且散漫十分,心下便是暗道了一句“不過如此”。
隻是依然有人心下嘀咕,趙宋樓家,堂堂四大家族之一,更號稱是“不養廢人”,怎麽能有這樣的子孫?
樓家作為四大家族之一,風吹草動的事情都能給外界傳得沸反盈天,何況是樓轅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兒子?有意打聽,沒什麽事情是瞞得住的,這一幹吏員,沒幾個不知道樓轅一些大概家底——這是不知道樓轅要來做節度副使,知道的“一些大概家底”,要是知道樓轅會是新人節度副使,他們能把樓轅他娘的祖宗三代都挖出來。
從樓轅自己說了是“樓暮皓”的時候,這官吏們腦子裏就已經全力搜索所有“樓轅”相關信息了,再加上樓轅這些“表現”,也就有人不由得心下嘲諷起來:果然是個庶出的半妖,除了長得好些,也就真沒什麽特別的了。
更有甚者想起來樓轅是十六歲才回樓家的,還在心裏給樓家挽救了一句:畢竟是個野生野長了十六年的小雜種,沒受過樓家多少教養,又沒當過官,這碌碌無能也是注定了的,不關樓家的事。至於天下傳言的那些名頭,大抵還是以訛傳訛了的。
樓轅雖不會讀心之術,卻極是敏感的,自然知道堂下這班人什麽想法。平素而言,誰輕視了他,沒準就得讓他刻薄幾句打臉。但此時樓轅卻是佯作不知,依然淺笑,溫溫和和。
因為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所以得支開霍湘震。一是他這一出戲演下來,萬一霍湘震麵露疑惑,被這幫吏員看見,起了疑心,那他就白裝傻了;二是想到自己要裝的這麽無用,讓霍湘震看見的話,他還實在是有點舍不得這張小臉。
此時這一班吏員裏,有多心些的,比如州司馬,便拿出了一封文牒:
“大人,這文牒需要大人朱筆批示。”
樓轅看一眼,身畔條案上有朱砂和毛筆,便微微頷首:“拿來吧,本官這就批了。”說著微微向條案後挪了挪輪椅,“各位還有別人要批文牒麽?一並呈上來,本官這就一並批了。”
說罷,露出個思索的神情,又問了一句:“那個,那位大人——”他指指節度判官,故意做出一副記不清楚了的樣子,然後恍然一般,“哦,節度判官大人。”
節度判官作為副使的助手,立刻站好,雖然這腰也沒彎多少:“大人有何吩咐?”
樓轅全不在意,學著他二哥那個混不吝的樣子,歪歪頸肩:“節度副使的公務就這些吧?是不是我批完這些文牒,便算是沒事了?”
看來這位樓副使是真不愛幹這活兒啊!幾個吏員一聽就是心中暗爽。節度判官也趕忙回話:
“是的大人,您的公務就是處置文牒。”
樓轅抬手揉揉眉心,喃喃自語一般:“最怕麻煩還這麽麻煩……來吧來吧,有什麽文牒?都交過來我看就是!”
都不是“本官”了,就是“我”了。一幹吏員心下樂翻了天,趕忙紛紛上前遞交文牒等樓轅來批。
樓轅先是翻開一份,看看:
“唔……我看看,這是治理田務的文牒?”他說著嘖了一聲,“嗯……讓農戶向官府借種糧,這樣就不用向民間放債之人借貸?”說著抬頭看看遞上來的官吏,一臉小貓兒一樣的無辜迷茫,“先問一句,種糧是什麽?還有,‘民間放貸之人’,是什麽?”
官吏沒想到樓轅居然不知道,正開口要解釋,樓轅突然一擺手:
“算了,我不想知道這些東西。我就問你了,你覺得這事可行麽?”
那誠懇的小眼神,簡直就是“你說吧!隻要你說的我都覺得對,老子真的不想管這點破事”。
官府給農戶借作為種子的糧食,向農戶收取利息的自然比民間放高利貸的低,可以說此事若執行得好,便是利民大計。隻是這官吏小舅子就是放貸的,利民了,不利他家啊!於是官吏鬥膽,小眼珠一轉,便道:
“大人明鑒,下官以為此事不可行。大人想……”
“我不想!”
樓轅一擺手,直接打斷,拿起朱筆毫不猶豫就批了一個“否之”。
官吏還想遊說樓轅幾句,好歹加強一下自己這話的可信度,或者掩飾一下私心,沒想到樓轅這麽幹脆就給批了,小心情那叫一個愉快。
而樓轅批完之後,直接一揮手:“好了,下一份!”
臉上簡直寫著“老子就是來混日子的!老子要回窩!你們有事快說!我要歇著!”
這一眾官員的感覺就是爽翻了,前任節度副使昏庸無能,這一任又年少無知,他們真是撿著了能在劍南路為官啊!
樓轅心裏自是有計的,此時,正是他的第一步,說來就該是請君入甕,先把這群吏員引進他設好的“瓦罐”陷阱裏麵,之後自有調|教。
於是這接連下來幾個文牒,樓轅都是佯裝出什麽都不懂,最多是一知半解的模樣。而事情的處置,無一例外都是問呈上文牒的官吏認為應該如何。
於是霍湘震回來的時候,就是見得幾個拿著文牒從堂內出來的官吏,掩不住竊喜,紛紛議論:
“這節度副使年少無知,我輩幸矣!”
節度副使?年少無知?他們在說暮皓?
霍湘震一怔,跟著,淩厲的目光便如白鹿劍劍出鞘一般,刺了過去。幾個官吏見得霍湘震,慌忙噤聲,站在一邊,給他讓開了路。
他猜到了樓轅這是在藏拙用計,但他無法容忍有人說他的暮皓一點點不好。
而公堂之上,樓轅正被一幹吏員圍著。霍湘震信步進入堂中,見此情形,不由皺眉。
樓轅此時微一抬眼,見他回來了,便一淺笑,喚了一聲:
“師兄。”
霍湘震也隻好點點頭,立在人群之外,看樓轅“年少無知”地問這個問那個,批公文全都按照官吏們的意思。
他不知道樓轅這樣到底是什麽意思,但他覺得,還是不要多言最好。
“大人。”
霍湘震突然聽見,人群裏有個含著不滿的聲音——
“大人,下官以為,大人未免太草率了些!”
所以才說“試玉要燒三日滿,辯才須待七年期”,因為不夠時間,根本無法了解一個人。
就像現在。樓轅分明是熟讀趙宋百官誌的,又怎可能不知道此事該問什麽、該問誰?隻是這些都是他在樓家那四年裏做的功夫,霍湘震不知道,這堂下一幹吏員,自然也不知道。於是這小貓有意示愚的一個小小圈套,輕輕鬆鬆就套住了這幾位比他年長不少的官吏們。
此時,被問了修繕書院是否可行的太常寺,隻心下以為樓轅不懂官製,暗自有些竊喜——節度副使無知迷糊一些,對他們可沒有壞處——於是麵上佯作謙恭不變,隻把腰微微直起了一些,道:
“稟報大人,修繕財物之事,應是太府寺左藏令負責,下官不敢越俎代庖,不如請他回答吧。”
樓轅看的分明,這人眼裏已經是對他的輕視,便隻微微頷首,依然裝得無辜不覺:
“那麽太府寺左藏令現在何處?”
左藏令不慌不忙便出列站定,微微一彎腰,拱手也不甚標準,有幾分看不起樓轅這個半大小子的意思在裏麵,隻是回話還裝得像模像樣:
“回大人的話,下官便是。”
樓轅也不提他這懈怠模樣的話,隻是繼續問:“左藏令以為此事如何?”
左藏令聽樓轅這問,卻不直接回話,反而是問樓轅:“不知大人想法如何?”
——這就又把球踢回來給我了。樓轅心下嘲笑,卻不多言,隻是依然莞爾淡淡,隻道一句:
“該修的話,修了就是。本官身有微恙,費不得心力,想來這些事情,還是要煩請諸位勞心。”想了想,還加了一句,“最好是諸位能決定的,就都別讓本官勞心。”
他這不僅是把球踢回去了,還是順帶把之後事情的球也踢出去了!簡直就差說一句“老子啥都不想管誰愛幹誰幹”了!
堂下吏員最小的也是四十來歲了,怎麽都算是一班“老司機”,聽樓轅的話就聽得出來樓轅這是多麽懶散。慶幸又是“糊塗上司、好過日子”的同時,不由得就有點輕視樓轅——
就算是趙宋樓家的人也不過如此嘛!看著也就剛滿二十的樣子,小小年紀,沒見識、沒主意、不中用,這可都是正常的!再看身上養尊處優的那股勁兒,估計也就是一直放在家裏嬌養的一個庶出兒子吧?
堂下官吏雖是聽說過趙宋樓家的威名,也聽說過這樓家五公子的傳聞,但是畢竟人說是“百聞不如一見”,不見到了,誰也不知道傳說是誇大其詞了還是有所折煞了。
樓轅和霍湘震出現的時候,一幹吏員還真以為樓轅是怎樣怎樣的少年英才。而此時在修繕書院一事上,看見的樓轅卻是年少無知,而且散漫十分,心下便是暗道了一句“不過如此”。
隻是依然有人心下嘀咕,趙宋樓家,堂堂四大家族之一,更號稱是“不養廢人”,怎麽能有這樣的子孫?
樓家作為四大家族之一,風吹草動的事情都能給外界傳得沸反盈天,何況是樓轅這個突然冒出來的兒子?有意打聽,沒什麽事情是瞞得住的,這一幹吏員,沒幾個不知道樓轅一些大概家底——這是不知道樓轅要來做節度副使,知道的“一些大概家底”,要是知道樓轅會是新人節度副使,他們能把樓轅他娘的祖宗三代都挖出來。
從樓轅自己說了是“樓暮皓”的時候,這官吏們腦子裏就已經全力搜索所有“樓轅”相關信息了,再加上樓轅這些“表現”,也就有人不由得心下嘲諷起來:果然是個庶出的半妖,除了長得好些,也就真沒什麽特別的了。
更有甚者想起來樓轅是十六歲才回樓家的,還在心裏給樓家挽救了一句:畢竟是個野生野長了十六年的小雜種,沒受過樓家多少教養,又沒當過官,這碌碌無能也是注定了的,不關樓家的事。至於天下傳言的那些名頭,大抵還是以訛傳訛了的。
樓轅雖不會讀心之術,卻極是敏感的,自然知道堂下這班人什麽想法。平素而言,誰輕視了他,沒準就得讓他刻薄幾句打臉。但此時樓轅卻是佯作不知,依然淺笑,溫溫和和。
因為他要的就是這個效果。
所以得支開霍湘震。一是他這一出戲演下來,萬一霍湘震麵露疑惑,被這幫吏員看見,起了疑心,那他就白裝傻了;二是想到自己要裝的這麽無用,讓霍湘震看見的話,他還實在是有點舍不得這張小臉。
此時這一班吏員裏,有多心些的,比如州司馬,便拿出了一封文牒:
“大人,這文牒需要大人朱筆批示。”
樓轅看一眼,身畔條案上有朱砂和毛筆,便微微頷首:“拿來吧,本官這就批了。”說著微微向條案後挪了挪輪椅,“各位還有別人要批文牒麽?一並呈上來,本官這就一並批了。”
說罷,露出個思索的神情,又問了一句:“那個,那位大人——”他指指節度判官,故意做出一副記不清楚了的樣子,然後恍然一般,“哦,節度判官大人。”
節度判官作為副使的助手,立刻站好,雖然這腰也沒彎多少:“大人有何吩咐?”
樓轅全不在意,學著他二哥那個混不吝的樣子,歪歪頸肩:“節度副使的公務就這些吧?是不是我批完這些文牒,便算是沒事了?”
看來這位樓副使是真不愛幹這活兒啊!幾個吏員一聽就是心中暗爽。節度判官也趕忙回話:
“是的大人,您的公務就是處置文牒。”
樓轅抬手揉揉眉心,喃喃自語一般:“最怕麻煩還這麽麻煩……來吧來吧,有什麽文牒?都交過來我看就是!”
都不是“本官”了,就是“我”了。一幹吏員心下樂翻了天,趕忙紛紛上前遞交文牒等樓轅來批。
樓轅先是翻開一份,看看:
“唔……我看看,這是治理田務的文牒?”他說著嘖了一聲,“嗯……讓農戶向官府借種糧,這樣就不用向民間放債之人借貸?”說著抬頭看看遞上來的官吏,一臉小貓兒一樣的無辜迷茫,“先問一句,種糧是什麽?還有,‘民間放貸之人’,是什麽?”
官吏沒想到樓轅居然不知道,正開口要解釋,樓轅突然一擺手:
“算了,我不想知道這些東西。我就問你了,你覺得這事可行麽?”
那誠懇的小眼神,簡直就是“你說吧!隻要你說的我都覺得對,老子真的不想管這點破事”。
官府給農戶借作為種子的糧食,向農戶收取利息的自然比民間放高利貸的低,可以說此事若執行得好,便是利民大計。隻是這官吏小舅子就是放貸的,利民了,不利他家啊!於是官吏鬥膽,小眼珠一轉,便道:
“大人明鑒,下官以為此事不可行。大人想……”
“我不想!”
樓轅一擺手,直接打斷,拿起朱筆毫不猶豫就批了一個“否之”。
官吏還想遊說樓轅幾句,好歹加強一下自己這話的可信度,或者掩飾一下私心,沒想到樓轅這麽幹脆就給批了,小心情那叫一個愉快。
而樓轅批完之後,直接一揮手:“好了,下一份!”
臉上簡直寫著“老子就是來混日子的!老子要回窩!你們有事快說!我要歇著!”
這一眾官員的感覺就是爽翻了,前任節度副使昏庸無能,這一任又年少無知,他們真是撿著了能在劍南路為官啊!
樓轅心裏自是有計的,此時,正是他的第一步,說來就該是請君入甕,先把這群吏員引進他設好的“瓦罐”陷阱裏麵,之後自有調|教。
於是這接連下來幾個文牒,樓轅都是佯裝出什麽都不懂,最多是一知半解的模樣。而事情的處置,無一例外都是問呈上文牒的官吏認為應該如何。
於是霍湘震回來的時候,就是見得幾個拿著文牒從堂內出來的官吏,掩不住竊喜,紛紛議論:
“這節度副使年少無知,我輩幸矣!”
節度副使?年少無知?他們在說暮皓?
霍湘震一怔,跟著,淩厲的目光便如白鹿劍劍出鞘一般,刺了過去。幾個官吏見得霍湘震,慌忙噤聲,站在一邊,給他讓開了路。
他猜到了樓轅這是在藏拙用計,但他無法容忍有人說他的暮皓一點點不好。
而公堂之上,樓轅正被一幹吏員圍著。霍湘震信步進入堂中,見此情形,不由皺眉。
樓轅此時微一抬眼,見他回來了,便一淺笑,喚了一聲:
“師兄。”
霍湘震也隻好點點頭,立在人群之外,看樓轅“年少無知”地問這個問那個,批公文全都按照官吏們的意思。
他不知道樓轅這樣到底是什麽意思,但他覺得,還是不要多言最好。
“大人。”
霍湘震突然聽見,人群裏有個含著不滿的聲音——
“大人,下官以為,大人未免太草率了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