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138工廠,主要生產火炮,你的這個設計他們應該能夠製作出來,現在怕的就是他們不感興趣。”
國防科工委在138工廠的工作人員向李寧介紹道,整個工廠共有員工1萬多人,每年的任務眾多,同時自身科研實力也不差。
正因此,像李寧這樣的小單他們很有可能看不上。
想想也是,要是給李寧製造了,那其他人呢?大家都在這裏工作了許久,對於火炮槍械方麵的知識也不差,真要倒騰的話,誰不能倒騰出來一些東西呢?
到時候你就說做還是不做。
做的話大概率是浪費大量材料,不做的話你怎麽跟工人解釋,是不是歧視他們?
對於這個困難李寧早有預料,不過現在隻能硬著頭皮上了,好在自己身份特殊,直接可以見到兵工廠的廠長,隻要說動了他,估計就沒有什麽問題了。
要是其他人的話得先見主任,然後主任再推薦給副廠長,副廠長再推薦給廠長,麻煩的多。
“許廠長,主任說的人我帶來了”,穿過四五個大型車間,李寧被帶到了一處十分壯觀的辦公樓前,不過讓李寧意外的是廠長辦公室竟然沒在頂層,而是在1樓的一個不起眼的小屋中。
“行了,讓他進來吧”。
一開門李寧才明白原因,這位許廠長的右腿摔傷了,估計原先的辦公室也在樓上,隻是腿一摔傷這行動就不便,再讓他爬樓梯就有點困難了。
“你就是李寧啊,挺年輕,許主任說你設計了一款武器,拿來我看一眼,我以前也是一位高級工程師,放心,我不會搶你的設計”。
138工廠的廠長名叫許仲輝,大約40多歲,個子不高,隻有1米75左右,是一個非常有活力的中年人。
這是李寧看到他的第1個感覺,當然對於這位大廠長的要求不可能拒絕,直接將手上的皮包遞了過去,同時坐在一旁等待著。
許忠輝接過皮包,將裏麵的圖紙抽了出來,開始仔細的查看,都不需要別人幫助,他自己就能判斷出這張圖紙的可行性有多高。
很快圖紙就被他看完了,怎麽說呢?不是很好,火力持續性不強,可能剛開戰的一會兒猛,但是之後就得開始裝彈。
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因為裝彈說麻煩也麻煩,說快也挺快,半分鍾到一分鍾就能裝完,當然這是在訓練場上,在真實的戰場環境下就不知道了。
這款武器最大的一個缺點就是沒辦法和步槍搭配使用,換句話說就是轉輪式榴彈發射器和步槍你隻能2選1。
相信絕大多數的戰士都會選擇步槍,因為在戰場上突然一個敵人在你不遠處出現,用步槍能夠快速解決,但是用榴彈發射器就未必了。
而且在保命這方麵來說,步槍的換彈多快呀,快的話一兩秒就能換完彈夾,在搭配上下掛式榴彈發射器,也能發射榴彈,就是速度慢了些。
“能跟我說說你為什麽要設計這款武器嗎?相信作為設計師,他的優缺點你應該很清楚”,許仲輝說道。
“這款武器正常使用是將它放在車裏或者是集中在某處,當營區受到攻擊時,士兵們能迅速將步槍背在身後,拿起這支武器向敵人傾瀉6顆榴彈”。
“之後呢?”
“暫時將它丟棄”,已經回答完整個屋裏陷入了一片沉默,這有點像什麽呢?
在槍戰遊戲裏陷入了激戰,這把槍的子彈打完了,直接丟了,換另一把槍這很正常。
但現實與遊戲是有明顯不同的,因為在遊戲中你撿到的這些槍真的是撿到的,不花錢,可現實中武器都是用真金白銀買來的。
特別是現在軍費稀少的情況下,這很明顯就是浪費,即使是能提高戰鬥力,可是所花費的金錢能讓任何一個裝備部長感到肉疼。
“所以許廠長,我在之後的幾張圖紙進行了簡化,比如說這個折疊槍托還有其他一些機構,我都去掉了,能夠降低造價”,李寧解釋道,不過這依然改變不了耗費眾多的狀況。
“其實許廠長這個武器可以出口,相信國外應該能夠有一定買家,然後國內少量裝備。”
為了說動許廠長李寧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調研,開始非常詳細講述了國外對於武器裝備的需求,特別是像榴彈發射器這種武器。
威力大,上手容易,而且可以進行曲射攻擊。
還有別說,看到李寧做的調查許仲輝還真感覺到可行,不過到底要不要這麽幹,還是需要討論一下子。
“那個李寧,你暫時在廠子裏住下吧!今天下午正好有個會,在會上將你的這個設計跟其他廠領導說一下子,要是大家都同意,那就沒問題,但要是不同意,也沒辦法。”
對於這個結果的李寧還是十分高興的,因為在他看來能得到許廠長的認可,那就已經成功一半了。
你想想看,在一家公司裏,掌握大權的老總突然拿出了一份方案讓底下人同意並且去執行,這個方案非常小,你說其他人會怎麽想?會不會同意呢?
大概率是會的,反正這事兒也不大,沒有必要就因為這麽點兒小事兒得罪了老總。
“沒問題”。
見到李寧同意後,許仲輝便讓人安排李寧的住處,同時也邀請他在工廠裏逛一逛,
走在廠房之間的大道上,感受著濃濃的軍工風,李寧能感受到一種特殊的感覺,一種工業之美。
就在溜達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外國人出現在了遠處,等等,兵工廠怎麽會有外國人呢?
李寧先是驚訝,不過這個驚訝僅僅維持了一瞬間便消失了,因為周圍人對他的出現已經習以為常,那麽隻能說明一件事兒,他經常到這裏來。
估計是從國外請來的專家了。
逛了廠房一圈,再回到剛剛與那個外國人相見的路口時,突然看到他與其他人吵了起來,因為他們說的是英文,很多人根本聽不懂,可李寧卻聽到了一些。
這倆人在對著火炮口徑進行爭論,一個30多歲的中年人反複重複152毫米口徑很棒,而且部隊已經裝備很多年了,那個外國人則表示155毫米才是好的。
國防科工委在138工廠的工作人員向李寧介紹道,整個工廠共有員工1萬多人,每年的任務眾多,同時自身科研實力也不差。
正因此,像李寧這樣的小單他們很有可能看不上。
想想也是,要是給李寧製造了,那其他人呢?大家都在這裏工作了許久,對於火炮槍械方麵的知識也不差,真要倒騰的話,誰不能倒騰出來一些東西呢?
到時候你就說做還是不做。
做的話大概率是浪費大量材料,不做的話你怎麽跟工人解釋,是不是歧視他們?
對於這個困難李寧早有預料,不過現在隻能硬著頭皮上了,好在自己身份特殊,直接可以見到兵工廠的廠長,隻要說動了他,估計就沒有什麽問題了。
要是其他人的話得先見主任,然後主任再推薦給副廠長,副廠長再推薦給廠長,麻煩的多。
“許廠長,主任說的人我帶來了”,穿過四五個大型車間,李寧被帶到了一處十分壯觀的辦公樓前,不過讓李寧意外的是廠長辦公室竟然沒在頂層,而是在1樓的一個不起眼的小屋中。
“行了,讓他進來吧”。
一開門李寧才明白原因,這位許廠長的右腿摔傷了,估計原先的辦公室也在樓上,隻是腿一摔傷這行動就不便,再讓他爬樓梯就有點困難了。
“你就是李寧啊,挺年輕,許主任說你設計了一款武器,拿來我看一眼,我以前也是一位高級工程師,放心,我不會搶你的設計”。
138工廠的廠長名叫許仲輝,大約40多歲,個子不高,隻有1米75左右,是一個非常有活力的中年人。
這是李寧看到他的第1個感覺,當然對於這位大廠長的要求不可能拒絕,直接將手上的皮包遞了過去,同時坐在一旁等待著。
許忠輝接過皮包,將裏麵的圖紙抽了出來,開始仔細的查看,都不需要別人幫助,他自己就能判斷出這張圖紙的可行性有多高。
很快圖紙就被他看完了,怎麽說呢?不是很好,火力持續性不強,可能剛開戰的一會兒猛,但是之後就得開始裝彈。
這還不是最大的問題,因為裝彈說麻煩也麻煩,說快也挺快,半分鍾到一分鍾就能裝完,當然這是在訓練場上,在真實的戰場環境下就不知道了。
這款武器最大的一個缺點就是沒辦法和步槍搭配使用,換句話說就是轉輪式榴彈發射器和步槍你隻能2選1。
相信絕大多數的戰士都會選擇步槍,因為在戰場上突然一個敵人在你不遠處出現,用步槍能夠快速解決,但是用榴彈發射器就未必了。
而且在保命這方麵來說,步槍的換彈多快呀,快的話一兩秒就能換完彈夾,在搭配上下掛式榴彈發射器,也能發射榴彈,就是速度慢了些。
“能跟我說說你為什麽要設計這款武器嗎?相信作為設計師,他的優缺點你應該很清楚”,許仲輝說道。
“這款武器正常使用是將它放在車裏或者是集中在某處,當營區受到攻擊時,士兵們能迅速將步槍背在身後,拿起這支武器向敵人傾瀉6顆榴彈”。
“之後呢?”
“暫時將它丟棄”,已經回答完整個屋裏陷入了一片沉默,這有點像什麽呢?
在槍戰遊戲裏陷入了激戰,這把槍的子彈打完了,直接丟了,換另一把槍這很正常。
但現實與遊戲是有明顯不同的,因為在遊戲中你撿到的這些槍真的是撿到的,不花錢,可現實中武器都是用真金白銀買來的。
特別是現在軍費稀少的情況下,這很明顯就是浪費,即使是能提高戰鬥力,可是所花費的金錢能讓任何一個裝備部長感到肉疼。
“所以許廠長,我在之後的幾張圖紙進行了簡化,比如說這個折疊槍托還有其他一些機構,我都去掉了,能夠降低造價”,李寧解釋道,不過這依然改變不了耗費眾多的狀況。
“其實許廠長這個武器可以出口,相信國外應該能夠有一定買家,然後國內少量裝備。”
為了說動許廠長李寧拿出了早已準備好的調研,開始非常詳細講述了國外對於武器裝備的需求,特別是像榴彈發射器這種武器。
威力大,上手容易,而且可以進行曲射攻擊。
還有別說,看到李寧做的調查許仲輝還真感覺到可行,不過到底要不要這麽幹,還是需要討論一下子。
“那個李寧,你暫時在廠子裏住下吧!今天下午正好有個會,在會上將你的這個設計跟其他廠領導說一下子,要是大家都同意,那就沒問題,但要是不同意,也沒辦法。”
對於這個結果的李寧還是十分高興的,因為在他看來能得到許廠長的認可,那就已經成功一半了。
你想想看,在一家公司裏,掌握大權的老總突然拿出了一份方案讓底下人同意並且去執行,這個方案非常小,你說其他人會怎麽想?會不會同意呢?
大概率是會的,反正這事兒也不大,沒有必要就因為這麽點兒小事兒得罪了老總。
“沒問題”。
見到李寧同意後,許仲輝便讓人安排李寧的住處,同時也邀請他在工廠裏逛一逛,
走在廠房之間的大道上,感受著濃濃的軍工風,李寧能感受到一種特殊的感覺,一種工業之美。
就在溜達的時候,突然有一個外國人出現在了遠處,等等,兵工廠怎麽會有外國人呢?
李寧先是驚訝,不過這個驚訝僅僅維持了一瞬間便消失了,因為周圍人對他的出現已經習以為常,那麽隻能說明一件事兒,他經常到這裏來。
估計是從國外請來的專家了。
逛了廠房一圈,再回到剛剛與那個外國人相見的路口時,突然看到他與其他人吵了起來,因為他們說的是英文,很多人根本聽不懂,可李寧卻聽到了一些。
這倆人在對著火炮口徑進行爭論,一個30多歲的中年人反複重複152毫米口徑很棒,而且部隊已經裝備很多年了,那個外國人則表示155毫米才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