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怎麽想到來看伯祖母?”二太夫人笑盈盈地拉著手問竇昭,二太夫人屋裏當值的幾個大丫鬟都或端了瓜果,或端茶水,或端了點心,都笑容可掬地招待著竇昭。


    竇昭朝著幾個大丫鬟點頭打招呼,把到真定州給別剛毅上香的事告訴了二太夫人:“……送佛送到西。我看著別家的兩位大姐無依無靠的,就答應了那別剛毅,若是他病逝,就讓他的兩個女兒投靠我。之前那別剛毅還好好的,這件事就沒有聲張,不吉利。”


    東、西兩竇的產業還在一塊兒管著,並沒有正式分開,二太夫人是竇家地位最高的女性,給她打一聲招呼,既是禮節,以後別素心、別素蘭姐妹在內宅行走,也會少些麻煩


    二太夫人有些意外,沉吟道:“你父親可知道?”


    竇昭笑道:“先給您說一聲,您同意了,我再跟父親說一聲也不遲。還有六伯母那裏,人進了府,隻怕還要請六伯母幫著講講規矩。”


    二太夫人聽了就很滿意了,她笑道:“這是好事,是積福的好事,我有什麽不同意的?就照你說的,等到那別剛毅滿了七七,就讓那兩個小姑娘進府吧!到時候你領了我看看。”


    竇昭笑著應“是”,和二太夫人說了些閑話,就起身告辭了。


    “先是要自己開鋪子,然後把崔家的人安置到了鋪子裏,現在又收了兩個‘義仆’,”竇世榜問母親:“您看這事……”


    二太夫人用茶盅蓋拂著茶盅裏的茶葉,淡淡地道:“不管是誰攛掇的她,一間鋪子,幾個人隻怕滿足不了她,還會有後招,我們也不要心急,暫且看看再說。”


    竇世榜恭謹地點頭。


    竇昭去了紀氏那裏。


    鄔善被家裏人接回去過年了,太陽暖洋洋地曬在院子裏,竇政昌一個人由貼身的小廝服侍著在院子裏寫春聯。


    這是從竇煥成那輩傳下來的規矩。


    竇煥成六十歲時致仕回家。在別人看來,他少年中舉,子孫滿堂,耳順之年依舊耳不聾眼不花,是個有福之人。因而每到春節,就有很多親朋故舊來求春聯,想沾沾竇煥成的福氣,求個好兆頭,竇煥成本是個熱心鄉鄰之人,自然是有求必應,自備紙墨為別人寫春聯。時間一長,來求春聯的人越來越多,竇煥成精神不濟,兩個兒子、三個孫子都幫著寫春聯,後來發展到竇家的子弟隻要字練到了小成,就可以在春節的時候給鄉親們寫春聯,這也成為竇家子弟學業是否有成的一個重要標誌。


    去年竇政昌、竇德昌兄弟倆就有資格寫春聯了。


    竇昭奇道:“十二哥呢?”


    竇政昌滿頭大汗,趁抬頭答話的空當拽了塊帕子擦著額頭:“四妹妹來得正好,快幫我去找找芷哥兒——我們兩個今天要寫四百幅春聯呢?我一個人怎麽寫得完?”


    那汗也不知道是急出來的還是熱出來的?


    竇昭笑道:“等我去給六伯母請了安就幫十一哥去找人?反正十一哥也不幫在這一時。”


    正屋暖簾一晃,采菽笑著走了出來。


    她曲膝給竇昭行了個禮,笑道:“太太說好像聽到四小姐的聲音,我們還都道是太太聽錯了,沒想到真是四小姐來了。”一麵說,一麵轉身掀了暖簾請她進去,“崔姨奶奶可好?四小姐上次送給我們太太的水仙和臘梅全都開了,滿室的清香,太太不知道多喜歡呢!”


    因為紀氏的緣故,六房的丫鬟、婆子都很尊敬崔姨奶奶。


    “她老人家挺好的。”竇昭說著,和采菽進了廳堂,迎麵就看見了自己上次送來的兩盆臘梅,黃色的花朵晶瑩剔透,像上等的黃玉雕成,清冷而幽靜。


    內室的暖簾大開,采藍服侍穿了桃紅色寶瓶紋妝花褙子的紀氏笑著從裏麵走了出來。見她隻披了件青蓮呢的鬥篷,握了她的手嗔道:“這孩子,也不多穿點。手冷冰冰的。”叫丫鬟把自己的手爐拿給竇昭,然後和竇昭進了內室:“我正要去你那裏。”然後問道,“你們那邊的年事貨可準備齊全了?”


    “有崔姨奶奶,自然是早就準備齊全了。”竇昭笑著,和紀氏上了炕,把這些日子發生的事一一跟紀氏講。


    紀氏笑道:“你這孩子,倒是個有福氣的。收留了她們姐妹,於你的名聲有好處,這樣的事,你以後要多做才是。縱然一時收進來的人不省心,過了那風頭,也有辦法打發出去。不必擔心。”又道,“至於鋪子,開始倒貼幾千兩銀子也無妨,隻要你出嫁之前能保本就行了。我們也不圖那個收益。”


    倒全圖名聲了。


    竇昭汗顏。


    紀氏嗬嗬地笑,問她:“二太夫人那裏,你可曾親自去稟一聲?”


    “先去的二太夫人那裏,才來的您這裏。”


    “那就好。”紀氏笑道,“年紀大的人,最忌諱小輩不把她放在眼裏,你以後有什麽事隻管多跟二太夫人說。”


    竇昭早明白這個道理,但還是笑吟吟地點著頭。


    等她從紀氏的屋裏出來,竇德昌已經回來了,正埋頭和竇政昌一起寫春聯。


    “十二哥是從什麽地方溜回來的?”竇昭看著陽光和煦地照在他們身上,過去幫他們磨墨,隨便也曬曬太陽。


    “我去茅房了。”竇德昌道,“哪也沒有去。”


    真的?


    竇昭朝竇政昌望去。


    竇政昌臉上還殘留著幾分怒氣,卻道:“他早回來了!”


    這家夥搞什麽鬼?


    這些日子都神神叨叨的。


    不過,有竇啟俊看著,應該不會出什麽大事。


    竇昭在心裏嘀咕著回了西府。


    過了元宵節,別剛毅也過了七七。別氏姐妹收拾了一番去了西竇。


    甘露和素絹忙過來幫她們收拾東西。


    竇昭見她們雖然沒有著紅,卻也沒有戴孝,道:“東府那邊的二太夫人規矩有點大,其他的你們倒不用太在意。”


    當時求竇昭幫忙的時候陳曲水曾打聽過竇昭,她們對竇家的情況也有些了解。


    別素心和別素蘭連聲應喏,兩人換了月白色細布小襖,去了崔姨奶奶那裏。


    崔姨奶奶先是拉著兩人的手噓寒問暖了一番,然後指了別素心對竇昭道:“長得這麽標致,哪裏像練過拳腳的人。”又拉了別素蘭:“這孩子,長得可真好!”語氣十分的真誠。


    竇昭抿了嘴笑。


    祖母喜歡身板結實的孩子。


    別素蘭卻有些受寵若驚。


    她和姐姐站在一起,別人都是誇姐姐長得好,從來沒有人誇過她。


    雖然是第一次打交道,但別素蘭立刻喜歡上了祖母。


    別素心也覺得祖母和藹可親,她不由得長長舒了口氣,來之前的一些擔憂全都煙消雲散。她將別氏武館的鑰匙交給竇昭:“……您是為了讓我爹爹走的時候能有個地方,我們已經感激不盡了,如今爹爹的後事已經辦好,這宅子也應該交還給您了。”


    竇昭是以別剛毅的名義贖回來的,她一開始就沒打算要這宅子,但別素心表明放棄那間宅子,還是讓她挺欣慰的,她收回了鑰匙。


    祖母就小聲說她:“那是人家的祖宅,你就送給人家好了,你也不缺那點點的銀子。”


    竇昭笑道:“肯定是要還給她們的,卻不是這個時候。”


    祖母還要問,竇昭已道:“好了,好了,您快去換件衣裳吧,等會妥娘和崔四要帶著孩子來看您。”


    因為祖父的原因,崔家的人都是過完了年才來給崔姨奶奶拜年,如今崔姨奶奶雖然搬進了竇家,崔家的人已經習慣了,依舊是過完了年才來給崔姨奶奶拜年。


    祖母笑得十分歡暢,竇昭趁著崔家的人還沒有到,領著別氏姐妹去見二太夫人。


    二太夫人問了幾句話,見兩姐妹對答有禮,不卑不亢,很滿意,囑咐了幾句要好好服侍竇昭的話,每人賞了根喜上梅梢的銀簪,就端了茶。


    竇昭又帶著兩人去了六伯母那裏。


    六伯母那裏滿院子人,大家或抬著箱籠,或抱著瓷瓶,或拎著些小玩意,川流不息地往東廂房去。


    別素心和別素蘭嚇了一大跳。


    竇昭笑道:“是鄔家的四爺回來了!”


    她的話音剛落,鄔善就不知道從什麽地方冒了出來。


    “四妹妹,你過年可好啊?”他朝著竇昭作揖行禮。


    竇昭笑著還了禮:“挺好的!鄔家的老太君可還好?”


    鄔善的曾祖母還活著。


    “挺好,挺好。”鄔善笑著,叫著貼身的小廝,“把我從家裏帶的那副沉香木圍棋拿過來。”然後對竇昭道,“那圍棋子上刻著羅漢,衣飾鮮明,栩栩如生,十分的有趣,四妹妹肯定會喜歡。”


    他經常送些小東西給竇昭,竇昭把它們都收在箱籠裏。


    她笑著道謝,指了別氏姐妹給他認識。


    他打賞了兩塊水頭極好的翡翠玉牌給別素心和別素蘭。


    別素蘭高興得不得了,把玉牌藏在了自己箱籠裏,還對別素心道:“那鄔公子好大方啊!這玉牌隻怕值四、五十兩銀子。”


    別素心笑著摸了摸妹妹的頭,沒有做聲,心裏卻想著鄔善看竇昭的眼神,可謂是片刻也不離,隻是不知道這鄔善和四小姐是什麽關係,看著十分和善……


    正想著,甘露推門而入:“素心姐,有個叫陳曉風的,說是你的親戚,有事找你。”


    ※


    姊妹們,粉紅票啊……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九重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吱吱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吱吱並收藏九重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