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謙瞪大了眼睛。
完全不知道這兩者之間有什麽關係!
不過,薑律的話讓他心中不喜。
什麽叫還沒有厭倦自己?
難道薑憲還會有厭倦自己的一天嗎?
他又不是什麽物件!
李謙想到那年薑憲隨著他去山西,薑律中途得了消息來搶人。
要不是他武藝高超,薑憲就被他搶了回去。
這麽一想,李謙倒覺得曹宣更可親一點。
在他看來,鎮國公府對薑憲的影響很大,自己的這個大舅子的影響力就更大了。他不想和薑律繼續議論自己家中的事,索性就轉移了話題,道:“你想和我一起去追剿慶格爾泰?遼東苦寒,你的人比較適應在冰天雪地作戰,我的人擅長在草原作戰,未必對你有好處!”
朝廷式微,高麗不止一次擾邊。遼王鎮守遼東的時候,為了集中兵力對抗朝廷,對高麗多以安撫為主。後來鎮國公府鎮守遼東,兵力不足,又不願意向高麗低頭,雙方打了幾仗,都以鎮國公府敗戰結束,高麗越過鴨綠江占領了一大片土地。
薑律臥薪嚐膽,就是為了打敗高麗。
李謙根本不可能說服薑律。
“那行!”李謙隻好退讓,道,“我們今天好好合計合計,你做我的輔軍,我們兩家試試。”
薑律懸著的一顆心這才放了下來。
他不像李謙,手握三十萬大軍。他的人損失一個就少一個,先在李謙這裏練練手,再征高麗。
李謙問他:“朝廷那邊你準備怎麽辦?”
薑律端著酒盅朝著他眨眼睛,狡黠地笑道:“你是怎麽辦的,我就準備怎麽辦!”
也就是說,不告而動了!
李謙忍不住笑了起來。
“喂!”薑律拐了李謙一下,道,“你是什麽意思?相比之下,遼東離朝廷更遠,你都不怕,難道我就怕他不成?”
“那倒是不是。”李謙笑道,“我是想起了郭永固。他前些日子打了苗峒,估計朝廷還不知道呢!”
鎮守在外的封疆大吏無詔出兵,而且還能夠出兵……
兩人都是朝中肱骨,這樣的消息讓兩人都沉默了片刻。
朝廷對地方已失去了監管,或者是,沒有辦法監管了。
薑律輕輕地歎了口氣。
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何況郭永固原本就沒有準瞞著朝遷。
過完了年,消息傳到了金陵。
趙璽在準備親政的事,看到奏折放到了一旁,叮囑如今已升了大人總管的阿福:“等我親政之後再說。”遂不再理會。
趙嘯卻捏著公文沉思良久。
郭永固花了三年的時間收服了苗峒,朝廷這才知道消息,李謙那邊倒是時有捷報傳來,卻一個字也沒有提薑律。到現在朝廷也不知道薑律從中攪和了一腳。
看樣子,薑律這是要打高麗了。
隻有他還停留在原地,倭寇那邊剿而不死,總是隔三岔五的冒出來,他的婚事也一直沒能定下來,是娶個福建本地的妻子,還是娶個蘇浙世家出身的妻子,他還要好好的衡量一番。
倒是劉皇後那裏,恐怕會生出事端來——她和皇上成婚已經一年多了,卻沒有再懷上子嗣,皇上身邊並沒有旁人,左以明的意思,是想讓皇上再納一個妃子,好早日誕下皇長子。
隻是這樣一來,妃子的人選就很讓人玩味了。
趙璽娶劉氏原本是想得到涇陽書院的支持,左以明雖不是涇陽書院的人,可他卻是江南士子,如果他支持左以明,說不定可以贏得部分江南士子的支持,這樣他就不用考慮娶一個蘇浙世家出身的女子為續弦了。
趙嘯越想越覺得這件事可行。
他把欽天監提供的幾個吉日看了又看,在二月初四上圈子一個圈,然後吩咐家中的小廝拿了他的名帖去了左家。
也許有些事他應該和左以明商量商量。
左以明接到趙嘯的名帖既意外又感慨。
他對自己的心腹幕僚道:“李家的那位柳先生真是神人!他讓左泉帶給我的三個錦囊,其中一個果然應驗了。”
那幕僚不由笑道:“栽得梧桐樹,自然有鳳凰來。李家能有今天,隻怕占了天時地利人和。”
左以明沒有吭聲。
他上次去拜訪薑憲,薑憲倒沒有說什麽,隻是簡單地表示了支持。左泉趁機去了趟太原,給嶽父嶽母去問了聲好。李長青的幕僚柳先生讓左泉帶了三個香囊給他,說是能助他完成大業。他當時還半信半疑,等到他聯手李瑤逼退汪幾道之後,正愁怎麽和趙嘯聯手時,陡然間想到了那個香囊上說的。他試著暗中表示支持趙璽選妃,趙嘯就立刻主動的和他見麵了。
可見那趙嘯私心裏根本不像外麵傳說的那樣,是全力支持趙璽的。
這樣就好!
不過,他這個幕僚所說的話也有些道理。
李家的發家史快的別人想模仿都不成。
他抿著嘴,盯著桌上的輿圖心中如同潮水拍岸般起伏不定。
東北是鎮國公府,西北和中原是李謙,西南是郭永固,南閩是趙嘯,朝廷隻占據東吳一小塊地方,幾番折騰以後,實則對其他幾個地方都已經失控了。
萬一哪一天……
江南又素來都是聞風而降。
他想想就覺得膽寒。
“先走一步看一步吧!”左以明喃喃地道,表情茫然,“總歸是能管過我們這一代人的!”
下一代,就不要讓他們參加科舉了。
萬一朝綱崩壞,沒有參加過科舉,就不算受過天恩。翻天覆地的時候,反而能拋開前朝的包袱,參加新朝的科舉,重振家聲。
隻是不知道家中的長輩會不會認同他的想法。
或者是,把左泉這一支摘出去?把蛋雞放在另一個籃子裏?
左以明陷入了沉思。
薑憲這邊卻是興高采烈的。
郭氏帶了三子稚哥兒來了京城。
她親自到大門口迎接。
相比上一次見麵,郭氏根本沒有什麽變化。
她剛嫁進李家的時候,大家都覺得她麵相要比李駒老成,一看就比丈夫年紀大。十幾年過去了,李駒長厚實了,郭氏還是原來的樣了,站在一起反而更有夫妻相了。
薑憲不由打趣她:“我們都老了,隻有三弟妹依舊如昔!”
郭氏抿了嘴笑。
她和薑憲的關係向來不錯,倆人出身相差不多,反而更能說到一塊去。兩人互相打趣頗為隨意。
“二嫂這兩天就應該到了吧?”她笑著抱了抱跑到她身邊的續哥兒和承哥兒,問薑憲,“我聽說二嫂改了日期,準備和我們一起聚聚就很高興!”
※
親們,今天的更新!
完全不知道這兩者之間有什麽關係!
不過,薑律的話讓他心中不喜。
什麽叫還沒有厭倦自己?
難道薑憲還會有厭倦自己的一天嗎?
他又不是什麽物件!
李謙想到那年薑憲隨著他去山西,薑律中途得了消息來搶人。
要不是他武藝高超,薑憲就被他搶了回去。
這麽一想,李謙倒覺得曹宣更可親一點。
在他看來,鎮國公府對薑憲的影響很大,自己的這個大舅子的影響力就更大了。他不想和薑律繼續議論自己家中的事,索性就轉移了話題,道:“你想和我一起去追剿慶格爾泰?遼東苦寒,你的人比較適應在冰天雪地作戰,我的人擅長在草原作戰,未必對你有好處!”
朝廷式微,高麗不止一次擾邊。遼王鎮守遼東的時候,為了集中兵力對抗朝廷,對高麗多以安撫為主。後來鎮國公府鎮守遼東,兵力不足,又不願意向高麗低頭,雙方打了幾仗,都以鎮國公府敗戰結束,高麗越過鴨綠江占領了一大片土地。
薑律臥薪嚐膽,就是為了打敗高麗。
李謙根本不可能說服薑律。
“那行!”李謙隻好退讓,道,“我們今天好好合計合計,你做我的輔軍,我們兩家試試。”
薑律懸著的一顆心這才放了下來。
他不像李謙,手握三十萬大軍。他的人損失一個就少一個,先在李謙這裏練練手,再征高麗。
李謙問他:“朝廷那邊你準備怎麽辦?”
薑律端著酒盅朝著他眨眼睛,狡黠地笑道:“你是怎麽辦的,我就準備怎麽辦!”
也就是說,不告而動了!
李謙忍不住笑了起來。
“喂!”薑律拐了李謙一下,道,“你是什麽意思?相比之下,遼東離朝廷更遠,你都不怕,難道我就怕他不成?”
“那倒是不是。”李謙笑道,“我是想起了郭永固。他前些日子打了苗峒,估計朝廷還不知道呢!”
鎮守在外的封疆大吏無詔出兵,而且還能夠出兵……
兩人都是朝中肱骨,這樣的消息讓兩人都沉默了片刻。
朝廷對地方已失去了監管,或者是,沒有辦法監管了。
薑律輕輕地歎了口氣。
可天下沒有不透風的牆,何況郭永固原本就沒有準瞞著朝遷。
過完了年,消息傳到了金陵。
趙璽在準備親政的事,看到奏折放到了一旁,叮囑如今已升了大人總管的阿福:“等我親政之後再說。”遂不再理會。
趙嘯卻捏著公文沉思良久。
郭永固花了三年的時間收服了苗峒,朝廷這才知道消息,李謙那邊倒是時有捷報傳來,卻一個字也沒有提薑律。到現在朝廷也不知道薑律從中攪和了一腳。
看樣子,薑律這是要打高麗了。
隻有他還停留在原地,倭寇那邊剿而不死,總是隔三岔五的冒出來,他的婚事也一直沒能定下來,是娶個福建本地的妻子,還是娶個蘇浙世家出身的妻子,他還要好好的衡量一番。
倒是劉皇後那裏,恐怕會生出事端來——她和皇上成婚已經一年多了,卻沒有再懷上子嗣,皇上身邊並沒有旁人,左以明的意思,是想讓皇上再納一個妃子,好早日誕下皇長子。
隻是這樣一來,妃子的人選就很讓人玩味了。
趙璽娶劉氏原本是想得到涇陽書院的支持,左以明雖不是涇陽書院的人,可他卻是江南士子,如果他支持左以明,說不定可以贏得部分江南士子的支持,這樣他就不用考慮娶一個蘇浙世家出身的女子為續弦了。
趙嘯越想越覺得這件事可行。
他把欽天監提供的幾個吉日看了又看,在二月初四上圈子一個圈,然後吩咐家中的小廝拿了他的名帖去了左家。
也許有些事他應該和左以明商量商量。
左以明接到趙嘯的名帖既意外又感慨。
他對自己的心腹幕僚道:“李家的那位柳先生真是神人!他讓左泉帶給我的三個錦囊,其中一個果然應驗了。”
那幕僚不由笑道:“栽得梧桐樹,自然有鳳凰來。李家能有今天,隻怕占了天時地利人和。”
左以明沒有吭聲。
他上次去拜訪薑憲,薑憲倒沒有說什麽,隻是簡單地表示了支持。左泉趁機去了趟太原,給嶽父嶽母去問了聲好。李長青的幕僚柳先生讓左泉帶了三個香囊給他,說是能助他完成大業。他當時還半信半疑,等到他聯手李瑤逼退汪幾道之後,正愁怎麽和趙嘯聯手時,陡然間想到了那個香囊上說的。他試著暗中表示支持趙璽選妃,趙嘯就立刻主動的和他見麵了。
可見那趙嘯私心裏根本不像外麵傳說的那樣,是全力支持趙璽的。
這樣就好!
不過,他這個幕僚所說的話也有些道理。
李家的發家史快的別人想模仿都不成。
他抿著嘴,盯著桌上的輿圖心中如同潮水拍岸般起伏不定。
東北是鎮國公府,西北和中原是李謙,西南是郭永固,南閩是趙嘯,朝廷隻占據東吳一小塊地方,幾番折騰以後,實則對其他幾個地方都已經失控了。
萬一哪一天……
江南又素來都是聞風而降。
他想想就覺得膽寒。
“先走一步看一步吧!”左以明喃喃地道,表情茫然,“總歸是能管過我們這一代人的!”
下一代,就不要讓他們參加科舉了。
萬一朝綱崩壞,沒有參加過科舉,就不算受過天恩。翻天覆地的時候,反而能拋開前朝的包袱,參加新朝的科舉,重振家聲。
隻是不知道家中的長輩會不會認同他的想法。
或者是,把左泉這一支摘出去?把蛋雞放在另一個籃子裏?
左以明陷入了沉思。
薑憲這邊卻是興高采烈的。
郭氏帶了三子稚哥兒來了京城。
她親自到大門口迎接。
相比上一次見麵,郭氏根本沒有什麽變化。
她剛嫁進李家的時候,大家都覺得她麵相要比李駒老成,一看就比丈夫年紀大。十幾年過去了,李駒長厚實了,郭氏還是原來的樣了,站在一起反而更有夫妻相了。
薑憲不由打趣她:“我們都老了,隻有三弟妹依舊如昔!”
郭氏抿了嘴笑。
她和薑憲的關係向來不錯,倆人出身相差不多,反而更能說到一塊去。兩人互相打趣頗為隨意。
“二嫂這兩天就應該到了吧?”她笑著抱了抱跑到她身邊的續哥兒和承哥兒,問薑憲,“我聽說二嫂改了日期,準備和我們一起聚聚就很高興!”
※
親們,今天的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