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1章 玄青道觀建成
農家小奶包:又萌又氣人 作者:漁火不是火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在唐家村忙著收糧的時候,唐家村外的善予村同樣在山上,熱火朝天地忙碌著。
每天都要充當監工的袁裏正,跟著運送材料的隊伍艱難地爬到山頭時,已經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了。
早已把道觀圖紙分給各個監工,正到處查看的流影,在看到扶著樹幹彎腰喘氣的袁裏正,笑著走過來將人攙扶到不遠處的草棚內坐下。
等袁裏正把一碗茶水喝完,流影才開口說道:“這烈日一天比一天灼熱,尤其是正午時分更為酷熱難耐,袁裏正又何必一天跑三趟上山來受苦呢?”
袁裏正擺了擺手。“這哪算受苦啊,這可比我們逃荒過來那會兒好多了,不僅有了維持生計的活兒幹,還有糧食可以拿,怎麽能說是受苦呢。”
“而且,唐家兄弟既然把修建道觀這麽重要的事情,托付給我們善予村,那我們就必須得把它辦好。雖然咱們都是老實本分的人,但上千人一起幹活,難免會有遺漏和疏忽的地方,我多來看看也是應該的。”
對於這話,流影非常讚同,不禁感歎道:“還是袁裏正考慮的周全啊!”
聽到這話的袁裏正,轉頭看著流影說道:“要說周全,那還得是你們村裏的唐秋生想的更為周到啊!”
流影聞言,不禁挑眉問道:“袁裏正這話從何說起呢?”
袁裏正看著裝傻的流影,搖頭笑了笑,然後緩緩說道:“咱們雖然隻是普通百姓,但也並非那種隻知道埋頭苦幹、不知思考的愚人。”
接著,他頓了頓,繼續說道:“由於暴雨即將來臨的謠言,你們唐家村的人都在忙著搶收糧食。可唐秋生倒好,他不但沒有讓我們所有人都去幫忙收割糧食,反而讓我們上千人一起動工修建道觀。
明明知道暴雨就要來臨,他為何不讓我們等到暴雨過後再去修建道觀,而是要我們加緊趕工呢?這一切不還都是為了我們這些外人著想。
他讓我們加工加點的修建道觀,既能讓我們有活兒幹,可以掙到一些口糧維持生計;又能在暴雨到來時給我們一個遮風擋雨的安全之所……”
說完之後,袁裏正臉上露出了感激之情,笑看向流影。“你說我說的是與不是?”
流影內心失笑,表麵卻繼續裝傻。“這我倒是不知了。”
“我與袁裏正等人一樣,同是從其他府城逃荒而來,隻不過是比你們早來一些時日罷了。”
“不過有一點咱們是一樣的,都是在絕境中遇到了給予希望和活路的恩人。”
想當初,若不是得主子相救,他這會的墳頭草怕是都有小主子高了。
至於那些害他之人,也在他傷愈後被他手刃了。
見流影還在裝傻,歇夠了的袁裏正也不揭穿他,氣哼哼的起身走出草棚。
這小子有句話說的對,他們都是在絕境中遇到了給予他們活路和希望的恩人,至於其他的,說不說出口有什麽關係,隻要把唐秋生對他們的恩情記在心裏就是。
等到他們一切安定下來,他們總有機會報答他……
袁裏正一路叮囑著村民來到最高處,看著隻短短的幾日時間,道觀的雛形已經逐漸顯現在大半個山頭時,心中頓時滿是感慨。
轉身高聲對大家喊道:“大家夥都加把勁!爭取在暴雨來臨時把道觀建成。”
隨後又說道:“加把勁的同時,也別忘了把手中的活做好,咱們可不能幹偷工減料的缺德事情,都聽清楚了嗎?”
“聽清楚了!”眾人齊聲響應,不僅聲音震天,幹勁也都十足。
經過上千人夜以繼日地勞作,在八月初八的下午時分,依山而建的道觀終於大功告成!
從山腳仰頭眺望山林,就能隱隱約約地看到那些與蔥鬱樹木渾然一體、氣勢恢宏的建築群,它們錯落有致地分布於半山腰直至山頂處。
踏上山腳下由青石板鋪成的寬闊台階,穿過鐫刻著“玄青山”三個大字的山門,一直走到半山腰,映入眼簾的就是高懸著“玄青道觀”匾額的觀門,觀門兩側連著一座鍾樓和六座小觀宇……
走進觀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寬敞廣場中央的一座巨型香爐,香爐後麵正對著觀門的是矗立在兩米高台上的祖師殿,殿門前那三十多級台階的兩旁,分別栽種著一排橘子樹。而左右兩邊除了兩座大殿外,各自還有一條通向其他地方的小徑……
膳堂則位於道觀的最北端。
從廚房出來便是寬敞無比,可以同時容納數千人就餐的膳堂。而此時的膳堂內,早已擺放好村民們連夜趕製數日的一排排長條木桌,以及長凳,從小道過去往後,便是練功的地方,這裏地勢開闊,陽光充足,周圍環繞著一排排柚子樹。
在寬敞的場地中心,一座石製的練功台格外引人注目。
這練功台由堅固的石頭堆砌而成,表麵平整光滑,顯然是經過精心打磨的。更為特別的是,台上還被石匠刻有八卦圖案,這些圖案線條流暢、栩栩如生,仿佛蘊含著無盡的玄機和神秘力量……
由於道觀剛剛建成,觀內的各種設施都還沒有完全竣工。
但好在,道觀裏數十座大大小小殿宇的門窗已經安裝完成,就連廚房內的基本物件也已都各放各位。
如今的道觀勉強也可以讓人暫時歇腳,廚房內也能生火做飯。
早已被唐老二交代好一切的流影,在道觀建成的當天下午,便喊上唐成安一起讓人運來了一批糧食到山腳下,由唐成安詢問過善予村眾人是否要借糧後,便擺好桌椅安排人把誰借了什麽?借了多少全都登記在賬本上……
隨後流影又帶話給袁裏正,唐老二允許他們進道觀避雨,前提是不能毀壞道觀中的一草一木,還得每日做好道觀裏的清掃。
早已猜到緣由的袁裏正,滿臉感激的轉身詢問善予村的村民,見他們全都同意這兩個條件後,當即就帶著僅有的家當和糧食,跟著流影搬進了道觀,住進了分配好的廂房裏。
雖說夜宿在野外那麽多月,日夜盼著能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可這會真有了避風雨的地方,善予村的人卻又睡不著了。
隻因他們都想起了,明日就是謠言中暴雨降下的日子。
除了那些年幼的孩子,以及年邁的老人早早歇下外,其餘所有人皆憂心忡忡地走到殿外,或蹲或坐的在月色下互相談論著暴雨是否真會降下。
他們既期盼上蒼能降下甘霖,緩解旱情;又害怕會像謠言所說的那樣,連續降雨三月從而引發嚴重的洪澇,導致更多像他們這樣的普通百姓流離失所,痛失親朋......
每天都要充當監工的袁裏正,跟著運送材料的隊伍艱難地爬到山頭時,已經累得上氣不接下氣了。
早已把道觀圖紙分給各個監工,正到處查看的流影,在看到扶著樹幹彎腰喘氣的袁裏正,笑著走過來將人攙扶到不遠處的草棚內坐下。
等袁裏正把一碗茶水喝完,流影才開口說道:“這烈日一天比一天灼熱,尤其是正午時分更為酷熱難耐,袁裏正又何必一天跑三趟上山來受苦呢?”
袁裏正擺了擺手。“這哪算受苦啊,這可比我們逃荒過來那會兒好多了,不僅有了維持生計的活兒幹,還有糧食可以拿,怎麽能說是受苦呢。”
“而且,唐家兄弟既然把修建道觀這麽重要的事情,托付給我們善予村,那我們就必須得把它辦好。雖然咱們都是老實本分的人,但上千人一起幹活,難免會有遺漏和疏忽的地方,我多來看看也是應該的。”
對於這話,流影非常讚同,不禁感歎道:“還是袁裏正考慮的周全啊!”
聽到這話的袁裏正,轉頭看著流影說道:“要說周全,那還得是你們村裏的唐秋生想的更為周到啊!”
流影聞言,不禁挑眉問道:“袁裏正這話從何說起呢?”
袁裏正看著裝傻的流影,搖頭笑了笑,然後緩緩說道:“咱們雖然隻是普通百姓,但也並非那種隻知道埋頭苦幹、不知思考的愚人。”
接著,他頓了頓,繼續說道:“由於暴雨即將來臨的謠言,你們唐家村的人都在忙著搶收糧食。可唐秋生倒好,他不但沒有讓我們所有人都去幫忙收割糧食,反而讓我們上千人一起動工修建道觀。
明明知道暴雨就要來臨,他為何不讓我們等到暴雨過後再去修建道觀,而是要我們加緊趕工呢?這一切不還都是為了我們這些外人著想。
他讓我們加工加點的修建道觀,既能讓我們有活兒幹,可以掙到一些口糧維持生計;又能在暴雨到來時給我們一個遮風擋雨的安全之所……”
說完之後,袁裏正臉上露出了感激之情,笑看向流影。“你說我說的是與不是?”
流影內心失笑,表麵卻繼續裝傻。“這我倒是不知了。”
“我與袁裏正等人一樣,同是從其他府城逃荒而來,隻不過是比你們早來一些時日罷了。”
“不過有一點咱們是一樣的,都是在絕境中遇到了給予希望和活路的恩人。”
想當初,若不是得主子相救,他這會的墳頭草怕是都有小主子高了。
至於那些害他之人,也在他傷愈後被他手刃了。
見流影還在裝傻,歇夠了的袁裏正也不揭穿他,氣哼哼的起身走出草棚。
這小子有句話說的對,他們都是在絕境中遇到了給予他們活路和希望的恩人,至於其他的,說不說出口有什麽關係,隻要把唐秋生對他們的恩情記在心裏就是。
等到他們一切安定下來,他們總有機會報答他……
袁裏正一路叮囑著村民來到最高處,看著隻短短的幾日時間,道觀的雛形已經逐漸顯現在大半個山頭時,心中頓時滿是感慨。
轉身高聲對大家喊道:“大家夥都加把勁!爭取在暴雨來臨時把道觀建成。”
隨後又說道:“加把勁的同時,也別忘了把手中的活做好,咱們可不能幹偷工減料的缺德事情,都聽清楚了嗎?”
“聽清楚了!”眾人齊聲響應,不僅聲音震天,幹勁也都十足。
經過上千人夜以繼日地勞作,在八月初八的下午時分,依山而建的道觀終於大功告成!
從山腳仰頭眺望山林,就能隱隱約約地看到那些與蔥鬱樹木渾然一體、氣勢恢宏的建築群,它們錯落有致地分布於半山腰直至山頂處。
踏上山腳下由青石板鋪成的寬闊台階,穿過鐫刻著“玄青山”三個大字的山門,一直走到半山腰,映入眼簾的就是高懸著“玄青道觀”匾額的觀門,觀門兩側連著一座鍾樓和六座小觀宇……
走進觀內,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寬敞廣場中央的一座巨型香爐,香爐後麵正對著觀門的是矗立在兩米高台上的祖師殿,殿門前那三十多級台階的兩旁,分別栽種著一排橘子樹。而左右兩邊除了兩座大殿外,各自還有一條通向其他地方的小徑……
膳堂則位於道觀的最北端。
從廚房出來便是寬敞無比,可以同時容納數千人就餐的膳堂。而此時的膳堂內,早已擺放好村民們連夜趕製數日的一排排長條木桌,以及長凳,從小道過去往後,便是練功的地方,這裏地勢開闊,陽光充足,周圍環繞著一排排柚子樹。
在寬敞的場地中心,一座石製的練功台格外引人注目。
這練功台由堅固的石頭堆砌而成,表麵平整光滑,顯然是經過精心打磨的。更為特別的是,台上還被石匠刻有八卦圖案,這些圖案線條流暢、栩栩如生,仿佛蘊含著無盡的玄機和神秘力量……
由於道觀剛剛建成,觀內的各種設施都還沒有完全竣工。
但好在,道觀裏數十座大大小小殿宇的門窗已經安裝完成,就連廚房內的基本物件也已都各放各位。
如今的道觀勉強也可以讓人暫時歇腳,廚房內也能生火做飯。
早已被唐老二交代好一切的流影,在道觀建成的當天下午,便喊上唐成安一起讓人運來了一批糧食到山腳下,由唐成安詢問過善予村眾人是否要借糧後,便擺好桌椅安排人把誰借了什麽?借了多少全都登記在賬本上……
隨後流影又帶話給袁裏正,唐老二允許他們進道觀避雨,前提是不能毀壞道觀中的一草一木,還得每日做好道觀裏的清掃。
早已猜到緣由的袁裏正,滿臉感激的轉身詢問善予村的村民,見他們全都同意這兩個條件後,當即就帶著僅有的家當和糧食,跟著流影搬進了道觀,住進了分配好的廂房裏。
雖說夜宿在野外那麽多月,日夜盼著能有個遮風擋雨的地方,可這會真有了避風雨的地方,善予村的人卻又睡不著了。
隻因他們都想起了,明日就是謠言中暴雨降下的日子。
除了那些年幼的孩子,以及年邁的老人早早歇下外,其餘所有人皆憂心忡忡地走到殿外,或蹲或坐的在月色下互相談論著暴雨是否真會降下。
他們既期盼上蒼能降下甘霖,緩解旱情;又害怕會像謠言所說的那樣,連續降雨三月從而引發嚴重的洪澇,導致更多像他們這樣的普通百姓流離失所,痛失親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