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自盡的所有細節合並自《明史》和《明朝紀事本末》。}


    {究其根源,大致來自錢士馨在1653年前後所著的《甲申傳信錄》,很難說有很高的信度。}


    {雖然崇禎殉國一事的知名度極高,但是除了殉國自盡一事以外,幾乎所有的細節都存在爭議。}


    {原因很簡單,改朝換代和加上對官員隊伍的清洗,缺少足夠信度的史料。}


    {具體有爭議的地方有很多。一是崇禎是否留下遺書。雖然明思宗在衣服中留下遺詔,但是實際上主流觀點對此事存疑,一般在討論明代遺詔時也多以天啟為止。}


    {二是明朝京城為何沒有組織像樣的抵抗。傳統史家或者習慣上將大順自東征開始一路順風歸結為明朝諸鎮望風而降,但是近年來有觀點認為是因為此時華北地區爆發鼠疫,導致京營減員嚴重,以至於無力抵抗。}


    {三是北京城破之前,明順之間究竟有沒有議和,進展到何種程度。因為史料缺失以及當事人的刻意回避,一般都認為雙方曾進行過接觸,但是因要求差距過大而破裂。}


    {……那他媽還有什麽是真的?}


    {明亡了是真的。}


    ……


    大漢·景帝時期


    劉啟蹲在田邊,胳膊肘懟了懟旁邊揮舞樹枝小劉徹。


    小劉徹栽楞了兩下,用樹枝穩住身體。


    先是默默翻了個白眼,然後扭頭看著劉啟,笑道:


    “阿父,有何事啊?”


    劉啟一臉惆悵道:


    “大明就這麽亡了?”


    小劉徹笑著點頭:


    “是呀,亡了。”


    劉啟還是很惆悵:


    “雖然知道他會亡,但也亡的太……”


    滑稽了吧?


    真就是一點像樣的抵抗都沒有啊。


    一切就跟水到渠成一樣。


    小劉徹再次甩著手裏木枝,吐槽著: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就崇禎做的那些事,誰會給他賣命啊。”


    他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


    ……


    天幕上。


    崇禎皇帝的評績也逐漸展露。


    【明思宗·朱由檢】


    【軍事成績:屢戰屢敗,亡國之君。】


    【評價e級·得零分】


    【製度建設:明代有“非翰林不入內閣”的規矩。】


    【但當他在治國上逐漸上手的時候,他發現這些科舉出身的官僚都是一些隻懂八股,隻會坐而論道之徒,難以在治國上有建樹。】


    【隨即十分痛恨“非進士不進翰林,非翰林不進內閣”的選人用人製度。】


    【他在官吏晉升的考選法基礎上增添了負有連帶責任的保舉法。】


    【這樣使得難以通過考選法勝出的低級官僚能夠晉升為高級官僚。】


    【同時改革科舉,重視武將,重視經世致用人才的選拔,從地方督撫中直接選拔人才進入內閣。】


    【將武舉同文舉一樣實行殿試、傳臚。】


    【大舉提拔隻考中舉人、沒登過進士的人才。】


    ……


    大唐·高宗時期


    飛簷翹角下。


    李治背負雙手望著天幕,悠悠道:


    “那些自幼入學、沉溺於舉子之業,然後有幸得授翰林院官,再被推薦入閣的學士們。”


    “雖有文學之才,但多不諳政務,脫離實際,又與吏事相隔膜,坐而論道則猶可,因時應變、以濟時艱卻很難。”


    “崇禎能看到這一幕,也算有幾分見底。”


    “可惜了。”


    斜紋鏤花的窗格後,長發如瀑的柔媚身影輕聲細語道:


    “但這種方法也會使得一些良莠不齊的人混進官場。”


    “這種方法既打破了舊的製度,又不能建立一種新的製度。”


    “所呈現出來的隻有混亂與無序。”


    李治點點頭,忍不住長歎一聲。


    能知我心中所想的唯有她。


    可惜……


    若不是宮裏的其餘人蠢得讓他窒息,他也不至於偷摸過來看她。


    再不跟同樣見識的人聊聊,他都怕自己被宮裏那些人同化了。


    “你覺得崇禎是個什麽樣的人。”


    身後的影子沉默片刻,再次輕聲道:


    “陛下竟不認為崇禎是獨夫。”


    李治再次長歎一聲。


    “媚娘啊……”


    “崇禎是一個單純的人,他跟洪武皇帝一樣不願意和光同塵。”


    “不懂得世間自有陰陽兩套規則,不懂的治大國如烹小鮮的道理。”


    “隨意用人,隨意罷人。”


    “結果自然是越來越多的人無所適從,不敢擔當。”


    “空有用人之心,卻無識人之明,用人之能。”


    窗後的武媚娘眼中閃過一絲精光,嘴裏依然柔聲道:


    “心有餘而力不足。”


    “陛下還是要保重身體的。”


    李治笑著回答一聲:


    “當然,還是媚娘記掛朕。”


    嘴角笑著,眼底卻是一片冰冷。


    ……


    【己巳之變後,因發現戶部錯賬甚多,遂開始整頓財政。】


    【明代大部分的財政定期奏報為“歲報”。少數銀庫保留了月報或季報的形式。】


    【崇禎要求戶部將新、舊餉庫賬冊“五日一報”,邊鎮餉司實行“月報”。】


    【建立駁查製度,派專員核實月報數額,由此可以隨時掌握各倉庫的具體變動。】


    【清朝入關以後,沿襲崇禎的財政改革成果,形成奏銷製度。】


    【評價a級·得四分】


    ……


    大明·永樂時期


    “他娘的!”


    朱棣更氣了!


    “製度評績這麽高,說明腦子沒問題!”


    “怎麽辦事就這麽差呢?!”


    朱高熾揣著袖子,老神在在道:


    “人雖有天分差別,作為皇帝,缺乏必要的皇帝教育就是個大問題。”


    “誰也沒有想到朱由檢會突然成為皇帝。”


    “自然也就沒有受過完整的皇位繼承人的教育和訓練。”


    “也不能指望每個藩王一繼位就是嘉靖那種天才吧。”


    “這年少突然即位,接手了一個如此複雜、困難的爛攤子,確實力不從心。”


    “能力與品質,兩方麵都承擔不了一個君王的角色,何況在這種亂世。”


    “他本人也確實有很大的問題,性格扭曲乖張,患得患失,遊移不定,猜忌心極重,對臣下極為刻薄暴虐。”


    “一方麵推卸責任,頻繁更換和殺戮大臣,一方麵又不斷抱怨臣下有負君恩。”


    朱高熾說的直搖頭。


    “隻能說咎由自取。”


    朱棣斜睨著他,冷笑一聲:


    “太子爺倒是大心胸。”


    “大明都亡了還能如此怡然自得。”


    朱高熾無奈的看向自家母親,攤手道:


    “娘,你看,又這樣。”


    徐皇後正打聽著朱瞻基喜歡什麽女子呢,聞言扭過頭道:


    “你別沒事總熊老大!”


    “那崇禎雖說幹的不如不幹,但態度還認真的,大明亡了又不隻是他的原因。”


    “你與其關注大明亡了,不如先治未病!”


    朱棣一邊挨說一邊盯著朱高熾。


    兔崽子……


    你給老子等著!


    ……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曝光曆代皇帝六維圖,老祖宗慌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品大韭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品大韭菜並收藏曝光曆代皇帝六維圖,老祖宗慌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