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幕上。


    李自成坐在明朝皇帝的寶座上,看著底下大臣沉聲道:


    “明朝無官不貪,萬民痛恨。”


    “今向大官們嚴刑追贓,以濟軍餉,充裕國庫!”


    畫麵一轉。


    幾名崇禎朝時的大官披頭散發的跪在地上,鬼哭狼嚎的慘叫。


    一個個手上帶著夾棍,一左一右的兵將用力拉著絞繩。


    麵前坐著的將軍狠聲道:


    “給老子用力拶!”


    十指拶緊的官人喊破了嗓子,高聲道:


    “都說了!都說了!金銀財寶!姣妻美妾,都交!都交!”


    將軍衝他臉上吐了口痰,不屑道:


    “就非得夾死幾個,再打死幾個,殺一殺你們的往日威風,如此你們才肯老實。”


    “賤不賤啊。”


    ……


    【由於明朝國庫已空,李自成進北京沒有繳獲太多的財物,於是開始拷掠貴族官僚,讓其繳納財物,並定下指標。】


    【“三月二十七日,派餉於在京各官,不論用與不用。用者派少,令其自完,不用者派多,一言不辨即夾。其輸餉之數,中堂十萬,部院、京堂、錦衣七萬,或五萬、三萬,科道、吏部五萬、三萬,翰林三萬、二萬、一萬,部屬而下,則各以千計矣。勳戚之家無定數,人財兩盡而後已。”】


    【大學士魏藻德死前交出黃金一萬三千兩贖身,陳演交出黃金四萬兩,已故皇後之父周奎死前交出白銀七十萬兩。】


    【追贓從三月二十七日開始,四月初八日停止。】


    【但這一措施隻限於對朝廷官員,各地方的追贓仍在進行。】


    ……


    {拷餉大帝來了!}


    {這些人在崇禎皇帝要求捐贈軍費時個個哭窮,沒想到新主子來了動作卻幹脆利落。}


    {惡人還得惡人磨啊。}


    {追贓的做法,據親身經曆者的記載,都是說發到劉宗敏、李友等大將營內,由義軍官佐、戰士追比。抗拒不納或納不及數者,用夾棍刑追。}


    {當時在北京的明廷官僚,因追贓受到刑拷的人數由於史料蕪雜,無法做出正確統計。}


    {但是可以肯定,許多史籍為了渲染義軍的殘暴,過分地誇大了受刑的人數。}


    {太正常了,大順政權檔案文書都被毀了,根本無從弄清它的全部情況。}


    ……


    大漢。


    “自古奪得天下從來沒有這樣胡搞的。”


    劉邦拿起酒壇灌了一口,又擦了擦嘴。


    另一邊,戚夫人老老實實的給呂雉揉捏著腿。


    呂雉閉眼懶懶道:


    “終究是個流賊,不是坐天下的氣象。”


    “這一下就透露出一個明顯的不足,缺少一批對全國形勢有真知灼見,能夠統籌全局,提出恰當的戰略方針的人物。”


    劉邦怔了一下,隨即斜睨著她道:


    “直說缺個張良那樣的人不就得了,繞這麽一大圈。”


    呂雉閉著眼睛懶得理會兒。


    這人,你越是搭理他越是來勁!


    劉邦撇了撇嘴,又瞪了一眼戚夫人。


    戚夫人安靜如雞的給呂雉捏著腿不看他。


    ……


    大唐·高祖時期


    “你也配姓李?”


    李淵再次開噴!


    “此時此刻,這各地明朝官吏正密切注視新興政權如何對待自己這一流人物之際。”


    “本應當在注意防範的前提下,采取先包下來然後逐步清洗的辦法,卻沒有這樣做。”


    “一少部分人可以辦成的事,最後弄得人人岌岌可危。”


    “真是愚蠢!”


    他覺得自己這一套話絕對沒沒毛病,得意的看向身邊二子。


    然後……


    一個沒心沒肺的在那喝茶。


    一個環臂抱胸的若有所思。


    就是沒人搭理他。


    李淵額頭爆著青筋。


    一堆逆子!


    ……


    大清·乾隆時期


    “追贓助餉,本質上是李自成實行的一項革命政策。”


    乾隆此時的臉色不是很好看,他對永琰道:


    “其目的,是在一個時期裏把國家的財政負擔,從貧苦百姓身上轉嫁給官員士紳。”


    “同時還能在政治上打擊了這夥衣冠禽獸。”


    永琰想了想,小心翼翼道:


    “他這麽做不是很好嗎?”


    乾隆深吸一口氣,忍住破口大罵的衝動,仔細說明道:


    “就策略而言,大順軍在進入北京以後,大規模地對明朝官員實行追贓助餉是很不妥當的,甚至可以說這是李自成犯下的一個嚴重錯誤。”


    “這天下的基石是百姓,但掌控這些基石的你以為是誰?”


    “皇帝?”


    “是士紳,是官員。”


    “如果,李自成把當時打擊的對象,明確宣布限製在皇親國戚、勳臣、太監以及為數不多的持敵對態度的官紳範圍內,必然可以大大減少官紳地主的疑懼,有利於大順政權的穩定。”


    永琰聽得眼花。


    他突然明白了一點汗阿瑪的一些舉動。


    無關與下,而是安穩中下。


    這一套與先生們口中的“民為重”大相徑庭。


    這麽說……和珅是……


    他偷偷抬眼看著乾隆。


    “但是,李自成等人,卻沒有考慮到進入北京後的形勢變化,沒有在政策上做出相應的調整。”


    乾隆想到這有些想笑。


    “大順是大清的恩人啊。”


    “他們在北京和黃河中下遊等地普遍地推行追贓助餉,使各地官紳如罹湯火,人人自危,造成了樹敵過多的局麵。”


    “又把精銳派去南下想消滅南明。”


    “還把吳三桂逼反。”


    “種種行為可謂昏招迭出。”


    “所以啊。”


    乾隆伸出小拇指,笑道:


    “有時候你不用很強。”


    “隻要你的對手很爛就可以了。”


    ……


    【而另一邊的吳三桂在接到崇禎命其放棄關外國土的命令後就動身起程。】


    【帶著幾十萬軍民混編行軍,從寧遠到山海關一百公裏路,五天時間就趕到了。】


    【到山海關花了兩天時間安置民眾,吳三桂率兵奔向北京。】


    【北京城陷落的當天,吳軍抵達豐潤。】


    【三月二十日,聽到了北京陷落、崇禎自殺的消息,吳三桂急忙回師山海關】


    ……


    大明·天啟時期


    “這個行軍速度……”


    朱由校大體估算了一下。


    山海關距離豐潤大約三百裏。


    吳三桂率兵兩天抵達豐潤,也就是吳軍每天行進了一百五十裏。


    沒有平民拖累的騎兵完全是以急行軍的速度奔向北京救援的。


    日行一百七十裏已經屬於強行軍,不屬於正常範疇了。


    而像魏武帝當陽日行三百裏更是極限,也是極少數。


    蒙古騎軍是騎兵之最,但也是日行一百十裏地。


    “……天意啊……可恨啊!”


    朱由校恨恨的拍著禦案!


    朱由檢若不是遊移不定,拖延了時間。


    這股騎兵一定能趕到北京!


    “天意啊……”


    ……


    【李自成對山海關吳三桂所統的邊兵十分重視。】


    【他們距離北京比較近,又處於大順軍和女真之間,如果不及時解決將成為一個重大的隱患。】


    【李自成分析了當時的情況,最後認為招降比較穩妥。】


    【因為當時除了寧武總兵周遇吉因為抵抗大順軍而兵敗身死,其他據守各戰略要地的明朝統兵將領,如大同薑瓖、宣府王承胤、居庸關唐通等,都望風歸附。】


    【而吳三桂的父親吳襄和其他家屬都留在北京。李自成不認為吳三桂會為大明盡死忠。】


    【事實證明,他看人真準。】


    【李自成命降將唐通率本部兵馬,帶上犒賞關寧官軍的銀兩、財物,前往山海關招降吳三桂和高第。】


    【唐通接管了山海關防務,吳三桂則帶領部眾向京師進發,準備朝見李自成,接受新命。】


    【三月二十四日,吳三桂到永平府“大張告示:本鎮率所部朝見新主,所過秋毫無犯,爾民不必驚恐,等語”】


    【兩天後又行至玉田縣。】


    【也就在這時,吳三桂得到消息,說他在北京的家屬受到大順軍的侵犯,吳三桂一怒而去,率部直奔山海關,向鎮守關門的唐通部發起突然襲擊。】


    【由於變生意外,唐通猝不及防,被吳軍擊敗,山海關遂被吳三桂占領。】


    ……


    {所謂,衝冠一怒為紅顏啊!}


    {關於導致吳三桂叛變的直接原因有兩種說法:一種是說他的愛妾陳圓圓被劉宗敏奪去,他覺得大丈夫連一個心愛的女人都保不住,實在是沒臉見天下人了。於是,吳三桂立刻回軍搶占了山海關。}


    {另一種說法是劉宗敏在追贓助餉的過程中,逮捕了吳三桂的父親吳襄,“索餉二十萬”。}


    {目前因史料不足,無法判定孰是孰非,但大順軍觸犯了他的家庭,大致是可信的。}


    {衝冠一怒為紅顏這因為太過傳奇、浪漫,且有將國家興亡大事怪罪在女人頭上之嫌,所以現代很多史學家認為這純屬編造。}


    {但陳圓圓被劉宗敏強占一事有多位當事人的目擊記錄。}


    {翰林院編修吳偉業當時就在北京,而且他與陳圓圓早在蘇州就認識,此事在當時已經為人們所共知,應並非虛構,所以《明史》采用此說。}


    {《明史》就對啊?那陳圓圓是不是吳三桂的妾室都還兩說呢。}


    {扯不清楚,理不明白。}


    ……


    武周。


    太平公主坐在台階上,捧著臉嗤笑一聲。


    “這有什麽扯不清的?”


    “這邊降將要投降,那邊把他家抄了。”


    “放誰身上都不會去,因為一定不會有好下場的!”


    李旦則眯了眯眼,輕聲道:


    “太平,有沒有可能這些論述都是假的。”


    太平愣了一下。


    李旦意有所指道:


    “師出有名,後晉舊事。”


    太平瞬間炸了!


    他阿母的!又一個石敬瑭?!


    ……


    【四月初十日,李自成得到了吳三桂叛變、山海關被占的消息。】


    【他一麵批評劉宗敏,對吳襄進行了撫慰,並且讓牛金星代吳襄起草了一封給吳三桂的信,努力挽回,一麵決定親率大軍往山海關平叛。】


    【四月十三日晨,李自成、劉宗敏帶領大順軍從北京出發,由丞相牛金星和少數大順軍將領統率一萬名士卒守備北京。】


    【隨軍帶往山海關的有吳襄和崇禎帝的三個兒子,以及在西安、太原俘獲的秦王、晉王。】


    【既希望讓吳襄出麵消除誤傳的謠言,以父子之情打動吳三桂。帶朱慈烺等一同前去的用意也非常明顯,無非是堵塞吳三桂效忠故主的借口。】


    【盡管李自成等做了諸多準備,但這一次招降卻沒有達到目的。】


    ……


    天幕上。


    頭戴黑緞紅頂暖帽。


    一身藏藍團龍袍。


    女真王爺展開書信掃看了幾眼。


    “除暴剪惡是大順,拯危扶顛是大義,救民於水火是大仁,興滅繼絕是大名,取威定霸是大功。”


    “事成以後,割地以酬。”


    “哼。”


    他將書信扔在桌子,起步走到宮門,望著南方。


    “告訴吳三桂。”


    “明朝皇帝慘死,實在令人發指,我們將率仁義之師,沉舟破釜,誓不返旌,期必滅賊,出民水火。”


    “他若降,我大清承諾。”


    “封其為藩王。”


    ……


    【吳三桂自料不是勢頭正健的李自成的對手,而李自成已經親率大軍殺向山海關,遂決定向關外的清朝求援。】


    【而此時,清朝也在密切關注關內的動向。】


    【四月初四,得知北京已經陷落,清朝大學士範文程建議出兵入關,以攻占北京為目標:“正如秦失其鹿,楚漢逐之。我國雖與明爭天下,實與流寇角也。”】


    【五天後,攝政王多爾袞正式出兵,動員了三分之二的滿洲軍、蒙古八旗軍以及全部的八旗漢軍。】


    【此時的行軍路線還是走以前入塞的薊州、密雲等地,並不是山海關。】


    【四月十五日,清軍抵達翁後,吳三桂的求救信也到了。信上請求清軍幫忙恢複明朝江山。】


    【請清軍走以前入塞的中協、西協,然後與他的關寧軍分道南下,進攻北京,消滅李自成。】


    【事成之後,不僅會用大量的金錢報答北朝,而且還將“裂地以酬”】


    【但多爾袞料定吳三桂已經別無選擇,要求吳三桂立即投降。】


    【清軍隨即改變行軍方向,經遼西走廊直奔山海關而來。】


    【四月二十日,清軍行至連山,收到吳三桂的第二封求援信函,吳三桂要求清軍疾行直奔山海關。這次他不再要求清軍迂回,因為李自成已經打到關門了。】


    【在清軍營中的朝鮮世子記錄了這個過程。】


    【清軍騎兵一晝夜急行兩百裏,繞過了一直沒有攻下的寧遠城,直至山海關外十裏許紮營,此時李自成已經從西麵關內開始攻打山海關了,清軍已經聽到了關城的炮聲。】


    【四月二十一日,清軍在山海關外的一片石擊敗了李自成部下唐通的一支數百人的小股部隊。】


    【四月二十二日,多爾袞率清軍抵達山海關外的歡喜嶺,走投無路的吳三桂殺出重圍,前來拜見,雙方對天盟誓,關寧兵“各以白布係肩為號”以為識別。清軍兵分三路從南水門、北水門與關中門第一次進入了這座天下第一關——山海關。】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曝光曆代皇帝六維圖,老祖宗慌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品大韭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品大韭菜並收藏曝光曆代皇帝六維圖,老祖宗慌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