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漢·武帝時期


    “無非是千金買馬骨罷了。”


    劉徹才不信什麽心軟之類的鬼話。


    但話又說回來。


    “麵對逼迫,又一朝翻盤而大權在握。”


    “如此之下還能遏製情緒不為所控。”


    “這小子的心性確實硬得。”


    雖然依然是看著這小麻子,從而心裏不舒服。


    但劉徹得承認這小子的手段與城府確實不是同齡人可比的。


    “能放不是本事,能放還能收才是能耐。”


    衛子夫輕飄飄道:


    “誰知是不是前明後暗呢。”


    劉徹一甩袍袖。


    “那也是明過,總比一直暗要好一些。”


    其他不說,按律,鼇拜合該被誅族,但康熙隻殺了他兩個弟弟和一個侄子。


    對於他本人,以戰功免死。


    此案元凶,鼇拜無疑該殺。


    然觀康熙處置,像處置犯案的宗室成員一樣將其幽禁。


    此舉傳遞出康熙對鼇拜擅權的危害性還是有所把握的。


    ……


    {康熙不殺鼇拜,是因為鼇拜雖然專擅濫殺,但主要是針對原屬多爾袞、打壓兩黃旗的正白旗官員,而且史書上也未載明他有篡弑之跡。}


    {至於後來各種各樣的影視劇,如《康熙王朝》《鹿鼎記》,大肆渲染康熙突然駕臨鼇府,窺破鼇拜穿黃袍、欲篡位,那都是毫無根據的虛構。}


    {鼇拜真有篡弑行為,哪怕是捕風捉影,也必然會成為他罪證中最大的亮點。}


    {史料所記的鼇拜罪行,不免有康熙的大量注水,但康熙斷然不會忽視篡弑的罪名,僅此一條就可以把鼇拜一案弄成鐵案。}


    {鼇拜案主要是執政權力之爭,康熙要真正親政,而鼇拜不情願還政。}


    {也正是因此,康熙在案發後才讓鼇拜老死幽所。}


    {而四十四年後,康熙又特地追封鼇拜為一等男,並以其侄孫和親孫襲爵。}


    {之所以要為鼇拜平反,將自己欽定的鐵案翻過去,是因為鼇拜自始至終隻有“柄政獨專”的意圖,繼續操控輔政的絕對權力,但並無獲取皇權、篡奪皇位、廢立皇帝的行為。}


    ……


    大唐。


    李世民從康熙的動作裏看到了熟悉的影子。


    “文帝?”


    還是自己?


    “一人上限全在其氣量如何。”


    “如陶罐裝水必不如海納百川。”


    “觀其心胸,不可限量啊。”


    李承乾則有幾分其他考慮。


    “阿耶,這樣不會讓旁人心生異誌嗎?”


    李世民撚須長歎:


    “因為他不怕。”


    “他有自信可以製住一切異心。”


    “不殺鼇拜便是如此。”


    “除鼇拜,是因為他目無君父,染指皇權,罪同謀逆。”


    “不殺鼇拜,則是告訴滿朝文武。”


    “有過罰,有功賞。”


    “隻對其事,不對其人。”


    ……


    大清·康熙時期


    胤礽看了眼天幕,又看了眼康熙,然後又看了眼天幕。


    “有話說就是了。”


    康熙看著眼睛飄來飄去的兒子無奈道:


    “朕還會瞞你什麽嗎。”


    胤礽摸了摸眉毛,開口道:


    “既然鼇拜主犯都能赦免,為什麽汗阿瑪要將班爾善等從犯俱都處決呢?”


    康熙一聽便知,這傻小子還是沒看透其中奧秘。


    他也不想繞什麽彎子了,直言道:


    “索尼死後,朕讓班爾善以領侍衛內大臣拜秘書院大學士。兩職一肩挑,不比輔政大臣權力小。”


    “然而,集兩種機要大權於一身的班布爾善,卻與鼇拜結黨營私,凡事私下定議,然後施行。”


    康熙望著天幕,平靜道:


    “班布爾善是真正有野心的。”


    “他是皇族,是開國太祖的直係孫輩。”


    “他與鼇拜走得近,也是利用鼇拜為前驅,自己在後盤算如何篡位弑君。”


    所謂窗戶紗一層紙。


    捅破了才發現這麽顯而易見。


    胤礽此時反過味兒來。


    難怪班布爾善被大臣們劾奏二十一條大罪,以絞刑處死,子孫皆被廢黜宗室資格。


    若非查有實據,皇帝再有生殺大權,也不能對皇室王公一家進行如此嚴厲的懲罰!


    皇家近支,隻有因為血腥的謀逆,才會被永遠開除出宗室隊伍。


    康熙背負雙手,悠悠道:


    “鼇拜罪大,但罪不至死。”


    “班布爾善惡極,需徹底滅之。”


    ……


    天幕上。


    身形單薄,麵容削瘦的少年皇帝看著大清疆域。


    一雙黑黑的大眼睛緊盯著南方之地。


    ……


    【康熙十二年(1673)鎮守南方的三大藩王的奏請——平南王尚可喜的請老歸養,平西王吳三桂、靖南王耿精忠的疏請撤藩,都被康熙帝同意。】


    【尚可喜請老在前,他同時請求準其長子尚之信繼續鎮守廣東,結果被康熙帝拒絕。】


    【年輕的康熙,認為三藩勢力尾大不掉,對國家統治不利,決意撤藩。】


    【這事卻不是康熙突發奇想。】


    【清軍入關時,有一些明朝的將領向清朝投降,雖然向清朝投降了,但是卻擁有自己的軍隊,而他們的勢力在當時也不可小覷,所以形成了三藩割據的局麵。】


    【而三藩所指:便是鎮守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


    【鎮守廣東的平南王尚可喜和他的兒子尚之信。】


    【鎮守福建的靖南王耿繼茂和他的父親耿仲明,以及耿繼茂的兒子耿精忠。】


    【三藩雖然表麵上屬於清朝,其實卻是“獨立王國”。】


    【從順治皇帝開始,清朝每年要撥給三藩行政和養兵的開支,其中由平西王吳三桂的實力最為強大,朝廷撥給他的銀子也最多。】


    【順治十七年為例,國家賦稅收入是八百七十五萬兩銀子,而雲南卻要支出九百多萬兩,因此,形成了竭全國財力,尚不能滿足一藩需求的情況。】


    【到康熙親政之後,國家財政狀況並沒有好轉,國家的大部分款項還是被三藩消耗。】


    ……


    大明。


    馬皇後吃著堅果,忍不住吐槽著:


    “這最起碼還算個理由。”


    “畢竟單憑這一條,小皇帝就有足夠的理由撤藩。”


    “可不像那朱允炆。”


    一身鎧甲髒亂,頭發潦草,灰頭土臉的朱元璋正大馬金刀的坐在椅子上。


    瘋狂刨飯!


    “呼嚕嚕!唏律律!哈!”


    朱元璋吃完最後一口,打了個飽嗝。


    馬皇後這時才按耐不住好奇心問道:


    “有那位帝君在,你怎麽還混成這般模樣?”


    朱元璋聞言一下子就沉默了,過了好半天,長歎道:


    “咱差點就折在東瀛了。”


    “那些蠻夷大炮……確實是戰場利器。”


    馬皇後奇怪了。


    “就憑朱厚熜的身手還護不住你?”


    朱元璋尷尬了一下。


    “那個……這個……”


    “咱一開始不是怕他放不開手腳嗎,就在遠處旁觀……”


    “誰知道那小破地方有那麽多門大炮!還打那麽遠!”


    “他娘的!跟天幕裏顯示的完全不一樣!”


    說著說著,老朱惱羞成怒了。


    “不行!那玩意咱們也得造!”


    馬皇後一邊吃著榛子一邊道:


    “那你得好好想想,怎麽處理祖製這玩意兒了。”


    提起祖製,朱元璋一個頭兩個大!


    祖製跟製度掛鉤,製度是為了安民製官,製官是因為這幫人太他媽不靠譜了!


    “……這都是什麽事啊……”


    朱元璋按著太陽穴,一臉愁容。


    ……


    【除此之外,三藩還私自設立稅卡,私自鑄造錢幣,甚至圈占土地、掠賣人口。】


    【吳三桂還自行選派官員,成為“西選”,儼然一副皇帝的樣子。】


    【所以三藩成了康熙親政後最需要立刻處理的事情。】


    【否則,這些不把皇帝放在眼中的三藩早晚會威脅到大清在整個中國的統治地位。】


    【但撤三藩,並不能說撤就撤,因為三藩畢竟掌握著一定的軍隊。】


    【康熙十二年。三藩上書撤藩。】


    【而麵對吳三桂和耿精忠的上書,朝中大部分官員對撤藩持反對意見,他們認為三藩隻要不謀反,還是應該留著,隻有少數大臣支持撤藩的想法。】


    【康熙力排眾議,堅持自己的想法,他說:“吳三桂等蓄謀已久,如果不盡早除掉,將來必成禍患,


    撤也反,不撤也反,不如先發製人。”】


    【於是,下旨將“三藩”全部遷到山海關之外。】


    【又下詔削奪吳三桂的官爵,並公布他的罪狀。不久,又將留在京城的吳三桂之子吳應雄逮捕、處死。】


    ……


    {其實這個時候大臣們不同意撤藩不是因為害怕,清廷雖然定鼎燕京、入主中原,但長期的征戰已嚴重破壞了國民生產。}


    {三藩坐擁重兵,不斷坐大,擅自進行人事任免,嚴控財賦,並向北擴展,成了好不容易打下明朝疆域之後的清朝的最大毒瘤。}


    {早在索尼領銜的四輔臣時期,朝廷就已經對割據雲南的吳三桂動了手。康熙二年,即以雲貴軍事行動已經停止為理由,收繳了他的平西大將軍印信,接著又將他的地方官員銓選任免之權收歸到吏部。}


    {康熙六年,吳三桂疏辭總管雲貴兩省事務,擅權的鼇拜下令兩省督撫聽命於中央,又剝奪了他的司法特權,命令平西王轄區逃亡事件,都必須歸有司審理,王府屬官不得幹預。}


    {鼇拜被扳倒後,吳三桂見康熙年幼就頻繁試探想要世襲雲南,也被大臣們聯手懟回去了。}


    {可以說撤藩在本質上是清廷的一致目標,但實在是當時並不是撤藩的最佳時機,因為,這時急於撤藩會加速吳三桂等人的謀反速度。}


    {而且,當時在京城裏有楊起隆在舉事,察哈爾有阿爾尼叛亂。}


    {除了戰爭,京城還在那個時候發生了大地震,太和殿也發生了火災。}


    {康熙的愛後赫舍裏氏也去世了。朝裏朝外使皇帝大臣頭痛的事接二連三的發生,京城官員都不想打仗,所以都不同意康熙撤藩決定。}


    ……


    大秦。


    嬴政不動聲色,眼中卻閃過一絲不屑。


    說的好聽。


    恐怕那些大臣早把家眷送出京師了吧。


    但也因如此,嬴政更是看出了康熙的氣魄。


    “撤也反,不撤也反。”


    “那就先發製人,逼反他!”


    所以康熙絕對不會將撤藩的決定收回,反而一定會堅定撤藩的決心。


    畢竟前有崇禎為例,最忌諱舉棋不定。


    況且,這也是一個機會……


    殿內四人看著眼睛一閃一閃的皇帝,一起聚堆坐著。


    沒了劉邦在場,他們突然覺得好沒安全感啊。


    這位大佬不知道又在想什麽鬼東西啊!


    ……


    大漢。


    “這是個機會。”


    劉邦擦著手裏的油汙,讚歎道:


    “是捍衛皇權,同時給自己在天下立威的機遇。”


    “所以他要集中搞臭吳三桂,讓他這個前明罪人,成為新朝的反賊。”


    “其對策是就打擊三藩最強者吳三桂,決不給予妥協講和的機會。”


    “然後對其他的叛變者大開招撫之門,以此分化敵軍,削弱吳三桂羽翼,從而孤立吳三桂。”


    呂雉聽得耳熟,低頭思考一瞬,抬頭挑眉道:


    “秦滅六國?”


    劉邦點點頭,目帶欣賞又夾雜幾分遺憾。


    “然也。”


    ……


    【遠在雲南的吳三桂聽到這個消息時正在吃飯,他很震驚,於是,吳三桂穿了明朝的衣冠,還率領自己的將士來到南明永曆帝朱由榔的墳前大哭了一場。】


    【然後,殺掉清朝派到雲南的巡撫朱國治,拘禁康熙派來的欽差折爾肯和傅達禮,以光複明朝為由發布了“興明討虜”的檄文。】


    【吳三桂自稱“天下都招討兵馬大元帥”,蓄發,易衣冠,並於次年派大將率軍進攻湖南,攻陷常德、長沙、嶽州、澧州、衡州等地,派人四出散布檄文,聲討清朝。】


    【廣西將軍孫延齡、四川巡撫羅森等地方大員紛紛反清。】


    【耿精忠將福建總督範承謨囚禁,誘降巡撫劉秉政,自稱“總統兵馬大將軍”,亦蓄發、易衣冠,分兵出擊。】


    【短短數月,滇、黔、湘、桂、閩、川六省丟失,一時間,清廷危在旦夕。】


    【陝西提督王輔臣,尋機以鳥槍射殺前來經略川陝的新任武英殿大學士管兵部尚書事莫洛,響應吳三桂。】


    【廣東尚之信一邊收吳三桂的輔德親王印,一邊襲封清朝的平南親王爵,跟康熙帝玩燈下黑,將叛亂擴大到廣東、江西和陝西、甘肅等省。】


    【一時間,大半個中國都成了三藩造反的範圍。】


    ……


    大明·永樂時期


    “會贏嗎?”


    “保輸的。”


    朱棣完全看不到吳三桂等人贏的希望。


    “三藩隻是清軍入關前後對前明降將妥協利用,借力合剿反抗勢力所推行的特殊的合作性產物。”


    “這種封異姓王的製度,很明顯不符合清朝政治統治的終極需求。”


    “他們不會不留反製手段。”


    “而觀康熙的手段,有謀定後動之意。”


    朱棣把雙手往袖口裏一揣,歎氣道:


    “故而,對以弱勝強除去鼇拜的康熙來說,裁撤三藩定是廟算很大。”


    “俗話說得好,出頭的櫞子先爛。”


    況且,吳三桂想的是自己如何問鼎天下。


    耿精忠、尚之信等也未必不想改王為帝。


    ……


    【康熙把湖南作為軍事進攻的重點,命順承郡王勒爾錦為寧南靖寇大將軍,統領大軍至荊州、武昌,正麵抵住吳三桂,並進擊湖南。】


    【命貝勒尚善為安遠靖寇大將軍,進軍嶽州。】


    【命安親王嶽樂為定遠平寇大將軍,由江西赴長沙,以夾攻湖南。】


    【此外,康熙又放手重用漢將漢兵作戰。】


    【與此同時,撫遠大將軍圖海進軍陝西,奉命大將軍傑書奔赴浙江,定西大將軍洞鄂挺進四川。】


    【最後,曆時八年的三藩之亂,以吳三桂的孫子吳世璠自殺而告平定。】


    【吳三桂倉皇做了五個月的皇帝,也病逝了。】


    【耿精忠、尚之信等被迫降後,皆死於非命。】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曝光曆代皇帝六維圖,老祖宗慌了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九品大韭菜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九品大韭菜並收藏曝光曆代皇帝六維圖,老祖宗慌了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