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裏麵很多問題,實際上是法律健全問題。
你像樓內雜物,寵物飼養,電動車上樓,噪音擾民和高空拋物的,這些問題沒有法律介入去管,百人百性的誰會理你?
難度是有,可也不是因為這個就不成立,更難的在於人心,你隻要坐在那個位置,就會有人陰陽怪氣的說你拿了多少錢落了多少好。
但凡哪些事情沒解決,但凡你替物業說句話,你看看,噴子們馬上就開火了。
在他看來,既然成立業委會非常重要,相關的工作內容和標準,以及監管機製也得建立健全。
你比如說定期公示工作報告,業委會都幹了些什麽?解決了哪些問題?下一步計劃做什麽?
包括公共區域的收益支出,對於一些廣告投入數額比較大時間比較長的,采取公開招標,並且要求邀請業主代表參與。
另外,對一些大額支出,包括大修資金使用上,公示期內允許業主發表意見,並且積極在業主群中尋找能人參與。
那些噴的厲害的都請來,都在市場上詢價找關係找資源,讓這些人參與別光動嘴。
對這種人就得這樣,時間一長大家也就知道那是什麽人,自然也就沒有人響應他了。
這些都完善了,那麽最後一點,誰來監督?做不到或者違規了誰來約束誰來管?
現在的很多業委會,讓人懟讓人噴的一聲不吭,可不就是讓人感覺人家說對了你就是有問題,可不就又成了爭鬥的開始。
還有,業委會的人根據職能以及全職還是兼職,一定要給人明確的發放補貼費用,這些費用由公共收益支出。
這個活真心話不好做要求也不低,說實話一個人幹,估計一家子都不安生,白天晚上的都得操心,說不得還有人找上門來。
憑什麽不給人補貼?也好過這些自己認為挺辛苦,物業給免個物業費車位費的,還覺得拿人手短了。
不拿吧可真不甘心,付出這麽多為什麽不能拿?
是的,至少把這公示內容和補貼機製健全明確,再把相應的老百姓關注的,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法治化,這樣一來估計應該會好很多。
至於說成立時社區支持的力度問題,聽了王洪慶的說法,這會靜下來一想他也明白。
大部分業主在初期成立的時候什麽都不懂,自以為一切有社區街辦的牽頭處理,他們熱心腸的跑個腿申請下就行。
可實際情況,這種事情既然要成立就得學習相關規定履行前期職責,要不然你以後咋辦,都指著社區,人家就不幹別的事了?
另外還有一點他也明白,這之前是物業公司管理服務,不管是哪一級哪個部門,社區街辦,派出所消防部門的這些主管單位,到現場檢查也好處理問題也罷,那姿態多少是領導的身份,批評處罰的多順溜,出事了追責也簡單。
可業委會呢?這些人可不吃這套,我們這是為愛發電在這奉獻,自認為是幫政府解決問題替業主站出來說話,你憑什麽指手畫腳,幫助指導不正是你們的工作嗎?
你想,這種情況你讓人家怎麽想?
想到這兒,他突然覺得自己有病,還真是王洪慶說的,掙著一碗麵錢操著賣白粉的心。
自己一個剛入行業的小小客服,居然考慮起這麽大的事來,搖搖頭他眯起了眼睛。
車子一停他就睜開了眼,累了一天又空著肚子和王洪慶喝了點兒酒。
雖然不多,大概一個人也就二兩多一點,可上車一晃還是讓他感到胃裏一陣不舒服。
車子停了後急忙下車,夜風一吹這才好受點兒。
進大門的時候,不出意外保安又在值班室睡著了。
順著昏暗的燈光,他走到大門口突然停下了腳步,瞅瞅兩邊黑漆漆的大樓,他的心裏不由自主的盤算起來。
兩棟樓應該一樣都是28層,每層八戶一共是448戶,不對,一層沒有住戶,靠外麵是商鋪,裏麵是電梯廳和走道。
因為走道比較寬,所以成了電動車的停放點。
減掉這個,應該有432戶,對,沒錯。
房子麵積,這個小區最大的好像是一層有兩套110平的,還有兩套九十平,另外都是七十多不到八十平的樣子。
平均一戶85平,一共是……算不出來了。
他掏出手機調出計算器開始算了起來,這會兒不知道為什麽,他就想自己測算一下這個小區的大概收支。
一共是平,每平米含電梯費是一塊五毛錢,那麽一個月物業費收入是元。
商鋪大概有八百平米,每平米收費五元,應收是四千元。
那麽物業費含電梯費,每個月總收入是元。
六部電梯廣告費一個月一部二百元算,一共是1200元。
他又看看院子裏的廣告牌,大門口車杆上的廣告,還有單元門的廣告牌,再加上淨水機和偶爾擺個攤什麽的,這些一共算一千元一個月好了。
對了,還有停車,院子裏他之前數過,停滿的話大概是不到七十輛,但他聽說物業上是隻要來他就給辦,但是不保證能進。
所以一開始辦的人多,後來一看,這停進來的比例太低,辦的人也就沒多少了。
就給他按150輛收入計算,一輛車一個月八十元,那就是元每月。
加上前麵的計算,每個月收入一共是元,去掉3%的稅,大概每月收入元左右。
水電垃圾費,這些就算他平衡好了。
支出的話,最大的就是人工了。
保安是12小時工作製單休,但是早上十點到晚上十點還有一個崗,就一個大門一個固定崗,加上一個領班一共是四個人。
人家這樣一安排,基本上你能看見時就有三個保安,倒是挺科學,樓裏也有巡更點,但打幾次就不知道了。
中控室的話,這種公司不會給你一個班上兩個人的,就按三班兩運轉三個人好了。
保潔的話就這衛生標準,整個院子加上兩棟樓一共算三個人。
再加上項目經理和客服收費的三個人,好像客服還兼著保潔檢查和工程調度來著。
工程上同樣三班兩運轉算三個人。
雖然這樣一來人員是最小化了,可這標準基本上就這樣了,還算符合這個小區的形象氣質。
就是有個應急啥的基本上就沒人了,尤其是消防這塊兒,算了,樓上消防櫃裏的積灰已經說明了一切。
至於設備的維護還是就不要想了。
算了算一共是16個人,倒是和他了解的差不多。
自從進了物業,最近他有意無意的和保安聊的時候了解不少,包括工資方麵。
這個小區的物業是開發商外聘招來的,是一家純市場的物業公司下屬的項目,所以標準雖然不高,但是打眼看過去,宣傳欄巡更點這些該有的還都有。
保安保潔都是外委給專業的公司,保安是12小時工作製,員工拿到手三千出頭。估計給保安公司也就三千五六的樣子了。
保潔估計也就兩千出頭,工程和辦公室的能高點兒,加上項目經理,平均下來算上福利加班什麽的,就按每月三千五百元一個人好了。
你像樓內雜物,寵物飼養,電動車上樓,噪音擾民和高空拋物的,這些問題沒有法律介入去管,百人百性的誰會理你?
難度是有,可也不是因為這個就不成立,更難的在於人心,你隻要坐在那個位置,就會有人陰陽怪氣的說你拿了多少錢落了多少好。
但凡哪些事情沒解決,但凡你替物業說句話,你看看,噴子們馬上就開火了。
在他看來,既然成立業委會非常重要,相關的工作內容和標準,以及監管機製也得建立健全。
你比如說定期公示工作報告,業委會都幹了些什麽?解決了哪些問題?下一步計劃做什麽?
包括公共區域的收益支出,對於一些廣告投入數額比較大時間比較長的,采取公開招標,並且要求邀請業主代表參與。
另外,對一些大額支出,包括大修資金使用上,公示期內允許業主發表意見,並且積極在業主群中尋找能人參與。
那些噴的厲害的都請來,都在市場上詢價找關係找資源,讓這些人參與別光動嘴。
對這種人就得這樣,時間一長大家也就知道那是什麽人,自然也就沒有人響應他了。
這些都完善了,那麽最後一點,誰來監督?做不到或者違規了誰來約束誰來管?
現在的很多業委會,讓人懟讓人噴的一聲不吭,可不就是讓人感覺人家說對了你就是有問題,可不就又成了爭鬥的開始。
還有,業委會的人根據職能以及全職還是兼職,一定要給人明確的發放補貼費用,這些費用由公共收益支出。
這個活真心話不好做要求也不低,說實話一個人幹,估計一家子都不安生,白天晚上的都得操心,說不得還有人找上門來。
憑什麽不給人補貼?也好過這些自己認為挺辛苦,物業給免個物業費車位費的,還覺得拿人手短了。
不拿吧可真不甘心,付出這麽多為什麽不能拿?
是的,至少把這公示內容和補貼機製健全明確,再把相應的老百姓關注的,一些較為突出的問題法治化,這樣一來估計應該會好很多。
至於說成立時社區支持的力度問題,聽了王洪慶的說法,這會靜下來一想他也明白。
大部分業主在初期成立的時候什麽都不懂,自以為一切有社區街辦的牽頭處理,他們熱心腸的跑個腿申請下就行。
可實際情況,這種事情既然要成立就得學習相關規定履行前期職責,要不然你以後咋辦,都指著社區,人家就不幹別的事了?
另外還有一點他也明白,這之前是物業公司管理服務,不管是哪一級哪個部門,社區街辦,派出所消防部門的這些主管單位,到現場檢查也好處理問題也罷,那姿態多少是領導的身份,批評處罰的多順溜,出事了追責也簡單。
可業委會呢?這些人可不吃這套,我們這是為愛發電在這奉獻,自認為是幫政府解決問題替業主站出來說話,你憑什麽指手畫腳,幫助指導不正是你們的工作嗎?
你想,這種情況你讓人家怎麽想?
想到這兒,他突然覺得自己有病,還真是王洪慶說的,掙著一碗麵錢操著賣白粉的心。
自己一個剛入行業的小小客服,居然考慮起這麽大的事來,搖搖頭他眯起了眼睛。
車子一停他就睜開了眼,累了一天又空著肚子和王洪慶喝了點兒酒。
雖然不多,大概一個人也就二兩多一點,可上車一晃還是讓他感到胃裏一陣不舒服。
車子停了後急忙下車,夜風一吹這才好受點兒。
進大門的時候,不出意外保安又在值班室睡著了。
順著昏暗的燈光,他走到大門口突然停下了腳步,瞅瞅兩邊黑漆漆的大樓,他的心裏不由自主的盤算起來。
兩棟樓應該一樣都是28層,每層八戶一共是448戶,不對,一層沒有住戶,靠外麵是商鋪,裏麵是電梯廳和走道。
因為走道比較寬,所以成了電動車的停放點。
減掉這個,應該有432戶,對,沒錯。
房子麵積,這個小區最大的好像是一層有兩套110平的,還有兩套九十平,另外都是七十多不到八十平的樣子。
平均一戶85平,一共是……算不出來了。
他掏出手機調出計算器開始算了起來,這會兒不知道為什麽,他就想自己測算一下這個小區的大概收支。
一共是平,每平米含電梯費是一塊五毛錢,那麽一個月物業費收入是元。
商鋪大概有八百平米,每平米收費五元,應收是四千元。
那麽物業費含電梯費,每個月總收入是元。
六部電梯廣告費一個月一部二百元算,一共是1200元。
他又看看院子裏的廣告牌,大門口車杆上的廣告,還有單元門的廣告牌,再加上淨水機和偶爾擺個攤什麽的,這些一共算一千元一個月好了。
對了,還有停車,院子裏他之前數過,停滿的話大概是不到七十輛,但他聽說物業上是隻要來他就給辦,但是不保證能進。
所以一開始辦的人多,後來一看,這停進來的比例太低,辦的人也就沒多少了。
就給他按150輛收入計算,一輛車一個月八十元,那就是元每月。
加上前麵的計算,每個月收入一共是元,去掉3%的稅,大概每月收入元左右。
水電垃圾費,這些就算他平衡好了。
支出的話,最大的就是人工了。
保安是12小時工作製單休,但是早上十點到晚上十點還有一個崗,就一個大門一個固定崗,加上一個領班一共是四個人。
人家這樣一安排,基本上你能看見時就有三個保安,倒是挺科學,樓裏也有巡更點,但打幾次就不知道了。
中控室的話,這種公司不會給你一個班上兩個人的,就按三班兩運轉三個人好了。
保潔的話就這衛生標準,整個院子加上兩棟樓一共算三個人。
再加上項目經理和客服收費的三個人,好像客服還兼著保潔檢查和工程調度來著。
工程上同樣三班兩運轉算三個人。
雖然這樣一來人員是最小化了,可這標準基本上就這樣了,還算符合這個小區的形象氣質。
就是有個應急啥的基本上就沒人了,尤其是消防這塊兒,算了,樓上消防櫃裏的積灰已經說明了一切。
至於設備的維護還是就不要想了。
算了算一共是16個人,倒是和他了解的差不多。
自從進了物業,最近他有意無意的和保安聊的時候了解不少,包括工資方麵。
這個小區的物業是開發商外聘招來的,是一家純市場的物業公司下屬的項目,所以標準雖然不高,但是打眼看過去,宣傳欄巡更點這些該有的還都有。
保安保潔都是外委給專業的公司,保安是12小時工作製,員工拿到手三千出頭。估計給保安公司也就三千五六的樣子了。
保潔估計也就兩千出頭,工程和辦公室的能高點兒,加上項目經理,平均下來算上福利加班什麽的,就按每月三千五百元一個人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