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言點開了議會網絡,開始書寫自己身為預備議員的第一次待仲裁報告。
【申請建造有關創造力探究的特殊機構】
雖然已經閱覽過不知多少仲裁報告,但由自己來書寫,對秦言來說還是第一次。
他模仿著別人的報告,開始仔細的措辭用句,並完成了這一篇報告。
不得不說,安格列斯大位麵的發展給予了秦言新的靈感。
主位麵中的文明體係顯然是畸形的,這樣的體係建立出來就是為了讓所有人在不斷提升位麵等階的同時,盡可能的磨礪出位麵之主的創造力。
這就像是一次又一次的養蠱,從無盡眾生中選出蠱王,並由蠱王來推進主位麵的發展。
以秦言的切身感受來說,所謂的創造力學說並非那麽完美。
按照這樣的學說,不論是大炎位麵還是安格列斯位麵中的生靈都是創造力極為殘缺的那種,但實際上他們並非那麽不堪,甚至有的時候提出的奇思妙想都是極具參考價值的。
這其中一定有哪裏出了什麽差錯,找到那個差錯說不定能一定程度上改善這樣的情況。
為此,秦言第一次嚐試動用自己的預備議員權利。
他要做的事情其實並不過分,甚至在這之前也閱讀過大量的類似仲裁報告,他隻是做了一件大家都在做的事情。
大概隻需要主位麵一個標準月的時間,這篇仲裁報告應該就能獲得準許。
做完這些事情之後,秦言稍微再關注了一下安格列斯大位麵中各個文明的情況。
除了編號a001的位麵外,其他諸多位麵也正在能量體係的完善下,開始進行著自己獨特的文明體係轉型。
直到第二次位麵接觸之前,這些文明應該都會忙於自身內部的改革,等到第二次位麵接觸之時才是手底下見真章的時候,目前暫時可以不用插手太多。
反倒是大炎位麵這邊,已經需要著重關注一下了。
自黍帝與焰帝確立讓賢製之後,幾千年間已經順利的過渡到了家天下製度,又順理成章的進入到了奴隸製與分封製時代。
到現在為止,已經經過了離、雲、景三個最初的王朝時代。
也許是受到傳承影響的緣故,雖然國度名字與人的名字有所改變,但大體上還是遵從秦言記憶所熟知的曆史。
離帝及其後裔確立了以宗族血脈為傳承的法理,並徹底完成了母係氏族向父係氏族的過度。
雲帝及其後裔掀翻前朝創造了奴隸製,並將自己的子嗣和手下分封到了每一塊疆土所能觸及的領域。
景帝及其後裔因不滿雲帝後裔的酷烈統治發起叛亂,重整秩序開創了新的國度,並以“德行”來約束諸侯。
隻是王朝興衰本就是曆史循環,奴隸製與分封製的弊端也已經到了不可忽視的地步。
被尊稱為“天下共主”的雲帝正如同曾經的周天子一樣,開始喪失自己的權威,內無實力、外無兵馬。
景帝最初時期近兩千個諸侯國,在這數百上千年中相互吞並和戰爭,殘留下來的諸侯國已經不足百數。
天子名存實亡,群雄野心漸起,逐鹿中原,爭奪霸主之國的名義。
群雄爭霸的時代,為了戰勝對手免於被對手打敗,各個諸侯國重新建立起了選賢製度。
大炎曆史上第一次學術思想和文化教育的思潮即將到來,秦言對這個時代的重視也不由得提到了最高。
這一次思潮將決定大炎位麵後續無數年的生存之道與思想源泉,同時秦言也決定在這個時代將能量潮汐的餘波徹底封死,為科技文明的世界發展清出一條道路來。
他的目光自大海與陸地掃過,很快定在了某個臨海的諸侯國之中。
…………
騎著青牛的中年人名“藏”。
他沒有姓,在這個王侯將相確有種乎的時代,姓氏對於一個靠給景天子管理藏書的小官過於奢侈。
在此之前能夠擁有姓氏者,皆是能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大人物。
除非什麽時候他能夠靠自己的“德行”留下一個足以傳誦千古的美談,那麽“藏”這個名便可以作為後代子孫的姓氏流傳下去。
他從景天子的國度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名為“約”的小國。
藏辭去自己的官職,除了戰亂漸起,還有一個原因。
在此之前,曾有一個年輕人拜服在他的麵前,請求藏允許他幫忙抄錄竹簡。
那個年輕人雖然跪拜著,眼神中寫滿了藏所不能理解的堅定。
他的名字是方。
藏最後還是收留了方,並很快注意到了這個年輕人與別人的不同之處。
方的“德行”像是刻在骨子裏麵一樣,以尊師之禮服侍藏的起居。
如果藏沒有進食,方即使餓的肚子發出咕咕的聲音,也隻會跪坐在桌前,等待著藏刻完竹簡。
藏有時也會和方談論起書中經義,談論起外界的諸國之戰,這時候方總會義憤填庸,痛斥那些諸侯國的國主失德。
就是這樣一個人讓藏升起了回鄉隱居的想法。
與那些渾渾噩噩的市井小民不同,藏因為職位的緣故讀過太多的藏書,了解並領悟著先賢的智慧。
他覺得自己已經看破了世間百態,對於外界人所追求的高官厚祿或者並無所求,反而隻是想著自己舒服平淡的度過一生就好了。
方與藏辭別前,這樣詢問:
“老師,您如果確實無欲無求,那又為何活著呢?”
因何而活的問題困擾著藏,他決定暫時放下自己的官職,回到家鄉找一個山清水秀,民眾質樸的地方好好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也正是因此,藏在歸鄉的阡陌小道上遇見了等在那裏的一個人。
那人穿著麻布短褐,束手而立,看上去便有一種令人親切之感。
這個年輕人自稱為鬼穀,他是如同方一樣,來請教博學的藏的。
鬼穀如同方一樣,向著藏問了數個問題:
“天高幾何?地深幾許?理從何來?去往何處?”
藏回答不了他,隻能惋惜的與他告別。
【申請建造有關創造力探究的特殊機構】
雖然已經閱覽過不知多少仲裁報告,但由自己來書寫,對秦言來說還是第一次。
他模仿著別人的報告,開始仔細的措辭用句,並完成了這一篇報告。
不得不說,安格列斯大位麵的發展給予了秦言新的靈感。
主位麵中的文明體係顯然是畸形的,這樣的體係建立出來就是為了讓所有人在不斷提升位麵等階的同時,盡可能的磨礪出位麵之主的創造力。
這就像是一次又一次的養蠱,從無盡眾生中選出蠱王,並由蠱王來推進主位麵的發展。
以秦言的切身感受來說,所謂的創造力學說並非那麽完美。
按照這樣的學說,不論是大炎位麵還是安格列斯位麵中的生靈都是創造力極為殘缺的那種,但實際上他們並非那麽不堪,甚至有的時候提出的奇思妙想都是極具參考價值的。
這其中一定有哪裏出了什麽差錯,找到那個差錯說不定能一定程度上改善這樣的情況。
為此,秦言第一次嚐試動用自己的預備議員權利。
他要做的事情其實並不過分,甚至在這之前也閱讀過大量的類似仲裁報告,他隻是做了一件大家都在做的事情。
大概隻需要主位麵一個標準月的時間,這篇仲裁報告應該就能獲得準許。
做完這些事情之後,秦言稍微再關注了一下安格列斯大位麵中各個文明的情況。
除了編號a001的位麵外,其他諸多位麵也正在能量體係的完善下,開始進行著自己獨特的文明體係轉型。
直到第二次位麵接觸之前,這些文明應該都會忙於自身內部的改革,等到第二次位麵接觸之時才是手底下見真章的時候,目前暫時可以不用插手太多。
反倒是大炎位麵這邊,已經需要著重關注一下了。
自黍帝與焰帝確立讓賢製之後,幾千年間已經順利的過渡到了家天下製度,又順理成章的進入到了奴隸製與分封製時代。
到現在為止,已經經過了離、雲、景三個最初的王朝時代。
也許是受到傳承影響的緣故,雖然國度名字與人的名字有所改變,但大體上還是遵從秦言記憶所熟知的曆史。
離帝及其後裔確立了以宗族血脈為傳承的法理,並徹底完成了母係氏族向父係氏族的過度。
雲帝及其後裔掀翻前朝創造了奴隸製,並將自己的子嗣和手下分封到了每一塊疆土所能觸及的領域。
景帝及其後裔因不滿雲帝後裔的酷烈統治發起叛亂,重整秩序開創了新的國度,並以“德行”來約束諸侯。
隻是王朝興衰本就是曆史循環,奴隸製與分封製的弊端也已經到了不可忽視的地步。
被尊稱為“天下共主”的雲帝正如同曾經的周天子一樣,開始喪失自己的權威,內無實力、外無兵馬。
景帝最初時期近兩千個諸侯國,在這數百上千年中相互吞並和戰爭,殘留下來的諸侯國已經不足百數。
天子名存實亡,群雄野心漸起,逐鹿中原,爭奪霸主之國的名義。
群雄爭霸的時代,為了戰勝對手免於被對手打敗,各個諸侯國重新建立起了選賢製度。
大炎曆史上第一次學術思想和文化教育的思潮即將到來,秦言對這個時代的重視也不由得提到了最高。
這一次思潮將決定大炎位麵後續無數年的生存之道與思想源泉,同時秦言也決定在這個時代將能量潮汐的餘波徹底封死,為科技文明的世界發展清出一條道路來。
他的目光自大海與陸地掃過,很快定在了某個臨海的諸侯國之中。
…………
騎著青牛的中年人名“藏”。
他沒有姓,在這個王侯將相確有種乎的時代,姓氏對於一個靠給景天子管理藏書的小官過於奢侈。
在此之前能夠擁有姓氏者,皆是能在史書上留下濃墨重彩的大人物。
除非什麽時候他能夠靠自己的“德行”留下一個足以傳誦千古的美談,那麽“藏”這個名便可以作為後代子孫的姓氏流傳下去。
他從景天子的國度回到了自己的家鄉,名為“約”的小國。
藏辭去自己的官職,除了戰亂漸起,還有一個原因。
在此之前,曾有一個年輕人拜服在他的麵前,請求藏允許他幫忙抄錄竹簡。
那個年輕人雖然跪拜著,眼神中寫滿了藏所不能理解的堅定。
他的名字是方。
藏最後還是收留了方,並很快注意到了這個年輕人與別人的不同之處。
方的“德行”像是刻在骨子裏麵一樣,以尊師之禮服侍藏的起居。
如果藏沒有進食,方即使餓的肚子發出咕咕的聲音,也隻會跪坐在桌前,等待著藏刻完竹簡。
藏有時也會和方談論起書中經義,談論起外界的諸國之戰,這時候方總會義憤填庸,痛斥那些諸侯國的國主失德。
就是這樣一個人讓藏升起了回鄉隱居的想法。
與那些渾渾噩噩的市井小民不同,藏因為職位的緣故讀過太多的藏書,了解並領悟著先賢的智慧。
他覺得自己已經看破了世間百態,對於外界人所追求的高官厚祿或者並無所求,反而隻是想著自己舒服平淡的度過一生就好了。
方與藏辭別前,這樣詢問:
“老師,您如果確實無欲無求,那又為何活著呢?”
因何而活的問題困擾著藏,他決定暫時放下自己的官職,回到家鄉找一個山清水秀,民眾質樸的地方好好思考一下這個問題。
也正是因此,藏在歸鄉的阡陌小道上遇見了等在那裏的一個人。
那人穿著麻布短褐,束手而立,看上去便有一種令人親切之感。
這個年輕人自稱為鬼穀,他是如同方一樣,來請教博學的藏的。
鬼穀如同方一樣,向著藏問了數個問題:
“天高幾何?地深幾許?理從何來?去往何處?”
藏回答不了他,隻能惋惜的與他告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