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上午的頤和園門外,有兩位大學生跳下了腳驢,跟兩名趕驢的腳夫揮了揮手,說了聲:“下午見!”就直奔票房,去打門票。
兩名腳夫將兩頭腳驢拴到不遠處的綠柳濃蔭下,從腰帶上抽出七寸韭鐮,到遠處的青紗帳中,割了兩大抱鮮嫩的青草,抱來喂驢。然後,二人又到小飯攤上打尖;匆匆吃了幾卷煎餅卷大蔥,喝了兩大碗小米水飯,便又回到拴驢的柳蔭下。他們吸了兩鍋辛辣的旱煙,脫下腳上的灑鞋,墊在腦後,當做枕頭,在柳蔭下橫躺豎臥,一會兒便扯起鼾聲。
兩位大學生從頤和園正門,也就是從東宮門進入園內,又從仁壽殿繞到高聳著戲樓的德和園,路過臨湖的宜芙館、玉潤堂、樂壽堂等處,從邀月門踏上長廊。
盛夏,頤和園的湖光山色,正是全年最秀麗宜人的時節。但是,由於局勢緊張,遊人稀少,冷冷清清,隻有有錢的達官貴人,寓居這裏避暑消夏,有閑的紅男綠女,逍遙此處談情說愛。
這兩位大學生,不像是有錢的人,也不像是有閑的人。他們雖然在長廊上漫步,卻並不觀賞枋梁上的油飾彩畫,甚至不向昆明湖上的旖旎風光投去一瞥。他們走得雖然不急,但是步子很大,雖然裝出悠閑神氣,但是卻看得出心不在焉,隻想一步跨到長廊的盡頭。
長廊東起邀月門,西至石丈亭,全長一裏半,共分二百七十三間,中間有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八角重簷的亭子。東段有一道短廊伸向湖岸,銜接著對鷗舫,西段有一道短廊伸向湖岸,銜接著魚藻軒。魚藻軒北麵又有一段短廊,連接著八麵三層的山色湖光共一樓。長廊兩側古柏夾道,花木繁蔭,北依萬壽山,南臨昆明湖,蜿蜒曲折,穿花透樹;在長廊的每根枋梁上,畫工們用他們那支生花妙筆,繪製了一幅幅令人賞心悅目的彩畫,有西湖風景,有山水人物,有花卉翎毛,共計一萬四千多幅,將長廊裝飾成五彩繽紛的畫廊,真像一道九天落地的彩虹。
兩位大學生終於走到長廊西端的石丈亭,他們沒有在石舫停步,從清遙亭向北,穿過聽鸝館外茂密的翠竹,踱過勞橋,沿迎旭樓下的幽靜石路,來到湖濱船塢。
在售票亭買了船票,他們走出柵欄門,沿石階下到水邊,跳上一葉扁舟,起了錯,輕打雙槳,小船便向綠波蕩漾的昆明湖劃去。
這時候,他們不約而同地深深噓了口氣。兩位大學生,一位已經二十五六歲,穿一件雪青色杭紡長衫,戴一頂巴拿馬涼帽,清秀的臉兒,高高的鼻梁上架著一副近視眼鏡,目光柔和而天真,顯得非常文靜,書生氣十足。另一位二十三四歲,上身穿一件漂白布汗杉,挽著袖子,下身穿一條米黃色酉裝褲,腳下一雙白網球鞋;他有一張黑紅的圓臉,劍眉下兩隻銳利的眼睛,一笑齜出兩隻小虎牙,全身上下洋溢著火熱的青春活力。
“林壑,你要把我引向何方?”身穿雪青色杭紡長衫的大學生,迷惑地笑問道。“我今晚就要登車歸裏,心情拳拳眷眷,可沒有遊山玩水的興致。”
“菖蒲,我要帶你去見一位向導,”林壑神秘地笑眯著眼睛,“請他給你指明回鄉的正路。”
菖蒲四下張望,湖上碧波如鏡,並無船蹤人影。
他們這隻小船,槳聲咿呀,像一片飄萍,駛出港汊,進入了三千畝昆明湖的南湖。抬頭仰望,隻見從北岸一座瑰麗的牌坊起,經排雲門、排雲殿、德暉殿層層上升,好像平步青雲,直達萬壽山最高的突出點佛香閣。七月的陽光下,佛香閣金碧輝煌,雄壯而富麗,四外古本參天,天上朵朵白雲。
但是,小船並沒有劃向南湖湖心,林壑並不想陪伴菖蒲到南湖島上遊龍王廟,登月波樓,漫步湖上長虹十七孔橋,到全國最大的廊如亭上觀光;而是用雙槳撥轉船頭,轉彎向西堤的玉帶橋劃去。
掩映在綠柳垂楊中的西堤,自南向北六座橋:柳橋、練亭、鏡橋、玉帶橋、幽風橋、界湖橋。玉帶橋是六橋之冠,橋身用漢白玉和青石砌成,潔白的橋欄望柱上,雕刻著千姿百態向雲中飛翔的仙鶴;弧形高拱,形若玉帶,半圓的橋洞與水中的倒影,構成一輪透明的圓月,四周橋欄望柱的倒影參差水中,在輕泛漣漪的碧波中浮動蕩漾,風景奇麗動人。小船穿過玉帶橋北上,是一片湖中之湖的水泊,一隻隻紅蜻蜒,落腳在枝枝綠荷上。小船輕輕、擦著荷葉劃行,看看將到自風橋,突然從遠遠的天邊響起了沉悶的隆隆聲,蜻蜒驚飛而起。
菖蒲四顧茫然,自言自語地說了聲“旱天雷!”
“你睜大眼睛看!”林壑暴怒地喊道。
話音未落,兩架日本飛機帶著震耳欲聾的轟鳴和令人毛骨驚然的呼嘯聲,從他們頭上低飛掠過,機艙裏駕駛員那驕橫跋扈的神氣,都清晰可見。飛機帶起一股強風,吹得湖上荷葉沙沙,岸邊楊柳搖動。飛機遠去,還在湖麵上留下久久不能消失的可怕回聲。
“真是欺人太甚!”菖蒲忿忿地扣著船舷,“華北之大,再也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
“隻怕很快就要安放不下一張飯桌了!”林壑心情沉重地說,“日本飛機低空偵察,炫耀武力,必將有所行動。”
他們沉默了,菖蒲接替林壑打槳,穿過界湖橋,就是後湖了。
兩名腳夫將兩頭腳驢拴到不遠處的綠柳濃蔭下,從腰帶上抽出七寸韭鐮,到遠處的青紗帳中,割了兩大抱鮮嫩的青草,抱來喂驢。然後,二人又到小飯攤上打尖;匆匆吃了幾卷煎餅卷大蔥,喝了兩大碗小米水飯,便又回到拴驢的柳蔭下。他們吸了兩鍋辛辣的旱煙,脫下腳上的灑鞋,墊在腦後,當做枕頭,在柳蔭下橫躺豎臥,一會兒便扯起鼾聲。
兩位大學生從頤和園正門,也就是從東宮門進入園內,又從仁壽殿繞到高聳著戲樓的德和園,路過臨湖的宜芙館、玉潤堂、樂壽堂等處,從邀月門踏上長廊。
盛夏,頤和園的湖光山色,正是全年最秀麗宜人的時節。但是,由於局勢緊張,遊人稀少,冷冷清清,隻有有錢的達官貴人,寓居這裏避暑消夏,有閑的紅男綠女,逍遙此處談情說愛。
這兩位大學生,不像是有錢的人,也不像是有閑的人。他們雖然在長廊上漫步,卻並不觀賞枋梁上的油飾彩畫,甚至不向昆明湖上的旖旎風光投去一瞥。他們走得雖然不急,但是步子很大,雖然裝出悠閑神氣,但是卻看得出心不在焉,隻想一步跨到長廊的盡頭。
長廊東起邀月門,西至石丈亭,全長一裏半,共分二百七十三間,中間有留佳、寄瀾、秋水、清遙四座八角重簷的亭子。東段有一道短廊伸向湖岸,銜接著對鷗舫,西段有一道短廊伸向湖岸,銜接著魚藻軒。魚藻軒北麵又有一段短廊,連接著八麵三層的山色湖光共一樓。長廊兩側古柏夾道,花木繁蔭,北依萬壽山,南臨昆明湖,蜿蜒曲折,穿花透樹;在長廊的每根枋梁上,畫工們用他們那支生花妙筆,繪製了一幅幅令人賞心悅目的彩畫,有西湖風景,有山水人物,有花卉翎毛,共計一萬四千多幅,將長廊裝飾成五彩繽紛的畫廊,真像一道九天落地的彩虹。
兩位大學生終於走到長廊西端的石丈亭,他們沒有在石舫停步,從清遙亭向北,穿過聽鸝館外茂密的翠竹,踱過勞橋,沿迎旭樓下的幽靜石路,來到湖濱船塢。
在售票亭買了船票,他們走出柵欄門,沿石階下到水邊,跳上一葉扁舟,起了錯,輕打雙槳,小船便向綠波蕩漾的昆明湖劃去。
這時候,他們不約而同地深深噓了口氣。兩位大學生,一位已經二十五六歲,穿一件雪青色杭紡長衫,戴一頂巴拿馬涼帽,清秀的臉兒,高高的鼻梁上架著一副近視眼鏡,目光柔和而天真,顯得非常文靜,書生氣十足。另一位二十三四歲,上身穿一件漂白布汗杉,挽著袖子,下身穿一條米黃色酉裝褲,腳下一雙白網球鞋;他有一張黑紅的圓臉,劍眉下兩隻銳利的眼睛,一笑齜出兩隻小虎牙,全身上下洋溢著火熱的青春活力。
“林壑,你要把我引向何方?”身穿雪青色杭紡長衫的大學生,迷惑地笑問道。“我今晚就要登車歸裏,心情拳拳眷眷,可沒有遊山玩水的興致。”
“菖蒲,我要帶你去見一位向導,”林壑神秘地笑眯著眼睛,“請他給你指明回鄉的正路。”
菖蒲四下張望,湖上碧波如鏡,並無船蹤人影。
他們這隻小船,槳聲咿呀,像一片飄萍,駛出港汊,進入了三千畝昆明湖的南湖。抬頭仰望,隻見從北岸一座瑰麗的牌坊起,經排雲門、排雲殿、德暉殿層層上升,好像平步青雲,直達萬壽山最高的突出點佛香閣。七月的陽光下,佛香閣金碧輝煌,雄壯而富麗,四外古本參天,天上朵朵白雲。
但是,小船並沒有劃向南湖湖心,林壑並不想陪伴菖蒲到南湖島上遊龍王廟,登月波樓,漫步湖上長虹十七孔橋,到全國最大的廊如亭上觀光;而是用雙槳撥轉船頭,轉彎向西堤的玉帶橋劃去。
掩映在綠柳垂楊中的西堤,自南向北六座橋:柳橋、練亭、鏡橋、玉帶橋、幽風橋、界湖橋。玉帶橋是六橋之冠,橋身用漢白玉和青石砌成,潔白的橋欄望柱上,雕刻著千姿百態向雲中飛翔的仙鶴;弧形高拱,形若玉帶,半圓的橋洞與水中的倒影,構成一輪透明的圓月,四周橋欄望柱的倒影參差水中,在輕泛漣漪的碧波中浮動蕩漾,風景奇麗動人。小船穿過玉帶橋北上,是一片湖中之湖的水泊,一隻隻紅蜻蜒,落腳在枝枝綠荷上。小船輕輕、擦著荷葉劃行,看看將到自風橋,突然從遠遠的天邊響起了沉悶的隆隆聲,蜻蜒驚飛而起。
菖蒲四顧茫然,自言自語地說了聲“旱天雷!”
“你睜大眼睛看!”林壑暴怒地喊道。
話音未落,兩架日本飛機帶著震耳欲聾的轟鳴和令人毛骨驚然的呼嘯聲,從他們頭上低飛掠過,機艙裏駕駛員那驕橫跋扈的神氣,都清晰可見。飛機帶起一股強風,吹得湖上荷葉沙沙,岸邊楊柳搖動。飛機遠去,還在湖麵上留下久久不能消失的可怕回聲。
“真是欺人太甚!”菖蒲忿忿地扣著船舷,“華北之大,再也安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了。”
“隻怕很快就要安放不下一張飯桌了!”林壑心情沉重地說,“日本飛機低空偵察,炫耀武力,必將有所行動。”
他們沉默了,菖蒲接替林壑打槳,穿過界湖橋,就是後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