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炟陷入沉思。
他早知道韓羞是白影幽的女兒,而白影幽的身份又撲朔迷離,這才把韓羞安置在謝府,就是想進一步印證白影幽的身份。
現在實錘了,白影幽確實是白蓮教的頭目。
但抓住的兩個白蓮教徒是底層人物,根本不知道白影幽的行蹤,更不知道白蓮教在京城的勢力布局。
“白蓮教竟把魔爪伸入皇城,此事關乎社稷安危,不可聲張,暗中徹查,一網打盡。”
“臣領旨!”
淩寒霜躬身領命,隨後又道,“陛下,臣查過了,那兩個白蓮教徒刺傷的婦人,不是謝府的人。這婦人的宅院被公孫侍郎買下,其中似乎隱情頗大。
婦人理論時被衙役趕出去,是悅兮郡主救下她,帶進謝府的······昨天,郡主還去這座宅子裏大鬧一番······”
“公孫卓?他也摻和進來了?”
楚炟沉吟片刻,緩緩道,“這事你也派人暗查,若真有巧取豪奪、欺壓百姓的行徑,朕定不輕饒。”
“是,陛下!”
淩寒霜領命退出後,楚炟突然想起謝書賢。
瀚軍已大敗,這小子怎麽還不回京?
······
悅兮大鬧宅院後,回到謝府,再次細致問了曲氏。
曲氏也說不出個頭緒,她把房契交給悅兮,說這宅院確實是她家祖宅。
悅兮決定追究此事,便回到郡王府,把事情經過、原由、以及自己的猜測都告訴父親。
楚昭南看到房契,也是一愣。
買宅院不要房契?
這不是大意,這是有恃無恐。
隻有囂張慣了的人,才會出這種紕漏。
隨即,楚昭南微微皺眉,心中暗忖:此事絕非偶然,背後定藏著精心謀劃的陰謀。
曲氏宅子莫名易主、兒子失蹤,樁樁件件都透著詭異與蹊蹺。
依楚昭南脾性,是不會理睬此類瑣事。
他已脫離廟堂,官員欺詐百姓的事,自有朝廷定奪,他才不願摻和,免得別人說三道四。
但這次他卻不能置身事外。
一個原因是女兒卷入其中,他無法以坐視不理。另一個原因便是公孫卓的做法實在欺人太甚。
當初在朝堂為官,公孫卓等人就處處針對,以至於他們幾人憤而下野。
如今明知道是悅兮帶走了曲氏,還要雇凶當街殺人,這分明就是在扇他臉。
倘若這次也忍氣吞聲,以後這些人還不騎在他脖子上拉屎。
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
楚昭南立刻招來幾個親信,一番低聲密語後,眾人便各自領命而去,分頭行事。
······
“陛下明鑒,臣鬥膽彈劾玉衍郡王,他縱容女兒當街毆打衙役,還大鬧民居,鬧得滿城風雨,給皇室抹黑······”
“陛下,楚昭南父女這般行徑,實乃目無王法!臣懇請陛下嚴懲,以慰民心······”
數個禦史彈劾楚昭南,言辭犀利,義憤填膺。
楚炟端坐龍椅,不動聲色,心中頗為意外。
他沒有想到,一向暴躁的王叔,竟會以此種方式反擊。
換做以前,他必然會來朝堂,指著公孫卓鼻子大罵。
現在卻用這麽巧妙的手段,隔山打牛。
借禦史的手,揪住他父女窮追猛打,實則在坐實公孫卓搶占民宅的醜聞。
這和告禦狀沒有區別。
看來他外出遊曆數年,還是有收獲的。
“竟有這等事?”
楚炟佯作訝異,滿臉都是難以置信,愕然道,“悅兮這孩子是朕看著長大的,她端莊溫和,舉止得體,從來不惹事弄非,怎麽會做出這樣的事?幾位愛卿會不會弄錯了?”
“陛下,此事千真萬確,京城市井間早已傳的沸沸揚揚,人盡皆知。”
彈劾的禦史紛紛站出來,語氣堅定的陳述事件。
“郡主氣焰囂張,連續當街用銀子砸爛紫源府衙役竺任的額頭,更是口出狂言,要用銀子砸死他。她言辭粗鄙,舉止無禮,實屬罕見。”
“郡主還當著捕快的麵,強行把一名犯婦帶走,實在膽大妄為。”
“陛下,郡主闖進民宅,將其書房內的古董打碎,書畫撕毀,行為實在令人發指······”
楚炟再次影帝附體,愕然道:“這事簡直讓人······諸位愛卿,這犯婦身犯何罪?還有,這民宅是誰家的?損失嚴重嗎?該賠多少銀子?”
“陛下,微臣雖不知犯婦具體所犯何罪,但她既已被紫源府捕快當街羈押,想來必有罪過,否則捕快怎會平白無故冤枉一名婦人。”
“此事微臣倒是略知一二。那個婦人居然當街咆哮,聲稱戶部左侍郎公孫大人家新買的宅院,是她家祖宅,被公孫侍郎搶去了。
這麽無理取鬧,無端給朝廷大臣潑髒水,自然應該抓起來······”
“陛下,這座民宅是戶部左侍郎公孫大人新買的。雖說郡主毀掉的古董和字畫都是贗品,但無論如何,都是他家的財產······”
“······”
公孫卓如坐針氈。
他後悔當初沒有把宅院退回去,才有今日之禍。
這幫禦史真惡心,竟用這種方式逼他出來自證清白。
他也沒有料到,楚昭南遠離朝堂這麽多年,還有人願意為他挺身而出。
“陛下,臣有奏!”
“奏來!”
公孫卓被逼無奈,隻能鼓起勇氣出班。
他深吸一口氣,言辭懇切道,“陛下,郡主還是個孩子,一時頭腦發熱,做出這些事,也在情理之中。
微臣鬥膽懇請陛下和諸位大人寬宏大量,莫要責怪郡主,給她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一禦史出班,義憤填膺道:“公孫大人此言差矣,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現在放過郡主,是對律法的褻瀆,更是溺殺郡主。陛下,臣不同意這種做法。”
“臣附議!”
“······”
公孫卓再次出班,怒目道:“這是陛下家事,諸位如此步步緊逼,又將陛下置於何地?”
這是公孫卓的慣用伎倆,每逢難以脫身,必然給別人扣帽子。
轉移焦點,化解危機。
禦史陸旭憤然反駁道:“公孫大人,那宅子是你新買的,我們替你鳴不平,你卻反過來指責我們,這樣恩將仇報······莫非那婦人說的是實情,是侍郎你搶了她家的祖宅?”
公孫卓的臉頓時黑了。
他已經被拉進漩渦,現在除了自證清白,已無路可退。
他早知道韓羞是白影幽的女兒,而白影幽的身份又撲朔迷離,這才把韓羞安置在謝府,就是想進一步印證白影幽的身份。
現在實錘了,白影幽確實是白蓮教的頭目。
但抓住的兩個白蓮教徒是底層人物,根本不知道白影幽的行蹤,更不知道白蓮教在京城的勢力布局。
“白蓮教竟把魔爪伸入皇城,此事關乎社稷安危,不可聲張,暗中徹查,一網打盡。”
“臣領旨!”
淩寒霜躬身領命,隨後又道,“陛下,臣查過了,那兩個白蓮教徒刺傷的婦人,不是謝府的人。這婦人的宅院被公孫侍郎買下,其中似乎隱情頗大。
婦人理論時被衙役趕出去,是悅兮郡主救下她,帶進謝府的······昨天,郡主還去這座宅子裏大鬧一番······”
“公孫卓?他也摻和進來了?”
楚炟沉吟片刻,緩緩道,“這事你也派人暗查,若真有巧取豪奪、欺壓百姓的行徑,朕定不輕饒。”
“是,陛下!”
淩寒霜領命退出後,楚炟突然想起謝書賢。
瀚軍已大敗,這小子怎麽還不回京?
······
悅兮大鬧宅院後,回到謝府,再次細致問了曲氏。
曲氏也說不出個頭緒,她把房契交給悅兮,說這宅院確實是她家祖宅。
悅兮決定追究此事,便回到郡王府,把事情經過、原由、以及自己的猜測都告訴父親。
楚昭南看到房契,也是一愣。
買宅院不要房契?
這不是大意,這是有恃無恐。
隻有囂張慣了的人,才會出這種紕漏。
隨即,楚昭南微微皺眉,心中暗忖:此事絕非偶然,背後定藏著精心謀劃的陰謀。
曲氏宅子莫名易主、兒子失蹤,樁樁件件都透著詭異與蹊蹺。
依楚昭南脾性,是不會理睬此類瑣事。
他已脫離廟堂,官員欺詐百姓的事,自有朝廷定奪,他才不願摻和,免得別人說三道四。
但這次他卻不能置身事外。
一個原因是女兒卷入其中,他無法以坐視不理。另一個原因便是公孫卓的做法實在欺人太甚。
當初在朝堂為官,公孫卓等人就處處針對,以至於他們幾人憤而下野。
如今明知道是悅兮帶走了曲氏,還要雇凶當街殺人,這分明就是在扇他臉。
倘若這次也忍氣吞聲,以後這些人還不騎在他脖子上拉屎。
老虎不發威,你當我是病貓。
楚昭南立刻招來幾個親信,一番低聲密語後,眾人便各自領命而去,分頭行事。
······
“陛下明鑒,臣鬥膽彈劾玉衍郡王,他縱容女兒當街毆打衙役,還大鬧民居,鬧得滿城風雨,給皇室抹黑······”
“陛下,楚昭南父女這般行徑,實乃目無王法!臣懇請陛下嚴懲,以慰民心······”
數個禦史彈劾楚昭南,言辭犀利,義憤填膺。
楚炟端坐龍椅,不動聲色,心中頗為意外。
他沒有想到,一向暴躁的王叔,竟會以此種方式反擊。
換做以前,他必然會來朝堂,指著公孫卓鼻子大罵。
現在卻用這麽巧妙的手段,隔山打牛。
借禦史的手,揪住他父女窮追猛打,實則在坐實公孫卓搶占民宅的醜聞。
這和告禦狀沒有區別。
看來他外出遊曆數年,還是有收獲的。
“竟有這等事?”
楚炟佯作訝異,滿臉都是難以置信,愕然道,“悅兮這孩子是朕看著長大的,她端莊溫和,舉止得體,從來不惹事弄非,怎麽會做出這樣的事?幾位愛卿會不會弄錯了?”
“陛下,此事千真萬確,京城市井間早已傳的沸沸揚揚,人盡皆知。”
彈劾的禦史紛紛站出來,語氣堅定的陳述事件。
“郡主氣焰囂張,連續當街用銀子砸爛紫源府衙役竺任的額頭,更是口出狂言,要用銀子砸死他。她言辭粗鄙,舉止無禮,實屬罕見。”
“郡主還當著捕快的麵,強行把一名犯婦帶走,實在膽大妄為。”
“陛下,郡主闖進民宅,將其書房內的古董打碎,書畫撕毀,行為實在令人發指······”
楚炟再次影帝附體,愕然道:“這事簡直讓人······諸位愛卿,這犯婦身犯何罪?還有,這民宅是誰家的?損失嚴重嗎?該賠多少銀子?”
“陛下,微臣雖不知犯婦具體所犯何罪,但她既已被紫源府捕快當街羈押,想來必有罪過,否則捕快怎會平白無故冤枉一名婦人。”
“此事微臣倒是略知一二。那個婦人居然當街咆哮,聲稱戶部左侍郎公孫大人家新買的宅院,是她家祖宅,被公孫侍郎搶去了。
這麽無理取鬧,無端給朝廷大臣潑髒水,自然應該抓起來······”
“陛下,這座民宅是戶部左侍郎公孫大人新買的。雖說郡主毀掉的古董和字畫都是贗品,但無論如何,都是他家的財產······”
“······”
公孫卓如坐針氈。
他後悔當初沒有把宅院退回去,才有今日之禍。
這幫禦史真惡心,竟用這種方式逼他出來自證清白。
他也沒有料到,楚昭南遠離朝堂這麽多年,還有人願意為他挺身而出。
“陛下,臣有奏!”
“奏來!”
公孫卓被逼無奈,隻能鼓起勇氣出班。
他深吸一口氣,言辭懇切道,“陛下,郡主還是個孩子,一時頭腦發熱,做出這些事,也在情理之中。
微臣鬥膽懇請陛下和諸位大人寬宏大量,莫要責怪郡主,給她一個改過自新的機會······”
一禦史出班,義憤填膺道:“公孫大人此言差矣,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現在放過郡主,是對律法的褻瀆,更是溺殺郡主。陛下,臣不同意這種做法。”
“臣附議!”
“······”
公孫卓再次出班,怒目道:“這是陛下家事,諸位如此步步緊逼,又將陛下置於何地?”
這是公孫卓的慣用伎倆,每逢難以脫身,必然給別人扣帽子。
轉移焦點,化解危機。
禦史陸旭憤然反駁道:“公孫大人,那宅子是你新買的,我們替你鳴不平,你卻反過來指責我們,這樣恩將仇報······莫非那婦人說的是實情,是侍郎你搶了她家的祖宅?”
公孫卓的臉頓時黑了。
他已經被拉進漩渦,現在除了自證清白,已無路可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