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月後,伍家渠鄉。


    “明浩,我這次可累死我了,咱們這位蘇縣長身體是鐵打的嗎,等回到縣裏我肯定要連著休幾天。”


    鄭勇坐在一塊石頭上脫下鞋一邊抱怨,一邊磕著鞋底的黃泥巴。


    樂明浩,今年三十六歲,也是副縣長中除了鄭勇以外最年輕的一個。


    樂明浩邊擦汗邊看著褲腳上的泥不耐煩的說道:“行了,別抱怨了,沒看到蘇縣長走遠了嗎,趕緊跟上吧。”


    鄭勇無奈的穿上鞋看了看滿是泥濘的小路道:“你說咱們這位蘇縣長也真是,這剛剛下過雨,路又濕又滑他非得上山幹嘛。”


    樂明浩看了他一眼,又看了一眼遠處的蘇木道:“行了別抱怨了,就剩下一個石子村了,九九八十一難就差這最後一難了,趕緊跟上吧。”


    “走吧,攤上這麽個縣長咱們算是倒了八輩子黴。”


    蘇木回頭看了一眼掉隊的兩人笑了笑,隨後看向陪同他一起來的伍家渠鄉鄉長葉正業問道:“葉鄉長,你在這裏工作幾年了。”


    葉正業看了蘇木一眼小心翼翼的說道:“縣長,我在這裏工作四年了。”


    “那有沒有什麽想法,說出來我們一起探討探討。”


    葉正業苦笑的搖了搖頭道:“縣長說實話我現在沒有任何想法。”


    蘇木不自覺的皺了皺眉頭。


    一旁的書記孔恒趕忙說道:“蘇縣長,別怪葉鄉長,你也看到了我們伍家渠就是這樣了,二十年前是這樣,二十年後還是這樣,我們也不是沒有想過把伍家渠往好的方向發展,但是製約我們的條件太多了,實在是有心無力,慢慢的也就習慣了。”


    蘇木歎了口氣道:“我看過咱們馬佩前年的人口普查報表,咱們伍家渠在冊的人口一共是五萬多人,現在能留在這裏的怕是隻有二萬多人吧,如果在這麽下去,合鄉並鎮勢在必行,其實我來的時候也跟潘書記和張市長談過咱們馬佩現在的問題,他們兩個的意見很統一,合鄉並鎮勢在必行。”


    葉正業和孔恒相互看了一眼,眼中都露出震驚的表情,想要把伍家渠甚至馬佩並入發展好的縣這種話已經不是傳出一次兩次了,但是每一次都不了了之,但是這次聽蘇縣長的意思,市裏看來是下定了決心。


    那麽他們這些人呢,該何去何從。


    要知道伍家渠雖然窮,但是該有的職能部門是一個不少,甚至有些部門的人都是超過規定人數,往往越窮的地方他們這種地方的人員就越沉冗,誰不想端個鐵飯碗旱澇保收,隻要這口子一開,那個領導沒個親戚朋友。


    這也導致盡管伍家渠的財政問題已經不能用赤字來表示,根本就是到了生死關頭,如果這個時候真要合鄉並鎮,那麽勢必會裁減一部分人員,想到這些孔恒和葉正業就一陣頭疼。


    這個消息千萬不能傳出去,要是被鄉裏知道了,這還不得鬧翻天。


    “但是,我不這麽認為,伍家渠是我調研的最後一站,在大環境麵前,伍家渠不僅道路不通,工業基礎為零,但是伍家渠也不是沒有出路。”


    蘇木出聲打斷了兩人無聲的交流。


    葉正業和孔恒將信將疑的看著蘇木,這位新來的縣長好大的口氣,誰都知道伍家渠現在就是塊死地,哪怕位置好過伍家渠的郭林、石鎮等也同樣是塊死地,想要發展沒有路,想要修路沒有錢,這是個完美的死循環。


    “那蘇縣長覺得我們伍家渠能往那個方麵發展。”


    葉正業虛心的問道。


    蘇木回頭看了一眼還在磨磨唧唧的鄭勇和樂明浩,從陳勝傑手裏接過水杯喝了一口道:“咱們找個地方休息一下吧。”


    說著蘇木走到路邊一塊還算平整的石頭上坐了下來,葉正業和孔恒也跟著坐到了一旁的石頭上。


    “馬佩多山,七分山三分地,如果隻是種植糧食的話,甚至都解決不了百姓們的溫飽問題,這也就形成了惡性循環,百姓靠地吃不飽就會出去打工,出去的人多了就會帶動所有人走出去,慢慢的伍家渠年輕人越來越少,隻留下那些老人還守著田地,那麽再過十年或者二十年呢,這些老人會生病,會死亡,伍家渠就像一潭死水,沒有活水的注入早晚有一天會變得荒蕪。”


    “所以想要解決伍家渠的問題關鍵是要看能不能留住人還要讓他們吃上飯,必須還得吃好飯,單靠這幾畝地根本就實現不了,所以咱們換個思路,如果這些地不拿來種莊稼呢。”


    蘇木看著兩人問道。


    聽到蘇木的話,原本還滿懷期待的葉正業和孔恒相互看了一眼,眼中都露出失望的表情。


    葉正業苦笑著說道:“蘇縣長您說的辦法我們不是沒用過,咱們馬佩雖然多山,但是土質卻非常好,上一任縣長就想過這種辦法,當時種的西瓜,確實,那一年西瓜大豐收,但是運送起來太費勁,而且一路上難免磕磕碰碰,單靠那些馬車驢車來運,西瓜有一半都爛在了地裏,結果就是村民們不樂意,鄉政府被圍了好幾天,最後還是縣裏拿錢賠償才算完事。”


    蘇木笑了笑道:“路,就別想著修了,市裏不會撥款的,但是活人還能讓尿被憋死,這次我想讓他們種的是金銀花。”


    “金銀花,那東西能賺多少錢。”


    葉正業看著蘇木不解的問道。


    蘇木微微一笑道:“金銀花曬幹後市場價在六十塊錢一斤,每畝的產量在八百到一千斤左右,而且金銀花不是一季的植物,隻要好好操持,一棵金銀花的生長年限長達十年之久,再刨除所需的費用,一畝地的金銀花純利潤在三千元左右。”


    “而且金銀花不是什麽嬌貴的植物,隻要鋤好草澆好水它就能茁壯成長,這樣咱們就可以把以前荒廢的山地也用起來,畢竟金銀花采摘後好運輸,而且隻要按照步驟烘幹後就極易儲存,哪怕是驢車馬車一次也能拉不少吧。”


    葉正業看著侃侃而談的蘇木,這位蘇縣長怕不是有備而來吧。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官道之庶子的逆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木子李排行二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木子李排行二並收藏官道之庶子的逆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