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楊頭實話實說,“我家以前有佃戶,我都沒種過地。”


    那是以前,家裏百來畝田,不僅有佃戶,還有下人伺候,隻是後來楊家出事,族裏的家產也被衙門收沒,又碰上大旱,這才流離到花溪縣。


    這邊雨水少,不適合養水田種稻米,大多都是麥子,收成還低,收割也費勁。


    像稻穀從田裏割回來,脫粒去殼就可以下鍋吃,麥子還要磨粉,費好大的勁做成包子饅頭。


    蓉寶聽了半天可算知道大家夥在糾結什麽,她抬頭挺胸道:“我知道我知道。”


    漢子樂嗬嗬道:“你個小娃知道啥啊?”


    “我當然知道,農書上麵就有寫,牛糞和馬糞都可以肥田。”


    大家夥並不認為她一個小孩子能懂多厲害的東西,聽到這句話心裏升起一股果然如此的感覺,“這個我們早知道了。”


    誰不知道糞可以肥田,家裏的雞糞和豬糞可是寶貝,至於牛和馬,誰家買的起?要是買的起,也不缺這點肥。


    蓉寶隻在楊家的書房看過一回,上麵的東西記的不是很多,她費力想了半天,“葉子也可以肥田,還有泥巴,還有把草燒成灰也可以。”


    “這是啥說法?那河泥我們曉得,這草燒成灰也可以肥田?”


    蓉寶信誓旦旦,“當然可以,書上就是這麽寫的,寫書的人都很厲害,所以一定沒有錯。”


    嘉寶沒看過這些書,也聽的聚精會神,心裏的想法和眾人一樣,這草真能肥田?


    “草能肥田,那葉子可以嗎?”嘉寶的腦筋轉動,“大姐不是說葉子多的地方長的蘑菇就多嗎?是不是也說明葉子能肥田?”


    “這蘑菇跟莊稼哪能一樣?”


    “那草要是能肥田,我們還拔它幹嘛?”


    人對於未知的事物總是恐懼的,更何況這種一聽就不靠譜的事還是出自一個小孩子口中,老楊頭對外孫十分信任,“你伯伯家不就有很多地嗎?你把這法子告訴你爺爺。”


    蓉寶有點好奇,“姥爺,為什麽大家都不知道這些事?”


    老楊頭給外孫的解釋很簡單,“大家夥又不認識字。”


    就算認字也不一定能看到,畢竟書籍珍貴,留存下來的經史子集,大部分都在世家大族手裏,隻有一小部分不那麽珍貴的才能在書肆裏看到。


    像農書醫書這類書籍,外麵基本都沒得賣。


    楊文禮能得到是種機遇,蓉寶能看到也是一種機遇。


    桌上的點心被吃了半盤,老楊頭把剩下的收走,“你爹說你們在城裏吃了不少東西,別撐著了。”


    蓉寶摸了摸自己的肚子,覺得裏麵空的很,她以前在家,一天要吃好多零嘴,有從家裏拿的,有自己買的,還有親戚投喂的,要不然也不會長的圓滾滾。


    “來來來,”趙老頭從屋裏拿出兩根紅繩拴著的金墜,是虎的樣式,“這是姥爺找人專門做的,你們看,下麵還有你們的名字呢。”


    小金虎小巧玲瓏,也不重,底下有一個很小的名字,蓉寶和嘉寶費了半天勁才看到。


    “以後,姥爺每年幫你們做一個,今年虎年,就做小虎,明年兔年,就做小兔。”


    蓉寶和嘉寶伸出一截嫩藕似的胳膊放在他腿上,老楊頭握了握,“都瘦了。”


    “這是抽條,六哥以前也抽條了。”


    老楊頭被蓉寶的話逗笑,“這麽小個的娃抽什麽條。”


    他想起許久沒見麵的大外孫,“也不知道你六哥啥時候回家。”


    “爹說六哥要過年才回來。”蓉寶晃了晃手,“謝謝姥爺。”


    嘉寶也跟著道:“謝謝姥爺。”


    楊氏在家收拾出了兩桌飯,趙老頭和老楊頭坐在一塊,從今天的收成聊到徭役,最後到地肥。


    桌上的酒菜撤了下去,趙老頭沒走,他喊過蓉寶嘉寶先給了紅封,才問起正事,“蓉寶,你在書上看到草灰可以肥地?”


    “對呀,還有馬糞和牛糞。”


    這種法子趙老頭知道,但孫女有點不靠譜,他望向孫子,“嘉寶,你在書上看到過嗎?”


    嘉寶搖了搖頭,“我沒看過,不過書就在舅舅家,我可以去看看。”


    趙老頭沉思片刻,蓉寶說的這麽底氣十足,這法子十有八九是真的,就是不知道管不管用。


    他沒有多問,又對著兩人說了幾句好話,這才和眾人一塊回家。


    趙二郎也稀奇,“這種地還有書呢?教人下肥?”


    “有,”趙四郎雖然沒看過,但他知道這些東西,“還有醫書,講做木活的,金工、染色都有。”


    趙老頭驀地扭頭,“這書多少錢?”


    錢有花完的一天,但手藝可以一直傳下去,要真有這種好書,趙老頭就算掏空家底也要買。


    趙四郎搖頭,“不見了。”


    “這麽好的書咋會不見了呢?”趙老頭心裏的烈火被一盆冰水澆下,“縣裏沒有,府城也沒有嗎?”


    “我們先生說,一些比較珍貴的書都被人藏起來了。”


    可不得藏起來嗎,裏麵記著這麽多手藝,要是大家夥都學會,還怎麽掙錢啊。


    趙二郎順著猜道:“是不是醫書和農書都沒有?”


    “醫術都在大夫手上,他們不給外人看,農書……農書有,皇宮裏有不少,有錢人家也有。”


    趙老頭心裏難受,“皇帝爺和大官又不要種地,他們拿著這書幹嘛?”


    “世麵上越少的書越值錢,這叫藏書,而且……”趙四郎耿實道:“地裏人又不識字,大家夥根本不知道還有教人種田的書,就算識字也不一定會看,要不是蓉寶和嘉寶說這事,我也不知道。”


    先生講是講過,不過農書對科舉毫無用處,外麵又買不到,趙四郎就算知道有這東西,他也沒本事看到。


    趙老頭深更半夜還睡不著,“不認字就不會看農書,那這書寫了有啥用?”


    這書不是給地裏人看的,是給各地官員看的,大家夥看完後再去教百姓種地,不過一般沒有哪個當官的會閑著管這事,大家夥都忙著培養讀書人。


    轄地裏培養出來的秀才舉人多,縣令的功勞就越大,到時報到朝廷可都是功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趙氏發家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平安的平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平安的平平並收藏趙氏發家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