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子都是趙大郎趙二郎兩兄弟去鎮上打,趙老頭閑著沒事就背著手到處看看,蓉寶嘉寶剛放假便也跟在他身後轉悠。


    “老趙,你家那麥子用車拉去哪啊?”


    “去鎮上用碾子碾。”


    大家夥是知道這件農具的,但拉碾並不比拉犁輕鬆,價錢又貴,就算是一個小碾子都得要一兩多錢。


    “可不便宜吧?我們還是用手搓算了,正好歇一歇。”


    “還是家裏有牛方便,又能趕路又能幹活。”


    有人問,“老趙,你家新買的牛不是頭母牛嗎?啥時候給它配種啊?”


    趙老頭真沒想過這事,家裏那麽多地,母牛懷孕不能幹活,萬一生小牛犢的時候出了事咋辦。


    最好還是先幹幾年活再說,免得賠的幹幹淨淨,“過幾年再說。”


    “你家要是生了小牛犢,可得給我留一隻啊。”


    小牛總是要便宜一點,三四兩銀子就能買到。


    趙老頭很爽快的答應了,“行嘞。”


    於是大家夥又聊起了今年的收成。


    “我家最肥的一塊地收了近三石麥子。”


    趙老頭嘖了兩聲,“給我留點麥種。”


    “我用麥種換你家稻種。”


    趙老頭警惕起來,“稻子可貴多了,你準備咋換?”


    那人麵色一噎,“四鬥換你三鬥。”


    趙老頭算了一下,虧不了,“行,晚幾天你換就是了。”


    他就近找了個田埂坐下,舉目眺望遠方的麥田。


    蓉寶嘉寶有樣學樣,但她們的視線低,隻能看到光禿禿的地麵,“爺爺,你在看什麽?”


    “看好日子。”趙老頭感慨,“糧食裝滿倉就是好日子。”


    “我們先生也說是好事,縣裏來了不少外地人,都是來收糧食的。”蓉寶搖頭晃腦,“民生大計,在於糧倉,倉滿則民盛。”


    趙老頭聽不懂她後半句,但前麵的話他懂,“這麽早就來糧商了,看來今年的糧價不低。”


    他自己一個人樂了半天,隨即又問道:“我聽你爹說,你們最近在掙錢?”


    蓉寶嘉寶不用聽,就知道後半句話是什麽。


    “這麽小的娃,掙啥錢啊,”趙老頭伸手從懷裏掏了幾下,“要買啥東西跟你爹說就是了。”


    蓉寶嘉寶看著他手上的五文錢目瞪口呆,“爺,你藏私房錢。”


    趙家都是女人管家,趙老四現在的錢也都在楊氏手上,當然,他偶爾也會藏一點,嘉寶不能理解這種行為,畢竟他藏的錢又不用,每年都被蓉寶哄走了。


    “買東西剩下的,不是什麽大錢。”趙老頭心裏有點虛,但在孫子孫女麵前不想丟臉,便強裝鎮定道:“拿著想買啥買啥。”


    自家爺爺給的錢,蓉寶嘉寶自然不會拒絕,兩人笑眯了眼,“謝謝爺。”


    算上今天早上掙的錢,都有五十多文了,再加上零花錢和澆水的錢,馬上就能買一本新書。


    原本隻是奔著幫鄧少衍去的,但今天分錢的那一刻,蓉寶幾人都覺得自己很快樂,畢竟縣裏的花費不高,幾十個銅板能吃好多東西了。


    太陽光越來越薄,拿著鐮刀背著麥子回家的人不少,還有趙家的板車,這段時間被借來借去,現在都不知道在誰家裏。


    “蓉寶嘉寶放假了啊。”


    “老趙,你家的糧食都收拾完了?”


    一人撐著鋤柄,捶了捶老腰,“熱慘嘞,地板還燙腳,得虧咱們這邊有山泉,不然吃水都是個問題。”


    畢竟不是家家戶戶都打了井,蓉寶覺得耳熟,她抬頭一看,正是老熟人,“老田頭,你家的糧食收完了沒。”


    “我家有啥糧食,都是你姥爺家的地,還要兩天嘞。”


    畢竟一百多畝的地不是說著玩的,田家二十幾口人幹了十來天都沒有收完。


    “還要這麽久?”蓉寶有點失落,“那什麽時候打年糕。”


    趙老頭立即道:“家裏有稻子,叫你爹打。”


    蓉寶懷疑,“我爹行嗎?”


    “這有啥不行的。”趙老頭自信,“家裏大米和糯米都有,我叫你奶泡十來斤。”


    蓉寶嘉寶對十來斤的米沒什麽概念,但老田頭聽的目瞪口呆,想到楊老爺的女婿,覺得這活可能會累死個人。


    趙老四是第二天早上才聽到這種噩耗,他神情迷糊的指著自己,“我打年糕?”


    趙家沒有這習俗,趙老四也不會這手藝,但老楊頭會,他在旁邊指揮女婿。


    “你這錘子掄的跟棉花一樣,咋了,舍不得下力氣,怕把石臼錘壞。”


    “爹,腰疼,歇會歇會。”


    趙二郎昨晚就知道他四叔要捶年糕的事,因此早上摘完菜就擼著袖子過來看戲。


    趙老四揉了揉腰,把活派出去,“二郎,你幫忙捶一下。”


    趙二郎的力氣可比他大多了,一刻鍾的樣子,香香軟軟的年糕就捶打成型,蓉寶嘉寶眼巴巴蹲在旁邊看。


    老楊頭洗幹淨手揪了團給她們吃,剩下的叫趙老四移到案板上,開始按壓成型。


    十六斤的年糕,兩家各分一半,趙老頭和吳氏都不喜歡吃這麽瓷實的東西,梗心,許靈桃吃著覺得喜歡,趙老大便又留了一些糯米和大米,剩下的十四石稻米都送到了趙老四家裏。


    “大哥,這也太多了吧?”


    糧食都沒過秤,趙老四一看到大半個屋子的糧食就知道肯定多給了不少。


    “不多,”趙老大抬起胳膊擦了擦汗,“你家的地如今都是我在種,差不多了。”


    “大哥,你明年不用種這麽多稻子,我們家也吃不完,六郎幾個都不在家,我和月娘也在外麵忙,要是放久了怕返潮。”


    “你這屋子好,隔幾個月來熏一下,放兩年都不成問題。”


    趙大郎也累的夠嗆,脫了衣服光著膀子喝水。


    趙老大感覺自己身上的壓力輕鬆了一點,“老四,今年的糧價你曉得嗎?”


    他還真問對人了,趙老四回道:“新麥三十文一鬥,稻穀四十文一鬥。”


    “謔,”趙老大咋舌,“今年的糧價高啊!”


    “大哥,你家收了多少糧食?”


    “麥子差不多有一百二十多石。”


    家裏分家得的十五畝永業田,大房自身有十畝田,還有趙老四的二十畝,就算分出一些當菜地,也還有四十多畝良田,再加上五十多畝貧瘠的口分田,在村裏算的上家大業大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趙氏發家記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uu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平安的平平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平安的平平並收藏趙氏發家記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