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老四雖然不放心,但想著徐先和好歹是縣令,應該做不出拐賣孩子的事,就沒有跟上去。
徐先和帶兩人站在炭街巷口看了看,裏麵有很多黑乎乎的漢子在幹活,走近了才發現眾人幾乎都沒有穿衣裳,腳上也沒有鞋。
“不隻缺吃喝,還缺禦寒的衣物。衙門錢糧不多,除了官員俸祿,還得留一筆錢預防今年大雪,糧食也不能全動,萬一明年年景不好,這是救命糧。”
算是解釋衙門為什麽不管不顧的原因,蓉寶和嘉寶都抬頭看著他。
徐先和笑道:“我是一地縣令,花溪縣的百姓父母官。”
對於徐先和來說,他是花溪縣的父母官,受的是花溪縣老百姓的供養,就有職責護好這一縣百姓。
蓉寶嘉寶不懂。
“當官的愛民如子,不管是我們,還是流民,不都是南元朝百姓嗎?”
徐先和又說了一句讓人聽不懂的話,“在其位,謀其政。”
官場浮沉,就是各種抉擇,徐先和不是聖人,沒有開萬世太平的氣魄,他接下官印,隻能竭盡全力的做好自己的本分。
蓉寶腦海裏攪合的跟漿糊一樣,一會兒覺得徐先和是個好官,一會兒又覺得他不是一個好官。
左右搖擺,衡量不定。
徐先和牽著兩個孩子的手,帶他們去難民街看了看,以前燒毀的李家大院,成了遮風避雨的場所。
還有好多光著屁股蛋的小孩,蓉寶拿手捂住了臉,偷偷從指縫中往外看,目之所及沒一個有人樣的,瘦的髒的看不出男女。
蓉寶抿了抿嘴,不放心的問道:“縣令大人,朝廷真的會管流民嗎?”
徐先和肯定道:“一定會管的,偌大的一個澄州,數萬流民流離失所,陛下愛民如子,定然不會置之不理。”
蓉寶和嘉寶信了,心裏不約而同的鬆了一口氣。
信上三言兩句的描繪終將有限,齊鳴謹說流民可憐,蓉寶嘉寶沒有切實體會,隻有親眼看到了,才知道從地獄裏走出來的人是什麽樣。
蓉寶很認真的看著徐先和,突然問道:“縣令大人,為什麽朝廷沒有錢,我們每年要交那麽多稅糧。”
從去年開始,朝廷就沒錢,所以年前加了一筆稅收,但今年又不是所有地方都下了大雨,就算收成差,朝廷又沒有免稅,怎麽可能沒錢呢。
蓉寶不懂。
別說是徐先和,就是師爺都想上前捂嘴巴。
嘉寶更是話不驚人語不休,但好歹知道是在外麵,隻用很小的聲音說,“是被貪官貪汙了嗎?”
師爺不淡定了,“成了成了,多大點人啊!關心這事幹嘛?就算是真的,你們又能幹嘛呢?我們家大人都管不了的事,你們還能翻天了啊。萬一要是被人聽到了……”
蓉寶一臉無辜,“先生說了,私底下說說,不妨事。我們村還有好多大娘大嬸也罵貪官呢,隻要不讓人聽到就可以了。”
師爺目瞪口呆,“民風彪悍,不知者無畏啊!”
同時又對兩人的先生佩服至極,“你們先生真有氣魄啊!”
蓉寶嘉寶年紀小,莊先生沒有特意去教,也不敢特意去教,但兩人聰慧太過了,從大人的隻言片語就能窺出不同尋常。
徐先和笑意漸收,鄭重教他們一課,“學子可論國事,但不能妄議朝政。”
嘉寶反駁,“不對,前朝左相被罷官下獄,是天下學子遠赴皇都上書請願。”
徐先和不拘小節,帶著兩人蹲到一個小角落裏講悄悄話,“那是因為天子聖明。”
氣頭上說的話,抹不開麵子當做沒說過,恰好有學子前來請願,就順坡下驢了。
蓉寶指著他,看向師爺,“縣令大人是不是也大膽?”
師爺點頭,憂愁無比,“膽大包天啊!”
就差明著說當今天子不夠聖明了。
蓉寶膽子壯了兩分,“我朋友說朝廷的錢都是戶部管,那戶部尚書……”
“哎哎哎……”徐先和打斷她,“管天下錢糧的是戶部,但批條子的是內閣。”
徐先和看著兩個稚氣未脫的小孩,覺得這話說了她們可能也聽不懂,但還是說了,“除了官員俸祿,還有兵部的軍餉,工部每年的水利軍備等,誰要用錢了,就上書到內閣,由首輔次輔以及內閣官員共同商議,若是同意,再呈上禦前,陛下點頭,內閣簽字蓋章,再去找戶部要錢。”
徐先和說,“例如你要買筆,你娘給你四十文,你隻花了二十文,你爹娘也不知道筆到底多少錢……”
蓉寶接話,“我娘知道,她可聰明了。”
這熊孩子。
徐先和哽了半天才又出聲,“假如你爹娘不知道,你拿四十文,買了一支二十文的筆,剩下的錢你不就能自己花了嗎?”
蓉寶擰著眉頭,“可是我娘很聰明,她發現了怎麽辦?”
“她在家裏那麽忙?怎麽有空來管你?”
徐先和站起身,這個道理雖然淺顯,但教小孩子夠用了。
蓉寶和嘉寶也站起身跟在他身後走,嘀嘀咕咕的,“縣令大人,萬一被發現了怎麽辦?”
徐先和想了想,“那你就說,你就是花四十文買的。”
嘉寶問,“如果寫有契書呢?”
“分五文錢給店鋪老板,在契書上寫四十文不就行了嗎?”徐先生話音一頓,接著說道:“把契書撕了也行。”
蓉寶嘉寶聽的專注。
徐先和也講的透,好像就隻是在教兩個孩子怎麽貪這二十文錢一樣。
蓉寶好像理解了,“就跟我爹一樣,他拿錢買東西,就會把剩下的錢自己藏起來。”
徐先和笑的身子都在顫抖,“這可不一樣。”
蓉寶疑惑的“嗯”了一聲。
徐先和沒有再解釋的意思,花錢買了幾串糖葫蘆,邊吃邊問,“你們學堂放授衣假了?”
蓉寶把糖葫蘆叼在嘴裏,雙手鼓掌,“縣令大人,你真聰明。”
“你們授衣假放多久?”
“一個月。”
縣令大人震驚了,“這麽久?”
蓉寶和嘉寶齊齊望向他。
“京城的學堂隻有十日授衣假,十五日的農假。”
徐先和帶兩人站在炭街巷口看了看,裏麵有很多黑乎乎的漢子在幹活,走近了才發現眾人幾乎都沒有穿衣裳,腳上也沒有鞋。
“不隻缺吃喝,還缺禦寒的衣物。衙門錢糧不多,除了官員俸祿,還得留一筆錢預防今年大雪,糧食也不能全動,萬一明年年景不好,這是救命糧。”
算是解釋衙門為什麽不管不顧的原因,蓉寶和嘉寶都抬頭看著他。
徐先和笑道:“我是一地縣令,花溪縣的百姓父母官。”
對於徐先和來說,他是花溪縣的父母官,受的是花溪縣老百姓的供養,就有職責護好這一縣百姓。
蓉寶嘉寶不懂。
“當官的愛民如子,不管是我們,還是流民,不都是南元朝百姓嗎?”
徐先和又說了一句讓人聽不懂的話,“在其位,謀其政。”
官場浮沉,就是各種抉擇,徐先和不是聖人,沒有開萬世太平的氣魄,他接下官印,隻能竭盡全力的做好自己的本分。
蓉寶腦海裏攪合的跟漿糊一樣,一會兒覺得徐先和是個好官,一會兒又覺得他不是一個好官。
左右搖擺,衡量不定。
徐先和牽著兩個孩子的手,帶他們去難民街看了看,以前燒毀的李家大院,成了遮風避雨的場所。
還有好多光著屁股蛋的小孩,蓉寶拿手捂住了臉,偷偷從指縫中往外看,目之所及沒一個有人樣的,瘦的髒的看不出男女。
蓉寶抿了抿嘴,不放心的問道:“縣令大人,朝廷真的會管流民嗎?”
徐先和肯定道:“一定會管的,偌大的一個澄州,數萬流民流離失所,陛下愛民如子,定然不會置之不理。”
蓉寶和嘉寶信了,心裏不約而同的鬆了一口氣。
信上三言兩句的描繪終將有限,齊鳴謹說流民可憐,蓉寶嘉寶沒有切實體會,隻有親眼看到了,才知道從地獄裏走出來的人是什麽樣。
蓉寶很認真的看著徐先和,突然問道:“縣令大人,為什麽朝廷沒有錢,我們每年要交那麽多稅糧。”
從去年開始,朝廷就沒錢,所以年前加了一筆稅收,但今年又不是所有地方都下了大雨,就算收成差,朝廷又沒有免稅,怎麽可能沒錢呢。
蓉寶不懂。
別說是徐先和,就是師爺都想上前捂嘴巴。
嘉寶更是話不驚人語不休,但好歹知道是在外麵,隻用很小的聲音說,“是被貪官貪汙了嗎?”
師爺不淡定了,“成了成了,多大點人啊!關心這事幹嘛?就算是真的,你們又能幹嘛呢?我們家大人都管不了的事,你們還能翻天了啊。萬一要是被人聽到了……”
蓉寶一臉無辜,“先生說了,私底下說說,不妨事。我們村還有好多大娘大嬸也罵貪官呢,隻要不讓人聽到就可以了。”
師爺目瞪口呆,“民風彪悍,不知者無畏啊!”
同時又對兩人的先生佩服至極,“你們先生真有氣魄啊!”
蓉寶嘉寶年紀小,莊先生沒有特意去教,也不敢特意去教,但兩人聰慧太過了,從大人的隻言片語就能窺出不同尋常。
徐先和笑意漸收,鄭重教他們一課,“學子可論國事,但不能妄議朝政。”
嘉寶反駁,“不對,前朝左相被罷官下獄,是天下學子遠赴皇都上書請願。”
徐先和不拘小節,帶著兩人蹲到一個小角落裏講悄悄話,“那是因為天子聖明。”
氣頭上說的話,抹不開麵子當做沒說過,恰好有學子前來請願,就順坡下驢了。
蓉寶指著他,看向師爺,“縣令大人是不是也大膽?”
師爺點頭,憂愁無比,“膽大包天啊!”
就差明著說當今天子不夠聖明了。
蓉寶膽子壯了兩分,“我朋友說朝廷的錢都是戶部管,那戶部尚書……”
“哎哎哎……”徐先和打斷她,“管天下錢糧的是戶部,但批條子的是內閣。”
徐先和看著兩個稚氣未脫的小孩,覺得這話說了她們可能也聽不懂,但還是說了,“除了官員俸祿,還有兵部的軍餉,工部每年的水利軍備等,誰要用錢了,就上書到內閣,由首輔次輔以及內閣官員共同商議,若是同意,再呈上禦前,陛下點頭,內閣簽字蓋章,再去找戶部要錢。”
徐先和說,“例如你要買筆,你娘給你四十文,你隻花了二十文,你爹娘也不知道筆到底多少錢……”
蓉寶接話,“我娘知道,她可聰明了。”
這熊孩子。
徐先和哽了半天才又出聲,“假如你爹娘不知道,你拿四十文,買了一支二十文的筆,剩下的錢你不就能自己花了嗎?”
蓉寶擰著眉頭,“可是我娘很聰明,她發現了怎麽辦?”
“她在家裏那麽忙?怎麽有空來管你?”
徐先和站起身,這個道理雖然淺顯,但教小孩子夠用了。
蓉寶和嘉寶也站起身跟在他身後走,嘀嘀咕咕的,“縣令大人,萬一被發現了怎麽辦?”
徐先和想了想,“那你就說,你就是花四十文買的。”
嘉寶問,“如果寫有契書呢?”
“分五文錢給店鋪老板,在契書上寫四十文不就行了嗎?”徐先生話音一頓,接著說道:“把契書撕了也行。”
蓉寶嘉寶聽的專注。
徐先和也講的透,好像就隻是在教兩個孩子怎麽貪這二十文錢一樣。
蓉寶好像理解了,“就跟我爹一樣,他拿錢買東西,就會把剩下的錢自己藏起來。”
徐先和笑的身子都在顫抖,“這可不一樣。”
蓉寶疑惑的“嗯”了一聲。
徐先和沒有再解釋的意思,花錢買了幾串糖葫蘆,邊吃邊問,“你們學堂放授衣假了?”
蓉寶把糖葫蘆叼在嘴裏,雙手鼓掌,“縣令大人,你真聰明。”
“你們授衣假放多久?”
“一個月。”
縣令大人震驚了,“這麽久?”
蓉寶和嘉寶齊齊望向他。
“京城的學堂隻有十日授衣假,十五日的農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