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流好書,關注vx公眾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不知豬十一戒怎麽樣了,三年多了,小豬也變成大豬了吧,嘻嘻。”
通往九龍寺的路上,素素笑嘻嘻地問華小樓。
“哈,這個嘛,待會兒你就知道了。”華小樓打了個機鋒。
原來九龍寺遠在西北深處,過西北的城鎮之後,還要翻過一座巨大的雪山,因為這雪山酷似巨龍,所以人稱銀龍雪山。過雪山之後有仙家禁製,是禁飛區,所以還要徒步走五十裏。
酷寒難當,這段路程除了修真界人士,對於尋常百姓乃至武林中人都是相當困難,是以九龍寺人跡罕至,雖然相對嚴寒,卻是非常的清淨。
三人落下雲頭,走到冰雪大道之上。
澄心子和素素一個久居中原,一個常年海外,都很少見過這冰天雪地的景象。覺得煞是新奇。
“橙心子,好漂亮的雪景。”
素素的眼睛中閃過一絲愉悅的光芒,像孩子一樣歡快地走到道路兩旁的積雪上開始搓起了雪球。
這裏已經沒有降雪,但是寬闊的道路上,卻是平整而幹淨,兩旁的阡陌上都堆積著約莫三尺厚的綿密的積雪。顯然有人來清掃道路。
澄心子望去,隻見一片銀裝素裹之中一點紫色,仿佛蘭花一般的仙人兒在雲上跳著舞,看了都有點醉了。
“哼,就你皮!”嘴上卻是不依不饒。
忽然,一個白色的物體以極快的速度朝自己飛了過來。澄心子一個驚覺,五行神遁瞬間發動。
“五行神遁——水遁!”他身形瞬間隱沒入了冰雪之中。
“可惡!不許用法術!”
原來剛才那是素素扔過來的雪球。
“哈哈,澄心子兄,這你就有點過於敏感了吧。”華小樓在一旁笑道。
忽然,隻聽“砰”的一聲,一團雪球不偏不倚砸中了華小樓的麵門。
尷尬打臉。
“怎麽連我也卷進去了。。。”華小樓鬱悶。
“哈哈,華兄,這小丫頭片子六親不認,咱們可得教訓她一下。”
三人在雪地之上玩起了打雪仗的遊戲。
卻是不知,前途有多少凶險在等待著他們。
三人在雪地上耍了一會兒,重新往九龍寺進發。
“這條路是有九龍寺弟子來打掃嗎?”澄心子問道。
“不錯,每日醜時至寅時,第三代的弟子都會來清掃這條路。”華小樓道。
此路長有數十裏,寬有十丈有餘。乃是一條極其長而寬闊的道路。因為海拔很高,所以常年有風雪。
要在一個時辰之內打掃幹淨,對於修行人來說,也不是簡單能做到的事情,看來九龍寺門下確實有功夫。
三人腳程都很快,不一會兒就到了九龍寺正門處。
隻見一百零八級台階之上,豎立著一座巍峨的寺廟。寺廟通體雪白。顯然是上好的白色大理石整體築造。
這座院落十分的開闊廣大,根本看不清楚邊界,就像是一座山上的城市一樣,且有金色聖光在內殿之中衝天而上,梵音嫋嫋,好一處佛門道場的氣派!
最為驚人的是大殿正門前麵,有九條盤龍鎮柱。這些巨柱寬有十人合圍,拔地而起,深入雪地之下,高少不得有百丈之高,通體也是雪白。有九條金龍盤柱而上,口中含金珠。金龍張牙舞爪,不怒而威,充滿了霸道之氣。
澄心子和素素見了,忽然回想起昔年雲天一戰,似乎雷龍王發動的九龍棍法也是召喚的九條金龍,幾乎和這盤龍鎮柱上的金龍一模一樣,心中很是震撼。
這九龍柱按照左,中,右三處分布,各處分別豎有三根。
當中的三根大柱,三條金龍龍頭往當中探出,懸空托舉著一塊巨大的金色牌匾,這金色牌匾散發著淡淡的金色光圈,上書三個大字——九龍寺!左下角有一行小字:龍樹題!
這塊牌匾仿佛是九龍寺在三界的象征,上達天庭,下通冥府,中傳人界。
“九龍寺好氣派!”素素不禁感歎道。
“沒想到九龍寺竟然傳承自上古大菩薩——龍樹菩薩尊者。真是失敬。”澄心子對著那金光牌匾行禮道。
華小樓點點頭,“不錯,龍樹菩薩親撰的《大智度論》,《中論》和《廣破論》具在本寺藏經閣內。此外本寺內院舍利塔中也供奉有龍樹菩薩的舍利子。”
澄心子和素素具點了點頭。
龍樹菩薩除了在佛界,在世俗界乃至道門其威名都是四海遠播,如雷貫耳。九龍寺竟然傳承自龍樹大菩薩,無怪乎其門下法力通玄,道行深不可測。尤其是二人回想起當年雲天之戰,雷龍王和赤龍王的最後一役,當真是驚天地,泣鬼神。這一戰也改變了當今人界的格局。
“雷慟大師現在可在寺中?”澄心子問道。
華小樓望了一眼九龍匾額,道:“我想應該在的,隻是他現下有要事待辦,可能不方便見兩位。”
“無妨,小樓兄,就麻煩你帶路了。”
華小樓點點頭,朝上走了過去。
“華前輩!您回來了。”
看守山門的是兩個著黃色短衫的僧人,頭頂都有戒疤,雖然此地相對嚴寒,但是他們都隻著一件單薄的短衣,且觀其形和談吐,都魁梧威壯吐納有方,顯然有不俗的內家修為。
“對。這兩位是紫微澄心子師兄和遊雲仙閣素素師姐。”
“見過二位尊者。”兩位看門的僧人先是略微有些驚訝,但很快就合十頷首施禮。
“二位師父客氣了。”澄心子和素素趕緊還禮。
“這樣,我帶這兩位直接入內院了。”華小樓說道。
“好,前輩,兩位尊者,請。”
入得九龍寺,三人仿佛置身一處不一樣的境地。
此地溫暖如春,寺外的嚴寒肅殺仿佛被隔離在外,充滿一片祥和之氣。
“九龍寺分內院和外院。外院的設置和一般的寺廟無差,都是按照殿堂設置。南北中軸線上,依次是山門,也就是九龍鎮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和藏經閣。東西設置有祖師堂,伽藍殿,觀音殿,地藏殿和弟子房。內院則有舍利聖塔,裏麵供奉龍樹菩薩的舍利子和其所撰寫的經書以及議事廳,演武堂,念佛堂,和龍樹殿。九龍門下弟子一般都在外院中東邊的弟子房裏休息。”華小樓解釋道。
九龍寺外院十分的開闊,三人穿過天王殿,見了彌勒菩薩,韋陀菩薩和四天王像。
澄心子和素素都不敢怠慢,一一恭敬地焚香禱告。
出了天王殿,三人沒有去東西偏殿。直接往北麵去了大雄寶殿。
這一路上除了幾個僧人,都未見得香客,許是九龍遠在雪山深處所以尋常百姓不方便上山吧。
大雄寶殿也是氣勢不凡,占地數十丈方圓,金色琉璃頂,八進八出,上好的紅木大梁,沉香枕木的窗緯,殿內檀香的香氣四溢,整體格局十分的典雅而質樸,莊重而威嚴,比起紫微的紫微宮也是不遑多讓。
“大雄寶殿”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乃是前任方丈,神僧雲嵐大師的手筆。
雲嵐大師乃是和紫微純陽真人同時代的高僧大德,據傳其法力道行已入化境,可是在大概十年前就已經往生。
一時九龍無主,所以九龍這些年也一直閉門不出,甚少過問江湖事。江湖中人也幾乎漸漸淡忘了九龍寺,直到雷龍王和華小樓橫空出世,雲天一戰九龍寺名號又一次響徹武林。
三人禮拜了大雄寶殿中供奉的三世佛,過去燃燈古佛,現在釋迦牟尼佛和未來彌勒佛,繼續往北麵走就來到了法堂。
此時正值午時,法堂中有法師在堂上講經說法。底下有數十個年輕的弟子拿著課本一邊聽經一邊做著筆記。
“九龍寺有二代弟子和三代弟子,二代弟子一般有一些資曆,大多是各院的執事,講師或者教頭,三代弟子一般較為年輕,都是新來的弟子,需要修學經典和習武強身。”華小樓一邊說著,一邊領著素素二人從法堂的側邊門走了過去。
法堂中的講師看到了華小樓他們,向他們點了點頭,繼續講經了。
澄心子注意到,那些弟子手上的課本正是龍樹菩薩的大作——《大智度論》。
“再往前走,就是藏經閣,裏麵藏有一部大藏經和曆代的高僧大德的注疏,以及很多和佛門相關的人物,事物方誌。”
素素三人來到藏經閣前,隻見此閣樣子很普通,甚至有些老舊,隻有三層的小木樓。但是一股濃重的古樸氣息撲麵而來,不知怎的,素素感覺這種氣息充滿了祥和之氣。
“本寺建寺千年,千年之前,這藏經閣就已經建立,有傳言說昔年龍樹菩薩也曾在此閣中參閱經典。”
澄心子二人點了點頭,難怪如此古樸而莊重,這藏經閣的曆史也是很久遠啊。
“二位如果想要尋佛門經典,皆可來此地尋,隻需要告訴閣內的長老做下登記,佛門方便之門是始終敞開的。”
三人過了藏經閣,再往北麵走了大概一裏地就是九龍寺內院了。
隻見一道金色的透明光波擋在了三人麵前。
“不知豬十一戒怎麽樣了,三年多了,小豬也變成大豬了吧,嘻嘻。”
通往九龍寺的路上,素素笑嘻嘻地問華小樓。
“哈,這個嘛,待會兒你就知道了。”華小樓打了個機鋒。
原來九龍寺遠在西北深處,過西北的城鎮之後,還要翻過一座巨大的雪山,因為這雪山酷似巨龍,所以人稱銀龍雪山。過雪山之後有仙家禁製,是禁飛區,所以還要徒步走五十裏。
酷寒難當,這段路程除了修真界人士,對於尋常百姓乃至武林中人都是相當困難,是以九龍寺人跡罕至,雖然相對嚴寒,卻是非常的清淨。
三人落下雲頭,走到冰雪大道之上。
澄心子和素素一個久居中原,一個常年海外,都很少見過這冰天雪地的景象。覺得煞是新奇。
“橙心子,好漂亮的雪景。”
素素的眼睛中閃過一絲愉悅的光芒,像孩子一樣歡快地走到道路兩旁的積雪上開始搓起了雪球。
這裏已經沒有降雪,但是寬闊的道路上,卻是平整而幹淨,兩旁的阡陌上都堆積著約莫三尺厚的綿密的積雪。顯然有人來清掃道路。
澄心子望去,隻見一片銀裝素裹之中一點紫色,仿佛蘭花一般的仙人兒在雲上跳著舞,看了都有點醉了。
“哼,就你皮!”嘴上卻是不依不饒。
忽然,一個白色的物體以極快的速度朝自己飛了過來。澄心子一個驚覺,五行神遁瞬間發動。
“五行神遁——水遁!”他身形瞬間隱沒入了冰雪之中。
“可惡!不許用法術!”
原來剛才那是素素扔過來的雪球。
“哈哈,澄心子兄,這你就有點過於敏感了吧。”華小樓在一旁笑道。
忽然,隻聽“砰”的一聲,一團雪球不偏不倚砸中了華小樓的麵門。
尷尬打臉。
“怎麽連我也卷進去了。。。”華小樓鬱悶。
“哈哈,華兄,這小丫頭片子六親不認,咱們可得教訓她一下。”
三人在雪地之上玩起了打雪仗的遊戲。
卻是不知,前途有多少凶險在等待著他們。
三人在雪地上耍了一會兒,重新往九龍寺進發。
“這條路是有九龍寺弟子來打掃嗎?”澄心子問道。
“不錯,每日醜時至寅時,第三代的弟子都會來清掃這條路。”華小樓道。
此路長有數十裏,寬有十丈有餘。乃是一條極其長而寬闊的道路。因為海拔很高,所以常年有風雪。
要在一個時辰之內打掃幹淨,對於修行人來說,也不是簡單能做到的事情,看來九龍寺門下確實有功夫。
三人腳程都很快,不一會兒就到了九龍寺正門處。
隻見一百零八級台階之上,豎立著一座巍峨的寺廟。寺廟通體雪白。顯然是上好的白色大理石整體築造。
這座院落十分的開闊廣大,根本看不清楚邊界,就像是一座山上的城市一樣,且有金色聖光在內殿之中衝天而上,梵音嫋嫋,好一處佛門道場的氣派!
最為驚人的是大殿正門前麵,有九條盤龍鎮柱。這些巨柱寬有十人合圍,拔地而起,深入雪地之下,高少不得有百丈之高,通體也是雪白。有九條金龍盤柱而上,口中含金珠。金龍張牙舞爪,不怒而威,充滿了霸道之氣。
澄心子和素素見了,忽然回想起昔年雲天一戰,似乎雷龍王發動的九龍棍法也是召喚的九條金龍,幾乎和這盤龍鎮柱上的金龍一模一樣,心中很是震撼。
這九龍柱按照左,中,右三處分布,各處分別豎有三根。
當中的三根大柱,三條金龍龍頭往當中探出,懸空托舉著一塊巨大的金色牌匾,這金色牌匾散發著淡淡的金色光圈,上書三個大字——九龍寺!左下角有一行小字:龍樹題!
這塊牌匾仿佛是九龍寺在三界的象征,上達天庭,下通冥府,中傳人界。
“九龍寺好氣派!”素素不禁感歎道。
“沒想到九龍寺竟然傳承自上古大菩薩——龍樹菩薩尊者。真是失敬。”澄心子對著那金光牌匾行禮道。
華小樓點點頭,“不錯,龍樹菩薩親撰的《大智度論》,《中論》和《廣破論》具在本寺藏經閣內。此外本寺內院舍利塔中也供奉有龍樹菩薩的舍利子。”
澄心子和素素具點了點頭。
龍樹菩薩除了在佛界,在世俗界乃至道門其威名都是四海遠播,如雷貫耳。九龍寺竟然傳承自龍樹大菩薩,無怪乎其門下法力通玄,道行深不可測。尤其是二人回想起當年雲天之戰,雷龍王和赤龍王的最後一役,當真是驚天地,泣鬼神。這一戰也改變了當今人界的格局。
“雷慟大師現在可在寺中?”澄心子問道。
華小樓望了一眼九龍匾額,道:“我想應該在的,隻是他現下有要事待辦,可能不方便見兩位。”
“無妨,小樓兄,就麻煩你帶路了。”
華小樓點點頭,朝上走了過去。
“華前輩!您回來了。”
看守山門的是兩個著黃色短衫的僧人,頭頂都有戒疤,雖然此地相對嚴寒,但是他們都隻著一件單薄的短衣,且觀其形和談吐,都魁梧威壯吐納有方,顯然有不俗的內家修為。
“對。這兩位是紫微澄心子師兄和遊雲仙閣素素師姐。”
“見過二位尊者。”兩位看門的僧人先是略微有些驚訝,但很快就合十頷首施禮。
“二位師父客氣了。”澄心子和素素趕緊還禮。
“這樣,我帶這兩位直接入內院了。”華小樓說道。
“好,前輩,兩位尊者,請。”
入得九龍寺,三人仿佛置身一處不一樣的境地。
此地溫暖如春,寺外的嚴寒肅殺仿佛被隔離在外,充滿一片祥和之氣。
“九龍寺分內院和外院。外院的設置和一般的寺廟無差,都是按照殿堂設置。南北中軸線上,依次是山門,也就是九龍鎮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和藏經閣。東西設置有祖師堂,伽藍殿,觀音殿,地藏殿和弟子房。內院則有舍利聖塔,裏麵供奉龍樹菩薩的舍利子和其所撰寫的經書以及議事廳,演武堂,念佛堂,和龍樹殿。九龍門下弟子一般都在外院中東邊的弟子房裏休息。”華小樓解釋道。
九龍寺外院十分的開闊,三人穿過天王殿,見了彌勒菩薩,韋陀菩薩和四天王像。
澄心子和素素都不敢怠慢,一一恭敬地焚香禱告。
出了天王殿,三人沒有去東西偏殿。直接往北麵去了大雄寶殿。
這一路上除了幾個僧人,都未見得香客,許是九龍遠在雪山深處所以尋常百姓不方便上山吧。
大雄寶殿也是氣勢不凡,占地數十丈方圓,金色琉璃頂,八進八出,上好的紅木大梁,沉香枕木的窗緯,殿內檀香的香氣四溢,整體格局十分的典雅而質樸,莊重而威嚴,比起紫微的紫微宮也是不遑多讓。
“大雄寶殿”四個蒼勁有力的大字,乃是前任方丈,神僧雲嵐大師的手筆。
雲嵐大師乃是和紫微純陽真人同時代的高僧大德,據傳其法力道行已入化境,可是在大概十年前就已經往生。
一時九龍無主,所以九龍這些年也一直閉門不出,甚少過問江湖事。江湖中人也幾乎漸漸淡忘了九龍寺,直到雷龍王和華小樓橫空出世,雲天一戰九龍寺名號又一次響徹武林。
三人禮拜了大雄寶殿中供奉的三世佛,過去燃燈古佛,現在釋迦牟尼佛和未來彌勒佛,繼續往北麵走就來到了法堂。
此時正值午時,法堂中有法師在堂上講經說法。底下有數十個年輕的弟子拿著課本一邊聽經一邊做著筆記。
“九龍寺有二代弟子和三代弟子,二代弟子一般有一些資曆,大多是各院的執事,講師或者教頭,三代弟子一般較為年輕,都是新來的弟子,需要修學經典和習武強身。”華小樓一邊說著,一邊領著素素二人從法堂的側邊門走了過去。
法堂中的講師看到了華小樓他們,向他們點了點頭,繼續講經了。
澄心子注意到,那些弟子手上的課本正是龍樹菩薩的大作——《大智度論》。
“再往前走,就是藏經閣,裏麵藏有一部大藏經和曆代的高僧大德的注疏,以及很多和佛門相關的人物,事物方誌。”
素素三人來到藏經閣前,隻見此閣樣子很普通,甚至有些老舊,隻有三層的小木樓。但是一股濃重的古樸氣息撲麵而來,不知怎的,素素感覺這種氣息充滿了祥和之氣。
“本寺建寺千年,千年之前,這藏經閣就已經建立,有傳言說昔年龍樹菩薩也曾在此閣中參閱經典。”
澄心子二人點了點頭,難怪如此古樸而莊重,這藏經閣的曆史也是很久遠啊。
“二位如果想要尋佛門經典,皆可來此地尋,隻需要告訴閣內的長老做下登記,佛門方便之門是始終敞開的。”
三人過了藏經閣,再往北麵走了大概一裏地就是九龍寺內院了。
隻見一道金色的透明光波擋在了三人麵前。